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建立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

高惠玲 李晓林 郭万喜 何 予 任新纲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安全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高校化学类实验室中经常使用各种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以及电动机械,因此成为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高风险单位。我校重点学科方向为化学、化工、材料,75%以上实验室为化学类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建立化学实验室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始终是我校的一项重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目前已逐步建成并实施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提升到系统管理的层次,为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搭建了一道安全屏障。

一、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化学实验室内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屡有发生,轻者造成仪器设备及装置的损坏,重者可能使建筑物大面积损毁或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损失不可估量。经对各类事故数量及原因的总结分析发现,安全事故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电器电路引起的火灾性事故;二是由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引起的爆炸性事故;三是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

1.电器电路引起的火灾性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历年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一半以上是由电器电路的问题引发的火灾性事故。主要原因有:(1)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多,因而对电路设计要求高。有些实验室电路容量设计不足,或在增加大功率设备时,未重新进行严格的负荷计算,造成电路的过载、老化、发热引起火情。(2)采用劣质的电线、插座等电器元件,使用过程中反复打火,元器件发热引起火情。(3)操作使用不当,如未按标准操作规程使用电器,未按要求切断电源等,未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修等造成电器设备问题引起火情。火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就可能蔓延为火灾,同时由于化学实验室通常存放易燃易爆品,火灾还极有可能引发后果更为严重的次生事故。

2.危险化学品和压力容器引起的爆炸性事故

虽然直接由压力容器和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安全事故数量不多,但是,这类事故一旦发生,其危害和后果非常严重。分析全国范围内一些重、特大安全事故,特别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多是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发生的爆炸性事故,究其原因有:(1)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导致化学反应达到爆炸极限,进而发生爆炸;(2)储存方法不当或设备问题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或热源引起爆炸;(3)压力容器操作不当或设备本身存在设计和安装缺陷,引发爆炸。

3.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

很多实验不可缺少的化学品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有些是迅速而致命的,有些则作用缓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方能显现。人为故意投毒或误服误用一些剧毒固体化学品、无意识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环境中是引起致人死伤的重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点及难点

1.实验室危险源多:我校化学类实验室占实验室总面积的75%以上,实验室内普遍使用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毒品、易制毒品等)以及钢瓶、反应釜一类的压力容器,大量实验要在高温度、高压力或者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潜在的危险源数量极大。

2.实验室面积紧张:近年来,高校教学和科研事业迅猛发展,实验室内人员、设备和耗材数量激增,使多数实验室变得拥挤不堪,物品摆放更加密集,各种公用设施超负荷运转,实验室用房紧缺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掣肘。实验室面积不足使得人员操作、设备及物品摆放的安全距离无法保证,隐患丛生。

3.安全设施不足:由于高校资金紧张,安全投入普遍不足,多数化学实验楼均没有有效的监控和预警系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能及早发现并制止。此外,由于管理部门对实验室内人员的防护用品及应急性安全处置用具没有统一要求,故此两类物品的数量不足,种类参差不齐。

4.教师安全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安全工作往往被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或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管理思路及具体措施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学校整体及每位成员的切身利益,涉及对多种复杂信息的分析整合,需要各个管理单位的通力配合,力求达到实验室安全可控性和最优化的终极目标。我校在多年不断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方案,该体系由六个子系统组成,以国资处为管理核心,以目标控制为主线,以安全检查为手段,以专家化专业化为目标,抓实每个细小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责任构架系统

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权责分明。(1)搭建严密的管理构架: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由校、院、实验室三级管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国资处负责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学院由主管院长负责本学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验室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承担安全管理职能。国资处按照《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规定》要求,与各学院、实验室安全员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2)制定和完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不留管理盲点或死角。(3)实施安全问责制,将安全管理责任是否达标作为每位教职员工绩效考评指标之一,目前学校即将出台的《北京化工大学安全事故行政追究暂行规定》已将安全事故责任与职工年度考评结合起来,问题严重或性质恶劣的事故责任人不仅将受到行政处罚,还将在一定时期影响上岗和职称评定。

2.教育宣传系统

教育宣传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我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网络化的宣传和培训系统,促进了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师生安全意识的提高。(1)通识宣传加强广度:针对化学实验室特色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通过网站或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保证安全教育的广泛性。同时,制作宣传展板,在重点学院楼前巡回摆放,加大校园内宣传力度,增强教师与学生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意识。(2)专业培训加强深度:聘请相关专家定期开展钢瓶和压力容器安全知识、实验室电器安全知识、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安全防范知识、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等培训,对哪类实验室参加哪类培训做出明确规定,做到有记录,有考核。(3)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参加安全知识讲座,在线学习掌握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经上机考试合格获得准入证书后,方可开始实验室学习实践。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参加培训和考试。

3.防范预警系统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有效的防范预警系统,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是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学校硬件投入不足前提下,必须充分发挥管理的预防作用。(1)建立实验室安全登记签名制度,每日下班前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或委托其他人)按要求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并签名记录在案,学院及国资处将不定期抽查。(2)实施《安全钥匙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要求统一收集各实验室钥匙,于各实验楼封存,委托专人保管,当且仅当突发特定安全事故时开启,消除隐患,减少损失。(3)对钢瓶及压力容器实现全程管理:借鉴设备管理的办法,进行编号备案,形成数据库。同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规范压力容器的购进、安装、维护、转移、改造和报废等各环节流程,抓住压力表等关键仪表检查、校验、维修以及设备操作标准化的重点,实现覆盖全过程的安全管理。(4)危险化学品源头管理:建立长期、稳定、可控的化学药品供应渠道,既可以保证化学药品的质量和价格,又便于管理者迅速准确获得供应商及流量信息,从而在源头上实现监督管理。(5)建立实时安全汇报、举报网络平台:建立危险实验、安全隐患实时汇报网络平台,形成快速实时的信息沟通渠道,鼓励对不安全行为、做法进行举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4.监督检查系统

监督检查是促进安全制度贯彻落实的有效手段,为保证检查的有效、高效,必须要有目标、有水平、有重点,抓实每个细小环节。(1)实施实验室安全评级:全面了解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状况,综合考查实验项目的危险性、设备种类(特别是压力容器、长期运转的电动设备等)、安全设施配套、安全制度及措施等因素,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等级划分,力求掌控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学校和学院的各级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安全风险级别高的实验室进行重点监控。(2)加强检查的专业化水平:聘请技术专家与管理人员组成“实验室安全督导组”,定期、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指导学院和实验室查找安全隐患并整改。(3)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档案数据库:全面记录实验室各类安全信息,安全评级、危险点、安全隐患记录、安全管理重点、危险品记录、各次安全检查结果和整改记录等。

5.信息交流系统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1)每月安全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由各主管安全副院长参加的安全例会,通报校内外安全事故案例及当月检查情况,督促各学院自查自纠。(2)编制《实验室安全检查情况通报》:针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国资处负责向学院下发整改通知书,同时将检查结果、整改情况汇编为《实验室安全检查情况通报》,定期上报校领导并下发到各学院及实验室。(3)学期实验室安全总结会:学期末组织全校规模的实验室安全通报会,通过总结、评比、表彰,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

6.技术支持系统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建筑、暖通、电路、设备、化学等多个学科,要想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必须要借助外力,组建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团队。为此,我校聘请了压力容器、危险化学品、电器电路等专业的7名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等方面给予全局把握和微观指导:(1)具体指导实验室检查工作,作为专家与管理人员一同进行巡检和抽检,把握技术关键,提高检查的准确性;(2)参与制定和修订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校内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国家最新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和时效性,同时,技术把关各种专业性较强的安全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3)通过交流与探讨,不断学习国内外高校及同行业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管理经验,为逐步形成未来我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规范打下基础。

四、体会和展望

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高校将实验室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实施以来,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明显起色。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是实验室条件没有根本好转以及人员思想状态不可控性增加,使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使管理部门在人员和经费等方面捉襟见肘,无法使管理有质的提升。因此,与国外同类高校或国内同行业企业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相比,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cefgyiPrBd7+DtbyEwO20OgIx/iMo7qLN/RX/vpZGfrvolokt1lGfwiQP9p246bK

参考文献

  1. 郑思宁,张晓勤.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J].广州化工,2008(4):76-77.
  2. 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9):10-12.
  3. 赵永俭,陈小平,刘云,等.日本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6):1-6.
  4. 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153-157.
  5. 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147-149.
  6. 张世铭,刘淑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6(5):102-106.
  7. 党培育,张帆,李燕,等.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布防[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115-118.
  8. 董基,梁巧荣.高等学校化学实验室规范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232-234.
  9. 王乐森.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初探[J].科技信息,2008(24):489.
  10. 刘春柱.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6(8):89-9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