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加于人的,人皆无法免除。作为人所具有的一切,便是人的命运;作为人所不具有,但又渴望具有的,更是人的命运。人深陷于自身的命运之中,但又可以从中找到改变命运的方法。
佛教意在通过规劝世人转凡心修佛行来获得圆满超脱,是将智慧与真理传达给人们,使人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圆满人的心灵,这样人就会多做善事,最终得到幸福快乐的人生。
佛教认为心是行为之本、苦乐之源。人人皆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理,所以你的人生就好比是你耕种的田地,即使是同样的阳光雨露,也会因所种分别是瓜或豆的种子而结出不同的果实。我们的心便是引发各种行为的种子,有怎样的心,便会导致怎样的行为,导致怎样的人生结果。有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例如很多人向往成功,但往往只关注外在条件,如文凭、能力、资金、人际关系等,却忽略了对内心的修炼,所以一旦失败他就会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在这个物质化时代,人们习惯以财富决定一切,并将苦乐维系于此,一味向外追逐物质的富足。但令人困惑的是,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痛苦,似乎仍是有增无减;快乐,多半还是昙花一现。因为你不了解心在苦乐感受中的重要作用,就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佛教里所讲的“佛法”、“坐禅”、“涅槃”,其实是告诉我们,一切苦乐唯心造。人应该针对自己的心下工夫,简单点说就要学习调伏你的心、训练你的心。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人的本性、心的本性,熟悉心的正面状态,如慈心、悲心、忍耐、坚韧、清明、平静等。只有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做到 知足常乐,乐观进取,心情自然平静,不生烦恼 。因为最后这些正面的状态会越来越自然地表现出来,在遇到不友善的对待时,在遇到挫折时,我们就能保持冷静与隐忍,而不是一味地烦恼与抱怨。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幸福快乐,我们的人生也会有不一样的境界。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否定世间有独存、不变之因,从而提出无常、无我的思想。佛法认为,无论外在世界还是内在心灵,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 正因为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才有被改造的可能 。佛教认为,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始无终。生,不是最初开始;死,更不是就此结束。今生,只是漫漫生命旅程的一个片段。现有色身虽会消失,生命洪流仍将继续。人生的一切努力,尽管终成泡影,但由此形成的业力及内心经验,将成为未来生命延续的潜在力量,在未来世界影响着我们。
《韩非子·解老篇》中有一段话说得很明白: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可活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谓之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现实中大多数人都看不透世界与人生的真相,更加不知道取舍善恶因果,由此陷入了追逐贪欲的迷乱之中,为无常而短暂的快乐,忍受长久的艰辛苦痛,造下了种种恶业,后世更因此而堕落恶趣深渊,在无边无际的轮回里饱受痛苦的折磨。
如果我们去了解、去体悟佛法所讲述的真相真理,明心见性了,那个时候我们就不会受任何因果的影响,这就是超越因果,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们暂时还达不到这样的层次,达不到这样的境界,那我们就要想办法转变因果。 学会取舍,断一切恶、行一切善 。断除恶行就没有痛苦的因了,就不用感受痛苦的果了。所以我们要努力把恶业转成为善业,恶果转成为善果。快乐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佛法只能给你指出道路,可以引导你,可以教给你方法,告诉你什么叫善恶,什么叫断恶行善,然后你照着去做,就可以转变因果,转变你自己的命运,将来能得到快乐幸福的果报。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把凡心转向真相真理,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修养品德,净化心灵,美化你的言行。你不但当下快乐,福慧也就有了,命运也从此改变。
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生活。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念,想要把这几十年过得幸福真是不太容易。
金钱、地位、名誉、情感等诸多的欲望束缚住我们的心,也束缚住我们的人生。我们把整个身心都安住在对这些幻相的执著之上,一生都在为它欢喜为它忧。佛教的智慧可以将你的心灵从这些幻相中解脱出来,转换你的心境。快乐平静的心灵让你活得自在洒脱。
某中学的校训讲:当心你的言语,言语会指导你的行动;当心你的行动,行动会形成你的习惯;当心你的习惯,习惯会养成你的性格;当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你的命运啊!这指出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人生的运行规律,其实业力之于命运也很像这样的多米诺效应。
不做违背良心和大众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众善奉行,诸恶莫做,就是改造自我命运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