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基于自我教育的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探索 (1) ——以首都高校为例

韩 标 王亚平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和谐有序的环境是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保障学生安全关系校园秩序的和谐、稳定,关乎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整个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促进高校校园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一、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状况与问题

据调研 (2) ,首都高校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面向学生广泛开展了消防、治安、交通、实验室、保密等安全教育活动。被调查的78所首都高校中有50%实行了全员消防安全教育进课堂;有67.5%经常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有60%对全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有61%参与校园安全生产及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尽管如此,校园内发生的与学生相关的各类案件仍比较多。调查显示,高校各类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火灾等事故大多是由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知识造成的。据了解,某开放型高校95%的盗窃案件都与学生自身的不当行为有关。

一般而言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很多时候又是由人的管理不善造成的。从当前高校情况来看,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是高校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学领域有这样的观点,“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与手段,这就是教育与自我教育” (3)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著名论断。倡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该是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可行途径。

二、自我教育是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1.自我教育是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内在要求

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良好安全素质的形成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的特点,对生活中所接受的安全知识或遇到的安全事故进行认知、思考、判断、试错等一系列心理或行为活动的综合结果。他人无法代替这个过程。成功的学习应该是自觉的、主动的学习,任何强制的、非自愿的学习都会导致不良的效果。因而,要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2.自我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他们之间存在“根本的区别”。“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其在文化传递、继承过程中的师授性和他控性;而自我教育与此不同,其根本特点是人对知识文化继承吸收的自控性和自授性。” (4) 根据对近千名清华学生获得安全知识途径的调查发现:74.9%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积累;64.1%的受访者表示是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57%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网络、电视、书报学习。生活实际经验的积累被学生认为是获得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就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安全事故时进行独立思考、判断、总结、积累和提升的自我教育过程。因而,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的有效途径。

3.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协调配合是高校安全教育的有力抓手

教育和自我教育“从理论上看,二者固有不同的特点,而从实践上看,两者又是统一的、互补的。因此我们也必须在理论上肯定其统一性和互补性,而不能有顾此失彼,或者薄此厚彼的偏颇。” (5) 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但教育必须以教育者的“教”,以及受教育者的“学”为中介。受教育者是否接受、接受多少是教育效果的关键。我们重“学”,也要重“教”,人的自我发展必须以一定的外部条件为基础。高校的安全教育也必须认清这一点,要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应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重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看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协调配合。从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状况来看,人们采取主动教育的方式较多,缺少对自我教育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因而,应该加强对自我教育方式的重视。

三、基于自我教育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常见模式探索

美国学者、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效率理论表明: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越高,真正掌握的东西越多。首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安全教育或管理。通过对实践的观察,常见的学生自我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模拟体验式

模拟体验式的自我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类似,主要是通过外界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氛围,运用各种方式模拟特定情景,让受教育者在其中进行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认知和感受,积累经验,提高认识。它可以被认为是教育方式中受教育者“学”的过程,更应该被概括为自我体验、自我积累经验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教育模式。在首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模拟体验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消防领域。首都78所高校反馈的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高校经常进行消防应急演练。

近年来,清华大学一直注重模拟体验式安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4年开始,每年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对全体本科新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的同时都有一次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模拟演练。让学生一入校就受到一次深刻的体验式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2006年,清华大学新生安全教育活动被教育部定为高校学生应急演练观摩现场。同时学校在学生公寓区,每年抽部分楼宇,轮流进行四到五次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模拟演练。多年来的安全培训和模拟演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年底,清华大学某办公楼的一房间因为电器短路发生火灾,该楼的两名同学立即组织楼内师生疏散,并且利用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成功控制了火情,减少了此次事故的损失。

2.参与管理式

高校安全事故的处理,是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或公安机关的事情。但在绝大部分事件中,学生是其中的受害者或者肇事者。为了加深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很有必要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当中。高校倡导学生要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之中。学生充当校园安全管理者的角色不仅要求自身懂得安全知识,而且要处理相关事件,并且在事后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充当教授他人的角色,传播安全知识,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安全素质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生组成的安保队伍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首都参与调查的78所高校中,有34所有学生治安组织。最早的成立于1987年。从2002年开始,成立数量较多。人数从几十到几百人不等,详见图1。

图1 首都高校学生群众性治安组织建立情况

3.自觉追求式

自我教育,在很大意义上讲更应该是受教育者主动去追求、汲取知识的过程。除了以上提到的方式,自我教育模式当然也应该包括自觉学习、主动追求的方式。在高校,这种模式体现在学生追求安全生产领域的知识,主动学习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出于兴趣追求野外生存的安全知识等。自觉学习安全知识,积极关注安全现象,主动思考安全问题,这应是学生自我教育模式中的一种较高境界,是个人丰富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技能有效模式。

四、为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创造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1.加强师资队伍和学习材料建设,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资源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都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调查结果显示,师资力量目前还是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短板,需要继续加强。学习材料在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方面居于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学生安全教育的学习材料形式单一、内容呆板。大学生对当前各高校普遍发放的《大学生安全知识》或指南等类似书籍的使用效果不理想。

在安全教育书籍等学习材料的建设方面,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相关做法和经验。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警察局2005—2006年度校园安全手册》包含了校园年度犯罪数据统计资料。它真实地记录了过去一年校园各种案件的发案率,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能够给学生有针对性的警示作用。另外,详细阅读会发现,该手册有内容简短、贴近学生实际、涉及面广、细致入微、更强调服务理念等特点。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有学者对比国内外实验室安全相关学习材料后,指出:与国外《CRC实验室安全手册》相比,国内的实验室安全相关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没有将国际上已认同多年的安全规则(如化学材料安全数据表)引入;内容组织上缺乏正确的实验技术与实验方法介绍,缺少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安全法规与标准等内容,编排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6) 鉴于此,推出安全知识领域优质的书籍或教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安全教育资源,是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2.坚持学生志愿安全保卫队伍建设,拓宽学生自我教育平台

学生志愿安保队伍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各高校不但要努力实现学生志愿安保队伍从“无”到“有”,还要努力实现从“有”到“优”的转变。上文的数据显示,被调查的高校中仍有50%以上没有提供这样的平台。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推动学生志愿安保队伍建设,而且应坚持创新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各个方面的实践锻炼,增强学生的安全素质。

清华大学于1987年建立了“学生治安服务队”,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其规模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150余人。多年来,治安服务队根据学校的特点,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先后推出了“找回曾经的拥有”失物招领、“让运动没有负担”操场免费存包、夜间平安护送以及寒暑假校园与车站之间的平安护送、配合学校寒假集中住宿行李搬运等工作。2008—2012年,仅操场存包,服务次数就达35000余次,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支持。现在治安服务队已成为一支组织合理、管理有序、制度相对健全、有自己独特文化并在师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组织。其业务范围也由原来的治安,逐渐扩展到交通和消防领域,并于2003年组建了交通协管分队,2012年分化出了学生志愿消防监督服务队。多年来,无数学生通过这个“课堂”,增强了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到了防范技巧,磨练了意志,找到了自信,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

3.利用网络等科技传媒手段,畅通自我教育的交流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人网、微博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进行的“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表明,中国年轻人遇事更信微博。在微博用户当中,44.4%的人更相信微博上的信息。 (7) 高校的人人网成为学生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去年高校新生入学之际,北京大学一名研究生撰写了《那些北大周围的骗子们——写给新生的防范指南》并放到人人网上。文章总结了9种骗术,提醒广大新生注意防范,在短时间引发上千网友关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8) 在国外,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网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州大学建有校园安全项目网页,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警察局的主页可点击进入,该网页提供安全服务、出版物、预防战略等;还可以在注册后登录梅根法案网址,浏览各种犯罪信息资料;邮件系统也是该校与学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我国各高校在利用网络办公或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高校要加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功能,用贴近大学生的语言发布安全信息、传播安全知识,实现校园安全信息快捷、准确、畅通的传播,对于学生掌握信息,开展自我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建设校园安全文化,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自我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安全素质、提升安全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需要一定的文化环境支持。校园安全文化对学生有陶冶功能,在学生安全思想的修养、安全心理素质的引导、安全情感的培育、安全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包含着知识和技能,校园安全文化能帮助学生获得安全知识和技能,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安全生活方式,在各方面协调发展,形成综合安全能力。安全文化对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具有持久的效果,经过日积月累,作用明显。因而,我们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努力,大力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此来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总之,目前高校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无论内容和形式都需要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自我教育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安全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要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创造广阔的平台,拓宽交流的渠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行充分的引导和启发,让自我教育成为提高学生安全素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本文曾发表于2013年12月出版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增刊上。)

————————————————————

(1) 本文系清华大学承担的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子课题“首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和清华大学学生工作研究重点项目“构建体系、注重实效——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相关成果。

(2) “首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北京80所高等院校进行了调研,回收问卷78份。参与调查的高校中,“211”工程院校26所,占总数的33.3%;“985”工程院校8所,占总数的10.3%。文中有关首都高校的数据都是由此次调查或到北京市文保总队、北京市消防局等相关部门访谈得来的。

(3)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229.

(4)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231.

(5)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233.

(6) 参见:郑春龙,李五一.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建设的比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7) 2012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EB/OL].[2013-05-26].http://roll.sohu.com/20121219/n360879302.shtml.

(8) 申志民,韩旭阳.北大研究生为新生写防范指南[N].新京报,2012-08-29(A31). ZfKXVDqeqkvmn+KXUxoQdnGgeMEEVwH8dgkIZCRvFsE9ALnx6uzt8BQwWuiyCT6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