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玩耍中的动物

“玩耍”的定义颇有分歧,而且到目前为止,大家还是不太清楚这个词到底是打哪儿来的。中世纪的荷兰语有个词plein,意思是“高兴得到处跳”,一般认为plein就是英文play(玩耍)的词源;大家认为古德文的spilan,也是词源之一,意指“轻松、轻快的动作”。《牛津英文词典》则用了17栏的篇幅替“玩耍”下了100多种定义,但还是不够,现代科学又附加了一些让人头皮发麻的精准定义,其中最主要的有:一种行动自由自在的感觉;好玩有趣的活动,特点是动作快、生气勃勃、不按牌理出牌或变化多端;跳上跳下、跑前跑后、快乐地跳跃、嬉戏。

照哈佛大学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教授的说法,玩耍是一种“大杂烩行为”,这种行为一眼就能认出来,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米勒研究到动物园看动物玩耍的人,他发现大家对“玩耍”的认定相当一致,比如,他们会说“看起来不像在当真”或说“看起来好像玩得很开心”。然而,科学家认为,玩耍行为千变万化,很难认定。米勒相信,去动物园的人乃是根据各种提示做出判断的,但科学家却认为这些提示太过复杂,因此很难加以客观评量。

玩耍有几项典型特征:肢体动作通常比较夸张,不是比一般速度快或慢,就是比一般强度大或小。米勒还注意到,玩耍中的动物会有“很多剧烈甩动、上下来回摆动、夸张和间接且无效的动作,简单地说,会有‘得意洋洋地行走’”。“得意洋洋地行走”(galumphing)这个词的原创者是诗人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借用这个词来形容玩耍再贴切不过了。《牛津英文词典》说,这个词会让人联想到“疾驰”和“胜利”,它传达了一种“以不规则的跳跃动作快乐向前走”的感觉。“得意洋洋地行走”完全抓住了这种感觉:这个词的声音听起来像玩耍;词本身跟玩耍一样有创意;意义广泛并且适用性强,像玩耍一样海阔天空。

玩耍的动作之所以夸张、雀跃,部分原因是让其他动物知道,这只是玩耍,不具有侵略性。举例来说,急着玩耍的恒河猴会出现横冲直撞、转头或转身等特定动作,这些肢体动作跟其他灵长类所扮的“玩耍脸”或人类的笑声一样,目的都是邀请其他同伴一起玩。比如,小黑熊放松脸部表情或是把会晃动的大耳朵摆在某个特定位置,就是在告诉大家,它想玩。玩耍的另一个特点是“重复”,而“模仿”(亦即“假装”“假扮”)也是特点之一。后者就是所谓的非实际性,这在玩耍的孩子身上最容易看出。格鲁斯就曾说,玩耍“使世界添上特别的色彩,好让它能跟现实区别开来,让大家就算玩得再投入,也不会把虚境跟实境混为一谈”。

玩耍跟狩猎、防御或其他行为不同,它无法让个别或全体动物立即受惠。玩耍过程所衍生的好处,似乎将来才看得到,它无法达成任何特定短期目标,但稍后我们会看到,这个过程很重要。玩耍使人快乐,快乐会激发有利于个体并进而有利于族群的团体行为或创造行为,因此快乐也很重要。

当然,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动物行为学家之前根本不肯承认人类以外的动物也会有快乐的感觉,但年幼的哺乳动物很爱玩,这点倒是很少有人质疑。纽约动物学会的生物学家乔治·夏勒(George Schaller)形容一只两岁大的熊猫从阴暗笼子里被放出户外时,那个样子有多么兴高采烈:

它快乐得不得了,生气勃勃地抬高腿,步子轻快地跑上斜坡,沿路看到竹子就劈断,上了斜坡就立刻转身,翻滚下来。只见一只乐翻天的黑白球滚啊滚的,才一下子,它又冲了上去,再来一遍,然后又来一遍。

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爱玩,比如灵长类、海洋哺乳类(尤其是海豚、海狮和海豹)、貂科(包括黄鼠狼、水獭和白鼬)、犬科和猫科动物就是如此。这些动物活力充沛得惊人,黄鼠狼就是最好的例子,它有个很妙的外号叫做“一触即发的带牙捕鼠器”。有位饲主形容他养的那条黄鼠狼有多活蹦乱跳:

它从藏身的地方探出长三角脸,一双眼睛鬼鬼祟祟的。然后,它滚着出来,像马戏团的杂耍特技演员那样一个跟斗接着一个跟斗地翻,动作快到头尾难辨,像个充气的小轮胎似的,一直在房里滚来滚去。 XN5ALDwyY4J1LTEuybrOuXB3kyeFTA7/E/RYUSxnjTicURzuuc+D8uXOMPtBnp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