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院系:湖北大学商学院
作 者:丁 媛
指导老师:余兰兰
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题记
千百年前,老子骑青牛离去,给我们留下渺远的背影,如水墨画,唯美却不着痕迹。然而他的思想在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中,始终熠熠生辉。“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多么奇妙的语句,让躁动的心马上就找到了归属,安静下来。而在越来越物质化的现代社会,似乎很少有一方宁静的水土,一张安静的书桌了,不禁让我们疑惑,我们遗失的人文情怀哪里去了?
有人说,文史哲的衰微,是市场经济火爆的必然。常常出现在报端的“毒疫苗”“假医证”事件,让人愤懑;出现在网络上的互相诽谤与攻击,让人咋舌;出现在电视上的“血煤”事件、“豆腐渣”工程让人痛心疾首……商家为牟取一己之利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每天都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上演,让人几乎窒息。难道他们忘掉了生命最本真的良知与责任了吗?万利之上应有生命在,万利之上应有良知在。在我看来,罪恶的根源不是市场经济,而是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使人们迷失了精神的净土。难怪海明威说:“别去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殊不知个人的利益建立在集体的利益之上的,左岸是繁华落尽之苍凉,右岸是容不得半点懈怠的人生,只有中间才是我们心灵独自运行的河流,愿河流常在。浮世绘不出流年的模样,河流却能倒映出生命的意义。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然而能在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之中,能做到不忘记去仰望那片纯净无暇的星空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始终记得经典老片《海上钢琴师》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片段。1900问:“为什么为什么,人们总是要上岸,为了前途,为了金钱,为了名利?那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所以我不想上岸。”他独自演奏着钢琴,优美的旋律荡漾在空气中,然后戛然而止。在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之中,人潮欢呼雀跃,因为到达了意味着梦想实现的地方,因为功成名就只有一步之遥。镜头中高高矗立的自由女神像昭示着她的胜利,却倒映着孤寂者的落寞与哀伤。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有的人迷失,有的人停留。在我看来,我们应苦苦寻找的是那片于喧嚣之中依旧保持淳朴的精神净土。
拉斐尔以他优美明亮的画作超脱历史,一句“我曾经饱经沧桑”,道出了他的坚韧与高贵,而第欧根尼面对亚历山大的一句“不要挡住我的阳光”,道出了我们最简单的自足之道。功利的激进不是社会真正的进步,发达的社会应当以高的人文素养来作为支撑。实用主义的发展迷惑了我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崇尚于机械般的冷酷言行,我们忽略了美,遗失了真,摒弃了善,似乎只有少部分人依然未忘记那片本应淳朴的心灵净土。
《吠陀经》中语:“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人类是不幸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常常被物质所支配,一叶障目,本末倒置地迷失了自己最本真、最宝贵的东西。托尔斯泰说:“我们缺乏的是不计较眼前得失,弄潮于千里之外的能力。”透过这纷纷攘攘的世界去找找那本属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净土吧!常常喜欢看到花开时的场景,因为它昭示了生命的美丽;喜欢聆听花落时的喃语,因为它诉说着心灵的沉寂。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是川端康成在寂静中用心灵捕捉到了的美。《小窗幽记》中所谓的“浮躁者必无潜识”也同样向我们阐释了最简单的自足之道。寻找心灵的寂静,给浮躁的生活留白,才能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与美。
苦苦寻找的是在复杂的世界里最简明的自足之道,《圣经》中说,“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我不知道盲人的世界里是什么颜色,但是神圣的敦煌舞蹈却告诉了我,盲人的世界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一种金色。是的,也许她们看不到这个世界,但是在成长中用心灵去体会这个世界的美,在心中就构建出一个星辉斑斓的天地。想到了海伦凯勒,那个身处黑暗之中却给人间播撒光明的天使,她想象着假如有三天光明所要看到的世界的模样,又何尝没有引起我们的深思呢?我们是幸福的,却同样也是不幸的。其原因是没能让心灵在喧嚣中沉寂下来,让功利与物质的洪流淹没了自己本应充满灵性的心。
“生当如夏花般灿烂,死当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如是说。生命的繁华多姿是要建立在拥有一颗寂静的心的前提条件之上的。这也让我想起了季羡林老人,最艰难时也不丢掉良知,“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和少平,与艰苦的生活无休无止地战斗着,依旧平静而从容地保持着灵魂深处的顽强与坚韧。在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不平凡来,无论高山低谷,无论丰碑小草,只要保持自身淳朴,同样精彩。
曾经年少轻狂的我认为,只有鲜艳明亮的事物才是美丽的,小草永远都只是小草,注定平平凡凡度其一生。一直到现在才明白,保持着自身的淳朴,坚守着心灵世界的独立运行才是让生命绽放芬芳,让大地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平凡如草芥又怎样?若我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到“无悔”二字时,就是把人生活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美。当我发现这个道理时,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变得温情而美丽。
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那么便看看窗外吧,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春日采薇,夏季听雨,秋日放歌,冬季赏雪。在一片温柔的静谧无声中感受来自天空的轻声问候。或许这么多的光景中,有一种你会喜欢,或许总有一种感怀突然袭上你的心头——那是对曾经纯粹自然的世界古老而深刻的想念。
本文获得二等奖。《寻找心灵的远方》一文,思考的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深思的问题:在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守住精神的净土?文章由中国的道家先哲老子入笔,反思现代社会之流弊,进而联想到西方的黑格尔、拉斐尔、泰戈尔以及《吠陀经》《圣经》,发出内心深沉的呼喊:“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作者细腻的情思在优美流畅的语言间静静流淌,让人读后为之一颤。
(湖北大学 余兰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