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安全视角下大学生的逆商及教育

韩 标 刘金玲

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心理健康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关乎校园安全稳定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更关乎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目前的青年大学生基本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经历简单,处于青春期的后期,身心发育正逐渐走向成熟而未成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校园周边环境日益复杂、社会竞争加剧、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来自于学业、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自身内部的压力,青年大学生的心理不断受到各种类别各种程度的冲击,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难免因不适应而应对不良,出现心理危机事件。

心理安全是指人们在心理上或精神上具有比较稳固的防线,能够抵御外界力量所带来的心理刺激,有效预防各种心理险情的发生;是人们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应对、归因、转化的心理机制。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水平也保证着其心理健康水平。在青年大学生经常受到的心理冲击中,固然可能有类似于范进中举或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情况,但是大多数容易导致心理险情发生的内外刺激往往还是挫折、障碍类的情景,概言之,可以简称为遭遇逆境。因此,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水平,就要努力帮助大学生提高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

一、逆商与心理安全

逆商,又称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AQ),也被译为挫折商或者逆境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境的能力。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在智力、资本、环境以及机遇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有的人可以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最终步步成功,而有的人则一蹶不振、一败涂地、一塌糊涂。究其根源,在于他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不同,即逆商不同。逆商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学者保罗·史托兹博士在综合世界上数十位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是指“把困境或障碍转变为机会”能力。根据保罗·史托兹的理论,逆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可以测量的,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根据史托兹博士的研究,逆商可以分解为四个关键因素,即控制感(Control)、起因和责任归属(Origin & Ownership)、影响范围(Reach)和持续时间(Endurance),简称为CO 2 RE。

控制感(Control),指人们面对逆境时所感知的自己对逆境的驾驭能力和控制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逆境或挫折,控制感弱的人只会怨天尤人、束手无策、消极退缩、听天由命、坐以待毙,很少或者根本不做出努力就放弃;而控制感强的人则会面对现实、直面困境,坚信办法总比问题多,不屈不挠,想方设法,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竭力扭转不利的局面。

起因和责任归属(Origin & Ownership),指对逆境发生的原因以及责任归属的认识情况。导致人们陷入挫折或逆境的起因大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前者如因为自己的疏忽、能力不够、决策失误、未尽全力等,后者如突然的变故、时机尚未成熟等。低逆商者,因内因陷入逆境时常常自怨自艾,过度自责、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因外因陷入逆境时则很容易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跟自己没有关系。而高逆商者,既不会盲目把所有的原因都归于自己,也不会一股脑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别人,而是对逆境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在合理的限度内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同时痛定思痛,制定周密计划,尽可能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影响范围(Reach),指逆境会在多大程度和范围上影响到工作、生活等的其他方面。低逆商者会无谓地放大逆境的消极影响,使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团糟。高逆商者则往往能够将逆境的消极影响限于一定范围,并能够将其影响程度降至最小。

持续时间(Endurance),指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持续时间。逆商低的人,会在逆境中迷失而久久走不出悲观失望的阴霾。逆商高的人则勇于直面逆境并能迅速扭转不利局面,因而能将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短时间内。

从逆商四个关键构成因素的分析可以获知,逆商实质上是个体应对所处的内外环境时的一种心理反应机制。同样面对逆境或者挫折,逆商高的人对逆境有强的控制感、能进行正确科学的归因并勇敢担负责任、能将逆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从而具有较高的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而逆商低的人则恰恰相反。因此,逆商的高低决定了心理安全水平的高低,高逆商者能够承受并成功应对超越逆境,具有较高的心理安全水平,能够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而低逆商者则容易受到心理冲击,容易遭遇心理危机。

二、逆商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同的价值理念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价值多元化现象日益普遍。青年学生面对这样的环境,再加上学习、就业、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提高,甚至出现自伤、伤人、报复社会等行为。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具有克服一般困难的能力和对逆境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但是在面对逆境时自控力较差,表现为易急躁、盲动、不知所措。高逆商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是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端正自我认识、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正确归因的重要保障。因此,大学生逆商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逆商教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彰显校园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的特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内在需求之一。心理安全是人类安全需要的最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而逆商则是人类心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说逆商的教育培养是人类内在的基本需求,逆商的教育培养更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大学生大多处于16~22岁之间,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但其心理机制尚未成熟,处于人格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阶段,主要表现为意志一般较为脆弱、易受暗示、自制力差,情绪较为敏感、丰富,心境易变化,易产生激情。这也就决定了,当面临来自于学习、生活、情感、经济、就业等众多压力和挑战,以及在这些方面出现的挫折或者不顺时,他们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的纠结、矛盾,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和归因,对挫折的反应强烈,从而导致对自我的满意度降低,甚至出现自我否定、焦虑、抑郁等心理亚健康状态。已有研究表明,逆商与人的心理健康和成功与否有密切的关系,逆商高的人容易保持心理健康并取得成功。逆商能够使人们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在维护人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心理健康的卫士。

逆商教育根植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特殊性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充分理解和接受青年学生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的彷徨和迷失,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来自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增强抵御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水平,彰显了校园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的特质。

(二)逆商教育有助于有效预防各种校园心理险情和心理危机事件,拓展了校园安全管理服务的途径和深度

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不安定事件呈上升态势。北京16所高校联合调查数据表明,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大学生身心疾病和导致休学、退学、离家出走、离校出走、死亡、违法犯罪等的比例高达64%。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约为3%。而这其中又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不能够正确应对各种逆境所致。传统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对于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种校园不安定事件只能在事后发挥作用。要根本上维护校园的安全和和谐,必须从着力于预防各种校园突发事件方面下功夫。由以上校园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可以推想,如果通过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逆商教育,帮助其提升心理安全水平、增强抵抗各种挫折的能力,必然会有效预防各种校园心理险情和危机事件发生。

通过开展逆商教育培养,提高和改善个体对事件起因和责任归属的认知判断及归因模式、接受还是拒绝的勇气和信念、控制并战胜逆境的信念和力量、被情绪影响的持久性及范围、对逆境进行转化的心理机制等构建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提升大学生心理安全水平,将从根本和源头上改善和维护校园安全和和谐,拓展了校园安全管理服务的途径和深度。

(三)逆商培养体现了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核心使命的价值,也是高校履行学校法定义务、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

高校的核心使命在于人才培养。高校对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安全素质和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逆商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从而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注重逆商的培养和教育,提升大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既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又体现了校园管理服务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核心使命的价值。

逆商培养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则是高校的法定义务,是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也都明确规定学校应把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列入教育内容。另外,《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同时规定,高校对在校学生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大力开展逆商教育和培养,促进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则是高校履行学校法定义务、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

三、开展大学生逆商教育的路径

开展大学生逆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逆商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当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将逆商教育纳入心理安全教育课程重要内容,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控制水平

根据保罗·史托兹的研究,逆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得到提升的。学校应当把逆商教育纳入第一课堂,可以通过开设课程、纳入心理健康或职业指导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了解逆商的相关知识包括理论与方法,从而提高逆商指数。比如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可单独设计职业逆境应对的模块,介绍逆商的知识、方法,以及面对求职、就业、职业发展逆境时如何应对,可采用情景模拟、课堂训练等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和情感进行强化,以改变学生面对逆境时的不良观念和自我认知,从而提高控制能力和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常抓不懈,通过心理健康课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为应对逆境的打击奠定坚实的心理健康基础和方法准备,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积极、进取、不怕挫折的心理基调,掌握应对逆境的方法。

(二)以实践、训练等方式进行逆境体验,促进逆商能力内化,增强心理抵抗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应对逆境和挫折的能力的高低由个体处理挫折和危机的经验决定,而这些经验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产生,它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1.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体验

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企业、工厂等真实环境中学习;依据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逆商相关的素质拓展和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亲历体验;通过逆境相关的沙龙、工作坊、团队训练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模拟逆境体验,并进行解除逆境的相关训练,从而强化其积极的反应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其内化到学生个体心理结构中去。

2.在学生组织中磨练自信

社团协会是大学生组织活动、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环境之一。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协会的作用,磨练大学生坚定自信心。学生在各种学生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使命,自信心与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胜利的体验会给每个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在逆境中会自然地用昔日的经历和生活中的哲理或明智的思想来鼓励自己,或者习惯性地去朋友那里寻求援助,促使自己更快地从挫折、自卑中走出来,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3.在体育运动中塑造意志力

有坚强意志的人不怕困难,百折不回,愈挫愈勇。体育运动十分有助于逆商的培养。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运动的过程就是克服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负荷,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天气等)困难的过程。体育的竞争性特征使得运动者随时都有落后的可能,那必然伴随着失败、挫折和逆境。青年学生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成就感。从失败中求改进,从困境中求自强,从而培养顽强意志,增强耐挫能力。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在体育运动中锻炼培养出来的优良品质,具有迁移的功能,能够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而影响到所有方面。

(三)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问题的咨询需求

大学生因为其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出现逆境时所出现的反应模式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个性化指导和服务就变得尤为迫切。高校可以以培养大学生逆商为契机,普及心理咨询与职业咨询,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职业咨询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职业咨询室,开办心理和职业咨询信箱,开通学生心理热线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咨询,还可以通过定期心理讲座、宣传片等形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并创造条件让同学能够预约咨询,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及时地解决学生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典型和榜样,营造积极的心理安全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抵御逆境、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意志品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渲染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增强大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对知识的吸收,人性化的校纪校风能使学生的问题、困难顺畅地得到表达和宣泄,避免因学校反馈机制的缺失造成逆境中的学生的问题无法解决。树立逆境中成才的典型,宣传自强自立的故事,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动作用,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逆境应对模式。

(五)建立逆商教育和心理安全工作协同机制,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

逆商培养和心理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由监控、预防、教育和危机干预功能的协同机制,由学生工作部门、安全保卫部门、院系领导共同组织领导机制。机制内部建立心理危机定期评估排查制度和心理危机通报制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日常的指导和帮扶,对于已经排查确定为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群,实行定向定期的沟通和动态信息跟踪。对已经出现心理危机的同学,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协助其缓解心理症状并协助其获得应对逆境和挫折的技能。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安全感呈正相关,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家庭内外部成员的支持和协助将是帮助大学生获取安全感,应对困难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确定已经出现心理危机的人群,应实行家长通报制度,以获得家庭和社会系统的支援,共同关心学生逆境体验,促进其心理调适能力,协助学生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本文曾发表于2013年12月出版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X9KUaIV/JAMcxsZqpeqynI3ERjQk4EAkFMLSlL/hewuaO6xBImGJv+QizVzbXO6U

参考文献

  1. Stoltz P G. Adversity Quotient—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97.
  2. 陈泰中.逆商——通往成功的挫折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敖洁,邓治文,吴利存.大学新生逆境商数及挫折教育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7):77-81.
  4. 李炳全,陈灿锐.逆境商与应对方式和抑郁的相关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10):44-46.
  5. 何金科.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刍议[J].闽江学院学报,2009(6):107-111.
  6. 罗育华.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逆境商数(AQ)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2(1):23-24.
  7. 鲁牧.体育界的一面旗帜——马约翰教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201-250.
  8. 孟海英,王艳芝,冯超.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39):7780-778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