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概念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及其软件市场的培育、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等。

“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它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用计算机来辅助会计核算和管理,通过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手工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即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应用中的代名词。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从启蒙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很大成效。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数量逐步上升,形成了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产业,同时政府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也得到加强,这些都体现了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作用,使会计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相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实时便捷地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和应用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1999年4月在深圳举行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根据当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会计理论界的专家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首次明确提出“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进行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兴会计思想。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区别如下。

(1)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为了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理论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以传统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而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还包含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论等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思想。

(3)功能范围

会计电算化以实现业务核算为主,会计信息化不仅进行业务核算,还有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能够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组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与ERP、电子商务等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4)信息输入输出方式

信息输入方面,会计电算化强调由会计部门自己输入,而在会计信息化下,大量的数据可以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中直接获取;信息输出方面,会计电算化强调由财务部门自己打印输出,并且报送其他机构,而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都可以根据授权直接从系统当中或从互联网上获取财务信息。

(三)会计软件

1. 会计软件的概念

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包括一组指挥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程序、存储数据以及有关资料。

任何一个会计软件都是由模块、数据库和会计软件文档三大部分组成的。

模块是程序的集合体,一个或数个程序组成一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例如,凭证输入模块、总账打印模块、报表编制模块等。数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模块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会计软件,如账务处理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等。一个模块完成的功能可多可少,通常也可以将“账务处理子系统”称为一个功能模块。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体,用于存放各种数据,如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库由多个数据文件或表组成,任何一个会计软件都必须有数据库,用于存储相关数据。

会计软件文档是对会计软件模块和数据库所作的文字说明,包括用户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用户手册等技术文档和使用文档。

2. 会计软件的基本术语

(1)会计主体与账套设置

会计主体也称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首先应当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但是这些单位在经济上应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这些单位应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能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独立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在手工会计下,会计主体的界限很容易划分。在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主体的界限划分主要是通过账套设置进行的。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具有一套独立的账簿体系,称为一个账套。目前,各会计软件开发商开发的会计软件均能同时处理数百家(甚至更多)会计主体的会计账,即可以同时设置数百个账套。这一功能拓宽了会计软件的应用范围,使一套会计软件可同时为多个单位或部门共享,同时还能实现各个账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单位在首次使用会计软件时,应为本会计主体设置相应的账套,至少应包括账套编号和账套名称,它相当于手工会计下的单位编号和单位名称。

(2)会计期间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时间上是连续不断的,为了能及时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需要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能及时地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这种分段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就称为会计期间,如果以一年为一个会计期间,则称为会计年度。会计年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是以12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是以某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规定,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即以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作为一个会计年度。有些国家的会计年度是以头年的7月1日至第二年的6月30日或以头年的10月1日至第二年的9月30日终止。此外,会计期间还分为半年度、季度、月度,为了能更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还要对不同的会计期间分别编制对应期间的财务报告。

(3)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一种记录方式。为了满足综合性这一要求,会计核算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尺度,即货币。一个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以什么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一般应由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其他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选择折算汇率的时候,一般可选择期初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日汇率来折算。目前,国内各大会计软件开发商开发的会计软件一般都有专门设置记账本位币和折算汇率的功能。

(4)会计分工

配备与单位会计工作相适应的会计人员是完成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同时,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还需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职责权限划分。在会计电算化下,为体现不同会计人员的职责划分,主要是通过设置权限的方式来加以控制的。为此,应根据内部管理制度的规定,对不同的会计人员设置相应的职责权限,并不定期地更换密码来限制越权操作。

3. 会计软件的分类

会计软件按其适用范围不同,可划分为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按提供信息的层次不同,可分为核算型会计软件和管理型会计软件。

(1)通用会计软件与专用会计软件

通用会计软件是指在某一特定范围内普遍适用的会计软件,通常又分为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全通用会计软件和适用于某一行业的行业通用会计软件。通用会计软件的特点是含有较少的会计核算规则和管理方法,需由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较为灵活。但是,由于通用会计软件没有考虑不同用户的会计核算个性,企业初始化的工作量较大,且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得到软件开发商的帮助才能顺利实施。

专用会计软件是指仅适用于处理个别单位会计业务的会计软件。专用会计软件通常是由企业根据自身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特点自行开发或委托他人开发研制的,将会计核算规则和管理方法固化在程序中,其优点是适合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针对性强,但灵活性较差,如会计政策一旦发生变更就需要通过修改程序来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

(2)核算型会计软件与管理型会计软件

核算型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应用软件,它面向事后核算,通过采用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提供会计信息资料,从而完成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核算型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对账务、工资、固定资产、成本、应收款、应付款、存货、往来账款等内容的核算以及会计报表处理等。

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对核算型会计软件功能的延伸,它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所提供信息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资料,采用各种管理模型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在核算型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核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管理型会计软件具有分析、预算和控制等扩展功能。其中,分析功能主要包括对各种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的财务结构、财务指标进行定比和环比等多项比较分析;预算功能提供从一般经营活动到投资、筹资、资本支出、收入、成本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预算;控制功能包括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预计流动比率、预计投资收益率、保本点等的计算控制,通过预算报表和实际执行中的反馈结果进行控制。

4. 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

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是指会计软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和完成这些功能的基本步骤。

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流程是将原始凭证进行加工生成记账凭证,然后将记账凭证分类登记在会计账簿中,根据会计账簿数据编制财务报表,从而完成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使用会计软件的根本目的是替代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会计软件首先必须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各功能的设计应符合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确保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完整、准确。为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进行,会计软件应具备会计数据输入、会计数据处理、会计数据存储和会计数据输出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会计数据处理流程

(1)会计数据输入

会计核算所需要的文字、数值、计算公式的字母及符号等统称为会计数据,将它们传送到计算机内,进行分类、归集的过程称为会计数据输入。会计软件的会计数据输入可以采用键盘手工输入、U盘光盘输入和网络传输输入等多种形式。为了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会计数据输入环节的防错变得非常重要。因而,会计软件一般只提供一个数据入口,并且还设置有对入口处的数据源进行校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包括以下内容。

①会计软件初始化数据输入

企业首次使用会计软件,需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其目的是在会计软件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一个特定的工作环境。初始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操作人员的财务分工;设置总账、明细账的编码和名称,输入期初数据;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等;定义自动转账凭证,如期末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期末各损益的自动结转等。

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输入

原始凭证的输入有两种方式。方式一,输入记账凭证的同时,输入相应的原始凭证。输入的有关原始凭证汇总金额与输入的记账凭证相应金额不符时,应当给予提示并拒绝通过;在对已输入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的同时,应对输入的所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输入的记账凭证通过审核或登账后,对输入的相应原始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方式二,记账凭证未输入前,直接输入原始凭证,由会计软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输入是会计人员编制并审核凭证后将其内容输入计算机的过程,包括记账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或编码、金额、附件张数等项目。软件将对进入系统的凭证进行正确性、合法性的校验,拒绝错误凭证的进入。

(2)会计数据处理

将输入系统审核无误的会计数据,按照会计核算要求进行分类、计算、汇总的过程称为会计数据处理。会计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在会计软件中,有形的账簿已经不复存在,系统内的账簿是一些数据文件,登账过程即是数据文件的处理过程。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适时生成各种形式的会计账簿,且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

②银行对账

将输入的银行对账单与机内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从而完成银行对账,并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③编制会计报表

用户通过定义报表格式、项目、各报表项目的取数公式,以及表内和表间的数据运算和勾稽关系后,会计报表系统自动从会计账簿数据等文件中取数,生成所需的会计报表。

3)会计数据输出

会计数据输出就是将机内的会计数据提供出来,以满足核算和管理需要。会计数据输出有屏幕显示输出、打印输出和储存介质或网络数据传输输出等几种方式。

4)会计数据存储

会计软件所生成的各种会计数据的存储方式与手工会计不同,所有数据都以文件形式保存在储存介质中,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查看,并且对会计数据的篡改变得非常容易且不留痕迹。因此,会计软件应设置确保会计数据安全的措施,以防数据文件被非法篡改。

5. 会计软件的功能

(1)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提供数据输入。

(2)生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

(3)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输出、分析、利用。

(四)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提供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相关会计信息的系统,其实质是将会计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信息技术的影响程度可划分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其功能和管理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处于核心的地位,从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到会计信息的输出,最终传递给决策者和使用者,都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对会计活动的管理与控制。

(五)ERP和ERP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开发设计、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品质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将企业与其外部的供应商、客户等市场要素有机结合,实现对企业的物资资源(物流)、人力资源(人流)、财务资源(财流)和信息资源(信息流)等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即“四流一体化”或“四流合一”),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强调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配置和使用资源的效率。

在功能层次上,ERP除了最核心的财务、分销和生产管理等管理功能以外,还集成了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其他管理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ERP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1. ERP的发展过程

20世纪40年代,由于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不可能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库存问题,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库存订货计划方法,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简称时段式MRP或基本MRP阶段。

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到了20世纪70年代,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出现了闭环MRP阶段(Closed-loop MRP),作为企业的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到了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闭环MRP集合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子系统,发展成为了MRPⅡ理论,即制造资源计划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为了区别于基本MRP而记为MRPⅡ),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统一的国际市场已经形成。针对国际化的销售和采购市场以及全球的供需链环境,企业MRPⅡ面临需求的挑战。由于MRPⅡ系统仅仅包括制造资源,而不包括面向供需链管理的概念,因此无法满足企业对资源全面管理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从20世纪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20世纪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随之产生。

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是一种面向企业供需链的管理,可对供需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

2. ERP软件的基本构成

ERP扩展了业务管理的范围及深度,包括质量、设备、分销、运输、多工厂管理、数据采集接口等。ERP的管理范围涉及企业的所有供需过程,是对企业运作实施的全面管理。ERP的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ERP的基本构成

在实际应用中,ERP的含义往往泛指企业管理软件。ERP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针对具体的软件,其包含的内容比ERP所包含内容少或超越原有内容都是正常的。

将ERP的经营业务充分简化,以信息流、工作流、资金流、物流、增值流抽象出ERP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3所示。

图1-3 ERP的工作原理图

ERP理论所表示的企业生产经营运作过程如下:客户将对产品的需求传递给企业的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又将客户的需求传递给企业的生产部门安排和组织生产;生产部门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需求信息传递给企业的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将企业的材料需求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将原材料供给企业,企业将原材料投入生产,生产出产品销售给客户。在整个过程中还贯穿着财务和成本管理,客户的资金流向企业,企业将资金投入到销售、生产和采购等各项事务中,企业还将一些资金作为原材料货款付给供应商。这是一个企业的简单运作过程,企业的实际工作由于受各种各样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要比这复杂得多。

3. ERP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一部分,但这里面又分为多种情况,使它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就小单位而言,会计软件也就是指账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最基本的模块,一般称为会计核算软件。在规模稍大一点的单位,则要用到进销存模块和应收应付模块的软件,但这里的进销存主要还是立足于财务角度,一般把账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进销存、应收应付等一起称为会计软件。ERP软件则还要包含生产制造等模块,也称为企业管理软件。实际上,独立的会计软件和ERP软件在设计思想、功能、技术、实施、应用、维护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对管理的提升也大大不同。会计软件与ERP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下面就主要方面进行说明。

图1-4 会计软件与ERP模块之间的关系图

(1)从范围上看,会计软件是ERP的一部分。ERP软件一般按照模块可以分成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后勤管理(采购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和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ERP涵盖的管理范围比会计软件广,它对企业的整个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会计软件是ERP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模块紧密集成使用。

(2)从工作原理的角度,会计软件因为主要是针对企业业务进行核算和管理,因此核算前提是对各项业务单据编制凭证手工输入系统,系统再进行汇总和分析。会计人员大部分的时间仍然要面对繁琐的凭证录入工作而无法将时间用在管理工作上。而ERP中企业的业务是以流程为导向,会计模块通过ERP中的自动凭证制作系统将这些流程紧密集成在一起,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自动触发会计业务事件,而这些会计业务事件对应的凭证已经预先定义会计科目和相关参数,所以当业务发生时,系统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并自动记录有关账簿。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或由系统自动审核,这样就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将时间集中在管理工作中。

(3)从会计软件与ERP核心的角度,会计软件的核心是总账,以此为中心设置了许多分类账,如往来账、存货账、销售账等,它从财务的角度将企业的活动资金化。财务信息十分重要,它是经营的成果数据,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业绩和价值。财务信息的“结果”来源于供、产、销等活动。制造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将低价值的原料通过生产加工,产出较高价值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市场的分销渠道以适当的营销方式使用户接受其产品。制造企业通过物流的增值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围绕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的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基础是产品的属性(有关生产、计划、成本、财务、库存等)、产品的结构(BOM)和产品的生产工艺。ERP软件正是以此为核心,进行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规划,并通过凭证接口等方式与财务集成,将供、产、销等业务数据及时、准确地转化为会计上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控制。

(4)从功能上看,目前会计软件主要以核算为基本目的,从表面上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但是从管理角度来看,管理人员或决策高层更需要的是对各项业务进行分析,如通过财务部门提供的销售收入、成本和销售毛利,希望能从多角度(如客户类型、产品、销售流向区域、销售部门、业务员业绩、计划等)来分析销售情况,单纯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无法完全满足这些要求。ERP软件是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因此发生的各种会计数据能够与业务联系在一起,在分析时就能够与业务联系起来,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

(5)从实施角度,会计软件实施相对较为简单,一般由开发商的分支机构或代理实施,或者由使用单位直接实施。实施周期较短,单体企业一般一两个月就可完成。而ERP的实施则很复杂,一般由咨询服务机构等第三方实施,实施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一年甚至几年,实施费用很高,甚至超过购买ERP软件本身的费用。从实施的风险角度,会计软件由于规范性较强,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实施的成功率很高,一般只存在应用深度问题,而不存在无法应用的问题。但ERP软件则不同,由于涉及企业的各种业务,而且关联性非常强,业务的变化往往引起整个应用模式的变化,实施的风险就很大。就算是现在应用了,由于市场、业务、管理的变化也可能导致ERP软件无法运行下去。

(6)从应用角度,会计软件一般是区间性要求,如一天、一月、一年,而ERP软件则是实时性要求。如生产是24小时的连续生产,则各环节也要求同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会计软件涉及的人员较少,要求操作人员对计算机和自己的业务比较熟悉就可以了。而ERP则基本上涉及整个企业的员工,还要求使用者对企业的整体情况很了解,才能实现内部的协同工作。在应用成本上,会计软件应用费用主要是消耗材料和较少的服务费,而ERP软件一般有按年收取的软件更新费用,服务费用也比会计软件高得多。

(六)XBRL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种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开放性业务报告技术标准。

1. XBRL的作用与优势

XBRL的主要作用在于将财务和商业数据电子化,促进了财务和商业信息的显示、分析和传递。XBRL通过定义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规定了企业报告信息的表达方法。XBRL的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XBRL利用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简化了财务报告的编制、传输和分析过程,在不改变任何会计原则、会计假设的前提下将之转化为统一的数据标准。由于在大范围内使用相同的标准,加上计算机技术,会使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从而帮助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

第二,采用XBRL系统后,由于会计信息元素标准从交易类型、账簿记录、报告披露等会计环节实现统一,并要求企业必须将采用的会计概念、遵循的会计准则、执行的会计政策等规范进行定义,而且这些定义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从而形成一个概念清晰的具有约束力的定义文件。这样,XBRL可以使企业采用的会计准则和执行的会计政策处于可检查的状态。

第三,采用XBRL的企业可以非常方便地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交易和主要财务数据,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等定义文件放置于该平台之上,数据对比就会变得简单方便。监管部门据此可以方便地了解、监督企业对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在受到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企业通常会采用高标准、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

企业应用XBRL的优势主要有:

(1)提供更为精确的财务报告与更具可信度和相关性的信息。

(2)降低数据采集成本,提高数据流转及交换效率。

(3)帮助数据使用者更快捷方便地调用、读取和分析数据。

(4)使财务数据具有更广泛的可比性。

(5)增加资料在未来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

(6)适应变化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

2. 我国XBRL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XBRL发展始于证券领域。2003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全国率先实施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2005年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了1.0版本的XBRL报送系统;2005年4月和2006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分别加入了XBRL国际组织;2008年11月,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2009年4月,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XBRL纳入会计信息化的标准。

2010年10月1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在北京举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发布会”,该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分四个部分。

(1)GB/T 25500.1-2010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 第1部分:基础。

(2)GB/T 25500.2-2010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 第2部分:维度。

(3)GB/T 25500.3-2010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公式。

(4)GB/T 25500.4-2010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 第4部分:版本。

财政部还专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它是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编制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所需遵循的标准,符合XBRL系列国家标准。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征

(一)人机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人员填制电子会计凭证并审核后,执行“记账”功能,计算机将根据程序和指令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完成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及报告等工作。

(二)会计核算自动化、集中化

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试算平衡、登记账簿等以往依靠人工完成的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网络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能将分散的数据统一汇总到会计软件中进行集中处理,既提高了数据汇总的速度,又增强了企业集中管控的能力。

(三)数据处理及时准确

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和报告等工作,使会计处理流程更为简便,核算结果更为精确。此外,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软件运用适当的处理程序和逻辑控制,能够避免在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出现的一些错误。

(四)内部控制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内部控制由过去的纯粹人工控制发展成为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控制形式。内部控制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要求更加严格,实施更加有效。 PAxlUlCU//lTUSX5pKgf/YlM2FTX6h/OCz4NoLTqzKY2KSN+Xg2ysYF9WeWFNW3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