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古人如何抓小偷?

逛街、旅游,已成了现代人的一大生活行为,特别是现代女性,往往乐此不疲。但外出多了,遭盗窃的机会也大。小偷自古就这么可恨,在古代中国的街头不法分子也不少,治安同样是个问题。那么,咱们小时候总说,警察抓小偷,那么古代没有警车,那又是谁去抓小偷呢?他们又是怎样抓住小偷的呢?

据《周礼·地官》记载,当时的“公务员编制”中设有“司稽”一职。司稽负责在街市上治安巡逻,检查是否有违反禁令、行为反常的不端之人,如果觉得可疑,可以随时将其抓起来。此外,司稽的另一重要职责,则是负责抓窃贼,并对他们进行惩罚。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反扒队!

不过这些人的职能不只是抓小偷,当时这些市场的管理人员要持鞭上岗,除了对付流氓、窃贼一类人,还针对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所以说那时候的“司稽”也肩负着今天城管大哥们的职责。

谁犯法,小鞭招呼!

周朝时也并非太平天下,出于街市买卖交易安全的考虑,一般把市场规划在城中,并建高高的围墙,四周设门,由“城管”拿着执法刑具把守。还专人敲着梆子,高喊类似“防火防盗”之类的话,小偷、抢劫犯这类不法分子一旦在街头露面,很容易被逮着。

到了汉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买卖交易活跃,逛街的人也多了起来,这人越多,小偷也越多。

西汉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汉书》上说长安城内有九个大市场,相当繁华。班固《西京赋》称:“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由此可知,当时的长安街头行人熙攘,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人都挤得酱了。因为好混,小偷也都“漂”到了长安,成了最早的北漂一族!长安的治安秩序一度混乱,偷盗现象严重,市民和商人叫苦不迭。

为此,朝廷制定了《盗律》,严惩偷盗行为,还创造性地设置了“贼捕掾[yuàn]”这一公务员编制。贼捕掾是什么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专门负责抓盗贼的警察。反扒队,这个是职业反扒了,没有城管的职能了。

因为治安太差,朝廷曾多次撤换长安的市长(京兆尹),甚至出现皇帝直接插手京兆尹的人事安排。

汉宣帝刘询,因为小偷太多,治安不好,曾多次调换京兆尹。以抓盗贼出名的胶东相张敞,便曾被刘询调到长安,接任京兆尹。张敞确实有一套,擒贼先擒王,这个小偷也是有组织的,小偷公司。到任后张敞摸清了长安盗贼的底细,先将几个在长安过得很滋润的贼头找来责问,令他们抓贼赎罪。

这贼头也挺不仗义的,鬼点子也挺多。他让张敞暂时任命他们当官,回家后便大办酒席,听说老板当官,全城的大贼小偷都前来祝贺,个个喝得大醉。贼头暗中在小偷的衣裙上,染上红褐色标记。

这个捉贼给捉赃,要不谁也不承认,反扒队,第二天就坐在巷子门口等着,见到衣裙上有红褐色的就盯着,一天抓到了几百个贼。后来审查发现,有的小偷一人一天作案100多起,这些小偷统统被法办。经过这次整顿,长安城的治安一下好转,小偷也不敢再来长安闯码头了。

更绝的是南北朝时一位叫王敬则的官员取的抓小偷手段。为了彻底禁偷,王敬则抓来一个小偷,当着他们亲属的面严加鞭打,然后罚小偷去扫马路。后来王敬则允许小偷“轮岗”,可以举报以前的同伙,来代替代自己扫马路。此事一经传开,当地的小偷生怕被认识出来,全都逃走了,当地一度“天下无贼”。

这种抓盗贼的的手段,可以叫“贼喊捉贼”法,盗贼再想蒙混过关是没门了! KqbzHfryde21hKmlwH2Yb9uyuzQtTKYoevvnZ4TjDOYbqIT6Kghvv41sxnHQhYl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