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考古发现

前往遗址的路不是太好找,走京石高速琉璃河出口,沿岳琉路往西至107国道再往北两千米,往东面的一条小路(至董村)行驶三千米。便看到遗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古建筑。

据博物馆记载:1945年,中国银行的吴良才先生路经遗址时拣到了一些陶片,交给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但当时没有条件去调查试掘。1958年北京市文物普查中,琉璃河遗址已初现端倪。1962年,在苏先生提议下,北大考古系学生在这里实习。初步调查了董家林古城,并在刘李店和董家林开掘了一条很小的探沟,发现一些灰坑和大量西周陶片。1963年,黄土坡村村民施友在挖菜窖时,发现两件青铜礼器,铜鼎和铜爵,这两件青铜礼器的出土表明这一带应有较重要的西周时期墓葬。根据这一线索,1972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及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来到董家林村,对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器及重要建筑物上才能用的板瓦,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邹衡先生首先认识到这个遗址很可能就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1973—1977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房山区文教局共同组成琉璃河考古队,开始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发掘61座墓葬,5座车马坑,还对城墙进行了解剖。长达四五年的发掘成果后通过《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一书得到全面报道。1981—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琉璃河考古队,发掘了214座墓葬,21座车马坑,解剖了两处城址。其中1193号大墓出土了“克盉”、“克罍”和西周初年的漆器。“克盉”、“克罍”的发现,把周初燕国史的研究推向高潮。1995—200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次发掘的重点在城址,同时清理了22座西周墓葬。主要成果是:确定宫殿区的大致分布范围,城址废弃的年代在西周中晚期之交,居址内存在周人、殷遗和土著(张家园上层文化)三种文化因素。

首都博物馆四层,大部分展品都是燕国初都出土的。感兴趣的朋友建议去看看

遗址陆续发掘近30年,共发掘、清理了大、中、小型墓葬300余座,车马坑30余座,解剖城墙四处,城址内发掘了近三千平方米。出土了青铜器、陶器、原始青瓷器、玉石器、骨角器、漆器等各类文物近万件。尤其是一批带有“匽”侯铭文的青铜器的出土,确定了这里就是西周燕国的都城。

西周燕都遗址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2.5千米处,包括今董家林、刘李店、黄土坡、洄城、立教、庄头六个自然村,东西长约3.5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面积约为5.25平方千米。遗址发现、试掘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发掘始于1972年,1973—1974年有重大发现,定性为西周早期燕国始封地。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西周燕都遗址经过了4次大规模的发掘。西周燕都遗址不仅有西周时期的城垣,还有西周时期的燕侯墓葬,这在我国西周各诸侯国的考古中是独一无二的。大量(匽)燕侯铭文青铜器的出土,充分证明这里就是燕国的始封都邑。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克商封召公于燕。而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是和琉璃河董家林的燕都古城一脉相承的,于是北京建都建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国,由此,此遗址被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遗址包括古城遗址、生活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其中,古城遗址约为南北向方形或长方形,北城墙全长829米,东、西城墙仅存300米左右。城外有深约2米的护城壕。宫殿区位于城址的北中部,附近有祭祀和生活遗址。墓葬区位于城址的东南,被京广铁路分割为Ⅰ区、Ⅱ区。Ⅰ区为中、小型墓葬,随葬品少,多殉人、殉狗,是商遗墓地;Ⅱ区多大、中型墓,随葬品丰富、规格高,但极少见殉人、殉狗现象,可能是周人墓地。两区中的大、中型墓葬多陪葬有车马,最大的车马坑陪葬有42匹马。出土文物数千件,以陶器、青铜器为主,还有原始瓷器、铅器、玉器、石器、玛瑙器、角器、骨器、牙器、蚌器、漆器、木器以及蚌壳等。陶器有壶、鬲、鼎、簋、罐等明器或实用器。青铜器包括礼器、容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类别。其中青铜礼器有鼎、簋、爵等,兵器有戈、矛、匕首等。1995年8月21日在遗址上建成了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馆内陈列有西周时期各类器物等300余件,这些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北京作为都城3000多年前的建城史及其灿烂的古燕都文化,更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及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遗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址平面为东西向长方形,北半部保存较好,南部则被大石河(琉璃河)冲毁。东、西墙各存300余米,近年还找到一段南城墙。城的南北宽大约700余米,墙基底部宽约8米。

有人通过与山东临淄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比较,认为现在勘明的燕都城址规模太小、城墙过窄,应该仅仅是宫城所在,外面还当另有一道城墙。不过文献中也有列国的都邑不得超过五百丈或三百丈的说法,如果依照殷墟发现的商尺(16~17厘米)和战国秦的商鞅尺(23.2厘米)折算,其边长当在800~1200米之间。

商周时期的城墙宽度一般在8~21米之间,底部多有基槽。琉璃河西周燕都的城墙,有的部分底部有浅槽,有的部分则是直接在略经平整的地面上夯筑,墙基宽约8米,分三部分夯筑,每部分2.7米,墙内外各有护坡,夯层厚约0.2厘米,夯窝直径3~5厘米。

护城河距城墙约10米,宽约25米,剖面变化不甚规则,最深处只有2.8米,大约是靠宽度起防御作用。

城的东北角发现了一段横穿城墙底部的排水沟,长约9米,宽约1.2米,用卵石砌成。

残存的一段古城墙

遗址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如果想知道北京城的历史,去这个博物馆是不错的选择 /TgEnI3b2tF/JPOhaWgnKaLSyYB04bk+FEZjZzpCylzkcP3sk2W+OirxKZlKDw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