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院系: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作 者:袁 泉
指导老师:王步高
朱自清先生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也匆匆,转眼间小学都已经成了昨日中的昨日,但不知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好些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段小学课文的开头我竟还一字不差地记得,但我确信那时候的我,决计是不会懂得这篇文章的深意的。于是,现在的我,对于时间仍然只是一知半解。我只知道它是一个人们定义出来的方便生活的不存在的东西,“从何而来,向何远去”这样的问题没人能够回答吧。可是,当我骑车在校园里,骑着骑着,周围的树的叶子就红了,黄了,枯了,没了,这不是很让人憋闷得慌的一件事吗?是啊,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今天还在跟舍友说曾经以为最闲最美好的大二上学期就这样一眨眼地没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是多么令人恐惧的事。不过我还是偷偷庆幸着的,舍友在感叹暑假实习还是历历在目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大脑硬盘里还是储存着叶子由盛到衰的图片的。
但这仅仅局限于叶子。除此之外,我几乎没有任何的记忆,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度过了这一个学期。人人网上有两条在清华同学之间转得很疯的状态,一是“毕生听到过最大的谎言就是‘等我忙完了这阵……’”,二是“大学就是我天天都觉得很忙,但我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我觉得这两条确实正戳中了清华学生的共同点。和周围忙碌的大家一样,我也一直在忙的纠结中度过人生,总觉得没有时间,总是可以以各种事情为理由推掉无数我喜欢的不喜欢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但等当我面对面跟别人,静心坐下来老老实实地准备回忆我前阵子忙了什么的时候,我却经常语塞,憋得一脸通红,仿佛失忆了,又像是被人戳到什么痛处一样。前天拍完小组视频和社工组长一起吃饭,他一脸得意地问我,“这学期你的社工还挺轻松的吧?”我愣了一下,想了想好像从系内暑期实践风采展示会、系内第一届达人秀结束到现在的拍组内视频,这绝对够长的两个月,我确实没有再干什么其他社工的事,于是点了点头。但是就在点头的瞬间,我的内心突然冒出了一阵空虚的恐惧,那么真实的感觉,真的像脑袋被人平白无故切了一块。天知道在这两个月里我因为社工推掉了多少其他的事!我以为我社工忙,于是习惯性地上课开小差、课后抄作业成瘾,于是推掉了无数勤工助学本应该由我来做的工作,于是时间上撞掉了无数次一二·九合唱比赛的排练,甚至减少了跟爸妈沟通的时间,说话的语气也越来越暴躁……但是关于社工,我真的没干什么。可它就这样,带着我的光阴,真真切切地消失了。嗯,只是真真切切地消失了。
于是,我开始试着寻找到它消失的过程。在对自己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跟踪调查后,我毫不意外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的确,时间没有缩短,无论你在干什么,它永远都以相同的速度从你所在的世界里消失。但也正因为时间有这样绝对理性的运行方式,以感性为知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活着的我们,永远都会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任意“加长”和“缩短”某段既定的时间。譬如你正在看两个小时的没营养但却很搞笑的电影,你就会觉得这个时间比你两小时听着一堂你不感兴趣的课来得更快,即使它对你的人生没有任何帮助。这就是我们平常称为“堕落”的东西吧。所以我的总结就是,我在电影电视剧动漫中堕落,在网游人人贴吧中堕落,在各种有人堕落的地方都堕落了下去,一蹶不振。难道是网络祸害了我、抢走了我的时间?
这倒让我想起来这学期班级主题团日的讨论话题 —— 科技给大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在团日最后的总结中,大家意识到这样一点:“科技给人带来的是方便,依赖,同时也是浮躁,但浮躁却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是啊,想想现在的我,一天有多少时间是在电脑上以做作业为名义,一玩就是老半天,效率再也达不到高三的状态;一天又有多少时间,真正在完成我应该完成的事,跟我喜欢的人聊聊我的情况。有了电脑,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但其实,科技只是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无意识地为我们敞开了一扇浮躁的门而已,你进不进这扇大门,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我可以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完成这篇随性的校园生活作文,当然也可以选择去看我心爱的动漫,仅此而已。
我不想为我自己的不恰当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做任何的辩解,我确实知道,科技没有错,有错的,是我自己。网络从来没有伸出罪恶的手抢走我的时间,当时我是心甘情愿花在视频游戏里面的,难道事后还有资格去后悔、甚至去以这个为借口证明自己很忙?
去改变吧。我已经18岁了,该长大了,该懂得那些时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懂得对父母朋友好的时间多一点,该懂得虽然有些人真的可以把这些当作自己的事业,但我的未来不可能建立在天天上网玩游戏、看动漫电影电视剧上这个事实。现在,还有两年半的大学时光,我绝对不能再这样肆意挥霍了。
至少我已经知道,在这个园子里,随性很恐怖呢。
本文获得二等奖。这篇文章说出清华园里很多人对时间的共同感受:忙,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忙些什么?经常把有些事推到下学期、下个月,却不知,到那时自己会不会比今天更忙。我来清华五年了,除了按时上课,按上级布置的任务、别人要我做的去完成,自己计划的往往落空,做了一大堆小事,却不能静下心去做点更有价值的大事。本文对我有警醒作用。在高科技和信息时代,我们往往缺少几年几十年磨一剑的心态,这便是浮躁。年轻人会浮躁,老人也会。
(东南大学 王步高教授)
读了这篇《随性校园》,令人想起2014年央视春晚王铮亮唱的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由之生出若许无端的感慨。作者作文很有技巧,先是从朱自清的《匆匆》引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话题,接着围绕“大二上学期就这样一眨眼地没了”来叙说自己的恐惧、怅惘、反思,借助社工、网游、科技、学习等形象的事例,层进层深地剥离出时间与人生的关系,以及自己对时间的态度。没有多少抽象的议论,没有多少华丽辞藻的堆砌,却娓娓道来,入情入理,最后落脚于“在这个园子里,随性很恐怖呢”的点题之笔,使文章增色不少。
(武汉大学 尚永亮教授,长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