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脉冲星-中子星

然而中子星的发现则是30年之后的事情。1967年,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休伊士和他的女研究生贝尔,在用射电天线对天空作巡天观测时,偶然发现了中子星。

我们看见的天体,都是发可见光的。但是有的天体只发无线电波,不发可见光。还有的既发无线电波又发可见光。来自空间的无线电波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于是天文学家设计了一些天线装置,专门用来接收来自宇宙空间的无线电波。休伊士设计了一组天线阵,希望全面收集来自宇宙空间的无线电信号。为此他计划做“巡天观测”,即把天空划分成一个个天区,一个一个去扫描接收。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贝尔(图2-9)。

图2-9 休伊士、贝尔与他们的天线阵

夏天的一个夜晚,贝尔突然发觉接收的噪声背景中似乎隐藏着微弱的信号,她反复观测反复处理,终于发现确实存在着有规则的脉冲信号。她立刻打电话给自己的老师休伊士,休伊士赶来分析后,确认这是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规则脉冲。

他们原以为这是外星人在和我们联络,就给这一发现起了个代号叫“小绿人”。后来发现此脉冲信号非常规则,频率和振幅都毫不变化,不可能负载“外星人”的信息。而且不久之后又发现了几个这样的无线电波源,不可能有这么多有智慧的“小绿人”在联络我们。

后来弄清楚了,这是一种以前不了解的星体,它们发出频率严格不变的脉冲,于是称它们为脉冲星。再后来,人们终于弄清楚了,脉冲星就是中子星。

巨大的主序星塌缩成中子星时,恒星具有的磁场在星体塌缩过程中依然保持。但由于恒星体积大为缩小,原来主序星表面并不惊人的磁场在中子星表明显得异常强大,使得大量电子围绕磁力线转动,产生沿磁轴方向的电磁辐射。这种辐射非常强大,就像探照灯的光柱一样射向宇宙深处。

与普通恒星一样,中子星的磁轴与自转轴一般不重合,于是这些“光柱”就随着中子星的自转而在空间中扫描,每扫描地球一次,我们就接收到一个脉冲(图2-10)。

图2-10 脉冲星-中子星

主序星塌缩成中子星时,转动惯量大为减小,但角动量必须守恒,所以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极高,可达每秒几百圈,因此地球上观测到的、“光柱”扫描产生的脉冲频率很高。

这就是休伊士和贝尔发现的脉冲星,它们本质上是中子星。科学家终于发现了30多年前就已预言的中子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子星具有复杂的结构。它的主体部分由中子态物质组成,但会有大约百分之一的质子,以及数目相同的电子。

这是因为自由中子不稳定,会衰变成质子和电子,这百分之一的质子,填满了中子可以衰变“抵达”的“基态”,使中子处于稳定状态,不再衰变。中子星外层有一个处于白矮星状态的铁壳,有人认为星体的中心部分还可能处在“夸克态”,好像是一锅“夸克汤”。

中子星表面温度极高,可达上千万度。由于引力巨大,中子星表面很平,最高的“山峰”也不过10cm。中子星的大气层很薄,也只有大约10cm。 GFN0mDJTcS4sR+LxAkmJpDGWYE/34biCDK+EJqMPUL2JpRWaaT40IKHkNR2+GU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