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东北边疆

中国东北边疆在历史上是一个动态的地理概念,相当长的时期里,今朝鲜半岛大部,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左岸地区,包括库页岛,外兴安岭以东以南诸地,都曾是中国东北边疆的范围;以贝加尔湖流域为中心的西伯利亚以东地区,也曾留下了我们祖先生活和开发的史迹。

根据史籍的记载,早在虞舜时期,东北边疆地区就与中原内地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竹书纪年·五帝纪》:“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史记·五帝本纪》:“(舜)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车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淮南子·原道训》:“(舜)能理三苗,朝羽民,徙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大戴礼记·少问篇》:“昔虞舜经天德嗣尧,……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根据研究,此时的东北强族肃慎(息慎)活动在今渤海东北的辽西地区;而北发(发)则活动在今吉林省中部的辉发河流域。由此可证,以肃慎和北发为代表的东北边疆民族,在政治上已毫无疑问地归顺了内地的虞舜政权。因为肃慎和北发诸族是当时东北边疆地区的主人,所以民族的归属,也就是地域上的归属。

自此,东北边疆地区就正式与中原内地联结成一体,成为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夏代,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将中国划分成九州。《尚书·禹贡》记载九州的名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其中的青州,其管辖范围就涉及到了东北,同书曰:“海岱惟青州,隅夷既略,潍淄其道。”《孔传》:“(青州)东北据海,西南距岱。”此“海”指的就是今渤海;而“隅夷”一般则认为即今朝鲜半岛。可见夏代不仅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对东北边疆南部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而且还征服了朝鲜半岛的古民族隅夷,扩大了统治范围,开拓了东北边疆。

《禹贡》还详细记载了夏禹时的疆域四至:“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当时的“四海”,并非实指,而是指“四夷”。《尔雅·释地》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而当时东北地区的古民族肃慎等,就属九夷系统,以其位处东北,被称为东北夷。九夷既是“四海”中之一“海”,亦可证东北之地确在夏王朝的版图之内。

此时,以肃慎族为代表的东北古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进一步密切,文献中记载也比较详切,如《大戴礼记·少问篇》:“舜有禹代兴,禹卒受命,……民明教,通于中海,海之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说苑·修文》:“禹陂九泽,通九道,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大发;西析支、渠搜、氐羌;北至山戎、肃慎;东至长夷、鸟夷。”

在中国,“边疆”与“内地”或“中原”相对称的,边疆必须具备地理的和民族文化的两个要素。所谓的地理的要素,是指要有土地,且对其施行的有效的管辖。所谓民族文化的要素,是指那块土地上有人类居住,在精神与物质方面和中原内地有明显的差异性,且与中原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联系密切。以这一条件来衡量夏代东北与内地中原的关系,两大要素皆已具备。所以我们说早在夏代东北地区就正式成为中国的边疆地区,既有史实上的依据,也有理论上的证明。

商代,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掌控本地区的民族或方国来实现的。当时,东北地区的古民族主要有肃慎、奚、秽貊、山戎等等,方国则有孤竹。

根据研究,商代的肃慎族主要活动在东北西部,中心当在今辽河流域。商灭夏后,肃慎族转而归附于商,《大戴礼记·少问篇》言:“成汤卒受天命,海之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同以前一样,这种“服”即是政治上的归属。

奚族主要活动在东北西部和北部的草原地区,为游牧民族,甲骨卜辞中多见其向商朝贡马的记载, 有学者指出:“奚与商虽然经常保持着友好往来关系,但他们之间,可能也发生过战争。”

孤竹的居地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1973年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北洞,出土一件涡纹铜,属商代晚期,其铭文为“父丁,孤竹,亚微”,此为确定孤竹国地望的直接证据。根据《史记·伯夷列传》之《索隐》、《正义》所言:“汤特封墨台氏于孤竹。”可知早在商初,孤竹就成族立国了。它的职责,是为商王朝镇守东北边疆,辅助中央王朝管理东北地区的诸多少数民族,地位十分重要。

周继商兴,维护和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备,对东北边疆的管理亦较前代大有进步。

首先,将东北广大地区置于幽州的管辖之下。《周礼·职方氏》记载:“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尔雅·释地》亦载:“……燕曰幽州,齐曰营州。”郭璞注“幽州”:“自易水至北狄。”刑疏:“《地理志》云:‘涿郡故安县阎乡易水所出,东至范阳人濡也。’从此易水至于北狄,幽州之境也。”可见自今河北易县以北、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在幽州管辖范围之内。

不仅如此,为了更有效直接地管理东北地区,周王朝还在今燕山脚下的北京地区分封了蓟、燕两个诸侯国,《史记·周本纪》即言: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只不过后来燕强蓟弱,最后燕吞并了蓟。正如有学者所言:“周王室将召公封于北燕,实际上就是交付给召公的权力,让其代周王室镇抚北方边远地区以‘捍卫王室’,也就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燕国也确实没有辜负宗周对他的希望,势力强大后,自公元前284年起,先后击败东胡,击退古朝鲜,击灭貊国,一举控制了从辽西直至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根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燕又在上述地区设置了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这是东北地区第一次设“郡”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意义十分重大。

其次,进一步加强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此时,古老的肃慎族继续与宗周保持了密切的臣属关系,早在文王时期,“海之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 。自此之后,肃慎朝周的记载史不绝书。肃慎族朝周的贡品,根据《国语·鲁语》和《逸周书·王会篇》的记载,有“楉矢石砮”和“大麈”等。春秋战国之际,肃慎族已迁至今长白山和牡丹江流域,毫无疑问,这些地区都在周王朝的有效掌控之下。

周朝建国初期,在今洛阳附近建立了新的首都,史称东都、大洛邑或成周。为了庆祝成周的落成,为了显示周朝的强大,为了安抚已归顺了的周边少数民族,周王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这就是著名的“成周之会”。分布在东北各地的民族,诸如肃慎、东胡、符屡、仇州、伊虑、令支、俞人、屠何、青丘、周头、秽、良夷、发人等都参加了“成周大会”,并分别贡献了方物,受到了周朝的礼遇和厚待。可以说,此次活动,大大加深了周朝与边疆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紧密联系。

在行政方面置州设郡,在民族关系方面采取恩威并行的方法,使周王朝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管理超越了前代,为以后各封建王朝的有效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说,先秦时期的唐尧、虞舜及夏、商、周三代,是中国东北边疆的形成和奠基时期。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东北边疆地区及边疆少数民族就与中原内地结成了一体关系。 IDrQcrUTvh90TYBKWwx24nQi9R6ei6u8Ikv5QPB5GTtC9kifsZt0kWXwg3Rilu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