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毛发虎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主要职能。高校的安全状况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高校的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同时,深切地感受到: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浓厚的安全文化作基础。因此,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一、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简单地说,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安全意识。一般情况下,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行为文化。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高校安全生产问题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只有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为高校教学、科研、生产和后勤服务等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安全文化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随着高校扩招,科学实验不断增加,安全问题也愈加突出。同时学生在大学里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良好习惯和意识的养成。安全文化教育不仅着眼当前,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只有安全的环境,才能保证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也才能提高教学和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因此,需要构建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借助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因此,对安全文化的追求,应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地,其培养的学生将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者。他们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之外养成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价值观,将有利于在未来工作、学习、生活中,积极地推进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3.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师生人数急剧上升。为适应这种变化,高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部分基础设施老化,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由于价值观念功利化,基础设施建设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部分建设单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新建设施无法全部按照设计要求保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高校人数增多,学校的管理体制无法及时适应新的要求,安全管理体系存在漏洞。以上这些因素都加大了高校安全生产工作的难度。因此,构筑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适应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

二、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近年来,在北京市委教工委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我校积极开展以构筑安全教育体系、搭建安全宣传平台、组建安全实践队伍、健全安全保障机制等为内容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基本形成了“纵向覆盖全体师生员工、横向无缝对接各部门”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格局,为师生员工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1.构筑以安全教育课为核心的安全教育体系

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委教工委和市教委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精神,在大一年级学生中开设安全教育课,并形成了安全教育课为主、其他教育活动为辅的安全教育体系。

一是在大一年级开设《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必选课。我校历来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2006年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北京市委教工委和市教委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开设〈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课程的通知》,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课程名称定为《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大学一年级以必选课的形式开设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正常排课,以确立安全教育课程应有的独立地位。在授课方式和师资安排上,坚持课堂授课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由保卫处干部承担全部课程的讲授,不仅保证了课程授课的长期稳定,还锻炼了保卫专职队伍的能力。在备课和讲课方式上,根据安全教育课的特点,我们强调以案例教学为主,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是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针对西城校区图书馆曾经一度经常发生学生书包、钱包、手机等物品频繁失窃的特点,专门举办了“图书馆防盗安全月”系列活动。在案件多发时期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如在“世界杯”、“欧洲杯”等期间对学生宿舍不关门、不锁门的现象加强警示教育,在毕业生离校期间积极开展安全文明离校活动,在火灾频发的冬春季节多次开展消防主题教育活动等。开展安全技能实践教育活动,我校近年来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宿舍消防逃生疏散演练活动。通过演练,不仅强化了学生的防灾意识,训练了学生的逃生疏散技能,还提高了宿舍管理员、住楼学生辅导员的应急指挥能力,并根据演练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宿舍楼的消防逃生疏散预案,达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

2.构筑以预防为先的安全文化宣传体系

安全工作重在预防,而宣传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之一。我校在安全宣传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1)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宣传的作用。我校积极宣传和培育安全理念,大力宣传安全文化的意义,特别是在“119”消防宣传周、“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中邀请校领导亲自参加,并广泛发动师生员工参与,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宣传氛围。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具备相当程度的安全预知能力、判断水平和应急处置方法,实现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及“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2)不断创新安全文化宣传的手段。在宣传工作中,我校积极创新手段,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亲和力,避免居高临下式的空洞说教;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不断开拓创新宣传手段,挖掘新形式,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对师生员工形成直接刺激。一是在属地公安机关、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国家安全局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下,我校在食堂播放安全专题片、在人群密集处发放宣传材料、在公告栏张贴安全案例等。二是在重大节假日、政治敏感日前,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安全提示短信。三是在每年的“119消防安全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专题宣传活动中,开展征文等活动,提高宣传效果。

(3)加强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建设。近年来,我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建设:一是巩固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宣传橱窗、宣传条幅等安全文化宣传传统平台的作用。二是积极开拓人人网、百度贴吧、博客、微博等新“战场”,及时发布安全提示信息,并加强与师生员工的网络沟通与互动。三是编辑安全宣传刊物,每周发布《北建工安保信息》,为校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不定期编辑出版《平安建院专刊》投放到学生宿舍,普及安全知识。

3.组建校园安全文化实践队伍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安全文化实践队伍也就是校园的群防群治队伍。近年来,我校组建了包括保卫专职干部、保安队员、学生志愿者及后勤水暖电气热专业工人及食堂管理员、宿舍管理员在内的“平安奥运行动”志愿者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一是发挥专职保卫干部的主导作用,担负起校园综合防控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二是发挥保安队员在校园巡逻、出入口管控、公共区域管理、重点部位看护、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三是发挥以后勤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技术队伍在水暖电气热等设施的运转、食品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方面的作用;四是发挥学生治安服务队的作用,发挥他们在校园综合防控工作中的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信息优势。

4.以科技创安工作增强校园安全保障

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科技创安工作,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者有机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从而增强安全保障。一是建立了视频监控与防盗报警相结合的技术防范体系,加强校园重要部位的实时监控。二是建立智能安全门禁管理系统,包括学校大门门禁管理系统和办公楼、教学楼及学生宿舍门禁管理系统。全院近万名师生员工和临聘人员均已在门禁系统实现全员注册,可对所有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智能化出入管理。三是首创校园安全信息动态管理和实时控制系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手机摄影、短信平台和GPRS联网技术对安全工作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在应用现代科技管理校园安全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四是发挥我校地理信息专业的优势,建立了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将校园内人、地、物、事、组织等管理对象作为安全管理部件或事件,从而达到了整合校内安全管理资源、细化校园安全管理的区划。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成就斐然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我校基本建立了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实践队伍、安全保障等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二是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下,我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得到提高;三是校园内无恶性案件的发生,贵重物品丢失、学生打架斗殴等案件逐年减少;四是师生员工的安全感普遍得到提高,平安和谐的校园氛围更加浓郁;五是师生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校园安全群防群治的氛围更加浓郁。

总之,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北京市委教工委的继续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下,积极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为学校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本文曾发表于2013年3月出版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上。) GQwwyCIZBoSzzNs1qlhXLb9EBsuxcGKwe8vSlOtNLapFi+Ba3j1aXeI+Z8q553Mq

参考文献

  1. 邱小云.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厦门:海风出版社,2001:62.
  2. 管宁.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解析与构建[J].科教文化,2010(6):190.
  3. 梁润.浅谈高校文化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15-16.
  4. 黄炳辉,卜建,张颖.加强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和谐发展[J].2012(2):198-201.
  5. 李成学,钟世荣,孙山.略论高校安全文化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2):136-138.
  6. 王兴华,蒋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3(3):65-68.
  7. 王赢利,何优选,朱芹.构建高校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307-310.
  8. 刘兵.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8):25-2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