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发现佛舍利

1981年11月,在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的罗炤为撰写毕业论文,在云居寺遗址进行科考。在反复比对“施茶亭”的石碑和日本的相关考古记载后,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石经山可能真的存在佛舍利。为此,他找到了当时房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沈书权。

“那是11月23日的夜里,我们在一起聊天,聊到这个历史谜团。”已经退休的沈书权回忆,当时他正在石经山主持石刻经书的修缮工程。罗炤提到了日本1935年4月出版的《东方学报》第5册副刊内有一篇学术论文《房山云居寺研究》,是京都大学学者冢本善隆1934年带领调查团赴房山考察石经山时的报告。里面提到了石经山藏有佛舍利。

“‘施茶亭’是明朝的善人给上山参拜的信众施舍茶水所修建的凉亭,边上有块石碑上就记载了:藏舍利于雷音洞。罗炤认为这个证据充分说明了石经山有佛舍利,并且就在雷音洞内。作为文物工作者,我们应该找寻一下。”沈书权考虑了一会儿,决定让当时云居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梅傲雪和罗炤一起,第二天进雷音洞考察。

雷音洞内石壁上有精美的佛经雕刻,隋代文物 雷音洞外石阶下方有一处台基柱,为人字纹,唐代特征

千佛柱,历经沧桑变化,好多佛头都在文革时期被砸掉了,可衣带飘飘,彩色犹存

11月24日黄昏,罗、梅二人兴奋地回到营地,告诉沈书权,雷音洞内弥勒佛像背后的大方石下有秘密。雷音洞内中间原有一座弥勒佛像,20世纪40年代初被挪走,只剩下一个基座,基座的四角各有一根千佛柱。整个洞内的地大部分采用不规则的石块铺设,只在基座后有一块1米见方的大青石,十分规整。石缝边还采用了白石灰灌填。

11月25日,沈书权亲自上山入洞勘察,情况果然如罗、梅二人叙述一样,“下面应该有东西”。多年文物工作经验告诉他,“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毕竟几百年都没人发现过,我们也就想试着发掘一下”。

11月26日,众人准备了一天。

11月27日11时15分,沈书权一行7人在雷音洞开始发掘。铲掉白灰,撬起近1吨的大青石,地上露出一个半米见方的洞口,里面有一个半米见方的汉白玉石函。“当时我们都十分兴奋啊!绝对是宝贝。抬回来打开一看,果然是两粒佛舍利。”沈书权回忆,他们还特地挑的28日凌晨开函,内存石函、银函、玉函等,均以函函相套的方式加以密封。一号白玉石函,函盖上刻有一百七十二字,函内还刻有八十三字铭文。这些文字记述了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间,在石经山首次发现隋代所藏佛舍利情况。

房山发现佛舍利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北京市文物局就指示房山文管所妥善保管。当年12月20日,佛舍利被送到了中南海怀仁堂。随后,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批示,妥善保管。佛舍利被存放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的金库内,秘而不宣。直到1987年才对外公布消息,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

2005年12月,新首都博物馆开馆,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市文物局牵头,佛祖舍利移至首博地下文物库珍藏。 PBoBlFW6VmjM/cbnmHJOVscKVYsRFmX5Eos7oVxrsXgKOZgjjD2VMlzq91EV05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