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各81篇,合计162篇。两书内容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浑然一体。《素问》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迄今一千七百多年。人是具备气、形、质的生命体,难免会有大小不同的疾病发生,故以问答形式予以阐明,这就是《素问》的本义。
《灵枢》最早称《针经》,其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无疑等于自我介绍。汉魏以后,《灵枢》由于长期抄传出现了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代王冰引用《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同出一祖本。但史料记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但现在却无书可证。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半的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做了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同时附加音释,镂版刊行。
黄帝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姓姬(或云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河南新郑县西北),称轩辕氏。黄帝生而灵异。《史记》称其“以土德王,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
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岐伯是中国远古轩辕黄帝时期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述颇多,但多失传,仅留残著,被后人整理编辑成《黄帝内经》,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