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恒山 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恒山,又名北岳,亦名“太恒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千米处,距大同市62千米。作为高原通向平原的咽喉要塞,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道教活动圣地,恒山之地到处可见仙踪遗迹。

>>人天北柱,天下之脊

恒山,被尊为“北岳”,亦名太恒山、元岳、紫岳等,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绵延250余千米,东连燕山,西跨雁门,好似一条茫茫苍龙横亘在山西北部,被人们誉为“天下之脊”、“人天北柱”。 《周礼》对其亦有记载:“以其位居北方,万物所伏,为恒常之所而得名。”此外,恒山还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

古人云:“山为地之胜,水为地之灵。”恒山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舜帝巡视民间的时候曾来到这里,看见恒山山峰林立,峭壁错落,便封恒山为北岳。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更是封恒山为天下第二山。尤其在徐霞客将恒山记入《徐霞客游记》后,北岳之名更是美名远扬。

在我国古代帝王眼中,五岳就是江山社稷的象征,作为北岳的恒山必然也是皇室祭祀的重点。据历史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周成王就曾“巡狩至北岳,北方诸侯朝于明堂”;秦始皇 二十九年(前218),“复游海上,至琅琊,过恒山”;西汉时期,汉武帝也曾亲临恒山举行“埋元玉”典礼。这是历史记载中恒山第一次被封神。从此之后,历代帝王纷纷效仿汉武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亲自登上恒山,并在此建造了北岳庙;唐贞观十九年(645),太宗李世民为恒山撰写祭文;清顺治时期,顺治帝曾派遣专人奉旨于北岳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清康熙时期,康熙帝曾亲笔题写匾额“化垂悠久”。

从军事方面讲,恒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曾有13位帝王在此征战,至于著名的军事将领更是数不胜数,如李牧、蒙恬、周勃、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此外,抗日战争时期,恒山还是八路军和日军血战的战略要地。这也是恒山被称为“天下之脊”的重要原因。

恒宗石刻
恒山古刹

>>绝美恒山

恒山素以雄奇秀美闻名,两大主峰天峰岭与翠屏岭,领衔东西,各居一边,峭壁岩石各自骄傲而不可一世,向世人展示着恒山的美丽。

登恒山,必经之路是果老岭。据说隐居在恒山修行的张果老每天要倒骑毛驴巡天度世,每每经过坡陡路滑的此地,只能放弃驴背徒步而行,久而久之,留下了斑驳的印痕。

恒山半山腰,一米之间隔着两口水井,名曰苦甜井。两口水井,因着水质的截然不同,苦井中的水苦涩难耐,让人无法下咽;而甜井的水则甘甜可口,清凉怡人。每逢庙会,成千上万的朝拜者接踵而至,人们纷纷取水而饮,这井水也不曾用竭,由此,唐代玄宗帝为其题匾“龙泉观”。

天峰岭的文物古迹无处不在,春花夏树秋霞冬雪。这些古迹与大自然的风景邂逅交融,折射出一种奇妙柔和的气质,庙祠林立,花草簇簇,不费周折就能轻易闻到大自然的香气。

光阴沉淀下的翠屏山,分峙而出的断崖和草木层次分明,犹如一幅素雅的版画,没有浓墨重彩却质朴清新。

恒山的宗教文化主要表现在一个“和”字。据了解,恒山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五洞天”(即“太乙洞天”),自古就是道家修行圣地。此外,恒山还是一座释家名山,东晋时期,十大名僧之一的释道安曾带领500名信徒来到这里传教说法,建造寺塔;慕名而来的听道问经者众多,就连一代佛坛宗师慧远大师也曾 来此。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恒山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朝山庙会,香客达数万人之多,一直延续至今。

天峰岭的北岳庙群规模宏大,崖壁庙宇中题刻匾额比比皆是,时光留下的笔笔痕迹彰显了恒山文化的渊源悠长。据了解,西汉之初恒山就已有祠庙。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遣使臣前往西域求佛,佛教从此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展开争斗。恒山的庙宇自北魏时期开始建造,到明清时期,恒山的寺庙建筑已然成群,仅恒山主峰天峰岭周边的寺庙亭台就多达一百余处。因此,人们将恒山的祠庙概括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

悬崖峭壁上的悬空寺
夜幕中的悬空寺
悬空寺内逼仄的过道

>>奇险悬空寺

在恒山的众多古建筑中,悬空寺最为奇险,也最为著名。2010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悬空寺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首都之门”、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国际知名建筑同列榜中,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的悬崖峭壁之上,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罕见的高空建筑,同时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1982年,悬空寺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悬空寺为木结构建筑,依靠力学原理,巧妙地利用了岩石,以半插横梁为基,建造出高空寺庙。其主要建筑包括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三教殿、五佛殿等。

悬空寺殿楼的布局不同于平地寺院的严格对称,而是在对称中有变化,依山崖的变化而变化,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远望悬空寺,它犹如一幅玲珑剔透的精美浮雕镶嵌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之上;近看悬空寺,其大有凌空飞跃之势。

悬空寺不仅有奇险的外观,建筑构造也独具特色。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看来,悬空寺各建筑有一种层层叠叠的感觉,它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建筑的格局。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据了解,悬空寺共有40间殿楼,表面上看,支撑这些建筑的仅仅有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仔细看来,这些木柱根本不受力,而是巧借了山石的暗托。所以有人用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

“奇”是悬空寺的第二特色。悬空寺的设计与选址都非常奇特,其建于恒山峡谷的一个山崖之中,山崖的顶部犹如一把大伞一样,替悬空寺遮挡着千年风雨,使寺庙免受雨水的冲刷。由于有利的地理高度,在山洪泛滥之时,悬空寺也摆脱了被淹没的悲剧。此外,悬空寺周围的山壁也使得寺庙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大为减少。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造寺庙之时的巧思。古人利用了山崖的构造,以全木质结构建造起了整座寺庙,并将一般平地建筑的布局巧妙地移至山崖之上,令后人叹为观止。

此外,悬空寺内还有不少佛像,有的是铜浇,有的是铁铸,也有石雕和泥塑,佛像双目或半睁或微闭,栩栩如生。其中,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宗教始祖共居在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面带普度众生的慈悲,道破三教合一的真谛。

登上悬空寺,世间的嘈杂仿佛被拒之门外,让人产生一种凡尘琐事烟消云散、只余安详宁静萦绕心间的感觉。 BwpHeFtlDDQqv1uekljaFLfJPJXHmjlhItokTpigJiu8SFAdEI7LlKcwAbqyOIGc

悬空寺的逼仄过道
悬空寺内的精美雕塑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