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们生活的宇宙始终受一条伟大法则一吸引力法测所支配。这一法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从宇宙思维的角度看,归根结底只有一条法则。我们对这条法则的部分表现形式并不陌生,但对另一些表现形式则几乎一无所知。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每天都有长进,它那神秘的面纱慢慢被我们揭开。我们说起万有引力定律,往往让人感到你学识渊博,但我们很多人忽视了同样神奇的另一种定律,即吸引力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将构成物质的原子吸引并结合在一起,我们对它神奇的表现并不陌生一它将物体吸引到地面,让自转的星球绕其轨道运动而不出轨,我们对前一法则的力量并不否认,但不能对另一条法则熟视无睹,因为正是这条法则,将我们渴望或害怕的事物吸引到身边;正是这条法则,造就或阻碍着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将思想看成一种力量即能量的体现时,当我们认为思想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时,我们就会慢慢理解,为什么许多事物以前始终游离于我们的认识之外。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能像学习思想领域这条强大法则(即吸引力法则)的作用方式那样,能带来那么多的回报。人在思考时会散发出一种非物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与光、热、电、磁的振动一样真实。不错,对五大感官来说,这些振动的确不明显,但这并不说明它们不存在。一块强力磁铁会发出振动,释放出足以吸来一块百磅钢块的巨大力量,但是我们既看不到、尝不到、闻不到、听不到,也感觉不到这股强大的力量。同样,思想发出的振动我们也无法以普通方式看到、尝到、闻到、听到或感知到。不过,据资料记载,有人对精神印记具有罕见的捕捉能力,曾经感知过强大的思想波,而且许多人也能证明有人可以显著感觉到他人的思想振动,无论对方与我们面对面还是相距遥远。心灵感应及其类似现象却并非无聊的空想。光和热是通过比思想振动强度低得多的方式展现出来的,但是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振动速率不同。科学记录给这个问题以一条有趣的启示。著名科学家以利沙·格雷教授在短篇作品《大自然的奇迹》中说:“思维领域有许多素材值得我们探索。世上有些声波人耳无法听见,有些彩色光的光波肉眼无法看到。每秒振动4万次和每秒振动4×10 14 次之间存在着漫长的、看不见、也听不到的间隔,或叫‘盲区’,而在运动领域每秒振动7×10 14 次以上的无限空间中,光会停止穿行。这一空间的存在使我们可以纵情思索。”

M·M·威廉姆斯在名为《科学简史》的著作中说:“产生听觉的最快速波动或颤动与导致我们对最轻微的温暖有所感知的最慢速波动或颤动之间,并没有什么渐进区域。二者之间有一个巨大空隙,其宽度足以覆盖另一个运动世界,而所有这些运动都位于我们的听力世界和光热世界之间。我们没有充分理由认为物质无法实施这之间的中间行为,或者认为此类行为不会使我们形成相应的知觉;只要拥有能辨别并感知此类动作的器官,这一中间地带就能为人类所认识。”

我之所以引用上述权威观点,只是为了给你提供思考的素材,而不是打算向你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即思想振动是存在的。上面最后一块内容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只用稍加思索,你就会发现这些论断与你的亲身经历相吻合。我们常听人反复述说精神科学领域一句众所周知的话,“思想是实在的东西”。但是,对这句话念念有词时,我们却不曾有意识地琢磨它到底有何含义。如果深刻领会了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以及这条道理中蕴含的自然结果,应该就能理解许多看似无法理解的事物,而且能像运用任何其他能量形式那样去运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思想力。

如前所述,我们思考时会驱动一种速度极高的振动,但是这种振动与光、热、声、电的振动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当认识到支配这些振动产生和传递的法则时,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振动,就像运用其他无人不知的能量形式一样自如。我们无法看见、听见、称出或测量这些振动,但这并不表明它们不存在。尽管有些声音无疑只有某些昆虫才能听到,另一些声音只有通过人类发明的精密科学仪器才能探知,但世上仍然有很多声音是人耳无法听到;然而,最精密的仪器辨别出的声音,和人的大脑通过类比得出的声音极限(人知道这是声波和其他某种形式的振动之间的界线)之间,仍然存在一个巨大间隔。有些光波人的肉眼无法探知,这些光波有些可以通过精密仪器来辨别,而更多的则非常细微,甚至迄今人类还没有发明出能探测它们的仪器(虽然这种仪器的制造每年都有新进展,而且未开垦的处女地也在一点点缩减)。随着新仪器的发明,新的振动被人们一点点发现,然而,在这样的仪器发明前后,这些振动的客观存在性都没有变。假如没有可以辨别出磁力的仪器,那么也许有人会冠冕堂皇地质疑磁力这种强大的力量是否客观存在,因为它无法被我们尝到、感知到、闻到、听到、见到、称出或测量。然而,强大的磁铁仍然会散发出强大的力量波,其本领之大足以为自己吸来好几块数百磅的钢块。每种振动形式都需要特定仪器来探测或探知。尽管玄学家声称不久后科学家就能发明精密得足以捕捉并记录此类精神印记的设备,但目前人脑似乎仍然是唯一能够探知思想波的“仪器”。从当前迹象看,科学家们所称的这种发明似乎随时都可能问世。这种仪器的需求仍然存在,而且无疑会很快得到满足。但是,对那些长期进行心灵感应实验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更多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因为他们亲身体验的结果足以作为证据。

我们无时不在释放强度或大或小的思想波,而且获取了此类思想波带来的后果。我们散发的思想波不仅影响着自己和别人,而且还有一种引力——为我们吸引来别人的思想,吸引来与我们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想法相一致的事物、环境、人物和“运气”。爱的想法为我们吸引别人的爱,吸引与这一想法相一致的环境和境遇,以及怀有类似想法的人。怒、恨、嫉妒、恶毒和猜忌的想法会吸引来别人头脑中产生的一大堆类似想法,吸引来相应的环境(这种环境为我们展示这些邪恶想法提供了温床,并帮我们从别人身上接收类似想法),吸引来将会展示不和谐因素的人。一个强烈的或者长期怀有的想法,会使我们成为引力的中心,为我们吸来别人相应的思想波。在思想世界同样是爱吸引爱,这便是“物以类聚”、“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在这个世界里,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善恶各有所报。心中有爱的男女处处可见爱的影子,并吸引别人的爱;心中怀恨的人中会招致一切恨,直到自己无法承受;头脑中想着打斗的人,往往会遇上想要见到的所有打斗场面。照此推理,每个人都能通过思维的“无线电波”,招来与头脑所想一致的事物。早上起床时,“火气大”的人,往往会在早饭还没有吃完之前,便把全家人搞得都处在与他相同的情绪中。爱“唠叨”的女人往往一天下来,能找到许多足以满足自身“唠叨”倾向的人。思想吸引到了这种程度,就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了。静下心来思考此事时,你会发现人其实在造就自己所处的环境,虽然许多人总是怪别人造就了他不利的环境。

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对这条法则非常了解,总能怀着积极而平静的想法,无论所处环境多么不顺,他们都不为所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他们就像是输油管:尽管石油倾泻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他们却能在周围环境狂暴和骚乱时泰然自若、坚如磐石。在掌握了这条法则的作用方式之后,我们就不会再受思想世界里那间歇发作的暴风雨左右了。我们已经度过了体力劳动决定一切的时代,进入脑力劳动至上的新时代,现在正在进入一个几乎完全未知的新领域,那就是精神力量领域。这个领域有它特定的规则,我们应当主动了解这些规则,否则就会在前进的死胡同前面挤作一团,无法用思想指导行动。我会尽量将这一新的能量领域具有的伟大基本原则阐述得浅显易懂。这一领域正在我们前方敞开大门,而你也可以利用这种伟大的力量来实现合法的、有意义的目标,就像人们每天使用蒸汽、电和其他能量形式那样。

愿我的思想波也能传及你的大脑中,愿每一位读者在阅读完我的这些思想作品之后,充分运用万能的吸引力法则的力量,让自己过上富足安康的好曰子!

华莱士·沃特尔斯 yvasAwrN45fFeYXfjLZIUAcqXjgE8O+uIk8MA/WvSRCWfmprHxeRI5AlfxfAoy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