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旗渠 美丽的人工天河

这里没有浑厚的历史积淀,也没有都市繁华喧闹的盛况。但这里诞生了大自然与人类倾情合作打造的美丽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境内,它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克服了生活的艰苦,排除万难后,在太行山山腰上修建的一条渠长70.6千米,渠墙高4.3米的“人工天河”。国际上称赞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绕太行山而过的红旗渠

>>水渠中流淌的历史

林县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之处。这里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历史上一直是严重的干旱缺水之地。“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便是对旧日的林县最真实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为决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后,在省、地各级领导和山西省平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县委、县人委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10年努力建设,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 渠同时竣工,到1969年7月,干、支、斗渠配套建设全部完工。此时,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才算基本形成。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全部开凿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山腰之上,工程异常艰险,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林县人们的愿望和心血。

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长39.7千米,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全长47.6千米,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全长10.9千米,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景区内景
红旗渠分水闸

分水闸位于分水岭新(乡)河(口)公路右侧,长6.5米,高12米,宽13.5米。闸房上悬空高擎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大字。分水闸为河顺公社1965年3月修建。

如今红旗渠的建设精神和思想依旧被宣扬、被学习,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代画家宋文治国画作品《红旗渠》

>>“天河”传奇

红旗渠的开凿工程是公认的传奇。它奇妙的构思和艰险的建造过程,它的作用和对人们的影响都彰显着它的传奇之处。

“悬挂”是红旗渠最大的特点。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在太行山南部的悬崖峭壁上,在不可能修渠的地方修了渠,缔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观。在那样一个年代,先后有10余万林县人民,完成了若干项当代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饿着肚子,利用极少量的简单机械和无数凝结着智慧的“土办法”,苦苦奋斗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道,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建成了这条“人工天河”。

“人”的因素在这项传奇般的水利工程中的确起了重要作用,许多事情放到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当年的美联社这样评论道:“红旗渠的人工修建,是毛泽东意志在红色中国的典范,看后令世界震惊。”

“水是农业的命脉”,水也是人类生存的命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原山区干旱状况日渐严重,水成为稀缺的资源。在这种状况下,红旗渠的修建日益显现出当初修渠决策者的先知先觉。

红旗渠给林县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财富。20世纪70年代,电影《红旗渠》在全国公映,至此,红旗渠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样板工 程。据统计,从1971年至1980年的10年间,共有11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领导人及友人前来参观红旗渠。近些年来,每年慕名而来的考察团竟达十几万人次。

红旗渠还被开发出了商业价值。如今走在林县的大街小巷,“红旗渠”品牌已深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可以说红旗渠养育了一方水土,培育了一方人。

络丝潭风光

人工奇迹

雾中的绝壁太行却另有一番景色,红旗渠围绕在太行山脉之间蜿蜒10000多千米,与郭亮村的悬崖公路都是近代奇迹般的伟大工程。

>>魅力红旗渠

红旗渠成全了林县人,林县人民恶劣的生存环境随着红旗渠的建成而得到了彻底的改善。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从此不再受制于水源,54万亩良田得到充分灌溉,粮食的亩产量也大大增加。所以,红旗渠被林县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千米;支渠51条,总长524.1千米;斗渠290条,总长697.3千米;农渠4281条,总长2488千米;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 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千米,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千米,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所以,红旗渠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导着林县人,也指导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目前,红旗渠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向世人展现了林县人在建设红旗渠时所具有的无比优秀的品格。

断壁之下的青年洞
红旗渠之源

红旗渠不仅代表了一种高尚无畏的精神,也是一个建筑奇观——它是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一个重要的创举。盘绕在太行山山腰悬崖绝壁之上的红旗渠,雄伟险要,与“雄、险、奇、秀”的林虑山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巧妙地融汇。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位于任村卢家拐村西,牛岭山村下方。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也是总干渠最长的隧道,长623米,高5米,宽6.2米。1960年2月,青年洞工程从全县民工中抽调320名青年先行施工,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所以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风景如画的太行山中,青年洞修筑于峭壁之上,飘荡在云雾之间,乘游艇穿行其间,山就在我们的头顶,轻拨渠水,丝丝凉意从指间传递。

青年洞西约1千米处便是络丝潭风景区,络丝潭因潭深如一络蚕丝而得名,人们常说:“看了络丝潭,何须到江南!”景区内有一块较大的断壁,其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是著名胜迹“漳河九峡十八断”中最为壮观的一断,被称为“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泛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可以过凌空高悬的“铁索桥”,寻找险绝刺激的感觉。

空心坝是红旗渠上的一个创造性设计,是红旗渠重点工程之一。空心坝全长166米,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浊河之上。坝底宽20.3米,顶宽 7米,高6米,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坝腹为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坝南北两端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1964年4月5日竣工,是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之作。

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开始分为三条干渠,这里是一座园林式景区,各处景观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可谓“山水秀丽”。桃园渡桥合理地解决了渠水与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车的矛盾,充分发挥了通水、通车的双重功能;曙光洞是通往东岗乡和河顺镇北部的咽喉;整个夺丰渡槽工程都用“寸三道”、“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而成,既坚固又壮观,是一座宏伟的工艺品……

红旗渠不但带来养育我们的甘露,更蕴含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虽然精神是无形的,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最大的财富,让千秋万世的子孙受用无穷。 T+9J4Sx4Vhk/rtVxCi76S559J64UologUQks0OMUreKtftXQmzUpXgfA9xwq/XX5

络丝潭上令人胆战心惊的铁索桥,凌空倚云,险峻异常。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