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珍贵嘱托胜过钱财

孔子在26岁左右的时候,先后当过两次小官。一次是当乘田,这是具体掌管牛羊的官。另一次是当委吏,相当于现在的会计。

虽然他很有才能,也很有抱负,但当时的社会是被有权势的贵族统治着的,所以他一直得不到重用。大约在30岁的时候,孔子便开始收徒讲学了。

孔子招收门徒之后,名望越来越高,就连当时的贵族也把孩子送到他那里读书。如鲁国大夫孟僖子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就拜在孔子的门下。

南宫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以后,曾向鲁昭公建议,派自己和孔

子一块到周王朝的京城洛阳去观光。鲁昭公思考了一下,便答应了。

孔子接受任务之后,非常高兴。因为东周王朝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历史悠久的京城洛阳,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宝藏,特别是大思想家老子正住在那里。

李耳,人称老子,又称老

聃,是一个大思想家,当时在洛阳担任守藏室之吏,职务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历史博物馆馆长。

老子听说孔子来了,吩咐自己的仆人把道路打扫干净,然后套上马车,亲自到郊外去迎接。孔子一见,慌忙不迭地从车上跳下来,双手捧着一只大雁,送给老子。按当时的礼节,奉送大雁,是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所表示的最崇高的敬意。

老子比孔子年龄大得多,经历也丰富得多;由于职务关系,接触的文史典籍也多得多。此时的孔子正值壮年,虽然学问渊博,但是不见高山,不显平地,比起老子来,还相差甚远。另外,在修养方面,孔子虽然热情、大度,但免不了有些粗率,做事急于求成,不如老子的胸襟宽大,眼光看得远。

孔子见了老子,真像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学生遇见了一个好老师,什么问题都问。老子遇见孔子,正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遇见了一个好学的学生,有问必答。

孔子要返回鲁国了。临别的时候,老子又对他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

“我听说,有钱的人为人送行,要赠送一些钱财;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人送行,就要送上几句好话。我是个没钱的人,当然没有钱送给你。我也谈不上有道德、有学问,不过,话还是会说的,就权当是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送你几句话吧!”

“好,好!”孔子连忙回答,“老师的话比任何钱财都珍贵啊!”

“嗯,既然你愿意听,我就说几句吧。”老子略沉思了一下说:“第一,你所读过的书,研究的学问,多半是古人的东西。在这几天的接触中,我觉得你把古人的话看得太死。所以,我送你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太拘泥于古人的话。第二,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按理说是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和较好的待遇的。但是,也要看他生得是不是时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如果生得不是时候,就不要去强求,一味强求,是会给自己招来苦恼的。这是我送你的第二句话。第三,我听说有句老话,会做生意的都不把货物摆在外面。有极高道德修养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却是朴实的。我觉得你的聪明有些外露,这不仅阻碍自己前进,同时也会给自己招来是非。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句话。”

孔子毕恭毕敬地听完了老子的这三句忠告。

最后,老子语重心长地对孔子说:“对你来说,最主要是虚其心,弱其志。也就是要去掉骄傲,去掉贪婪,去掉架子,去掉妄想。这样,会对你有好处的。否则,你可要吃亏了。”

孔子反复思索着老子的临别赠言,踏上了返回鲁国的道路。

这是道家虚构的孔子与老子会面的故事,虽然故事反映了儒、道两家不同的观点,但是,虚其心,弱其志,就是让心神保持虚静无欲,削弱为名利相争之志气,这正是老子养性的关键。 JuhFCK04vm+kI5DvKs8I6F7F6SmIoc8h1qNgZVPWR3VfiG7bHVhergrCS8A+Vi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