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食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国的食疗文化是伴随着饮食文化一起成长起来的。中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更有“神农尝百草”的经典故事,足以说明中药起源于食物。后来,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才有了“药物”与“食物”的分别。按照中医理论,大多数食物除了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与营养外,也具有保健、强身、健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效,而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医食疗法”也由此形成,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食疗学”。

“寓医于食”,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辨体施膳”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特殊的膳食理论,根据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食物与药膳,起到“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的效果。

同时,药膳也是我们日常饮食中极为特殊的食疗工艺,具有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的特点。所以,只要了解食疗,留意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变化,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如一日三餐、饮料、零食等稍加注意,合理利用药膳,就能达到治病、养生、健体的目的。只有充分重视食疗、善于运用食疗方法来调节各项身体机能,只要吃得好、吃得对,我们就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食品,更能吃出健康和美丽,让简单的生活更有乐趣、更具意义。

我们经常提到一个形容食物味道的词:“五味俱全”。通常,我们把食物的味道分为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而中医认为,食物的味道不同,作用不同,作为食疗材料时,它们所体现的药性也不相同。

酸: 生活中酸味食物的代表大概就是醋。《本草备要》有云:醋“酸温散淤解毒,下气消食,开胃气,散水气。治心腹血气疼,产后血晕,症结痰癖,黄疸痈肿,口舌生疮,损伤积血,谷鱼肉菜蕈诸虫毒”。  也就是说,中医认为,常食酸性食物能保护肝脏、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同时,酸性食物还具有一定的杀菌、抗菌、抗病毒、抗原虫等功效。

如山楂、乌梅、橙子等都为酸性食物。

甜: 食物的甜味主要由食物内的糖类产生,美味适口,因甜入脾,所以还具有补气补血的功效。因为糖类能迅速提供能量,所以,疲惫的时候吃一点甜食,还能让人消除疲劳,快速恢复活力。此外,甜味食物如荔枝、甘蔗等,还具有解毒生津的作用。

但食用甜食也要适量,除了特殊体质(糖尿病患者、婴幼儿等)需要控制甜食的食用量之外,普通人如果食用过多甜食,也易伤脾胃,容易患上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关于过度食用甜食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缩短10~20年。”

苦: 在五味中,苦味是最不受欢迎的,除非万不得已,谁愿意“吃苦”?食物里的苦味主要是由食物内的有机碱产生,而这种有机碱也是人体所必需的。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食物除了具有清热解暑、除燥祛湿、利尿活血、清心明目、消炎退热的功效之外,食物中有少许苦味,还能增强食欲。

但苦味食物也并非人人都适宜。中医认为,苦味食物属寒性,具有清热祛火、通便降泄的作用,属于清泻类食物,所以体质虚弱者应不食或者少食苦味食物。

苦瓜、苦杏仁、苦丁茶、菊花茶、莲心等都是苦味食物。

辣: 在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冬天阴冷、湿气较重的地区,如重庆、四川、湖南等地,居民皆喜欢食辣,甚至到了“无辣不欢”的程度。辣味食物能刺激味蕾,促进胃液、唾液的分泌,增加淀粉酶的活性,帮助胃肠蠕动,消除体内滞气,让人食欲大开,同时,辣味食物还具有温中气、祛湿散寒、开郁祛痰、杀虫解毒的功效。辣味食物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一定功效。

但如食辣过度,会伤肝损目,肺气过剩,刺激胃黏膜引发腹痛腹泻,还容易损伤筋骨,导致指甲枯萎。

姜、辣椒、胡椒等都为辣味食物。

咸: 提起咸,我们自然会想到食盐,而有句话则充分说明了盐的重要性:“一万块的宴席也离不开一块钱的盐。”食物里的咸味,也主要来自食盐。中医认为,食盐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杀虫消炎、催吐止泻的功能。咸味能刺激味觉,从而增进食欲,同时刺激唾液分泌,也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咸入肾”,所以咸味食品能滋肾通便,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维系体内正常的代谢。适量地摄入盐分,能软化体内酸性肿块,防治体内微量元素缺乏。

虽然我们都少不了盐,但如不加控制,过量食用,就会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及水肿等疾病。

中医除了按照味道把食物分成“酸、甜、苦、辣、咸”五类外,还根据食物的属性,将食物分为寒凉性、温热性、平性三种。食物的属性,是根据食物对于人体的影响概括出来的,所以说,食物属性与人的体质关系密切。

比如 寒凉性食物 ,通常都具有清热解毒、通便泻火、排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对某些慢性疾病也有缓解与辅助治疗的作用。寒凉性的食物有西瓜、苦瓜、绿豆、金银花、冬瓜、兔肉、鸭肉等。但阴虚体质的人,以及孕妇、哺乳期及经期妇女都不宜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

温热性食物 通常都具有补虚养血、强身健体、驱寒除湿的功效。如葱、姜、蒜、羊肉、狗肉、鸡肉、桂圆等都是温热性食物。

平性食物 ,主要特点是属性平和,具有平补之效,常用于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同时,大多数平性食物也具有健脾养胃、理气安神的功效。平性食物如番茄、大豆、鲤鱼、牛奶等,普通人皆可食用。

了解了食物的五味以及食物属性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当“趋利避害”,选择对自己、家人身体有益的膳食,少食或者不食对自己身体无益的食物。

治病养生不能完全依赖医院与医生,更多的要靠我们平时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养成良好的对身体有益的健康习惯。而对身体有益的健康习惯,自然包括健康化、合理化的饮食习惯以及用健康的食疗理念替代不健康、无益身体的饮食习惯。  所以说,若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就必须重视食疗,重视来自厨房的养生。 GXAhLPvLssSlTbuMdk/WJtXBoWmv8r5TrQl3/m1tBdLhKwha7L5HFllac1+XiZd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