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姿态放低些

世间上凡是成熟的东西,都是呈现“低姿态”。

像稻穗成熟了,它就垂下头来;

果实丰满了,它也是枝丫低垂。

杨柳的枝条,也是柔软低垂的,

所以任凭风吹雨打,未见柳树折断。

这就说明了任何人、任何事,如果有韧性、有弹性,能低姿态,则凡事无往不利也。

——星云大师

最没用的树活得最久

有一次,庄子跟他的两个徒弟蔺且和苏玉到蒙山观景,途经一个伐木场,发现在几乎被砍伐光的林子里矗立着几棵完整无损的高大粗壮的树木。蔺且问砍伐工人:“为什么不砍那些树?”工人说:“这都是些不成材的树木,砍了也没用。”

庄子仔细看了看那些树,它们虽然粗壮,但树枝弯曲,根部纹理散乱,不能用来做成栋梁或棺椁。他恍然大悟说:“不材者得福而有用者先亡。”

世上的人都希望自己成才有用,却不知道这正是自我毁灭的开始。才华出众的人总会成为众矢之的,而无才无用的人却能平静悠闲,活得轻松自在,如同不成材的树木一样保全了自己。

树枝弯曲能保全生命,人低头也能保全自己。一个矮门,如果昂首阔步走进去,脑袋必定会碰到门框,稍稍低头就会顺利通过。

在山腰处低头看一看

有位高僧自觉时日无多,想在众多弟子里挑选一个继承人。有一天,他把两位最中意的弟子慧明和尘元叫到面前说:“你们两个谁能从寺院后面的悬崖下爬上来,谁就能继承我的衣钵。”

悬崖高耸陡峭,一步不妥就可能粉身碎骨。慧明和尘元到了崖底,高峰处的寺庙已隐没难见。慧明第一个挽起衣袖往上攀爬,他认为自己身强力壮,爬上崖顶虽然困难,却也不是不能做到。他一步步艰难向上,没想到几步就滑落地上。慧明不丧气,拍拍手上的尘土重新攀爬。这次他无比小心,确保每一步都踩踏实才抬起另一只脚。可惜的是,不管他如何小心,总是攀不了多高就会滑下去,不得不从头开始。这样连续三次,他摔得鼻青脸肿。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放弃。最后一次,他爬到了山腰,力气全都用完了,重重摔到了下面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昏了过去。高僧让人放下绳索,把慧明救了上去。

此刻轮到了尘元。他起初跟慧明一样拼尽全力,可同样攀爬不了几步就会摔下去。他打算再做最后一次尝试,如果还是不行就放弃继承者的资格。他奋力一搏,爬到了半山腰,无意中低头看了一眼,突然明白了什么,立刻返回崖底,越走越远,竟然好像一去不回般。

崖顶聚集围观的弟子一片哗然,有人说尘元放弃走了,有人说尘元不能吃苦,有人说尘元意志薄弱。只有高僧沉默不语,一直望着尘元的背影。

一个时辰后,尘元满头大汗出现在寺庙门口。大家七嘴八舌地问他去了哪里,又从哪里回来。尘元告诉大家,他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无意中低头看了一眼,发现有一条较为平坦的路通往崖顶,于是他选择回头,走上了平坦的路。

众人以为,尘元的选择是怯弱和无能,没资格继承师父的衣钵。可高僧沉默了一会儿却说:“尘元是下一任住持。”

僧人们疑惑不解,便纷纷问师父:“尘元贪生怕死怎么能当住持?”

高僧没有说话,尘元解释道:“师父跟我们说‘明者困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正是变通之法。悬崖高耸陡峭,单凭人力根本爬不上去,可是只要一低头就能发现更容易走的路,我为何不变通一下呢?”

高僧点了点头,说道:“名利于人,就是心中的悬崖峭壁。上天不给人设樊笼,人倒给自己造了一座樊笼。樊笼之内你争我夺,都是徒劳之功,最后伤害自己,轻者烦恼忧虑,重者伤残身体,最终都粉身碎骨。攀爬悬崖,并不是要看谁能从悬崖下爬上来,而是考验心境,谁能不被名利所惑,心中坦荡无崖,顺天而行,才是我心中所想的那个人。”

低头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怯懦,更谈不上贪生怕死,而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姿态。向日葵总是昂着头追着太阳,但成熟健康的向日葵一定是低着头的,因为高昂的头永远不能排出积攒的雨水露珠,最后只能等着霉变和腐烂。

心灵小栈

佛教修行有验相一说,也就是消除罪业的感应,或者说修佛的表现,分为外验相和内验相。外验相是做梦梦到一些场景,比如呕吐不干净的东西、莲花坐、比丘传经、身穿白衣、树干流出乳汁,等等。内验相则是从内心感受到烦恼少了,每天都很轻松愉悦。很多初学者都会有外验相,这本是极其平常的一件事,可有些初学者会拿这件事四处炫耀,反而生出了执着心,成了未来修行的阻碍。于是大德高僧在开示的时候都会告诉教徒们,有了验相本是该有的正常反应,不要随便四处去说,否则会让修行变得更加困难;没有验相也不必着急,这并非是消业的唯一表现,总之一句话,不必执着。 UWPDFJgMiARD4cuUUspv4HV21PaLNmgzhnN6iDYHYVUfI8UJpAIA9Bq6XS/GAo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