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醉驾入刑

高晓松醉驾,三度放弃辩护及上诉机会

高晓松是校园民谣中的关键人物,他以创作见长,也极具商业头脑,曾创立了麦田音乐,即后来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内唱片公司——太合麦田。高晓松曾撰写多首著名的校园民谣,成名作包括《同桌的你》、《麦克》、《白衣飘飘的年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无悔》等。随后又跨入新兴的广告业,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现定居美国洛杉矶,从事电影及音乐工作,并担任新浪网驻美文化交流首席代表。

2011年5月9日晚22时许,高晓松驾驶一辆英菲尼迪越野车在东直门十字坡附近连撞多辆车。经交警检测,他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10日,高晓松正式被拘捕,17日下午北京东城法院一审判决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5月17日下午,高晓松醉驾案开庭审理。高晓松的律师在辩护时,对酒精含量的鉴定结论提出了质疑。但高晓松打断律师的发言:“律师,我已经认罪了。”随后律师称,由于鉴定程序有瑕疵,他本来可做无罪辩护,但高晓松坚决表示“我喝酒了,出事了,不想回避”。

5月19日,律师与高晓松见面,建议其上诉。但高晓松听完律师的分析后,表示“我坚决不上诉”。从庭审时高晓松认罪,并两次打断律师为他辩护的行为来看,高晓松确如他自己所述:“我愿意接受国家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制裁,彻底反思。”

从2011年5月1日开始“醉驾入刑”,高晓松可算醉驾被拘的第一名人。

● 素材解读

高晓松曾经以那首《同桌的你》,打动万千多愁善感的学子。可惜,这次“同桌”不是同书桌而是“同酒桌”,酒桌之后是酒驾。高晓松醉驾,被处以危险驾驶罪量刑的上限;高晓松本人认罪,并服从法律的判决。这则素材可以从社会示范角度切入,分析名人的行为与普通百姓的异同,以及社会对于名人与百姓要求的异同;也可以从高晓松自身切入,分析其态度与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素材运用

话题1 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是指由名人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在人们的心目中,拥有诸多追随者和粉丝的公众人物,应该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遵纪守法的人。故而高晓松醉驾案发生后首先迎来的是诸多民众的批评和谴责,更引起了包括他的粉丝在内的所有人们的惋惜和不解。这既是一个名人效应,也是一次绝好的普法教育。相信每个人都能从高晓松醉驾案中吸取教训。

话题2 责任

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以后的各种公开场合,高晓松一直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后悔,他愿意赔偿其他车主的损失,积极配合交警部门的调查取证,还表示愿意终生做义工宣传不要酒驾等等。可以看出,高晓松的忏悔是发自内心的,负责任的言行使他迅速获得了人们的谅解。有网友说:“高晓松经过这事突然长高了,这是可喜的进步。”也有网友说:“搞得我一下子很喜欢高晓松。”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知错能改。这正是人们从这一醉驾案中看到的高晓松,这也使高晓松的粉丝们感到欣慰。

话题3 执法公平

公众关注此次醉驾事件,是想看看在面对名人时法律是否公平,执法是否严格。一方面,这种关注会形成一种主流舆论,那就是醉驾是可耻的,越是名人越应该珍惜自己的声誉,在法律法规面前做好示范;另一方面,这种关注会成为一种监督,执法部门在面对名人时是铁面无私还是心慈手软,公众都将看在眼中。

北京长安街英菲尼迪车祸案肇事者被判无期

2010年5月9日晨5时35分许,北京长安街祁家园路口南,一辆白色菲亚特轿车因红灯正常停止在行车道上(头南尾北),车内载着幸福的一家三口,一辆639路公交车正从垂直车道上正常左拐而来(由西向北)。

此时,一辆日产黑色豪华英菲尼迪轿车从菲亚特轿车后飞速驶来,径直撞上了菲亚特轿车,使其转了三圈以后在20米开外才停止下来,菲亚特车被强大外力挤压严重变形,两厢车都成了一厢车,方向盘已经没了踪影,车内已经没有任何空间。英菲尼迪随后又全速撞上了正在左拐的639路公交车后才停止。

肇事的英菲尼迪司机与车上的三名乘客弃车逃离了现场。菲亚特轿车司机陈先生因颅内弥散性损伤于朝阳医院不治身亡,车内的小女儿死亡,妻子身受重伤,另有一位69岁老人因此事故受伤。

事故发生后,交管部门派出警力迅速赶赴现场并成立了专案组。通过向目击者了解案情,询问乘车人,并兵分三路追拿肇事司机陈家。陈家返回住所后被民警抓获。陈家逃逸的原因,据猜测是为了消灭酒驾的证据。等消灭了证据以后再被抓,肇事司机受到的刑罚会减轻,其他三名乘客也可以因此逃脱法律的制裁。

2011年5月17日上午,英菲尼迪车主肇事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被告人陈家被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庭审过程中,检方当庭播放了案发当晚陈家和朋友在酒吧包间内饮酒,以及出事路口现场情况等5段监控录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陈家刚开始喝酒时还比较节制,但第二瓶酒打开后,他就开始开怀畅饮了。公诉人称,陈家等几个人总共打开了5瓶“帝王”洋酒,这种酒酒精含量40%,每瓶750毫升,陈家在此期间举杯共计17次。

对于录像证据,陈家只是强调说自己要了4瓶酒。同时,出事路口的监控则显示,事故发生后,他在离开现场时,两次回头看菲亚特轿车,但都没有走过去救助。

2011年5月20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陈家因酒驾致两人死亡、一人重伤,被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法庭宣判,陈家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素材解读

当前,醉酒驾车致人死亡的案件在我国多个城市有愈演愈烈的倾向,某些人抱着侥幸的心理与法律玩起了藏猫猫,这种现象对社会的危害性在在逐渐加大,势必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个别人甚至认为有钱可以解决一切,对死难者进行赔付就一了百了!然而,失去的亲人不会回来,肇事者留给死难者亲属的伤痕将终身存在。面对这则素材,我们可以从酒驾方切入,思索公德与自律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从被害方出发,思索酒驾带给人们的沉痛伤害。

● 素材运用

话题1 坚强

事后不久,菲亚特轿车上的幸存者王辉(陈某妻子)开始在新浪微博上留言,微博取名“灰灰爱人永远出差中”。照片上的她,脸上洋溢着笑容,显示着无比的坚强。在这件影响甚大的酒驾案件中,作为幸存者,王辉面对和承受的痛苦,远比已经逝去的亲人更多。在经济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中,王辉经历了伤痛和绝望,但最终,她坚强地站了起来,并以博客的形式向关心她的人们表示感谢。

话题2 公德

以陈家为代表的“酒驾”、“醉驾”和事后无所谓的“逃逸”态度,究其根本,还在于国人的公德意识缺失。尽管有越来越多的惨痛教训,尽管有若干受害人的血泪控诉,尽管有执法部门的“零容忍”严查,甚至还有高至死刑的前车之鉴,但如果不从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心上狠下工夫,恐怕酒驾永远还停留在“禁”的层面上,而不能做到真正的“止”。

话题3 责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肇事逃逸,始终不是解决方法。既然事故发生了,就应该学会面对,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履行义务和责任。我们不知道如果陈家在事故发生之后,以负责任的态度回到被撞车辆边查看、报警、救助伤者,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地说,如果陈家担负起了这份责任,他的后半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时刻承受着良心的谴责。

连坐、诏天下、体验死亡,遏制醉驾各国出奇招

醉驾处罚“连坐”

国家:日本、马来西亚

日本与马来西亚都有醉驾处罚“连坐”的规定,对醉驾的处罚不仅针对醉驾者本人,还扩至乘客、供酒者或醉驾者的妻子,这对醉驾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2008年9月,以严惩酒后驾车为宗旨的日本新交通法正式生效,违规者将被处以最高5年监禁或约9000美元的罚款。此外,新规还出台了“车辆提供罪”、“酒水提供罪”及“同乘罪”等新罪种,规定凡是向酒后驾车的司机提供车辆、酒水的人以及车上乘客都要受到严厉处罚。

马来西亚也有针对醉驾的独特惩罚方式。一旦某位男性司机被发现酒后驾车,警方会立即拘留他,并将他的妻子也一同送进拘留处,让妻子“彻夜”教育丈夫,罚款800美元或坐牢半年;如果第二次醉驾被抓,则罚款4000美元或坐牢1年。

强装“互动点火锁”

国家:加拿大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对醉驾者的重要处罚是安装“互动点火车锁”。

每次打火前,司机都要对着仪器吹气,假如司机的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02,引擎就无法发动,仪器会发警报,提醒警方及其他司机。

此外,即使引擎被启动,在汽车行驶一段时间后,司机还要再次接受测试。

根据加拿大相关法律规定,醉驾者第一次被裁决醉驾罪名成立,会被判安装“互动点火锁”1年;第二次被裁决醉驾罪名成立,会被判安装“互动点火锁”3年;第三次被裁决醉驾罪名成立,则会被判终身安装“互动点火锁”。

醉驾“昭天下”

国家:澳大利亚、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澳大利亚等国尝试利用醉酒司机的“羞耻心”对醉驾行为进行处罚,以求达到对醉驾行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警戒效果。

在澳大利亚,如果醉驾者屡教不改,要被判处10年以下监禁;警方还要把此人姓名登在当地报纸上,报纸专栏用《酒醉与入狱》为题,公布示众。

在波兰,警方抓到醉酒司机之后,会把他们的姓名、年龄、所驾车型号和牌照、被扣地点和当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外加司机近照,一一上传至警方专设的网站,再发给全国各大报刊,在指定版面曝光,这一招比单纯罚款更让人“难受”。

在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国,作为醉驾处罚的一种手段,警方会对被拘留过的醉驾者发放以字母“O”开头的特殊牌号。遇到带这种号牌的汽车,行人会“敬而远之”,警察也严加监督。

参观停尸房

国家:美国、哥伦比亚

让醉驾者观看交通事故片,乃至到医院停尸房参观因交通事故致死的尸体,无疑是一种具有很强警醒意义的“现场教育”。在美国与哥伦比亚,就有类似的“现场教育”规定。

在美国,如果醉驾被警察抓到,除了一系列罚款与监禁之外,司机还要重新到驾校学习,甚至包括到医院专门看护那些住院的事故受害者,看驾校播放的醉酒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片。美国加州甚至规定,屡教不改的醉驾者还要参观停尸房,让他们看车祸中死亡者的残破尸体,希望他们从此改过。

同样,哥伦比亚司机违章后可享受一次“看电影”的特殊待遇——观看一部令人心惊肉跳的交通事故纪录片,耳闻受害人的痛苦,目睹受害人缺胳膊少腿的伤残情景。

推出“醉酒眼镜”

国家:美国、日本

从2009年开始,美国与日本尝试推出“醉酒眼镜”,把醉驾危害的认识普及到初学驾驶的“准司机”一族。

2009年5月,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醉酒眼镜”,人们戴上“醉酒眼镜”后,会感到头晕目眩,以此来模拟体会醉驾的危险感觉。

日本的一些驾校也把“醉酒眼镜”纳入驾校学习的课程中。据悉,佩戴这种“醉酒眼镜”之后,会产生喝了5大瓶啤酒、血液酒精浓度达0.2%的头晕目眩的感觉。由于失去了远近感和平衡感,佩戴者无法正常步行,也无法看清眼前的物体。

“醉酒眼镜”让更多的人实际体会到醉驾的危险,驾校以此告诫广大学员切勿尝试醉酒驾驶。

● 素材解读

近几年,“酒精”作为凶残的“马路杀手”,在中国各地不断制造惨剧。接连发生的酒后驾驶、飙车肇事致死案,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处理“醉驾”的问题。在醉驾入罪的讨论之后,各国对于醉驾的治理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各国不同的方式方法与结果出发,讨论禁止醉驾的意义。

● 素材运用

话题1 时尚与传统

“连坐”法本是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这种刑罚已经被废除久矣。但现在,一种新的“连坐”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企业管理、市场监督甚至政府职能部门当中,我们姑且不论这些方法是否有效和合法,但其运用过程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改进,是对传统的一种新的包装与继承。

话题2 文化

美国的教育方式一直与东方传统教育不同。面对醉驾问题,美国的处理方式当中也或多或少地渗透着美国式的教育理念。无论是醉驾后的参观,还是未雨绸缪的“醉酒眼镜”,都与中国法律的严肃与庄重大相径庭,这都反映出了地域文化对于政策法规的深刻影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其实就是其文化发展的历史。而要解读一个国家,我们首先所要了解的,必须是这个国家的文化与历史。

话题3 荣辱

利用醉酒司机的“羞耻心”对醉驾行为进行处罚,从社会监督层面达到对醉驾行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警戒效果,不失为治理酒驾的好方法。这其实是利用了人们的荣辱心。“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的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话题4 未雨绸缪与亡羊补牢

比较各个国家对于醉驾的措施,我们可以发现,大体上分为未雨绸缪与亡羊补牢两种方式。虽然参观停尸房和醉酒眼镜作为未雨绸缪的部分,是极佳的教育方式,在世界上获得了诸多的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连坐、点火锁和昭天下的方式在运行当中十分有效、直接、迅速,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为有力的示范效应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实际的操作与运用中,将未雨绸缪与亡羊补牢结合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州一高速交警副大队长醉驾被判拘役三个月

醉驾撞车的温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胡基林被温州市鹿城区法院一审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三个月。这也是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后浙江首个因醉驾获刑的交警。

2011年6月11日零时33分,浙江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温州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胡基林驾驶私家车回家途中,追尾碰撞正在等待绿灯通行的出租车。据当日负责拖车的工作人员介绍,出租车车尾损伤严重,胡基林驾驶的黄色福特车车头引擎盖撞掀,车头损坏严重,车内两个安全气囊均打开。两车相撞后,出租车司机报了警。民警来到现场后,闻到胡基林身上有酒气,立刻对其进行呼气式酒精测试,结果显示为醉酒驾驶。整个过程中,胡基林都比较配合,也未公开自己高速交警的身份,随即他被刑拘。

经温州市鹿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后对胡基林依法作出上述一审判决,这也意味着他的警察生涯就此终结。在法庭上,胡基林当庭忏悔,并为自己愚蠢的行为向当事人道歉。“这个案件一出意味着我警察生涯的终结,我希望各位以我为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 素材解读

身为交警队队长,又值“醉驾入刑”实施伊始,胡基林的醉驾行为可以说与高晓松醉驾一案有着同样重要的社会意义。这不仅对于交警个人的人生有着转折性意义,也同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醉驾入刑”本身的威慑力。这则材料可以从交警个人出发,挖掘醉驾停职对于个人人生的影响,也可以从交警的身份切入,谈谈社会上知法犯法的现象,以及法律公平的问题。

● 素材运用

话题1 知法犯法

明明知道法律的规定,也清楚地知道醉驾的危害,每天的工作中耳闻目睹着各种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却偏偏又违反法律,以身试法,这绝不是聪明的行为。由此延伸开来,在社会各界,知法犯法的行为并不鲜见。对于知法犯法的人,应该严惩不贷。

话题2 公正公平

交警醉驾同样获刑并公开报道,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公正与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没有公正公平,就没有道德的基础,不满和冲突就接踵而来。没有公平与公正也就没有真正的民生,没有公正与公平,就没有社会的稳定。

话题3 成长

因为一次心怀侥幸的醉驾行为,而终结了自己的警察生涯,这对于胡基林来说,一定是追悔莫及的。然而,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总会有这样不平坦的经历,这些经历或者是时机所致,或者是人为造成。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经历带来的经验与教训,才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变幻莫测。 24j9jkuosM2QTd6sAwNcBjMpVT7GKvh/h83dl/UQBKq/OcqKl1g7EUl3sGyI0a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