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浦江 上海的母亲河

黄浦江最早开凿于战国时期,因楚令尹黄歇而闻名于世;明清时,凭借其“黄浦秋涛”入选沪城八景之一。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把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哺育成世界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其114千米的长度演绎了一曲绵长的华美乐章。

>>“断头河”之蜕变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城市背后必然有一条孕育它的母亲河。比如伦敦有泰晤士河,巴黎有塞纳河,纽约也有哈得孙河。那么在上海,它的母亲河便是黄浦江。

黄浦江,古称东江,是上海市内的主要河流。它是长江汇入东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发源于太湖,东流经淀山湖,出湖后到闵行区邹家寺嘴折向北流,在白渡桥处与苏州河相汇,至吴淞口注入长江。其上游分段为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竖潦泾,至松江米市渡以下始称黄浦江。整个河段全长近114千米,宽约400米,处于上海市中部,横穿上海城,特别是下游段将上海分为浦东和浦西两个区域。

鸦片战争以后,黄浦江真正受到重视。1843年,上海开通港埠,洋人的船只横穿在黄浦江上,这条江便成了进入上海的重要水上通道。20世纪30年代,这条江化身成为上海的母亲河,把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哺育成世界重要的港口城市。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这条黄金水道发挥着自身多项功用,为上海城市的崛起与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使之一跃成为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如今,这条江已经成了上海城市一道不可或缺的旅游景观。

杨浦大桥
杨浦大桥全长7658米,主桥602米,塔的两侧有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在演奏着华美的乐曲。
辽阔的黄浦江两岸,楼宇林立,一派繁华气象。

>>母亲河,谱写华美乐章

人们对于黄浦江的描述,历来议论不断。更有许多诗人为这条江吟诗作词,如“月上黄龙浦水黄”便是对其生动客观的描画。但是这条江两岸并无风景秀丽的名山秀岭可赏,却为何仍以无穷的魅力吸引了许许多多前来观赏的人群?

走近她,发现这条江与普通的江河并无两样。它分上、中、下三段。上游是生活用水的源头,真正精彩的部分在中游和下游。

从外滩码头出发,逆流而上,向南至南浦大桥,再掉头向北,过杨浦大桥直至吴淞口。

这是中游段。据说,这里是上海人烟最为密集的一块区域,每日往返于两岸的人更是多如牛毛。而且这里还是上海工业生产的中心,沿江两岸林林总总布满了各类工厂、仓库,如浦东煤气厂日产煤气200万立方米,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的城市煤气厂;江南造船厂曾是中国第一造船厂,一百多年来建造大型船只上千只;杨树浦水厂乃是中国第一家水厂;还有高桥石化总公司,囊括了大型邮轮码头、炼油厂、化纤厂、热电厂。黄浦江承担着拯救上海经济命脉的重担。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面上船 只数量陡增,江底建成多条地铁和隧道。还有数条跨江大桥,如著名的杨浦大桥、卢浦大桥、南浦大桥等横跨两岸。这些变化促使了黄浦江华丽的转变,先前机器声隆隆的芜杂之地化身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林林总总的工厂集中营仿佛消失了,旧船坞改建成亲水广场,破仓库被辟为博物馆,困窘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大气的办公楼。这里成了充满人性化的都市公共空间。

游完了中游,顺着水流方向再往下走,便到了下游吴淞口。这里是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交汇之地。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欣赏到“吴淞三夹水”的奇景。据当地人介绍,“三夹水”是灰黄色的黄浦江水、土黄色的长江水和绿色的东海水三者融汇所形成的。尤其是在涨潮的时候,特别明显。除了“三夹水”以外,吴淞口还有三大著名的人文景观不可不看。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古炮台遗址了,相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际,江南提督陈化成曾率军在此处与英国殖民者发生了激烈的炮战,只可惜敌强我弱,寡不敌众,最终壮烈牺牲,然而这一炮台遗址却见证了当年的景象,成为人们缅怀先烈们的纪念碑。其次是1911年由荷兰人建成的石埂导堤,全长1000多米,直插宽广的江中,似一把倚天长剑把黄浦江与长江分割开来。三是吴淞灯塔,如今它成了吴淞口最闪亮的标志。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就成了光与影的世界。东岸的东方明珠与金茂大厦交相辉映,闪烁着现代化的时尚气息;西岸外滩上风格迥异的各国建筑正洋溢着异域的风情;而江面上波光粼粼,映现着这个城市的繁华。

上海吴淞口黄浦江
杨浦大桥在世界同类型斜拉桥中雄踞第一,邓小平同志亲自为杨浦大桥题写了桥名。

黄浦江

黄浦江终年不结冰,是上海市重要的水道,兼有饮用水源、航运、排洪排涝、纳污、渔业生产、旅游等多种利用价值。上游江水可供生活用水;龙华以下以航运功能为主,上海市60%以上输入货物和98%以上外贸物资均由此航道出入,客运线年客运量在600万人次以上。沿黄浦江两岸,先后建起的大小码头有100多个。另外,因有长江和淀山湖及稠密河网调节,水源足而水量丰,全年水位变化较小,具航运、灌溉之利。 3Lkl+q64g6wCtvlON1ln73B3Py5ecdhgLbOeg8Auoupi4H9yZwyHYYAPJnFLXZgb



崇明岛 长江门户,东海瀛洲

上海崇明岛地处长江口,三面临江,是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咽喉,人们誉其为“长江门户”。如今岛上留存有众多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如最大的森林公园、纯天然的湖泊、仿古的园林,以及寺庙、博物馆与古墓等,被赞为“东海瀛洲”。

>>“长江门户”,缘起崇明

在我国绵长的海岸线上大大小小地分布着5000多座岛屿,其中以台湾岛雄踞第一,总面积达3.6万多平方千米;其次是海南岛,总面积3.5万多平方千米;上海崇明岛位列第三,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

据考证,崇明岛真正缘起于唐朝时长江口的两个小沙洲——东沙和西沙。公元696 年初,沙洲上开始有人居住,靠捕鱼为生。唐神龙元年(705),西沙洲上始建崇明镇。其取名的用意在于,“崇”字意指高,“明”字意为“开阔”,两字合起来寓意“又高又开阔的天地”。崇明岛随江水的流动不断地上涨下坍。千百年来,这座岛上不断有新的沙洲形成,同时也有旧沙洲被冲走。其间先后出现过姚刘沙、三沙、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而其中的长沙则是崇明岛的前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崇明岛也是不稳定的,就连其县城也一再迁移。至明万历十一年(1583),此前的崇明县城已经有了五次大搬家。直到清光绪年间,经过当地百姓一番治理,这才将这座岛稳定并保持下来,才有了今日之崇明岛。

历时1300多年,崇明岛由长江口的两个小沙洲演变成了今天中国的第三大岛,并且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中国最大的沙岛。其今日之规模可观,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并且每年以100余米的速度不断延伸。

崇明岛冬季风光
崇明学宫,现址又称崇明博物馆,始建于元泰定四年(1327),是上海仅存的三座行宫之一。

>>“东海瀛洲”,岛上奇观

世人只知山东有蓬莱,却不晓上海有瀛洲。没错,这瀛洲便是今日之崇明岛,它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岛上地势平坦,林木繁茂,天高水清,至今完整地留存了众多历史名胜与人文景观,比如最大的森林公园、纯天然的湖泊,以及寺庙、博物馆与名山。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它坐落在岛的中北部,占地360万平方米,是一处集森林观光、旅游、度假与休闲于一身的旅游胜地。公园布局精巧,既有原生态的动植物资源,又不乏游乐休闲设施。步入园中,可以感受一番“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这里森林繁茂、鸟语花香,还藏有桂花园、梅花园、樱花园等园中园。另外还可体验园中“草上飞”、“岩上芭蕾”等趣味十足的游乐设施。

比起人工森林,明珠湖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纯天然性。它地处岛西部的绿华镇境内,是目前岛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其湖水清透,鱼类资源丰富,湖中藏有能吞 掉鸭子的巨型鲶鱼。湖四周环境幽雅,森林茂密,花草植被四处横生,正是鸟类的栖息地。

岛上除了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外,还深藏了多处名胜古迹,仅以寿安寺、崇明学宫和唐一岑墓等三处为例便足见其历史之悠久。

寿安寺位于崇明县城东五里金鳌山南端,是岛上四大古刹之一。这座庙宇始建于宋淳祐年间,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如今,寺内有大雄宝殿、念佛堂、千佛阁、忏堂、沧海阁等建筑。尤其是那殿内伫立的三尊铁铸三世如来佛像、宝殿门前峙立的一只雕龙描凤大香炉以及殿外的两株五百年树龄的银杏树构成了古刹之奇观,有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由于芦苇适宜于滩地生长,且长势甚猛,在崇明岛北岸及东南岸团结沙一带,形成了一大片海滩芦苇林,芦苇成了崇明岛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金秋季节,一片金黄的芦苇林,一眼望不到边际。
崇明风力发电场不仅能为崇明提供发电能力,同时也成为东滩湿地旅游区的一个独特景观。

崇明学宫与寿安寺一样,历史悠久。这是现今上海仅存的三座学宫之一,坐落于崇明南门码头。如今利用为崇明博物馆,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关于它的记载,更多的是对这座学宫的整修。仅清朝时,就反反复复重修达10次。近年来,为还原这座学宫的原貌,又整修了3次,其占地规模已扩大至23.21亩,成为上海地区面积最大的孔庙。走进这座庙,好像穿越到几百年前,殿、宫、堂、厅、祠、阁等建筑群一一 呈现在眼前,历史的遗迹如此之清晰,以至于伸手即可触摸。

如果说寿安寺和崇明学宫只是延续了崇明岛当年的风貌,那么唐一岑墓则有着对其更加生动的记录。明嘉靖年间,唐一岑被任命为崇明县令,时年倭寇犯境,唐率军击退来敌。次年5月,倭寇来犯,唐遭奸人所害以身殉职。为表其功绩,嘉靖帝敕赠唐一岑为光禄寺丞,筑墓建祠于平洋沙旧城西南隅。如今,这座墓仍在原地,占地1333平方米,依然完整地保留了墓台、墓冢、石碑、甬道等遗迹。墓地四周种有松柏,寓意四季常青。其墓之雄伟壮观吸引了不少人前来瞻仰。

除了上述的景观,崇明岛上还有风景秀美的观光大堤、别有趣味的南门广场、风光秀丽的南门瀛洲公园以及庙宇如寒山寺、广福寺等。而最著名的莫过于那瀛洲八景了,如“金鳌镜影”、“吉贝连云”及“玉宇机声”等都是美不胜收的自然奇景。如今,这座岛经过人工改造后,风景更加秀美。清晨踏上岛,看日出东海之上,感受朝霞红透半边天;傍晚,散步于观光大堤上,一阵海风吹来,眼前是广阔的海面,令人神清气爽。 3Lkl+q64g6wCtvlON1ln73B3Py5ecdhgLbOeg8Auoupi4H9yZwyHYYAPJnFLXZgb

金鳌山
金鳌山位于崇明县城桥镇东2.5千米,相传始建于宋代,后随县治数迁。金鳌山现为崇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