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院系: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作 者:朱培培
指导老师:周 萍
《人民日报》上曾发布了一篇题为“公众最反感的官话套话”的文章,引起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无独有偶,习总书记直陈“空谈误国”,强调“实干兴邦”,积极倡导“文变之风”。不说官话套话重实干,凸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脚踏实地奋斗的精神风貌。
事实上,官话套话的肆意蔓延早已不是一天两天。毛泽东早在70年前就发出了反对党八股的呼吁,并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可是,以假大空为特征的官话套话却似乎从未退出官场。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无独有偶,在2011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也强调了“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的文风,力求革除“文山会海”。而在2012年两会期间,“官话套话”更是成为众矢之的:王岐山在参加山东团小组讨论时,表达了对官话和废话的不满。
无疑,官话套话的确存在某些层面的危害。首先,相互推诿使得职能部门效率低下,成为工作的挡箭牌、效率的拦路虎。其次,“假大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众与政府的隔膜,使得工作不得民心。再次,没有实质性作用的官话套话形成一种群众对职能部门的盲区,阻碍职能部门的发展。现如今官话套话弥漫成风,虽然其内容和形式均发生了变化,更具“时代特色”,但空泛、僵化、生硬的话风和文风却仍是一脉相承。如若任其发展下去,则会阻碍社会发展,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官话套话,就其语义的丰富性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它的模糊性,满足逻辑上的自洽,经得住推敲,留下回旋的余地;其次是它的通用性,形成固定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涵盖性强,可应付大部分场合的需求;最后是它的欺骗性,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利用语言的多重含义,来制造心理上的错觉,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起到转移视线,甚至是搪塞、拖延的作用。
官话套话自有其存在的社会土壤,却也折射着名利场的弊端。一些官员之所以热衷于说官话套话,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其一,为了所谓的“政治高度”,彰显派头,放弃说真话而说官话套话;其二,远离基层,对所辖业务未能深入调研,缺乏独立思想,说不出真话才说官话套话以显示其水平;其三,对“重要讲话”的官员格式已形成路径依赖,脱口而出,好话真话也说成了官话套话;其四,出于种种顾虑,不愿说或不敢说真话实话。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感知的、表面的。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改革开放成就虽大,但社会发展极度不平衡,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协调,这是根本问题;二是中国几千年的皇权意识在作怪,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原因,背后反映的往往是官僚思维与僵化作风。
官话套话表面看是“说话技巧”,实则浸淫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陈词滥调,映射着官场生态及官员作风。从少数人和个别官员的“假大空”,渐渐演变成具有“礼仪”色彩的群体性动作,成为与民众格格不入的“话语体系”。那么,该如何铲除官话流俗,改善行政语言环境呢?这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大体上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公务员层面:正如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所言,“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在实际生活中,政府官员应当近民亲民,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有话可说;应当增加语言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实在性,形成短、实、新的语言环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创造更紧密的关系;应当真正将民众利益放在首位,对民意多一些敬畏和尊重。
其次,是政府层面:应当改善官场的形式主义环境,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完善言论自由政策,为言论自由提供法律保障;重视民众利益,强化公众监督权力;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上层建筑的调整;剔除“官本位”等陈旧思想,强化服务意识。
最后,是社会层面: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作用,拒绝报道官话套话,弘扬真话实话。
倡导和建立求真务实的话语表述方式,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但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和谐的行政语言环境定将到来,一个更加美妙的社会关系值得期待!
本文获得三等奖。行政语言中官话、套话、假话、废话盛行,危害很大。作者选择官话套话进行分析阐述,不仅选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焦点集中,论点鲜明,引人关注。《摒弃官话套话,倡导实干之风》,标题就旗帜鲜明地表明文章的主旨:反对行政语言中的官话套话,积极倡导真抓实干的作风。正文开篇以“公众最反感的官话套话”的报道引出论题,接着指出官话套话肆意蔓延的严重危害,从语义的角度阐述官话套话的特点,分析官话套话蔓延的多种原因,最后从公务员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探讨如何建立求真务实的话语表述方式。思路清晰,层层剖析,有一定的说服力。
文章的重点是怎样建立求真务实的话语表述方式,这方面的阐述略显空泛。建议在对策的可操作性上做深入探究。
(武汉理工大学 周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