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盘山 须弥山石窟
薛正昌

六盘山

六盘山叙说

出固原城向东南行50公里,六盘山即横亘在眼前。六盘山,古代称为陇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起宁夏海原县的西华山,一直向南延伸到甘肃、陕西境内;呈南北走向,南髙北低,绵延近千里;海拔1900米至2500米,在宁夏固原、隆德二县交汇处的六盘山主峰米缸山(美高山),海拔2942米。

六盘山山体主要是由白垩纪页岩、砂岩构成,属于丹霞地貌特征。六盘山山顶浑圆,山坡略成阶梯状,东面坡度陡,西面坡度较为平缓,是常年西北风卷来的黄土积淀和覆盖的结果。六盘山保护区具有大陆性季风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际间平均气温6.0℃0~9.8℃,最热日均温17.0℃~22℃,最冷日均温零下4℃至零下8℃,年温差和日温差都很大,年降水量450毫米—600毫米。整个山势巍峨险峻,山路盘旋曲折。山峦起伏,松柏茂密,林海茫茫。夏季碧海春波,凉爽宜人;秋季浓翠荡漾,心旷神怡;深秋天髙云淡,仰望六盘山,显得格外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盘山晚翠”、“美高苍松”,风景别致,是游览和避暑的胜地。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拥有679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森林面积42万亩,覆盖率达74%。这里不但森林茂密,而且野生植物和各种兽类也很多。据有关资料统计,这里木本植物达二百多种;各种兽类三十多种,鸟类一百五十多种,其他脊椎动物二百多种,不少是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药用植物三百多种……这一切,都成为六盘山生态旅游的绝好去处。

六盘山名字的来历

六盘山名字的由来,通常都认为是山路迂回曲折,道路盘旋六重才能到达山顶的缘故。也有文字记载说,古代的六盘山上经常有鹿群出现,六盘山的名字是因了古人沿着曲折的山道追赶鹿而得名。其实“六”仅是一个概数,是说山路弯曲,盘道多重,不是实指登上山顶正好是“六盘”。民间相传,“六盘”是由“鹿盘”之音讹传而来的。

相传很久以前,六盘山无路可登攀,这里整个是望不到尽头的茂密森林,是一处山峰高耸的天然屏障。在山脚下有座寺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暮鼓晨钟,念经修行,以图求得正果。有一天,老和尚在小溪边提水时,一只梅花鹿正在溪边饮水,鹿见和尚扭头就跑。老和尚看得出奇,见鹿跑跑停停,好像在示意什么。老和尚觉得奇怪,便尾随鹿后。逗人的是,老和尚如果追,鹿就跑,不追,鹿就停下来。就这样追了好长时间,不知不觉中忽然抬头,发现已爬上了山顶。此时,老和尚回首俯视山下,如诗如画的景致,郁郁葱葱的山色尽收眼底。顿时,老和尚感慨不已。

这个故事传开后,渐渐地人们便把这座山称为“鹿盘山”。随着年代的推进,“鹿盘山”就被称为“六盘山”了。这大约在元代。其实,《汉书·地理志》里已有“略畔道”的称谓。“略畔道”后来又转音为“络畔道”,与“六盘道”已经很接近了。因为古音“鹿”与“六”同发一个音,这实质上是六盘山之名演绎形成过程的一个直接原因。

六盘山景观

(1)六盘山天然森林

六盘山,是颇具气质神韵的山脉,属高原雄伟耸秀一类,壮阔而明丽。其森林景观,妩媚滴翠。六盘山海拔1700米至2300米的阴坡、半阴坡多为草甸草原,树种多为落叶阔叶林,构成森林草原带;海拔2200米至2600米的阴坡地主要分布以阔叶林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26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阔叶矮林带和亚高山草甸带。林木种类有华山松、辽东栎、山杨林、红白桦林和糙皮桦林。在黄土髙原的边缘,六盘山林海的景观是一处望不到边际的“绿岛”,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就是这些多元树种和波涛涌动的林带,构成了六盘山林区的景观。

(2)六盘云海

六盘云海,是六盘山的一大自然景观。不但有因南北地理环境不同而呈现出的独特个性,还会因为四季的变化,云雾的开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在六盘山上观云海,也是极为壮观的。隆德旧县志记载:“山雨欲来,必先作云;即使晴天,亦多烟岚,是以轮声鞭影从云雾中出。”可见六盘山上云雾与烟岚景致的壮观。

(3)白云山与白云寺

白云山处在六盘山腹地,按区域管辖属固原县境。由固原县什字镇沿前往泾源县城的公路,行至东山坡即进入便道,再向西南方向而行,过东山坡便进人蜿蜒曲折的峡谷地,约10公里即抵达白云山下。《民国固原县志》载,白云山在县城南120里地,记载准确。白云山以南与隆德十八盘、天爷顶相通;东南与泾源相连,直通平凉,是古代交通要道经过的地方。

白云山山峦奇险,风光十分秀丽。东山坡到白云山相距5公里。游人沿峡谷而进,高耸青翠的山峦扑面而来,呈柳暗花明之势。峡谷蜿蜒,泾水隐现,游人行进在这幽静古朴的世界里,惟有鸟的啼鸣和潺潺泾水穿峡而过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越是往里延伸,山的势态越奇,景色越秀。游人如果是暮春时节前去,但见苍松翠柏的“绿”与皑皑积雪的“白”交织在一起,宛若一幅松柏驭雪图,使游人能观赏到“松”与“雪”相融的洁净清新,能感悟到生命的存在与坚韧。

白云山上的白云寺,是有历史年代的寺庙建筑群,也是古人早就开发并旅游的景观和去处。据白云寺遗碑碑文看,清代康熙十年(1671年)仲秋就曾重建过白云寺;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冬天仍有重修后立的碑记载文字。现在看到的碑,就是道光年间立的碑。文字记载的是白云寺屡遭毁坏和数次重修的过程,也描写了白云寺的秀丽风景和建筑景观。《民国固原县志》载有清代人顿芳写的《重修白云山玄圣祠碑记》,说白云山“自汉、唐以来无可考”;但到了明代,这里的遗址上还存有一口钟;到了清代,就只有一方碑了。清代人重修时,白云山玄圣祠已是风雨飘摇,殿宇坍塌,塑像裸露。《重修白云山玄圣祠碑记》文字虽很简略,但却准确地说明明代此处仍有古钟。白云寺的年代就更为久远了。白云山上的白云寺,庙宇殿堂的建筑很简陋,但殿宇的位置很险要,正在白云山的峭壁上。游人抬头仰望,便要想起山西的悬空寺来。山巅上的苍松翠柏将整个殿宇建筑半遮半隐地掩饰着,涧壑流水,林木蓊郁,各种花草生长其间,一片寂静,正如同古诗里写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叶超曾虔诚地游览和认真地考察过白云山,仅山上各种树木,他写下的就有:紫荆、白玉簪、松柏、栲、椴、核桃、樱桃、山桃、野葡萄、棠梨、山海红、林檎、石枣、甜梅、黑酸刺等近20种,真是娟秀苍苍,让人流连忘返。

登上白云山,爬上高高的殿宇,游人会偶然间发现两种奇异的景观:一是瞬间而过的白云,一是如波涛涌动的万山涛声。白云山上的云的确是一大景观,在白云山上观云,更让游人神情悠然,有随风踩云而去之感。在这里,感觉山高云低,山巅与松柏好像要直插云霄,云似乎覆盖着天穹。这里的云,真是白云,白得有如丝绒;这里的云,轻得如风,瞬间而过,大片大片如江河的波涛,后浪涌动着前浪。白云与游人不知接近了多少,虚幻中,感觉白云轻轻地抚摸着游人的脸颊而过。此刻,游人才能体会到白云山、白云寺名字之内涵了。

红军长征纪念亭

红军长征纪念亭,是六盘山上的一处人文景观建筑。1935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率领的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打开了通往陕北根据地的最后通道。毛泽东登上六盘山,寄景抒情,写下了震惊千古的《清平乐六盘山》词。1961年,应宁夏人民之请,毛泽东又手书《清平乐·六盘山》长卷。从此,中国书法艺术宝库又增加了一幅光照千古、璀燦夺目的书法艺术珍品。50年后,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伟大创举,鼓舞人民奋发进取,也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6年在六盘山修建了这座红军长征纪念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题写了亭名。

六盘山顶峰的这座纪念亭,依山而建,造型独具特色。她俯视群峰竞秀的山峦,象征着红军长征翻越最后一座大山时留下的历史性纪念,也象征着红军长征在六盘山上留下的震撼世界的历史画面,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六盘山隧道

历史上的六盘山,交通极为不便,行路难。前人总结它是“夏潦冬雪,风雨冰凌,难于蜀道”。即便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虽有已辟成的西(安)兰(州)公路,但仍是难以逾越的屏障,汽车过山要牛拉套。尤其是雨季和冬雪时节,更难以攀登。当年,王洛宾雨阻和尚铺而放歌的情景仍让后人回味。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公路建设。而今,宽阔的大路已取代了昔日的鸟道,特别是近年新开通的六盘山隧道(1991年开工,1994年建成。隧道内部按电气化铁路双线标准修建),不但使六盘山鸟道变成通途,而且成为六盘山的一大景观。 6mZxLMxI5T9pT17vnRs8X4FEoSsGjJjlO1Lw521UzZ4U9T5m0mXd2DhptiV0TFl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