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震

西南处,国有殇

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57秒,8.0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地震发生之后,汶川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抢险救灾;无数的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汇集灾区,为抗震救灾出一份力;媒体工作者赶赴灾区,报道灾区的情况;全国各地人民捐款捐物,各种食品和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94.6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总计594.08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68.80亿元。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北京奥运会圣火暂停传递。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 素材解读

这场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我们前进中的一场重大考验。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创造了抗灾救灾史上的一大奇迹。对于地震所带给我们的灾难和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我们可以从地震带给国家和民族的启示,带给每个个体的成长经验,以及各种情感体验这三个角度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素材运用

话题1 灾难

这是一场惨烈的灾难,多少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掩埋,多少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变得支离破碎!在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的力量显得何其渺小!但是,人类虽然无法与自然抗衡,却可以通过爱和帮助拯救自己,所以,大灾面前,更显大爱!

话题2 爱心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无数民间志愿者奔赴灾区参加各项救援服务工作,成为救援服务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全国各地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义工、志工),在一周之内高逾一百万人。全国各地的人们在也自发、自愿地进行捐款捐物,为灾区、为灾民尽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人们的爱心汇成了一条巨流,在中华大地上流淌。

话题3 感动

母亲弓起身体保护襁褓中的婴儿,老师张开臂膀为学生撑起生存的希望,废墟中坚强不屈的生命,救援者舍生赴死的精神……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们时刻被感动着,透过晶莹的泪光,我们看到了真、善、美的力量。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性,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农民。

2008年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位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这13位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其他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杆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 素材解读

他们只是几位普通的农民,但每次灾难之后,人们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他们也丝毫不求回报,他们只是及时地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本则素材,可以从平凡与伟大、奉献、坚持、感恩等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运用。

● 素材运用

话题1 奉献

或许这几位农民兄弟救出的人并不是最多的,发挥的作用并不是最大的,但是,我们却能从他们身上读到最坚强的力量和信念。他们自下而上,临时组合,他们不为荣誉、不求回报,他们默默而来又默默而去。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无私,什么是美德。

话题2 坚持

从雪灾到地震,十三兄弟的坚持精神让人们惊叹。回顾汶川地震全过程,这种坚持无处不在:受难者对生命的坚持,幸存者对希望的坚守,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守望、对灾区源源不断的支持,灾后三年快速高效地重建……坚持,一直是这场灾难的关键词。有了这种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灾难不能战胜呢?

话题3 爱国

没有组织,没有命令,没有要求,也没有条件,十三兄弟像是受了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义无反顾地付出着、奉献着。他们与解放军在一起,与武警在一起,而这一切,都源自他们对于祖国和人民最为真诚的情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N)在震后发自北京的报道称,四川大地震将中国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横跨5个时区的大国凝聚了起来。不错,其实并不是地震让中国人爱国,而是灾难让中国人的爱国之情尽情彰显,让全世界为之惊叹!

地震救援:玉树不是汶川

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两小时后,从西藏出发的救援队就已经奔赴灾区。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队伍、救灾物资也迅速集结,媒体快速反应。经历过汶川地震后的我们更迅速地开始了震后救援工作。救援行动早启动一秒,就是对灾民们最大的帮助。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并不完全相同。它有许多特殊的情况,比如地处高原、天气寒冷、交通不便、基本的生活物资匮乏……仅仅依靠“汶川经验”,并不能完全应付这些情况。在我们的积极救灾计划中,不能不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

地理情况特殊:尤其要预防高原反应

灾区处于高原地区,高海拔,在救灾过程中,很多救援队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搜索犬的搜索效率、效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玉树县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此次强震使得原本崎岖险峻的交通雪上加霜。大量运载救援人员、设备和物资的车辆被堵在险象环生的路上,有多辆救援车发生抛锚甚至倾覆的现象。

天气情况恶劣:灾民生活更困难

地震发生后,玉树县90%的房屋已倒塌,震中结古镇已断电,有多起火灾,通信中断。青海夜间温度要降到零下,伴随着天慢慢黑下来,气温也一直在下降,后来又开始下雪,这无疑让救灾工作雪上加霜。4月17日至4月20日,玉树地区有雨夹雪,这不但会影响救灾工作,让当地灾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并且还会影响到被埋民众的生存状态。

经济条件落后:缺乏基本生活物质

“水和食物还能应付两天,但帐篷和药品远远不够。”地震发生后玉树州抗震抢险指挥部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当地夜间气温在零度以下,急需帐篷、药品、御寒用的被褥等生活物品。土地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的玉树州共有通信局所8个,地震后通信情况很不乐观。国家救援队队长也表示:玉树最大困难是信息不畅通。此外,玉树交通不便。玉树机场是进入灾区唯一的快速途径,但是玉树机场作为高原机场,自然环境恶劣,进离场程序非常复杂,加之承载能力有限,因此空中航线也非常紧张。

● 素材解读

尽管科技日渐发达,地震仍然不可预知。面对天灾,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坚强挺立,也应该不断进步。经历了两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炼,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去应对自然灾害。这则材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应用,一是与汶川地震作为并列材料,讨论两者的共通之处,二是与汶川地震对比,突出不同之处。

● 素材运用

话题1 困难

4000米的高海拔,冷如寒冬的气温,脆弱的交通,语言的障碍,还有原本就存在的贫困,让玉树的救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些特殊的困难,救援者们提出了应对困难的特殊方案: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专业技能,在这关键时刻,各方、各界尽一切努力,让专业人士先行。因为,每多一个专业救援队员的到达,或许就能多救起几个生命。

话题2 理性

玉树不同于汶川,特殊的地理情况、特殊的天气情况、特殊的经济条件,这些都决定了救援方式的特殊性。所以,远离玉树的我们除了想了解灾区人民震后的生活细节之外,更想了解救援方式的不同。而玉树地震中,远离灾区的我们不但看到了“玉树人哭出来”的情感宣泄,同时也了解了“用理性拯救每一个生命”的理性救援方式。而媒体理性的报道内容也使得公众客观、全面、冷静地看待灾难,迅速、周密、妥当地进行灾难救援。

话题3 思考

在危急时刻,冷静深入的思考,往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危机。汶川地震后,各种感人的故事迅速占据了媒体的主要版面,而在玉树地震之后,媒体更多的是对灾区形势的分析。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开始针对地震有了更多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但对于当时的情境来说是有益处的,而且对于灾后的一系列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灾之后,井然有序的日本民众

“千年一遇”的9.0级强震突袭日本,除我们熟悉的惨烈之外,日本普通民众面对大灾时的冷静从容对我们而言是陌生的。处变不惊、秩序井然甚至比地震本身更令人震撼。一位日本网友留言说:“平时为了大地震,不知道做了多少准备。建筑基准的执行,安全确认,而且几乎两个月就有一次安全训练。”由此可见,日本民众面对地震的沉着冷静来自从娃娃抓起的危机教育。日本国民从小接受防灾教育,教科书中写有应对灾难的基本知识,学校也专门开设不同类型的防灾课程。由于各地学校防灾教育能做到持之以恒,当地震来临时,教师和学生大多能迅速做出正确的避难行动。“一切都很特殊,他们却仍然排队,有条不紊。”日本列岛多年来不时颤抖的惨痛教训,加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深怀恐惧,造就了大灾当前举世称道的国民秩序。

而反观中国,由于日本震后核危机加剧,以及传言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加之民众担心核辐射波及中国沿海,进而污染海水产品及食用盐,中国多地出现了抢购食盐的情况。个别商家趁火打劫、趁机提价,一包盐卖到10多元。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启动应急工作机制,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市场安全供应。各地方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劝导民众理性消费,勿信谣言,这场抢盐闹剧才平息。

● 素材解读

同样面对地震,日本的井然有序让我们叹为观止。其实,每一次灾难都是对一个民族的考验。制造谣言、抢购食盐、个别商家趁火打劫,不仅为灾难增加了紧张气氛,更反映了人们的一系列思想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谈日本地震,尤其是核辐射对于世界的影响;也可以从两国不同反应切入,剖析不同的民族文化,谈谈经验与教训;还可以将之与食品安全问题相结合,谈谈天灾与人祸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 素材运用

话题1 人才

日本9.0级大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核电产业的强烈关注。而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与核相关的产业也不断发展,与之相匹配的“核人才”需求骤增。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如何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满足需要,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话题2 处变不惊

大地震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日本,这个频繁被自然灾害骚扰的民族,在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从容让世界为之惊叹。而地震结束后关于中日地震后国民反应的对比照片也在网上层出不穷。或许,这中间有某些炒作的成分,但从中,我们也应当对我们的生活态度有所反思,对于未知的未来,我们不应投入过多的担忧,在面对大的变故时,我们更应当持有的态度是认真地活在当下。

话题3 责任

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使各国逐渐将目光聚集在核能源上,然而,日本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为全世界的核电站建设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日本建如此多的核电站是有违常理的,而在核泄漏之后的治理上,日本的态度与行动更是令人担忧,或许,面对核泄漏问题,日本应当负起更多的责任。

话题4 保护环境

日本的地震海啸核泄漏,给了我们严重警告,保护环境,关爱地球母亲,万分紧迫!这次日本灾难并不仅仅关乎到日本一国,而是关乎世界各国人民,关乎整个地球。地震之后,关于世界末日和“2012”的预言也愈演愈烈,或许,日本的地震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好机会,人类应当怎样善待我们的地球母亲,怎样才能永远在地球上和谐共处,生生不息。

《唐山大地震》:回顾那不堪回首的伤痛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电影《唐山大地震》根据小说《余震》改编,由冯小刚执导,从一个家庭的角度切入,重新回顾那场灾难带给人们的创伤。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考问”。当看到预告片中小女孩从雨中废墟中醒来,周围一片伤亡景象,哭着被人抱走的镜头时,影片中母亲的扮演者徐帆不禁流下了眼泪:“任何一个母亲作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这种情感像喷泉一样从我的身体里爆发出来,很久都难以释怀。”影片中女儿的扮演者张静初在看完预告片后也激动地流下泪水,她表示《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反映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冯小刚透露,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 素材解读

电影《唐山大地震》虽然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故事,但被赋予了很多的现代意义。接连而至的汶川、玉树和日本地震,让“地震”成为全民心中的一道伤。在这个时候,电影就具有了时代的意义,让人们对灾难的审视更加直观,思考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还教会我们要怎样去爱家庭和家人。这个提法在当下特别有价值,在中国走过一世纪的苦难后特别有意义。

● 素材运用

话题1 亲情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第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得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亲情,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我们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话题2 珍惜

“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却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影片《唐山大地震》对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一次很好的警示。它让我们更加懂得了怎样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地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话题3 教育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生活还不够舒适安逸,还觉得事事不如意的话,那么请到电影院看看《唐山大地震》吧。作为80后、90后和00后,我们有时候需要好好感受一下父母亲所经历过的那些艰苦的岁月,接受一次震撼心灵的教育。作为一部反映灾难的影片,导演并没有让我们在灾难面前望而生畏,而是从人们面对灾难而表现出来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着手,让观众从影片中得到了一次人性的教育。 1sNSHvRSOgVizB87MGzqOFKT9IYqmRexe+eDcgPxcFpfaaEk9RMk0sbuCubUAl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