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慈善

李连杰和他的壹基金

2004年东南亚海啸时,李连杰和家人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滔天巨浪以毁灭一切之势袭来时,是人与人的真情和互助,让弱小的生命得以抵御强大的自然力而存活下来。劫后余生的李连杰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悟,他开始以一颗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决心担当起一个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竭尽全力为身处灾难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帮助。

海啸后,李连杰先后捐出100万元善款赈济灾民,并发动亲朋为灾区捐款。但是,他也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为受灾者提供有效的救助。一个想法开始在他脑海中萦绕:成立一个基金会,鼓励更多人加入慈善的行列,壹基金应运而生。

壹基金倡导“壹基金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推广每人每月1块钱,一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慈善互动模式,即每1人+每1个月+每1元=1个大家庭。一个人一块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李连杰的慈善理念,备受认同,可是这样的模式意味着他要走公募基金的路子,向社会公开募款,但是我国没有民办公募慈善基金会的先例,所以个人的基金会都挂靠在官方的基金会名下。李连杰的壹基金计划只能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他虽然能向公众募款,但并不是独立的法人,没有自己的独立账户和公章,而且资金在支出的时候,要经过很多烦琐的审批程序,很麻烦。除了身份的问题,还有理念上的冲突,按照章程,作为母体的中国红十字会,专事人道主义救助,资金用途主要集中在救灾和紧急事件,作为子计划的壹基金,基金用途也不能超过这个范围。而壹基金人人慈善的公益理念和母体较为狭窄的资金使用范围实有冲突。壹基金,在李连杰看来是一个没有身份的孩子。

李连杰把自己称做是一个擅闯黄灯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说当黄灯亮的时候,我选择前行,虽然不违法,但是也不合法。几年了,李连杰的壹基金就在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下生存着。

李连杰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从2005年筹备“壹基金”以来,他一直就是真孙子,遇到重重困难,到处求人。但他从未退缩。他曾希望一位身价上百亿的朋友能多捐点钱,但其一番辛酸感言让他顿悟,坚定创立“壹基金”每人一块钱的想法。他梦想壹基金能独立成长,不依赖怜悯和人情。他坦言自己是一个乞丐,一个全球最大的乞丐。到处鞠躬鞠了四五年,还是很困难,很多梦想还是没有实现。

在诸多困难之中,最困扰李连杰的就是壹基金的合法身份问题,为了让自己费尽千辛万苦创立的壹基金能继续生存,几个月之间,功夫皇帝愁得两鬓斑白。2010年9月,万般无奈的李连杰首次在媒体面前抱怨,而且语出惊人,他苦心经营的壹基金面临中断的可能。

山重水复之际,我国的民政事业综合改革开始破冰。2010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共同签署了关于民政事业综合改革合作协议,授权深圳开展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省会登记管理试点探索,为深圳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空间。2011年年初,深圳市民政局主动邀请壹基金落户深圳,至此,壹基金终于拿到独立合法身份,正式转型公募基金,这个三岁的孩子终于有了户口。

壹基金历尽了千难万苦终于得到了一个正式的身份,但是他这个正式身份的获得期间的艰辛,恰恰折射出了民间做慈善的困境。壹基金的华丽转身让中国众多的民间慈善组织看到了“春天的生机”,但这一线生机还太微弱,壹基金的经验和模式还很难被复制,中国更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还是要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 素材解读

这则素材可以应用于多个角度。其一,从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坚持和突破的角度解读,没有李连杰,就没有壹基金。其二,从制度和规则的角度解读,我国的慈善制度大大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其三,从改革的角度解读,正是改革使壹基金获得了合法身份,能够继续发展。

● 素材运用

话题1 超越

李连杰本来是一个低调、不善言谈的人,但为了给壹基金筹款,李连杰努力突破自己、改变自己的个性,参加各种活动和节目,甚至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式上“搅局”。壹基金创立以后,李连杰经历了多少艰难和困苦,甚至因为身份问题一度面临中断,但李连杰始终没有放弃,最后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

话题2 规则

合理的规则,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不合理的规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滞后,跟制度设计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国不允许民办公募基金,而官方设立的慈善基金因为缺乏民众的有效监督,运行效率偏低,财务不透明,所以缺乏公信力,不利于激发广大民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

话题3 创新

我国有很多慈善组织,官方的、民间的,其中,壹基金无疑是佼佼者。壹基金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却很高。这离不开功夫皇帝李连杰的明星光环,但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慈善理念:一个人,一个月,一元钱,一个家,帮助别人,帮助自己。这种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形式使得慈善的门槛很低,任何人都不会觉得做慈善给自己带来负担,另外,参与壹基金的人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种温馨的感觉无疑会使参与壹基金的人在慈善的路上走得更远。

话题4 梦想

李连杰是功夫皇帝,是知名影星,他不只名满中华,还名动好莱坞,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华丽转身,完成了从一位影星到一位慈善家的蜕变。他的梦想实现了,但他实现梦想的路何其艰难。四五年来,他像个乞丐一样,处处低头鞠躬,请人们慷慨解囊;他为了壹基金的发展,夜不能寐,愁白了双鬓。梦想的花啊,需要用汗水,甚至泪水来浇灌。

话题5 感恩

一场灾难使李连杰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悟,开始以感恩的心看待周围的一切,开始着手创办壹基金,自此,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感恩,能让我们的心灵更富足,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能让我们超越狭隘的自己,到达更自由、更开阔的境界。

章子怡遭遇“诈捐门”

2010年新年伊始,章子怡很不幸地遭遇了“诈捐门”。汶川大地震后,章子怡自称捐款100万,可网友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助查询系统中检索到其捐款总共才84万。另外,章子怡在震后往戛纳募捐。据报道,章子怡曾宣布募到50万美元,并称争取募得100万美元,但网友在红十字基金会官网上查询,并未发现以“章子怡基金”名义的捐款。据自称联系了民政部的网友表示,民政部工作人员也没收到任何关于“章子怡”或“章子怡基金”捐出的100万美元,但不排除捐给其他部门的可能。

虽然章子怡发布声明称:“我很欢迎这样的质询,并会向所有人真诚地汇报善款的情况。”但由于未详细说明善款账目情况,外界的质疑声音依旧不断,甚至还有媒体报道称,章子怡的行为涉嫌“侵占罪”。

章子怡于3月12日凌晨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详细回答捐款风波中网友提出的各种质疑。章子怡否认有“诈捐”或其他违法行为,但承认自己从事慈善活动“缺乏经验”。章子怡对未能及时公布捐款详情作出解释:因为涉及认捐人的隐私,需要咨询律师。这段时间,她请洛杉矶一家律师行准备了一份调查报告,详细罗列了每一笔捐款以及整个募捐活动的来龙去脉。

面对记者的提问,章子怡一度哽咽,她坦言:“做慈善除了热情,我想,需要大量的努力,大量的精力很重要,要有专业的团队,还要有相当的知识。”

● 素材解读

章子怡是国内少有的享有国际声誉的影星,没想到却因为“诈捐门”饱受质疑,令她苦心经营的美好形象大大受损。应该说,章子怡做慈善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本则素材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挖掘、运用。

● 素材运用

话题1 手与心

做任何事情,光有一颗热情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踏踏实实的行动。汶川地震后,举国同悲,国际影星章子怡也想为抗震救灾尽一份力,她不仅自己慷慨捐款,还在美国注册章子怡基金,前往戛纳国际电影节进行募捐。但最初的热情过后,事情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章子怡个人承诺的捐款数额没有完全到位,章子怡资金募集的款项更没有到位,此时章子怡才明白,做慈善,不只需要热情,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知识。

话题2 名与实

光芒四射的章子怡,在汶川地震后又添一层光环,她宣布个人捐款100万,在明星捐款中格外引人注目,进而又注册基金,开始从明星向慈善家的转变。但后来网友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助查询系统中查询的结果并非如此,不能不让人怀疑章子怡的动机——是为了名气,还是真心想做慈善?

话题3 压力

人们都不喜欢压力,都希望能轻装上阵、轻松前行,但压力在令人精神紧张的同时也使人的精力高度集中,不敢再心有旁骛,做事小心谨慎、全力以赴,从这个角度来说,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身为明星的章子怡同样面临这种压力,尽管在民众的质询面前她感到委屈,但外界的压力的确促使她将捐款和慈善工作做得更加完备。

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晚宴

2010年秋,北京因一场晚宴而变得格外热闹。

9月29日下午,北京,一场规模较大的私人聚会拉开序幕。这场聚会的主办者是来自美国的两位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参与者则是数十位中国富豪。在众多中国富豪眼中,这将是一场十分特殊的“鸿门宴”。

早在6月中旬,盖茨和巴菲特率先在美国发出“捐赠承诺”,邀请美国众多超级富豪与最富有的家庭参与,呼吁像他们一样有着巨额资产的富人们把一半财富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截至8月4日,盖茨和巴菲特共获得近40位资产超过10亿美元大佬的公开承诺。在2010年初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盖茨第一次公开表达了想来中国游说富人热衷慈善的意愿。

从8月底开始,中国的很多富豪就陆续接到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的邀请,邀请这些“中国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一起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据说,福布斯和胡润财富排行榜的前50名都在邀请之列,一时间,关于盖茨、巴菲特慈善晚宴将对中国富豪“劝捐”,以及部分中国富豪因怕被“劝捐”将拒绝参加晚宴的猜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收到信函的中国富豪,反应不一。有的明确表示因为时间问题没法出席晚宴,有的对此讳莫如深,拒不接受采访。当然,也有的积极参加,慷慨捐款。

从来没有哪一顿晚饭会让中国的超级富豪们如此矛盾。这个原本单纯的聚会,因为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沉重。有人郑重其事地“裸捐”,有人低调地婉拒推辞,但更多的中国富豪,则选择了沉默。

捐,还是不捐?捐多少?为什么捐?在多数富豪还沉浸在这些问题的纠缠中时,中国富豪中的“首善”陈光标、爱国者总裁冯军和著名影星周润发首先站了出来,响应“裸捐”。

All-outdonation,很显然,美国式“裸捐”冲击着的不仅是87.5万个中国千万富豪和5.5万个中国亿万富豪(数据来自胡润财富报告),也冲击着普通中国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和使用财富的方式,更冲击着中国慈善的管理方式和制度环境。

在财富获取方式并不完全规范、慈善行为动机复杂、《慈善法》迟迟难以出台、慈善姓“官”姓“民”未定之际,“巴比”的“慈善晚宴”也许让中国富豪和民众有了一个思考的机会:什么样的财富获取方式才是健康的,什么样的慈善方式更适合中国?

● 素材解读

对待财富,中外富豪的态度显然不同,这源于价值观的差异,也有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为什么国外富豪比国内富豪更热衷于慈善,难道因为国外的富豪比国内的富豪更高尚?这则素材可以从某个富豪方面挖掘,也可以从某一富豪群体角度解读,可以从精神层面探讨,也可以从制度建设方面去分析。

● 素材运用

话题1 财富

中国早有古训,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遍观当今的中国富豪,在对待财富方面似乎远没有老外洒脱。国外的富豪很多都热衷慈善,在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号召下,更有不少富豪表示将一半财产捐出来用于慈善事业;国内的有些富豪不仅怕露富,对各种慈善、捐助更是敬而远之,宁可自己花天酒地、穷奢极欲也不肯拿出一点财富回报社会,这样的富豪只能说是金钱的奴隶,就是钱再多也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话题2 文化差异

不管是惩治贪腐还是劝人向善,中国历来都崇尚道德的力量,以道德教育为根本,认为制度建设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总的来说,思维方式是由内向外的。但西方却是完全不同的观念,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由外而内的,他们相信人天生具有弱点,只能通过外在约束来完善自己。所以在政治制度方面,他们设计了监督、约束、制衡权力的机构,有效杜绝了贪腐;在慈善事业方面,他们征收高额遗产税,还通过一系列退税政策鼓励人们参与慈善。事实证明,老毛子的方法的确比老祖宗的方法有效。

话题3 简单与复杂

一次原本简单的晚宴,因为“慈善”二字而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从来没有一个饭局让中国的富豪们如此纠结。去,还是不去?捐,还是不捐?这场国际最高规格的晚宴热闹得似乎有些尴尬,关于中国富豪对于慈善的态度更是扑朔迷离,白眼一片,暧昧一片,但诚如冯小刚所言:“有人感动,有人冷笑,这才叫社会的进步。”

话题4 榜样的力量

对于慈善事业来说,国外有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这两个超级榜样,他们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慈善事业,慷慨捐出自己的巨额财富。中国国内也不缺乏榜样,除陈光标、冯军等企业家,还有娱乐圈的常青树发哥。周润发与太太陈荟莲决定效法超级富豪盖茨和巴菲特捐出财产回馈社会:“所有钱都不是我的,只是我赚回来的,并不代表我要永远拥有!如果我死,会将99%的财产捐出,临走时什么都不想带走。”发哥的行为真为诈捐频发的娱乐圈争光。

话题5 和谐社会

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巴菲特在《写给中国富人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们中国有句古话,拔一毛以利天下,何乐而不为呢?你们中国只需拿出2000亿元就能基本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我愿中国有更多的富人捐钱,我愿中国有更完善的慈善制度,我愿中国的慈善行为更有效。”

陈光标:我要像雷锋那样被人记住

中国热衷慈善的富豪并不少,但其中最高调的,无疑是陈光标。

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到2010年年初为止,陈光标向慈善事业的捐款总额超出10亿元人民币,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给发起慈善晚宴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发去一封公开信,高调宣称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成为中国“裸捐”第一人。陈光标本人也像他在公开信中一样高调,他对媒体说,他要做雷锋,他要让人们都记住他,记住他做的好事。

陈光标很有钱,也捐出了很多钱,但他的生活却非常简单。他穿的衣服都是买来普通布料量身定做的,从来不买名牌,更不买奢侈品。出门办事,他经常花几元钱在马路边吃一碗面条。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家门口的普通学校读书,生活也很普通。他的妹妹在一家小饭馆洗菜,早上8点钟上班,晚上9、10点才能下班回家,月工资是1800元。他的弟弟做保安,一个月能挣2500元,陈光标每月资助妹妹和弟弟各2000元。

陈光标坦言:“好多富人都恨我,肯定恨我嘛,本来感觉他多有钱理直气壮的,现在炫不起来了,再炫你像陈光标那样捐啊。他们有压力,看我这今天捐明天也捐,他吹不起来了。”

在陈光标看来,中国富豪做的慈善工作还远远不够,还“差十万八千里”,他的理想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广大富人改变财富观和价值观,“在未来十年内把中国打造成世界最具爱心的慈善大国”。

为此,陈光标提议国家开征富人遗产税、高消费税、固定资产税和环境保护税。他呼吁国家现在赶快制定遗产税的政策,至少在5~10年内应该这样做,一因为10~15年以后,正是我国富一代密集向富二代移交财富的时期,所以在十年之内,一定要征收遗产税。

在陈光标眼里,慈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捐助行为,而是以道德和爱心为基础,源自社会需要而发自内心的捐赠。同时,慈善也是一种分配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 素材解读

陈光标是目前中国最高调的慈善家,他不怕别人说他高调,他说:“如果你不服气你也捐,像我这样今天捐了明天还捐,我相信没人能比得过我。”他的这种财富观、价值观,他的率真、大胆,他的梦想和目标,都值得我们思考。

● 素材运用

话题1 快乐

陈光标源源不断地捐出自己的财富,迄今为止已有10亿之巨,在别人对他的行为既敬佩又质疑的同时,陈光标却乐在其中。他经常在睡梦中笑醒,因为梦到自己帮助的失学儿童重返了校园,或梦到遭遇疾病的不幸者因自己的捐助而治好了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原来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话题2 分享

陈光标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分享,让快乐变得更多,让财富变得更有价值;分享,让社会更和谐,让世界更美丽。

话题3 回报

很多人以为做慈善、献爱心是单纯的付出,没有任何回报,其实不然。陈光标就坦言自己收获了无数感谢信、锦旗,甚至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哈达,这里面寄予的感激带给他很多快乐,他认为这是做慈善给他的最大回报。另外,他也承认,如果他不做慈善只是专心做企业,肯定没有现在做得好,慈善行为也促进了他事业的发展。

话题4 忘记与铭记

高调的陈光标曾放言:“我要像雷锋那样被人们记住。”现在,他的这句话正逐步变成现实,随着他的捐款越来越多,他的慈善行为越来越多,知道并记住陈光标的人也越来越多。正如某著名财经评论家说的那样,几十年后,或许人们会忘记比尔·盖茨创造的微软帝国,忘记他创造的财富神话,只记住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记住他曾为改变这个社会的灾难和贫困所作的努力。

“史上最苛刻捐款”开捐款问责制先河

2010年5月,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曹晖父子以个人名义,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云南、贵州等五省区的贫困家庭捐赠善款2亿元,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个人公益捐款。曹氏父子的这笔捐款附带了“苛刻”的条件,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差错率不得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3%。这次捐款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曹德旺甚至还聘请、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也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曹德旺说,他希望自己开一个好头。“该花一万花一万,该省一分省一分。”在他看来,要确保捐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发到应该收到钱的人手中,而不是被“雁过拔毛,层层拦截”。2011年3月,中国扶贫基金会按要求将这笔善款发放完毕,曹德旺对善款发放结果表示满意。但中国扶贫基金会表示,这个项目只是一个个案,3%的管理费不现实。

我国《基金会管理办法》规定,基金会可收取最高10%的管理费,这一比例一直饱受国民诟病,再加上各项费用支出不透明,令众多基金会公信力下降。汶川地震后,不少人因为不信任政府机关和基金会,宁可自行购买救灾物资运往灾区,甚至直接向灾民派发善款。韩寒就曾明确表示“向有关机关捐款为0元”,而是亲赴灾区,将捐款变为救灾物资。

汶川地震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支团队经过半年的调研得出结论,来自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价值高达767.12亿元的抗震救灾捐赠款物,极可能80%左右流入政府的财政专户,变成了政府的“额外税收”,由政府部门统筹用于灾区。此数据一经发布,舆论大哗。后来,北川政府超标购买豪华越野车被媒体曝光,不少捐款民众顿有被欺骗之感。看来,打造一个透明高效的捐款体制,保证善款专用,不被挪用、贪污、非法侵占,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素材解读

善款如果被挪用、贪污、非法侵占,会使人们的爱心遭受打击,大大降低民众参与慈善的热情。为了保证善款专用,曹德旺父子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并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事情的结果证明了10%的管理费有很大下调空间,但中国扶贫资金会同时表示,这个个案不可复制,3%的管理费不现实,这其中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写作文时,我们可以从曹德旺父子、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慈善现状等多方面去解读、应用这一素材。

● 素材运用

话题1 权利

权利从来都是义务的孪生兄弟,既然履行了义务,就应该享受权利,这是天经地义的,正如曹德旺父子捐的善款附带有苛刻的条件,捐款人有权利对善款的发放和使用进行监督。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如此,比如公民对于国家,如果尽了纳税义务,就应该享受各种权利。

话题2 当爱心遭遇欺骗

“760亿的捐款有80%流入各级政府财政”,尽管政府部门会将这些“额外税收”统筹用于灾区,但人们还是感觉自己的爱心遭遇了欺骗,因为政府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因为政府不透明的财务制度。但目前我国脆弱的捐款体制和慈善体制的确容不下震后人们爱心的洪流,大部分捐款只能由政府部门统筹,看来,我国的慈善事业还任重而道远。

话题3 信任

世间缺少了信任,就如地球缺少了阳光。人们对各级政府部门及挂靠在政府部门下的慈善基金缺乏信任,根本原因还在于其不透明的财务制度和操作方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慈善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人们的疑虑自会消失。看来,信任不只需要真诚的态度,还需要真诚的努力。

郭美美事件使红十字会深陷信任危机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

事件发生后,郭美美通过微博回应说:“我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身保险或医疗器械等厂商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郭美美说的这种合作模式,让公众的疑问进一步升级。人们质疑:是否有人在利用慈善牟利,为个人获取巨额的财富。此后,郭美美迅速删除了这条微博。她在接受一家网络媒体采访时称,自己最初的身份认证是“演员”,“红十字商会总经理”是表妹修改的,自己并不知情。郭美美前后矛盾的说法,无疑将事情越描越黑。

事件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总会已经两次在网上发表声明,说从来没有“红十字商会”这个机构,也没有设立过“商业总经理”这个职务,更没有“郭美美”这个人。但是,三个“没有”,两次声明,不仅没有消除人们的疑问,反而使这一事件迅速发酵,牵涉其中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真相愈加扑朔迷离。无奈之下,红十字总会还表示,已经以郭美美“虚构信息、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向警方报案。

8月初,郭美美母女做客电视节目接受专访称:由于郭母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炒股收益,家里一直比较富有,郭美美在网络上炫耀的财物花的都是自己的钱,跟红十字会没有任何关系。此语一出,再次引起舆论大哗,网友戏称郭母为“潜伏十多年从未现身的股市大鳄”,是“二十年来中国股市的一朵奇葩”。

现在,仍有不屈不挠的网友在对郭美美事件,对红十字会进行质疑和追问。虽然事件真相未明,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红十字会在此事件中声誉严重受损,中国的官办慈善机构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 素材解读

郭美美冒充所谓“红商会总经理”之名,又行炫富之实,从而使红十字会遭遇信任危机,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由于她的炫富、虚构红十字会不存在的机构名称和职务,引发了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误解和不满,严重损害了红十字会的形象和声誉;好事是使红十字会能通过这次事件,看到自己的行业系统在组织建设、业务开展、资金募集、项目运作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进行整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 素材运用

话题1 炫富

郭美美炫富引起的这一起风波,值得我们深思。在市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求富、媚富、炫富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现象,充分地暴露出当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在物质利益充斥的商品经济形态下的复杂心理。丰厚的经济利益、浮躁的社会风气加之虚荣心的频频作祟,使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出现了这些不健康心态和扭曲的价值观。有人说过,培养一个富翁只需要3天,但要培养一个贵族需要3代。这话是绝对了一些,却有着一定的道理。“为富不仁”这句话很古老了,在当今时代,我们该考虑如何“为富”了!

话题2 质疑

郭美美最初以“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现身,被网友质疑,从而使真相逐渐显露。可见,质疑是一种很可贵的精神。所谓质疑,就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客观、全面反映现实的立场,以不偏执、不盲从、不崇拜、不狂热的冷静态度,对某一理论学说或事件的审视和推敲。在质疑精神面前,一些假的、见不得光的东西往往无处遁身。质疑,是真相的朋友。

话题3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网络上频频出现炫富的人,以至于许多人对“炫富”这种现象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而郭美美因为有名车、有别墅、有名目繁多的奢侈品,在虚荣心的作祟下,于网络上炫一炫,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出人意料的是,她的“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这一名头,将她的炫富行为推向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方向,最终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而她以一个无中生有的名头来为自己的炫富作注脚,结果被民众唾骂,这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假的东西,蒙谁呢? i48U1L04UtY+bp7yERDxp0ocKB2SmbzI41Kjhh/5nGyWNoTDcF2XGTo3Eyusw7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