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王当位的时候,十分憎恨楚威王,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贬低楚国,以发泄心中的不满,甚至在每天上朝的时候,也总不忘诋毁楚国几句,以讽刺挖苦楚国作为笑料。有一次,他有些忘乎所以,竟说出这样的话:“楚国的情况,已经糟糕透了。我大概可以吞并楚国了吧?”他说完后竟哈哈大笑起来。这时,他身边的大臣们也随声附和,有的还顺势添油加醋,好像经他们这样一说,楚国很快就会并入他们的疆土了。
这件事后来传到了国外,于是凡是经过楚国来宋国的人,都投宋王所好,故意把楚国说得一无是处,以此来讨好宋国。本来,这些都是不实之词,但官吏们为了迎合国君口味,就以假当真把这些编造的故事层层上报;朝廷再添枝加叶一层层传下来,久而久之,诋毁楚国成了宋国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人们长期传说楚国不行,便真的以为楚国不堪一击。就连宋康王自己,此刻也糊涂起来,不辨真伪,让谎言冲昏了头脑。于是,他头脑中涌起一个可笑且狂妄的计划,并且召集满朝文武大声宣布了他这个计划:“立即出兵攻打楚国。”
这一消息一传出,那些糊涂的大臣立即响应,连声称赞决断英明,但也有一些头脑清醒而又正直的大臣感到事态严重,华犨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急忙到宋康王处劝阻。他对宋康王说:“陛下,您下命令要三思啊。你知道,事实上宋国不是楚国的对手,打个比方说吧,楚国的力量好比犪牛(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力大无比的巨牛),而我们宋国的力量好比鼢鼠,相差太悬殊了。退一万步说,即使真像陛下说的那样,楚国的力量还是比宋国大得多呀。宋国是一,楚国是十;宋国打十次胜仗,也抵不上被楚国打败一次。我们切不可轻率出兵啊!”
此时的宋康王已经昏了头,他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告,而且还表现出很厌烦的样子,他坚持出兵。
战争开始了,由于楚国没有丝毫准备,显得有点招架不住,居然在颍上被宋军击败。这一来,更令宋康王忘乎所以,以为楚国不堪一击。于是,他准备继续进军。
在这种情况下,华犨看得十分明白,他忧虑地继续劝阻道:“陛下,应该见好就收,适可而止了。我听说,小胜大,多半是由于大的没有准备。侥幸是不能持久的,胜利了不可骄傲,对敌国不能轻视,不要侮辱,况且楚国这样的大国更加侮辱不得呀。现在,表面上楚国害怕了,可是陛下您要记住大惧小,灾祸到。要深思啊!”华犨看着宋康王,希望他回心转意。可此时的宋康王早已听不进任何忠言。他火冒三丈,大发雷霆,甚至要降罪于华犨。华犨见宋康王执迷不悟,又深知宋康王的执迷不悟必然导致宋国的大祸,联想自己也处境艰难,便连夜逃奔到齐国去了。
第二年,宋国不自量力,又一次发兵骚扰楚国。他们还以为会像上次一样,轻而易举地取胜。谁知,这时的楚国同一年前可截然不同了。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抱着一种复仇的心理迎接宋国的挑战。见宋国来犯,毫不犹豫地进行有力的还击,迅速击溃了宋军,并一鼓作气踏平了宋国。
宋康王以为自己说楚国不行,楚国就真的不行,拒不接受忠告,最后落个丧国丧己。这说明,认识代替不了实际,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闭眼不看客观事实,按想当然办事,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客观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是:好的东西,不会因为某些人讨厌它就变坏;坏的东西,也不会因为某些人喜欢它就变好。认识要接受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