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傻子

学校院系: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作  者:李亨铎
指导老师:周 萍

一天晚上我做了个梦,遇见了我的小学同学,我们俩坐在咖啡厅里面对面地聊天。在梦里他的脸很模糊,但我知道他就是傻子。

我问起他最近怎么样,他只是傻愣愣地笑了笑,同他过去一样。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想起傻子。他是每个班都有的受人排挤的小角色,大家都约定好似的刻意疏远他,并以捉弄他为乐。读书时我们关系相当一般,毕业后也没有联系过。

大家喊他傻子,并不是因为他有多笨,无非是因为他长得有些“特别”:大小眼,招风耳,塌鼻子,眼镜时常滑落,有时讲话会流下口水,再搭配上有些迟缓的动作,实在很难让人产生好感。我也忘记大家是什么时候开始喊他傻子的,总之他也没有多大在意,整天傻呵呵地笑着,同学们也就默契地将这个称号取代他的名字了。

再后来,同学们将从各种渠道学来的尖酸刻薄发挥到极致,开始用一些粗鄙的字眼谩骂他。但是傻子没有伤心或者愤怒,更多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麻木。对他来说,有人同他说话仿佛已是极大的荣幸。对比起最初的被疏远,也许那种渴望被注意的欲望能够掩盖住尖酸刻薄带来的刺痛吧。

当时坐在教室后方,上课时经常看见傻子的后桌不停地用脚踹着傻子放在地上的书包。那条腿就像病人抽搐着的躯干,像只能左右爬行的螃蟹,像被风吹倒的树干,像被灌上燃料的机器,渐渐变成被下达命令的工具,只能执行,不懂思考。再去看那张冰冷的脸,上面还挂着不屑与扭曲的嘴角。

这个镜头在我脑海里一直久久地荡着。原本是一个崭新的书包,奶黄色的,不久便沾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泥垢,每个脚印的纹络都那么清晰,就像废墟上的残垣断壁到错了地方。

可是傻子就是那样的没心没肺,每次拎起书包拍拍灰就当作没事发生一样。甚至后来有一次被同学推下楼梯,都没有过多的怨言。那次男生们的恶作剧确实有点过分了,摔下楼梯的傻子在家休息了足足一个月才重返校园。同学说那次意外后傻子的眼睛受了伤,双眼都看不清东西。那几个男生被老师狠狠地训了一顿后,也就没有了下文。整个班如同一夜间突然枯萎的鲜花,泛着萧索的气息,没有人再捉弄傻子,课堂好像也少了什么生机。但是大家都知道,等这段风波过去后,长在傻子身上的伤口与痂,在同学们眼中便会从怜悯变成笑柄。说来略可笑吧,整个班级的凝聚力竟然是靠捉弄一个人而形成的。

直到不久后秋游到来,同学们才重新活跃起来。虽说只是在郊外的小山丘上野餐,但这对小学生来说再新鲜不过了。整个年级按照班划分,再按照小组划分,最终便是一个个零星分布在每个角落的小群体,到处都是玩闹带来的喧嚣与欢声笑语。最后集合时,人潮才重新从四面八方涌来,汇集成一盘松松散散的沙堆。

但是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傻子不见了。点名时,老师喊了好几次傻子的名字,但是都没有回应。“有没有人看到傻子了?”老师又问了好几次,但是收到的只有沉默。同学们开始小声地叽叽喳喳起来,有的人脸上挂着兴奋,有的人不耐烦地走来走去,有的人被吓得眼圈通红。其他班的同学都已经搭上校车离开,整座小山丘只剩下我们一个班,在空荡荡的山上显得孤独又发慌。老师思索了片刻,才发动全班一起找傻子。

那时天气刚开始转凉,地上却早已铺满一层层的落叶,几个人几个人地走过,树叶干脆地裂开,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大家原本焦急的内心又平添了几分恐惧。加上风吹过时声嘶力竭的响声,一切都特别吻合秋天独有的肃杀与荒凉。“傻子”这个名字一次又一次地回荡在早秋发灰的天空里,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最后变成暗紫色的一片雾霭里没有响应的一个符号。

很奇怪吧,傻子本是大家眼中的怪胎,却意外地让每个人都担心与焦虑。一个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霎时变得炙手,每个人想要找到他的欲望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强。

不知道过了多久,老师开始喊同学们回来,说找到傻子了,让大家赶紧回校车上准备回市区。“什么?在哪?哪?”几个心急的同学赶忙问着。“他上了其他班的车,已经回去了。”老师略显疲惫地说,勉强地笑了笑。同学们这才松了口气,然后又开始咒骂起傻子来。

“这个混蛋,让全班担心了这么久。”

“这个瞎子,连自己的同学都看不清楚,车上错了都没发现。”

全班哄然大笑,入夜的山上留下一个个嬉笑着的身影。

秋游后一切又和从前无多大变化,傻子依旧傻呵呵地回应着同学们的嘲笑与捉弄,只是话越来越少,渐渐变为大家口中“就是他,就是那个只会傻笑的傻子”一类人物。再后来,同学们懒得搭理他了,从此没有人同他说话,傻子也就成为只会傻笑的雕塑,如同生活在默剧里的谐星,观众的笑声对于他来说便是最大的褒奖。但是演出结束后没有人同他交谈,没有人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没有人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连一丝声响都没有,一直以来都是他自己一个人。没有人走进他的生活里,没有人融入他的生活里,没有人。

记得有一次体育课后,傻子问我能不能帮他找眼镜,他眼睛不好,找不着。同学鄙夷地问我,“你该不会真的要帮他吧?”我犹豫了一下,转身走了,留下傻子一个人在扬着沙的操场呆呆地站着。从前看到他被欺负,无非只是同情与无奈,但这次我却有些疑惑了,我会尴尬,会愧疚,有了以前没有过的东西。

后来傻子转学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毕业后的同学聚会上,有人突然提起他,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怎样。关于傻子的故事到此也要画上句号,从此他也只是同学们谈及过去时才会出现的一个脚注。

又或者是成为别人梦里的一个陌生人吧。那天夜里,在梦里他变得精神些了,也健谈多了,和正常人无异。他谈到了他新的生活,他的成就,他的理想。我有些疑惑面前的这个傻子,是否真的是我过去认识的那个人,因为他实在变得太过陌生,变得太好了,没有从前任何一点被欺凌的特质。

但是醒来后一切如初。他并没有变得高大或英俊,变得富有或显赫,他依旧是记忆里那个不堪的形象,一直停留在那里。他过去怎样?落花流水。他现在怎样?无人问津。

只是不知他现在开心与否,健康与否,抑或生死。

评点:

本文获得二等奖。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以一个梦引出了一个鲜活的“人”,一个从来不起眼的“傻子”,却让作者在梦境中萦绕,在现实中感叹!文章好在两个方面:一是善于用细节,把“傻子”的憨态、“傻子”的真诚、“傻子”的可爱描摹得淋漓尽致;二是善于抓住情感的“末梢”,把作者内心的感受真实细腻地表达出来。

(华东师范大学 谭帆教授,长江学者) 8JCfpfZxqSp+bWXJ+fEks3veGstrEHCM5/8TVwDnJwM4iQWxNr/5M/vYizeIE57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