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校消防安全工作问题与对策探析
——以首都高校为例

马丽云 王亚平 孟庆军 殷宏斌

消防安全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首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消防工作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但目前仍然存在消防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消防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等情况,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存在问题

在对首都高校消防安全各个维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归纳出六个主要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一)消防经费不足,落实困难

消防经费主要指用于购买、维护、维修消防器材、设施、设备,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组织消防安全活动等的资金,它是做好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从被调查的首都高校的数据中看出,有37%的高校(共29所)消防经费不能达到基本满足的状态,有8所明确表示消防经费不能满足,具体如图1、图2所示。

图1 首都高校消防安全经费满足情况

图2 首都高校消防经费满足情况分类情况

消防经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从图1可以看出,首都高校消防经费的总体形势并不乐观,37%的高校达不到基本满足的状态,8所“985”高校中有5所消防经费处于逐步满足的情况。

据调查了解,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通常由学校直接划拨相关的消防经费;规模较大的高校,一般校园公共场所的消防经费由学校直接划拨,学校二级单位的消防费用由其自行负责。消防经费不能很好地落实主要有经费紧张、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第一,学校领导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消防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之中,不能按时拨发消防经费;第二,学校二级单位经费紧张,不能保障消防经费;第三,学校二级单位领导对消防工作不重视,有意缩减消防支出,无法保证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火灾隐患的整改,更不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看不见效益”的消防安全管理中。

(二)消防设备、器材配备不足,维护维修不到位

首都某些高校消防设施未能按照要求安装配备。发生火灾时,消防设施在灭火救火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影响救援。从图3可以看出,首都某些高校的消防设施存在配备不足的现象。消防设施未能按照规定配备安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经费紧张;二是单位对消防工作不重视,不愿意把人力、物力投入到消防工作方面,认为消防工作是事倍功半的事情。

图3 首都高校消防器材配备及管理情况

部分高校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当代高校的发展很快,占地面积越来越大,校内建筑规模大、种类多,消防系统配备的种类也较为多样,如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建筑防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供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系统。这些系统都需要一定的维护和保养,但有些学校存在只重安装、配备,不保养、维护的现象,设备存在故障等问题不在少数,这导致许多消防设施设备因过期或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一旦发生火灾,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消防管理队伍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

高校消防管理队伍主要包括学校消防管理职能部门、学校和各二级单位消防负责人、管理人及其志愿消防队伍。高校消防管理职能部门是指学校的防火安全委员会、保卫处、保卫科、防火科等组织或部门。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人员配备及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经过调查、访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编运行现象较为严重;管理人员学科背景多样、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平时缺少培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对消防安全新材料、新设施、新设备了解较少;有些人员年龄老化、没有层次梯度;存在管理思路、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容易造成工作中的缺失。学校二级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现象严重,很难抽出时间投入消防管理之中。

高校消防安全队伍还包括高校志愿消防队伍,这支队伍往往是由教职工、学生自愿组建。首都高校志愿消防队建设情况总体来说情况较好,基本都组建了校园志愿消防队。有些高校在建设队伍上很有积极性,但是在对于志愿消防队员的培训、演练方面往往存在“热一时”的现象。志愿消防队伍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工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致使志愿消防队成为一种摆设。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落实问题突出。这方面主要问题有:未按要求配备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无证上岗;值班人员对设备设施不熟悉,不会正确操作,设备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等。

(四)高校学生宿舍火灾发生频繁

通过对首都78所高等院校防火情况的调查以及对北京市消防局有关部门的访谈,首都各学校从2006年到2011年发生火灾一共140余起,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共计10万余元人民币。 (1) 近几年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的次数占首都高校火灾总数的比例较高。2007年首都高校共发生火灾37起,其中16起发生在学生宿舍,约占43%;2008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详见图4。后者占前者的比例分别是50%、62%,从这些数据看出,首都高校中学生宿舍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另外,还有理工实验室、建筑工地等。

图4 首都高校学生宿舍火灾占高校总火灾的比例情况

(五)消防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3条在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中规定:“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也对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做了规定,并且对消防安全教育进课堂做了明确的表述: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78所高校中仍有13所消防安全教育进课堂情况不太理想。

我们总结当前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的高校还没有开展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教育,或者只有少数院系和专业开展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做一到两次消防安全的讲座。第二,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难以做到全覆盖。对高校临时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不落实,管理难度大。这主要包括临时来学校务工人员和培训学员。第三,消防安全教育后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措施和手段。有些学校往往忽视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后续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巩固教育的效果。

(六)高校老旧建筑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大

高校老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仍然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难点。由于历史原因,有的高校存在老旧建筑或平房居民住宅区,这些建筑一方面由于房屋建成年代久远,屋面老化;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电源线明线铺设的现象,一旦房屋漏雨造成漏电或因电线发热容易引起火灾。具体而言,这些老旧建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线路老化,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电器现象比较严重。(2)私搭乱建,违章建筑较多。(3)居住人员复杂。外租户人员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难以落实。(4)房屋基本结构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易火烧连营,难以扑救。(5)平房区密度大,通道狭窄、消防车辆难以进入。(6)缺少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二、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对策和建议

在调查问卷中,各高校对做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建议,主要有“加强消防宣传教育与消防演习”、“增加消防经费投入”等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消防经费专款专用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消防设施设备的配备、维修、维护和更新经费正常到位,学校及各二级单位需要建立消防经费专项财务制度。如,学校二级单位按照消防安全的具体规定,制定消防安全经费预算,上报学校,在学校给各单位划拨的经费中预留出足量的消防经费预算数额,作为当年的消防专项经费,不得挪作他用。

(二)制定符合高校实际,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高校作为一级法人单位,应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管理规定》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校内各单位在学校的指导下,制定本单位全年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上报学校消防安全职能部门备案。

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安全责任应该从学校(一级主体单位)到学院、部、处、馆、后勤社会化合作单位等(二级主体单位),再到楼、堂、馆、所、实验室、微机房等消防重点部位的具体负责人(三级主体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任务、管辖区域及工作目标等,真正将消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与教学科研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 (2)

(三)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应争取有适当的执法权

在管理中我们讲究权、责、利相一致。高校的消防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权力的缺乏。高校保卫处、保卫科等对于二级单位不落实或延迟落实消防安全相关工作的行为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当前,高校消防管理组织对二级单位缺乏处罚的权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基层消防管理组织对所负责单位的约束力,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授予基层消防管理组织适当的执法权。

(四)提高消防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消防安全教育是保证消防安全的重要举措。消防安全教育后还需建立配套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的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巩固消防安全教育的成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巩固消防安全教育成果的措施和手段,因各个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而不同。例如,清华大学就组织成立了学生消防监督服务队,对学生宿舍定期(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和学生的不安全行为。

(五)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学生宿舍、实验室、建筑工地等是学校发生火灾频率较高的场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做好这些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

学生宿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消防安全工作。首先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认清学生宿舍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为高校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其次要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再次要做好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落实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最后要塑造良好的消防安全软环境。从管理、检查、培训、奖惩等环节和制度建设方面努力。

实验室是理工科院校进行科学研究、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实验室内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化学药品等,都是容易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其消防安全管理。当前对首都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调查数据如图5所示。在关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调查中,实验室用电线路老化、危险品缺乏规范的管理占较大比例。另外,高校实验室的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制度建设、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等也是消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图5 首都高校实验室主要安全隐患

(六)加强对高校老旧建筑的拆迁及管理工作

尽管高校老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但我们还是要积极探索、改进机制和方法,通过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检查等措施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将平房区的拆迁腾退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中,这是解决平房区安全隐患的根本办法。第二,对有保留价值的院落区域,学校应采取逐步收回,保护性改造使用,使其符合现有消防安全的标准。第三,在没有拆迁之前,要加大检查和宣传力度,为平房区配置干粉灭火器,配置巡逻消防车辆,安装监控系统并实施视频监控,及时发现各类安全事件。

总之,消防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每年首都高校都会有火灾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这说明高校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当前首都高校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

(1) 《火灾年报》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2006—2011.

(2) 易贤文,赵礼昌.浅析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BGocn5m5LdCNfW+hdCPzseHxH7Zxvy0EHnaImjctnlhn/+j1L2yBYXoyRqFy4yH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