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鹳雀楼 大河之畔的千古绝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唱让鹳雀楼名扬四海,也让诗人对它充满了无限遐想和期望。如果说鹳雀楼被岁月赋予一个传奇,那如今焕颜一新的鹳雀楼又会有怎样动人的情节?在传说与新颜之中,这座充满遐想的梦幻楼阁必将继续承载厚重历史使命与世人美好的精神寄托。

>>名楼历史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南的黄河岸边。它与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并称我国四大名楼。

蒲州,秦代以前称为“长原”、“长坂”、“蒲邑”。秦代以后称 为蒲坂;北魏时期,改名为秦州(一说泰州);北周武成元年(559)改名为蒲州。自此,蒲州之名沿用至今。蒲州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周建立以后,宇文护负责守卫蒲州城,蒲州城也成为了重中之重,从此开始大规模地扩建蒲州城,打造“关中之巨防”。与此同时,又修建了鹳雀楼。

古老的鹳雀楼耸立在黄河之上,不时有鹳雀栖与其上,舞在楼宇之间,所以得名。它位于秦、晋、豫交会的黄金三角蒲州,这里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鹳雀楼不仅占尽了河山之胜,坐拥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时期,它被美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据《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建于北周而盛于唐朝,当时虔诚的佛教徒宇文护喜欢建造楼阁,鹳雀楼就是其中一座最为雄伟壮观的楼宇。大多历史学家认为,鹳雀楼最初的使命是一座地道的军事瞭望台,它结构奇特、楼体壮观、气势雄伟,远可观敌方举动,又能俯视城内百姓。也有历史学家的认为,宇文护的母亲曾被作为人质押在异国,鹳雀楼是他登高望远思念与遥望母亲的地方,这个故事为鹳雀楼赋予了一抹温情的味道。

鹳雀楼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等700多年历史,在成吉思汗攻入中原时毁于战乱,仅留遗址。明代时因黄河泛滥,故址也随之消失。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1997年12月,鹳雀楼开始了重建的序幕,这是鹳雀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

>>风采依旧

鹳雀楼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四檐三层, 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尽显大唐风韵。楼高73.9米,内共6层,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

据了解,鹳雀楼第一层主要表现千古绝唱和唐代时的蒲州盛景,第二层和第三层主题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第四层主题为当地的风土民情,第五层为旷世盛荣,第六层为登高望远,极目千里。此外,早已失传的唐代油漆彩绘在此重现,从纹样到图案,无不明快清爽、大方怡然,这也是全国唯一采用唐代彩画工艺的建筑,鹳雀楼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实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使得整栋建筑显现了古朴、典雅、华丽的艺术气质。

王之涣塑像

走进鹳雀楼内部,会看到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描绘的盛唐蒲州之繁荣景象,那壁画上雕刻的宇文护《筑楼戍边》和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如此生动有趣。舜帝、禹帝、柳宗元、关公、司马光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均用了浮雕的形式来展现,制盐、养蚕、剪纸、冶铁、社火、年画这些属于河东人民智慧的民间工艺特色也被收藏其中。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似乎在这华美的鹳雀楼中 向每一个前来的人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人类文明最初在这黄河之上,华夏民族的先祖曾在此留下足迹……

鹳雀楼内的社火壁画

站在这鹳雀楼上,放眼看向疏密有序的风景区,黄河的大自然生态环境在人们的面前一片坦然,耳边似乎还吹着黄河的古风。整个景区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修建了古典园林,自然景观和园林建筑相得益彰:东边为名楼浏览区,鹳影湖、唐韵广场耸立其中;西边为黄河风景浏览区,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和柳园疏朗分布,如若去时正值春初,杨柳依依,一片春意盎然的暖意;南边为山水浏览区,吉祥如 意湖杨柳婀娜多姿,湖面平静,苍山苍林风声入耳,在鹳雀宛,幸运的话还可以看见几只浮游戏耍的鹳雀;北边为康乐浏览区,唐代马球场、蒲津康乐园和日潭戏水园游人络绎不绝,享乐其中……

鹳雀楼前的唐韵广场
这座被称之为“中华名楼、黄河明珠”的鹳雀楼下,如今已成为游人观光、休闲、度假、游览风光的国家级旅游景区。

>>满怀诗意的鹳雀楼

鹳雀楼独立于中州,登高可看到中条山秀,下瞰能观大河奔流。黄河在这里折返大海,其雄伟壮观山川河流景象,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名流雅士登楼观瞻、吟诗作赋,而这鹳雀楼也已成为诗人们“赛诗的舞台”,并酝酿了无数篇美妙绝伦的诗歌流传民间,引起了人们对这栋楼宇的无限遐想。

滕王阁因王勃的那首《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名扬人间,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而不朽,鹳雀楼名扬天下则是因为王之涣的那首《登鹳雀楼》。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登临鹳雀楼,并留下诗文,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李益的《登鹳雀楼》,他描写了她的山河壮丽“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千余年转瞬即逝,文人笔下这些对鹳雀楼颂扬的华美的篇章,对激励和振兴中华名族志向所产生的影响依旧深远。

鹳雀楼的新颜已起,旧梦未逝,她的神秘之源,还在前方。

人们念念不忘鹳雀楼,干脆把蒲州西城楼当做“鹳雀楼”,尽管西城楼“盛名难却,其实难符”,但前来作赋者依旧络绎不绝……

新的鹳雀楼以同样壮丽宏伟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她同样能满足人们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幻想。历史无情,古鹳雀楼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风烟中,她的行迹也无踪可寻。但楼去魂存,那些不朽的诗词歌赋却能穿过时间的长河,传诵于千家万户,让人们去记忆和触摸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伟大篇章。 ttF7h679hM39wkQvJULO/lAx8ni1SyC/gZKKLTZsfx8pP7/1W9Gs1qxzXnbV9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