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管规模较大、名气较响的酒楼饭店叫“饭庄”。老北京有著名的“八大楼”,也就是八家叫作“某某楼”的回汉鲁菜饭庄。
老北京的饭庄兴起于清末,慈禧垂帘听政时期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当时大清律明文规定一向讲究吃、喝、玩、乐的满族八旗贵胄不许经商。为了掩人耳目,八旗子弟暗中投资,雇用手脚勤快、颇能吃苦的山东人为其经营餐饮业,以供自己尝遍天下美味佳肴。这种满汉合作、具有一定规模的酒楼饭庄均开设在京城闹市,其字号吉祥典雅,院落清洁恬静,桌椅古香古色,一派富丽堂皇。在这些饭庄业最为突出有名的就是“八大楼”,按照名气大小依次为:萃华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庆云楼、新丰楼和春华楼。
六十多年前我家住在东四附近,家里带我去得最多的还是八面槽的鲁味“萃华楼”,从街面上看,萃华楼门店不能算大,不过进门后却是别有洞天。“萃华楼”说是“楼”,其实是两进中式四合院,青瓦水墙,窗明几净,楣上匾额,两框对联,屋子里清水白墙,书画镜芯斗方,一水花梨方桌太师木椅,椅上一律蓝色厚棉坐垫,装潢考究,书香十足,一派清雅高贵,而且服务周到诚实可信!
“萃华楼”做的酒席分为“燕翅席”“鸡鸭席”“山珍席”“回回席”。所做菜肴山珍海味用料讲究,做工细致一丝不苟,色香俱佳味道纯美,食具高雅家具气派,一股说不出的扑鼻香味!
来到“萃华楼”客人进门,由白净爽利的小伙计引进大门,交给二门“撂高”掌柜负责接待。所谓“撂高”就是掌管店内一切事务的总负责人,他在店内属于高级雇员。
撂高掌柜满面红光含笑不露,玲珑八方温而不火,头戴黑缎瓜皮幽亮闪光,身穿一袭长衫拖地翩跹,袖口卷挽洁白潇洒,脚穿“千层底”白袜甜鞋步履轻盈,浑身上下干净利索!
掌柜见客人进门迎出来恭敬谦和:“您几位?”客人回答:“三位!”他就向里边“糖嗓”大声喊:“三位,里边请!”这一声喊叫是在告诉里边店员伙计注意接待。
门里边的二掌柜三四十岁,精明强干。同样是黑缎瓜皮小帽,上穿对襟短袄,下穿黑裤,扎绑腿,白袜黑鞋。挽着白袖口,肩搭白毛巾。听见喊声过来接着客人又喊道:“三位,里边上座!”在前边领路把客人引到桌前座位。
客人落座,二掌柜拿下毛巾象征性地抹了桌子,问:“您吃点什么?”客人一一说明,令人佩服的是二掌柜脑筋出奇地好,客人只说一遍他便记得一清二楚,扬着脖子捂着耳朵,向厨房方向带着声调大喊:“糖醋鱼一条,糟熘肉片一个,熘腰花一盘,南煎丸子一盘,高汤一碗,外带二两老白干!”唱完,马上端来了茶壶茶碗放在桌上,请客人自己斟茶,不一会儿又拿来小碟、筷子、酒盅、羹匙,动作干净利落!
等不了多一会儿,院角厨房那里传来了“当当当”炒勺敲锅边的声响。这敲锅声是告诉二掌柜,菜已经炒好了,二掌柜指挥小伙计去厨房端菜,送到客人的面前。小伙计都是二十啷当岁,脸白头青,一身中式黑衣黑裤,黑鞋白袜。菜上齐了二掌柜再次来到客人桌前:“三位,您慢慢吃!”转身招呼别的客人去了。
萃华楼的餐具是一色的“青花”,每一件餐具都是整整齐齐,没有磕边破损,筷子也是很讲究的“乌木”筷子,客人不但品尝了味美的菜肴,还能赏悦精美的餐具。
客人吃完了喊道:“结账!”
二掌柜来到桌前点头哈腰:“您吃好了?”
二目观看桌上的碗碟大声念道:“……、……、……一共×块×毛!”
客人付款后,二掌柜快速拿来找零并招呼道:“三位慢走!”
待客人走到外面大掌柜也站起招呼:“您慢走!”
现在比起那时各式饭店的制作质量和服务态度,真有天壤之别,如今酒楼餐馆多如牛毛,却全都是“新派菜”,各式菜肴只有一个程式——除了麻和辣别无他味,而真正制作精良细致的鲁菜,却是踏破铁鞋无处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