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留神,从十三年前扯到了更远的时光,我的出版人和我说:“写作时不要被框框架架和什么提纲主题所束缚,任思绪随意纵横,回忆所到之处必是生命闪耀过的地方。”
嗯,一切大自然。
在王静导演的掩护和引导下,我像小黄帽过马路一样迅速找到了简宁的原型,之后的演出便渐入佳境。
那是个真实的年代,记得我们在拍摄“军训”几场戏的时候,王导要求大家要和现实中的军训一样,站军姿、齐步走、踢正步,必须以铮铮铁骨去认真面对风吹日晒,严格听从教官的指挥。那时的我们刚刚走出校园,每天思考的只是如何能够读懂剧本、读懂导演的要求,如何不影响整个戏拍摄的进度,配合好每一个环节,将自己发挥到最好。大家非常单纯地去演戏,心中毫无名利之欲,很有点《地道战》、《地雷战》那些黑白片中老演员们的专注和纯粹。每个人的心中只有一个简单的信念:一起拍好《十七岁不哭》。
因为简单,所以真实。
“军训”的每一天我们都极为认真,几天下来身体虽有些疲惫,但真的就像戏里简宁与教官的对白那样:
教练:累吗?
简宁:还行。
教练:还行,是指什么?
简宁:累,但还能坚持!
记得我和张超常常在午饭后头顶头张着大嘴睡在军训操场旁的一棵大树下,久而久之,大树下的“头顶头”越来越多,后来大家连大树都觉得遥远,干脆午休时就地睡在拍戏使用的反光板上,直到听到副导演吹响集结的哨声。
“军训”结束后,拍摄转入室内。记得在“教室戏”的拍摄中,我再次因为“不知是太紧张还是太热”,脸部总是出油。那时拍戏不同于现在,演员们无需太多的造型设计,上场前由化妆师简单地打打粉底、描描眉毛什么的即可,即使我是男一号,化妆也只是轻描淡写。在多次“教室戏”的拍摄中,导演会突然喊:
“停!给李晨补妆!”
不知看过《十七岁不哭》的朋友们是否还记得,简宁的座位是在窗户旁边,而教室的门在较远处,由于在拍摄过程中我面部多于他人的油量影响了画面的饱和度,精益求精的王导便会喊停并让化妆师从教室的门口“跋山涉水”到我面前为我擦油打粉。之后因为我出油的节奏异常不稳,而王导又避免化妆师需要屡屡“翻山越岭”跨越多条电线、打光板、布光灯等障碍过来给我补妆,便发给我一个粉盒,每当王导喊停的时候,我就得扭捏地拿出盒子迅速将面油擦净。后来由于次数频繁,每每王导喊停,同学们都会默契而准确地发出“欧”的声音以资鼓励,搞得“出油哥”简宁常常陷入排山倒海的尴尬。
《CECI姐妹》友情提供/摄影: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