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申江风云 十里洋场

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早在6000年前上海西部就已成陆,2000多年前市区成陆。上海,简称“沪”,别称“申”。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由“无名小渔村”到“东南名邑”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这时的上海还没有形成城市。

俯瞰上海一景

公元前207年的汉代,缪县改为娄县。今金山区境内的海盐县,汉时为刘濞的封地,此地煮海水以制盐。这种盐称散盐,质量好而量多,都被运往吴都(苏州)集散。和海盐县发展同时,由拳县也在发展之中。由于局部地体存在下沉现象,海盐部分沦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前后海盐县被迫向南迁移。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区境内,天宝五载(746),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天宝十载(751),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辏”,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 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l077),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明代中叶(16世纪),上海已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商肆酒楼林立,有“东南名邑”之雅称。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到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接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上海市市标

上海市市标是以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的三角形图案,在1990年经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三角图形似轮船的螺旋桨,象征着上海是一座不断前进的城市;图案中心扬帆出海的沙船,是上海港最古老的船舶,它象征着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沙船的背景是迎着早春盛开的白玉兰。

上海1930风情街
人民广场下面有一条老上海1930风情街。这条街极具怀旧情调,浓缩着法式、英式、日式、西班牙式及石库门的各色建筑,还有上海茶馆、咖啡馆,以及电车……仿佛将人们带入到20世纪30年代的老上海城区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近代的上海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是上海历史的转折点。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耆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 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同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并于11月1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由于租界提供了市民免受反动政府、军阀以及历史战乱的侵袭相对自由安全的环境,加之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便利,因而上海各项民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为时至今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举行武装起义,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封建王朝,占领上海城,坚持斗争18个月。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充分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奉军进入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政府改组为上海市政府。1933年,上海县迁治于北桥镇;1942年英美政府决定放弃租界(当时租界仍被日军占领),翌年1月签字;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为直辖市。 2aKhC/D9zfO6Lf61RVaSIPX++WXlX+i5lHwYqlEzwAros1TGnZ/4tYOxAlyzQoCy

老上海全景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