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酸,绕齿之柔

五味调和,造就了花样多变的中国饮食风格。在古人的心目中,最为重要的佐料必然是盐,地位仅次于盐的则是梅。咸酸辣甜苦,咸为五味之君,酸为五味之佐,因此古人又以“盐梅之寄”比喻君臣之情,《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成千古绝唱,亦少不了青梅滋味。

● 山西陈醋有“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美誉,有独特的风味。

醋的点化

咸无疑是堂堂正正、面容严肃、刚健朴实的君子味道,酸则是奔放肆意、引人入胜、诱惑刺激的美人滋 味。我们所喜欢的零食中,大多都少不了酸的滋味,譬如无花果、山楂片和话梅,所谓回味无穷,绕齿三日,大抵只有酸味才能有此魔力。

醋,中国最典型的酸味调料,古称酢、醯、苦酒等,其历史在3000年以上。俗话说:“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醋在中国人心目中地位之重要。因为采用原料、酿造工艺的不同,各地的醋风味各异,其中北方以山西陈醋扬名天下,南方则数镇江香醋出类拔萃。

山西老陈醋选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五谷,经蒸、酵、熏、淋、晒的过程酿制而成,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现在只要一说起老陈醋,人们便想到山西陈醋。

●奥地利苹果醋
奥地利人以苹果为原料制醋,用橡木桶为容器进行发酵,这个发酵过程一般会持续5年。制成的苹果醋味道醇正。

今日流传下来的关于山西人的趣事,大都和醋有关。山西人不仅不以为意,反而觉得这是人们对山西陈醋的一种肯定。外地人戏称山西人为老西儿,“西”与“醯”谐音,醯又恰恰是醋的旧称,与其说这是一种巧合,倒不如 说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

镇江香醋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它不如山西陈醋酸得纯粹地道,口感上微甜,在搭配江南的肉馅小吃食用的时候,只有酸中微甜的口味才更能体现出其鲜美。

醋的神奇在于只需几滴便能改变一道菜的气质,醋与螃蟹的搭配好比羊肉与馍,油条与豆浆,实在是上帝造物时就已指定的绝佳搭配。醋和螃蟹的生死情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江南一带,人们只要闻到姜醋味,便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螃蟹。

蟹粉蛋,这是一道与螃蟹没有太大关系的上海菜,只因蛋黄和蛋清分炒,蛋黄酷似蟹黄,蛋白酷似蟹肉,所以有了螃蟹之形,再滴上几滴镇江香醋,那酸中带香的滋味便勾起了人们对螃蟹的味觉记忆,蟹粉蛋由此也勉强称得上“名副其实”了。

山西面食冠绝天下,拉面、刀削面、油泼面、手擀面,不一而足,西北肉食更是霸道生猛。面碗里往往有牛羊肉暗伏其中,由此造就了西北饮食遒健刚勇的特征。然则,亢龙有悔,过于刚猛的味道难免让人心生腻烦,只要在上面浇些许陈醋,一碗阳刚气十足的面条立即就变得绕齿而柔起来。

云贵一带,人们喜欢吃米粉,无论是粉,还是配菜,都是淡雅滋味,食之虽然清香绕齿,但是不免让人觉得寡淡了些,这时只要点上少许香醋,经酸味一提,一碗米粉忽然就变得恣肆轻灵起来,食之令人回味无穷。

山西葱醋鸡

出于对酸的喜好,千百年间山西人在醋的酿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醋的运用又催生了山西人对酸味难舍难分的情怀。有时候人们不免追问,究竟是因为喜欢酸味,使得山西人酿得一手好醋,还是因为酿得一手好醋,使得山西人离不开酸味。

葱醋鸡是一道常见的山西菜肴,早在唐代典籍中就已经有了关于这道菜的记载。葱醋鸡色泽红亮,皮脆肉嫩,葱香浓郁,醋味柔和,鲜美爽口,堪称山西人对酸味的绝佳诠释,所以能够历经千年,仍令人百吃不厌。

葱醋鸡味道虽美,制作过程却并不复杂。两斤重童子鸡,肉质鲜嫩,奠定了这道菜的基本口感。宰杀、褪毛、去内脏洗净,然后用酱油、精盐腌制,同时加入黄酒、葱、姜,提味的同时又可去除腥味。

在等待鸡肉吸取佐料滋味的同时制作葱醋汁,山西老陈醋与酱油、香油、精盐、黄酒同放入一碗,葱叶捣烂,用净纱布包住挤出葱汁兑入,调配成葱醋汁。

半小时后,葱醋汁调好,鸡肉也已经充分吸收了佐料中的滋味,便可以开始烹炸鸡肉了。葱醋鸡采用“生炸”技法,需炸两次,第一次宜用中火,油热六成时下锅,时间要长,直至熟透酥烂为止;第二次上色,大火热油,时间要短,炸至金黄色时捞出。炸鸡出锅后,淋入调好的葱醋汁,一盘葱醋鸡便大功告成了。

●鱼与醋的巧妙结合
西湖醋鱼,从名字看就可知这是一道杭州传统名菜。

西湖醋鱼

1127年,汴京城破,北宋灭亡,继任的南宋王朝迁都 杭州,这座西子湖畔的城市于是多了一个新名字——临安。南渡而来的北方士子百姓们带来了中原地区的饮食习惯,杭州人对酸味的喜爱正是从这时开始。

西湖醋鱼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美味,这道菜选用西湖中出产的草鱼做原料,其肉质之鲜嫩,足以让其他地方的人羡慕鱼米之乡的丰饶。

烹制之前,须将鱼置于鱼笼中饿养,使鱼排尽腹中污秽,这样不仅能够除去鱼肉的泥土腥味,还能使鱼肉结实紧致。

饿养一至两日之后,将草鱼捞出宰杀,刮鳞、抠鳃、摘除内脏、冲洗干净,把鱼身劈成雌雄两片(有背脊骨的一边为雄片,另一边为雌片),然后斩去牙齿。雄片颔下三指处斜片一刀,刀口斜向头部,每隔三指以相同的手法片出刀口,总共五刀;最后在雌片脊部厚肉处向腹部斜剞一长刀。

一位娴熟的厨师完成这一过程只需一两分钟,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会让人误以为那并不是在片鱼,而是在指挥一场盛大的交响乐会。

西湖醋鱼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炒锅置旺火之上,舀入清水,雄雌两片并排放入锅内,鱼头对齐,皮朝上,水不能淹没鱼头,胸鳍翘起,盖上锅盖。待锅内水沸腾时,揭开盖,撇去浮沫,转动炒锅,继续用旺火烧煮,前后共烧约3分钟。

鱼熟后,锅内留少许清汤,放入酱油、黄酒和姜末调味后将鱼捞出,装在盘中。炒锅内留少许汤汁,加入白糖、湿淀粉以及这道菜的调味主角——醋,搅成浓汁,见滚沸起泡,立即起锅,徐徐浇在鱼身上,这道菜就成了。

西湖醋鱼肉质嫩,带有蟹味,味道酸甜,别具特色。自古以来,来到杭州只有泛舟西湖,吃过这道醋鱼,才算不虚此行。

以酸为名

提到酸,自然不能少了酸菜这种以酸为名的食物。加醋是外来调味的酸,发酵是内藏蕴藉的酸,后一种酸显然内秀得多。

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大名,北魏的《齐民要术》更是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祖先用白菜等原料制作酸菜的多种方法,那时候酸菜不仅是餐桌上的珍馐,还是祭祀时供奉祖先的祭品。《诗经》有言:“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现如今,酸菜不仅是我们饭桌上的开胃小食、佐饭菜肴,也可以作为调味料使用,制作出各种酸爽可口的佳肴。酸菜可用于包饺子、炒菜、炖汤、涮锅……可谓十项全能。

在漫长的历史中,不同地域所产 的酸菜也有了不尽相同的风格口味,其中以东北酸菜和四川酸菜最具代表性。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在没有温室大棚和反季节蔬菜的年代,人们为了在冬天吃到绿色菜蔬,家家户户腌制酸菜,贫寒人家如此,朱门富户亦如此。据传当年张作霖的大帅府内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是腌制的酸菜还是不够全府上下吃,足见东北人对酸菜的喜爱。

●这酸爽,才够味
酸菜鱼是一道风靡中国的川菜,在所有川菜馆的菜单上都有它的名字。这道菜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口感酸辣,开胃下饭。

东北酸菜所用的原料是当地常见的大白菜。腌酸菜时,首先要挑好白菜,然后摘去残根烂叶、大叶黄叶,置于东北地区秋季透亮的阳光下晾晒数日,取清水将其洗净后,再一棵棵、一层层地在大缸里摞放整齐。菜缸 顶端用大青石压紧,然后用凉白开水浸腌起来,密封存放。

在秋冬之交,天气逐渐寒冷的环境中,白菜在菜缸里慢慢紧缩、发酵。一个月以后,其他地方仍旧秋高气爽,东北大地却已早早迎来了初冬,当第一场浅浅的初雪落下之前,菜缸里的酸菜便大功告成了,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季,它们都是东北人“猫冬”必不可少的食物。

猪肉炖酸菜,东北人不管走到哪儿,都难以忘怀的家乡滋味。猪肉炖酸菜的制作过程充分体现了东北人豪爽却不失细腻的性格。生里脊肉切成厚片入盆,加入胡椒粉、糖、料酒拌匀,腌制10分钟,再沾匀干淀粉,放在菜墩上大力捶成薄片,然后切成小块待用。

酸菜切丝,净锅加食用油,烧至七八成热时放入姜片、葱段炒出香味,加入猪肉片、酸菜翻炒,添汤浸过菜料。随着火舌不断舔舐着锅底,锅内的汤渐渐沸腾,猪肉的厚重,酸菜的缠绵,炖于一锅。在寒冷且萧索的冬季,猪肉中丰富的蛋白质与脂肪为人体提供了充足的能量,酸菜中的乳酸则激发沉寂已久的味蕾,为这个灰色的季节增添一丝鲜明的色泽。

四川酸菜虽然制作方法与东北酸菜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流露出来的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它味道咸酸,色泽鲜亮,香味扑鼻,是四川人居家过日子的常备小菜。如果腌制的时间掌握得好,吃起来还会有一点儿脆,可以说是脆中带酸,称得上是一道美味。

如果说猪肉诠释了东北酸菜的厚实浓重,那么鲜鱼则彰显了四川酸菜的温柔多姿。酸菜鱼这道菜起源于长江里的江村渔船。据传渔夫将捕获的大鱼卖钱,往往将卖剩的小鱼与江边的农家换酸菜,和鲜鱼一锅同煮。

新鲜草鱼,剖杀,去鳞、鳍、鳃和内脏,洗净,用刀片下两扇鱼肉,另将鱼头劈开,鱼骨斩块;鱼肉斜刀片成带皮鱼片,入碗用盐、料酒、味精拌,再将鸡蛋破壳,倒入蛋清拌匀,使鱼片裹上一层蛋清;酸菜洗后切成短段,蒜剥瓣,姜切片,红辣椒碾成粉。至此,准备工作结束了。

取一只锅放在火上,下油烧至五成热时放蒜瓣、姜片、花椒粒爆出香味,再下酸菜煸炒,掺鲜汤烧沸后下鱼头、鱼骨块,用猛火熬煮,打尽浮沫,倒料酒,放盐、胡椒粉调味,继续熬煮;待汤滚开时,将鱼片逐渐抖散,放入锅内。

另取一只锅置火上,下油烧至五成热时下泡椒末煸炒出香味,然后迅即倒入汤锅内煮几分钟,至鱼片断生,下味精提味增鲜,起锅倒入汤碗内即成。

西方人也吃醋

醋是东西方共有的调味品,关于醋的发明,东西方也各有传说。在西方传说中,醋诞生于公元前5000年。当时,在巴比诺利亚,人们用椰树的树液、果汁以及葡萄干酿酒,酒再经过发酵就成了醋。如今,葡萄酒醋流行于欧美各国,其中法国尤其盛产。

英国是啤酒大国,主要用啤酒生产麦芽醋。英国麦芽醋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那时人们就将酸败的啤酒用于烹调菜肴,发现风味颇佳,因此大受启发,用啤酒为原料再经醋酸发酵,就变成了麦芽醋。由此,麦芽醋的生产酿造工艺中,有一道生产工艺就和啤酒工艺相同:大麦发芽,并借助大麦发芽后产生的糖化酶,将大麦、小麦、裸麦、玉米等谷物糖化。然后再添加酵母,待酒精发酵结束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而酿成醋。

奥地利苹果醋是用苹果为原料制造,它的发酵容器比较特殊,是在橡木桶中进行,5年的发酵期结束后,一般还要加入苹果汁和蜂蜜来调味。

在欧洲,醋主要用于腌制酸黄瓜等蔬菜,或用于制作沙司、复合调味汁、调味番茄酱、蛋黄酱等。 D0BxeBEsgS1eLx59jUoBdWmFUHUNDNikDp3C0HCug8VEHRtwGokezmo8Dtk8hiN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