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是人类努力获取的三项基本目标之一。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经由自然物理法则的协调形成的,另一种是靠把知识进行组织和分类而形成的。从有组织的知识发展而来的力量最重要,因为它交给人类一种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达到成功的境界。
本书的目的旨在为读者指出一条途径,使他们遵循这些方向,搜集有用的事实和资料,并把这些事实编织成他的知识网。
搜集知识有两种主要方法:一是研究、分析和搜集其他人已组织好的事实,另一项就是自行搜集、组织和分析事实,这种知识一般称之为“个人经验”。本讲主要讨论如何研究他人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的方法。
所谓“文明”的进步发展,是对人类累积知识的衡量。这种知识有两种——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知识。在人类各种知识之中,有一项是人类已经发现并列出了100多种自然元素,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
人类经由研究、分析和精确计算,已经发现了宇宙物质是极其庞大的,例如,行星、恒星及其他星体等,其中有些星体的体积比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要大千万倍。
另一方面,人类也已发现物质形式的“微小”性,例如,物质可以分解成分子、原子,最后则是电子——最小的微粒。电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它只是一个由正、负极组成的能量中心。电子是一切自然物质的起源。要想了解知识搜集、组织及分类过程的细节和动向,学生们必须从最小、最简单的物质微粒着手,因为这是最基本的物质,大自然利用这些基本的微粒,建造了宇宙物质部分的整个架构。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看不见的微小颗粒,不断以光速旋转,其原理和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样。原子是由电子组成的。前面提到,电子是空无一物的,只是两种形式的力量的组合。电子是一个整体,同属一个种类、一个形式、一个性质。因此在一粒砂和一滴水之中,包含了整个宇宙运转的原则。
宇宙多么神奇、多么伟大!以后当你用餐时,也许会对原子这一发现的伟大之处有些概念。你将会记得,你所吃的每一样食物,用来盛放食物的盘子、餐具及餐桌本身,分析到最后,都只不过是一群“电子”而已。
在物质世界中,不管你所看的是天空中最大的一颗星星,还是地球上最小的一粒砂子,那些东西实际上只是分子、原子和电子的组合,这三种粒子以极高的速度环绕旋转。
每一种物质的粒子,都处于持续不断的高速运转中。在肉眼看来,几乎所有物质都是静止的,但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的,没有所谓的“固定”物质。即使是最坚硬的钢铁,也只是由一些运转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组合而成。另外,钢铁中的电子,其性质、运转以及速度与金、银、铜或合金中的电子完全相同。
100多种元素外表并不相同,实质也不相同,因为它们的原子组合方式不同(虽然原子中的电子通常总是相同的,但有些电子是正的,有些是负的,也就是说某些电子带有正电荷,另外一些则带负电荷)。
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把物质分裂成原子,而原子本身则是不可改变的。这100多种元素是通过不同组合或改变原子的位置而产生出来的。这种原子位置改变的情形,可以用现代科学术语说明如下:
“把四个电子(两正两负)加入到氢原子中,就可形成锂元素;从锂原子(由三个正电子和三个负电子组成)中除去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就可获得一个氦原子(由两个正电子及两个负电子组成)”。
因此可以看出,宇宙中100多种自然元素的差别,只在于它们原子中所含电子数目不同,原子本身的排列不同。
举个例子,一个汞原子含有80个正电(电子),以及80个负电(电子)。如果化学家抽离其中的两个正电子,它立刻变成所谓的“白金”。如果化学家这时候再进一步抽出一个负电子,汞原子这时候已失去两个正电子及一个负电子。这也就是说,其整体表现为一个正电荷。由于它在分子中保持了79个正电子,以及79个负电子,它已变成了“黄金”。
研究这种电子变化的公式,一直是各时代炼金术士的梦想,也是现代化学家努力的方向。每个化学家都知道这项事实:几万种人造物质都是由4种原子形成的,那就是——氢、氧、氮、碳。
原子中电子数目的不同,会造成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别,尽管所有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都很类似。这些原子的数目和排列不同,会造成物质在物理及化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成分不同。把种类完全相同,但数目不同的原子综合起来,将可产生极不相同的物质。
从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去掉一个原子,很可能使某种本来是生活及成长所需的元素变成一种致命的毒药。磷是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原子。但有些磷是黄色的,有的则是红色,因为组成磷分子中的原子排列各不相同,所以才会造成这种不同。
毫不夸张地说,这也许是一项真理:原子是一种一般性的微粒,大自然以它造出了各种物质形式,如一粒沙子或是太空中的最大行星。原子是大自然的“砖块”,大自然利用它造出了橡树、松树、一块沙岩或是花岗岩,一只小老鼠或一头大象。
一些最伟大的思想家认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物质,最初只是两个彼此互相吸引的原子,在太空飞行的几亿年当中不断地吸引及聚集其他原子,一步一步地,最后形成我们目前所居住的地球。他们指出,这可以解释地球为什么拥有多种不同的地层,例如,煤炭层、铁矿层、金矿、银矿及铜矿等。
他们又说,当地球在太空中运行时会接触到各种原子群,依据引力法则,它会立即把它们吸引过来。地表的构成可以支持这一理论,尽管可能找不到充分证据。
这些用以分析最小物质颗粒的事实,可以被视为一个起点,我们可以从这一起点来确定如何发展和运用“力量”的法则。
我们注意到,所有的物质都处在一种不断振动和运动的状态中。分子由叫做原子的快速移动的粒子所组成,而原子则由电子的快速移动的粒子所组成。“物质的振动流体”是指在物质的每一微粒中,都有看不见的“流体”或力量,促使原子以惊人的速度彼此环绕运行。
这种“流体”是一种能量形式,但从未被分析过。到目前为止,它仍然令科学界困惑不已。许多科学家相信,它和我们称之为电的是同一种能源,其他科学家则称之为“振动波”。某些研究人员相信,这股“力量”(你怎么称呼它都可以)所移动的速度,可以决定宇宙自然物体外在的性质。
这种“流体能量”所造成的振动速度,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声音”。人类耳朵所能听到的声音,每秒振动32000~38000次。如果每秒振动的次数超过这些,那么声音立即自行变化成热量。热量的振动起点约为每秒150万次。
如果振动频率继续增加,就会形成“光”。每秒300万次的振动就会形成蓝紫色的光。超过这个振动频率,就产生紫外线(肉眼无法看见)以及其他看不见的辐射光。
要是频率再增加——目前尚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高——振动就会形成一种力量,人们能利用这种力量进行“思考”。
我相信这种振动“流体”,并且认为所有形式的能量都是从这种“流体”发展出来的。声音的“流体”部分和光的“流体”部分完全一样。事实上,光和声音的区别只在于振动频率的不同。同样,思想“流体”部分和声音、热以及光的“流体”部分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每秒的振动次数。
正如地球和其他星球——太阳或星星——其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电子,因此也只有一种“流体”能的形式,这种流体使一切物质一直处在一种快速移动的持续状态中。
宇宙中太阳、月亮、星星和其他星球之间的广大空间里充满了一种称之为“以太”的能量。我认为,使所有物体质粒不断活动的“流体”能量,和充斥在整个宇宙空间、被称之为“以太”的宇宙“流体”是完全一样的。在地球表面——有人估计大约为50哩——存在着所谓的大气层,这是一种气体形式的物质,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空气是声音振动的一种导体,却不能传导光和较高的振动频率,后面这两种系由以太所传送。从声音到思想,所有的振动都可由以太传送。
空气是地球特有的物质,其主要目的在于供给所有动植物以氧气和氮气,如果没有了氧气或氮气,地球上的生物就无法生存下去。氮气是植物所需要的主要成分之一,而氧气则是动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气体。接近高山山顶之处,空气变得很稀薄,因为它所含的氮气很少,因此植物无法在高山顶上生存。
另一方面,在高处的“稀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为什么肺病患者往往被送往高处养病,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即使是这段有关分子、原子、电子、空气及以太等的简短介绍,也很可能使部分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吃力,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一简介是学习本讲的重要基础。
如果这段描述设有现代小说的刺激情节,你也不必感到气馁。你现在所阅读的,正是你要发现的潜在的能力,以及如何组织运用这些能力。为了达成这项目的,你必须拥有决心、毅力,以及希望获取和组织知识的愿望。
已故贝尔博士——电话的发明者,是科学界公认的专家,我特别引用他的理论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假设你有能力在一间暗室内使一根铁棒产生振动,并达到你所渴望的频率。开始,当振动还很缓慢的时候,你只有经过触摸才能知道它的振动。等到振动速度加快,铁棒就会发出低沉的声音,这时除摸到外,你还可以从听觉感到铁棒的振动。
到了每秒振动32000次,声音将变得很大,而且很尖锐,但到了每秒振动40000次时,声音反而沉寂下来,以手触摸,也不会感到铁棒正在振动。这时候的振动不是人类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
然后到每秒约振动150万次,我们就完全感觉不到它在振动。这时,只能从温度的升高而认定它在振动。随着振动频率的继续升高,铁棒变得又红又热,这时我们又可看出它在振动。等到每秒振动300万次,铁棒会发出蓝紫色的光。超过这个振动频率,铁棒则发出紫外线,及其他肉眼所看不到的辐射光,其中的有些辐射线可以利用仪器捕捉到,并为我们所用。
因此我想到,在人类感官所无法听见"看到或触摸的那一大段振动频率范围内,一定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无线电讯号经由以太振动而予以传送的力量,即存在于这个范围之内,但这段频率范围十分广大,因此其中一定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能量存在。所以,你必须制造仪器来弥补感知的不足,如无线电设备。
当你观察这段不可知的大范围时,你是否曾想到,在这里面可能存在着许多形式的振动,而可能产生和无线电波同样奇妙——甚至更奇妙的结果。在我看来,在这个振动频率范围内,存在着当我们思考时,头脑和神经细胞所发出的振动频率。它们的振动频率可能更高,超过产生紫外线的振动范围。
我们是否需要利用导线来传送这些振动?如果没有以太,是否这些振动就无法被传送,就如同无线电一样?接收者将以何种方式接收这些振动波?我们是否会听见一系列讯号或能发现其他人的思想进入了我们的大脑?
我们也许可以从我们对无线电波的知识作某些猜测,而且我在前面也已经说过,无线电波是我们唯一知道的振动波,大量的振动只在理论上存在。如果思想波和无线电波一样,它们一定会从头脑中传送出去,然后绕着世界和宇宙进行无止境的流动。人的身体及其他固体将不会对它们构成任何阻碍,因为它们能够经过每一物体分子四周的以太空间,不管这些物体多么坚硬及严密。
有人问,如果其他人的思想不断进入我们的头脑,并在我们的脑部植入完全不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这样是否会不断形成干扰和困惑?
你怎么知道其他人的思想是否正在干扰你的思想?我已经注意到许多思想干扰的现象,但还是无法解释。例如,一位演讲者在面对听众发表演说时,往往会感觉到兴奋或是沮丧。我一生中有很多次产生这种感觉,但一直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
近代有许多科学发现指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可以“看到”他人的思想。到那个时候,思想将可直接从某一个人的头脑传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不需经过语言"文字或任何已知媒介的传送。
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不用眼睛就能看事物,不用耳朵就能听声音,不用舌头就能说话,这并非妄想。
简言之,思想可以和思想直接联络,这一假想的理论基础为:思想或生命力是一种电能,可以被感应,然后经由一根电线或由以太把它传往遥远的地方,无线电波就是如此。
根据许多推论得知,思想本质上就是一种电能。神经——跟头脑是相同的物质——是一种极佳的电流导体。当我们第一次把电流输入死人的神经时,尸体能立即坐起来,并且移动,这着实令我们大为惊讶和困惑。受到电流打击的神经,会产生肌肉的收缩,其情况和活人十分相似。
神经对肌肉的作用,很像电流对电磁石的作用。电流使放在其右侧的铁棒磁化,而神经则藉着流经神经本身的生命力电流而使肌肉纤维产生收缩,这些纤维位于其右侧部位。
我们可以提出很多理由解释为什么思想和生命力具有与电力相同的性质。电流被视为以太的一种波动。我们相信一定有以太存在,因为如果没有以太,电流就无法通过真空,阳光也无法透过太空照射下来。我们相信,只有类似这种性质的波动才能产生思想和生命力的现象。我们可以假设,脑细胞就像电池,促使神经如同电流沿电线流动。
但它是否会就此停下来?它难道不会以波状离开身体,流动在空气中而不为我们的感官所知吗?如同在赫兹等人之前,还没有人知道无线电波的存在一样。
我已说明,每个人的头脑既是思想波的发射站,也是一个接收台。如果这一理论能付诸实施,同时建立起合理的控制方法,想想它在搜集、分析和归纳知识上所扮演的角色,其前景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托玛斯·佩恩是美国革命时期的伟大人物之一,他可能比其他人更伟大,革命的发起和最后的胜利有赖于他。在他的推动下,草拟了独立宣言,他还促使签署者把宣言变成了现实。佩恩在谈到他伟大而丰富的知识的来源时表示:
任何人观察自己的思想,据以推及人类思想的进步情形时,会注意到思想仅有两种:我们经由反省和思考而产生的思想,以及那些自行进入脑中的思想。我一直对这些自行进入的思想情有独钟,我会仔细研究它们的价值,就这样获得了大部分的知识。一个人从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可说是一小笔资本,使他日后有自行学习的能力。每个想学习的人最后都成了自己的老师,因为学问无法强加在记忆里,只有领会"理解之后,知识才会在头脑中保留下来。
佩恩这位伟大的美国爱国者和哲学家描述了他个人的经验,而这经验也就是每个人的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思想是一种完整的概念,往往会从外面“闪入”脑海中。
对于这种访客(自行进入脑海中的思想)的来临,除了以太之外,是否另有其他的传送方式?以太充满了整个宇宙,是所有已知振动形式的导体,例如,声音、光和热,它是不是也应该是思想振动波的导体?
每个人的大脑都经由以太而和别的大脑直接相连。由某一个大脑释放出来的思想,将立刻被其他大脑所接受并加以分析。我对这项事实确信不疑,就如同我们相信H 2 O这个化学式就代表“水”。想想看,这个原则在我们每日的日常生活中将扮演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
以太是把思想从某一个大脑转达到另一个大脑的导体,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我相信,由大脑放送出来的每一种思想振动波,立即会为以太所吸收,并且维持迂回波状的活动,其波长和用以发送它们能量的强度有相对的关系。这些振波一直在进行着,我还相信这些振动是“闪入”他人脑海的思想的两项来源之一,另一项来源是经由以太和传送思想振动波的大脑取得直接迅即的接触而来。
因此,如果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整个宇宙广阔无垠的空间,就是一间心灵图书馆,人类所释放出来的所有思想波都储存在那里。
我在此为“自信心”一讲中所列举的多项假设中的最重要的一项奠定了基础,读者在研读这一讲时,应该把这项事实谨记在心。
这一讲讨论了“有组织的知识”。对人类有用的大部分知识,都已被保存并正确记录在大自然当中。人们在翻阅这本书时可以读到惊人的奋斗故事,现代文明就是经由这种奋斗而发展出来的。书中的每一页都记录着组成地球和其他星球的物理元素,以及充斥在所有空间的以太。
人类若是翻阅刻写在石头和地球表面上的这些记录,将会发现骨头、头骨、脚印和其他有关这个地球上动物生活史的确切证据,在漫长的岁月里,自然母亲会亲手把它们安置在地球上,以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发展。人类所有的思考都记录在这本巨著之中,它们以以太的形式存在着,这本巨著就成了人与造物主之间沟通的纽带。这本《圣经》在人类学会思考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事实上,在人类尚未发展成单细胞动物之前,这本《圣经》就已经存在了。
人类最奇妙的发现,就是近代发现的无线电原理——这种传送是经由以太的协助而完成的,当然以太也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想想看,以太收到声音的振动,然后把振动从音频转变成无线电波,将它传送给相应频率的接收台,然后再由接收台把它变回原来的音波形式,所有这一切可以在短短的一秒钟之内完成。这样的一种力量应该可以接收思想的振动波,并使那个振动波永远保持活力。
声音经由以太做媒介,运用现代的无线电仪器可以做到同时传送,这项已知的事实使得思想振动波从大脑传送到另一大脑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下面我们来讨论另一种方法。利用这个方法,人们可以搜集、分析和组织有用的知识,将多人的智慧和谐地连结在一起,形成集体智慧。
“智囊团”是一个抽象名词,在已知的事实中,并没有这个名词的实质存在,只有少数研究过一个人的思想会对另外一个人实施多大影响的人才会对此有些了解。
我曾翻遍有关人类思想的教科书和论文,却找不到有关“智囊团”的任何描述。我是在访问安德鲁·卡内基先生时,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名词。这次访问的情形在第二讲中有详细的描述。
我相信,构成思想的“液体”能源,与组成以太的能源完全一样。无论是外行人还是从事科学调查的人都知道这项事实:有些人刚开始接触,思想就会产生冲突,而有些人之间则表现出彼此自然的亲密感。在思想进行会合和接触之后,在所产生的自然敌对与自然和谐这两种极端之间,有着大量思想交流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反应。
一见钟情是难以避免的,这种经验大家都有。而有些人却彼此格格不入,因此在初次见面时,就会极不喜欢对方。这些情况不需言语,在没有丝毫爱或恨的刺激下,很自然就会发生。
思想可能是由一种流体,或固体,或能源(随便你怎么称呼)组成,这种东西和以太十分相似(即便不是相同的物质)。当两种思想十分接近,彼此进行接触的时候,这两种“思想”物质单位(让我们称它为以太电子)会混合起来,出现一种化学反应,并开始振动,可以使两个人感到愉快或不愉快。
两种思想接触后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甚至连最漫不经心的观察家也可以看得出来。每一种影响都有一个原因。我们可以假设,两个彼此进行接触的心灵的心理态度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彼此大脑重新安排了它们自己的电子及组合,以适应由于这一接触而造成的新情势,除了这项假设之外,大概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了。
为了使这一讲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承认两个思想在会合或近距离接触时,往往会在彼此的思想上产生某种影响或形成另一思想状态,这些影响和心理状态与接触前的状态不同。这已向成功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知道这种思想反应的成因最好,但不知道也没关系。这种情况随时都会发生,这是已知的事实,也是我们的出发点,使我们可以说明“智囊团”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极为和谐的精神状态下,可以把两种或更多的思想汇聚在一起而产生“智囊团”。各种思想和谐混合,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第三者的思想,并为某个或全部的成员所用。只要成员彼此友善、和谐地相互存在,这种“智囊团”就可以一直发生作用。等到这种友好的联合一旦破裂,“智囊团”就会立即分裂,使以前存在的一切情况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种思想化学变化的原则,是一切所谓的“密友”和“金石同盟”存在的基础和原因。许多夫妇不幸会走进法庭请求离婚,却遭到愚蠢、无知人们的嘲笑,其实这些愚人们是在嘲笑一项最伟大的自然法则。
整个文明世界都知道,结婚之后的最初二三年之内,夫妇双方常会发现意见不合的情况,或是为一些小事争吵。这是“适应”阶段。如果婚姻能熬过这段时间,那么这段婚姻就能永久维持下去。这些事实是那些经验丰富的已婚者所无法否认的。我们又再度看到了“果”,却不知造成这一“果”的“因”。
虽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在这最初几年婚姻生活中双方的思想不能和谐共处,因此使得思想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缓慢下来。严格来说,所谓的思想的电子或能量,在初次接触时通常既不过分友善,也不过分对立。但经由不断的结合,他们会逐渐改变自己,学会和平共处,只有在很少数的情况下,双方才会处于完全对立,以致最后公开决裂。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共同生活了15年之后,他们彼此和谐的共处关系,不仅使二者思想越来越亲密,两个人的面貌也变得十分相似,其他相似的地方也不少。任何对人性有深刻认识的人,在被介绍与一位先生认识之后,就可以从一群陌生人当中轻易地认出这位先生的妻子。两个结婚很久的夫妇,他们眼中的神情、面部的线条,以及说话的音调,都变得十分相似。
人类思想的这种化学反应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任何有经验的演说家可以很快看出听众的态度,并可以断定他的演说是否已为听众所接受,即使在1000名听众中只有一个听众有反对情绪,对一位已经学会如何“感觉”和记录敌对情绪的演说者而言,仍可以轻易感觉出来。而且演说家可以不必观察听众的面部表情就感觉出听众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听众不用发出任何声音,脸部也不必出现任何表情,就让演说者或上天堂、或下地狱。
所有高明的推销员都知道“关键时刻”的来临,他并不是从顾客所说的话来判断的,而是根据与顾客思想所作的化学反应来感觉和判断。语言常会隐瞒说话者的真正意图,每一位有经验的推销员都知道,大多数顾客都有这种习惯:在将要达成销售意向时,顾客往往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那些出色的律师都有一种第六感,能够“看穿”聪明的证人所精心编织的证词,判断出他是在说谎,并且经由思想融合的过程,获知他真正的意图。许多律师已经具有了这种能力,但并不知道这一能力的来源。他们拥有一种技能,却不能了解这种技能的科学基础,许多销售员也是如此。
打个比喻说,一个能正确理解他人思想的人,可以轻易走入某人的思想大厦,悠闲地查看整栋大楼,注意它的一切细节,然后走了出来。他对这栋建筑物的内部已有了整体的概念,但这栋建筑物的主人却并不知道他曾经款待过这样一位访客。在“正确思考”这一讲中,读者可以发现,这项原则具有十分实际的作用。
我们已经对思想化学变化的原理作过许多介绍,而且证明了——读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会观察到——当两个人的思想接近时,会立即产生很明显的变化,有时是敌对的,有时是友善的。每个人都拥有所谓的“电子场”。这种电子场的性质各不相同,它取决于个人的“情绪”,以及创造这种“电子场”的个人的性情。
我相信,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由其遗传特性加上他所受到的影响而形成的。每个人的思想都在持续不断的变化,直到最后形成了个人哲学和思想的习惯,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我相信,这些原则是千真万确的。每个人都可能自愿改变其思想特性,以便吸引或排斥他所接触的每个人,这是一项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人都可以采取一种心理态度,以吸引、取悦,或排斥、反对他人,这样做时甚至不必借助于言语、动作或面部表情。
现在,我们可以回头看看“智囊团”的定义——融合并协调多种思想,在一种完全和谐的状态下产生的思想。你应该知道这里所说的“和谐”一词的真正意义了。除非在完全和谐的情况下,否则两种思想是无法融合并协调的。因此,和谐可以说是一切商业与社交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每一位销售经理、军事领袖,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者都了解“谅解与合作精神”的必要性。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拥有这种精神。这种和谐的大众精神,可通过自动或强制的纪律而获得。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思想将被融合成“智囊团”,个人的思想得到修正后,与集体的思想合而为一。
营造这种思想融合的方法很多,每一位领袖都有自己协调追随者的思想和方法。有人使用强迫方法,有人使用说服方式,有人则使用惩罚或奖赏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团体中的个人思想分歧,使它们全部融合成为一种集体的想法。读者不必深入,就能找出一些政治、经济巨人在各自领域中把个人思想融会成为一个集体思想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谋略和技巧。
世界上真正伟大的领袖天生就有一种思想力量可以吸引其他思想。拿破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他拥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把他所接触到的人的思想全部吸引过来。拿破仑手下的士兵能够为他慷慨牺牲,毫不畏缩,就是受到了他个性的吸引,而这种个性实际上就是他思想的力量。
任何了解这项思想化学反应原则的杰出领袖,都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把任何一个团体的思想融合起来,使这些思想只代表一种集体思想,但当这位领袖一离开这个团体,这种融合的集体思想立即分裂崩溃。最成功的人寿保险销售组织或其他销售团体每周集会一次,或一次以上,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把每个人的思想融合成为一个智囊团,这个智囊团在一段期间内可以不断激励个人的思想。
这些团体的领袖也许不了解在这些被称作“鼓劲”的会议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类会议的例行议程通常由团体领袖或其他人员发表谈话,有时候还请团体以外的其他人发表意见,让个人的思想彼此接触,并相互鼓励、打气。
人类的头脑可以比作电池,其电量会慢慢衰减和耗尽,人也会感到沮丧、泄气。这种感觉谁能避免呢?人类头脑在沮丧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充电,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与一个充满活力的思想进行接触。那些伟大领袖的身上都证明了这种“充电”过程的必要性,而且他们还知道如何达到这种结果。这一知识就是区别一位领袖和追随者的最主要特性。
能够充分了解这项原则,并不断使自己的思想与一个更有活力的思想进行接触,以使自己的思想保持活力和充足的“电力”的人是幸运的。异性接触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办法,异性接触可以使大脑重新获得活力,但这种接触必须是明智的,男女双方必须彼此具有真情实感。
具有最新学识思想的医生和保健人员已逐渐接受一项理论:所有的疾病都是在人的思想处于沮丧和懊恼的情况下发生的。换句话说,一个人若拥有充满活力的头脑,可以免除各种疾病的侵袭,这已是一项众人皆知的事实。
每一位内行的保健人员都知道,疾病能否治愈,也是思想或“自然”的功效。医药、信心、指压疗法、整骨疗法,以及其他各种外在刺激方式,都只不过是“自然疗法”的人工辅助法。准确地说,只不过是让大脑的化学反应正常进行,从而调节身体组织细胞,为大脑充电,使人体机能正常进行。
那么在这一领域,将来可能还有任何新的发展吗?
实践融合的思想原则,人们就可保持最佳的状态。运用同样的原则,也许可以发展出足够的力量,以解决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经济压力问题。
我们可以列举思想融合在过去的成就,从而判断它将来发展的可能性。同时我们要在心中谨记这项事实:这些成就大部分都是意外的收获,或是偶然的集体努力所达到的效果。我们正向下述的时代迈进。大学里的教授,除了教授目前的课程外,也将教授学生思想的化学融合,与这项主题有关的研究和实验将为学生们开辟更美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