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淡有淡的味道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地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世上,诱惑人最大的力量,就是财、色、名、位。假如有了财富,你能安于财富吗?有了情色,你会安于情色吗?有了名位,你会安于名位吗?有了权势,你会安于权势吗?

人,只要有人格、有修养,安贫乐道的人还是很多。像春秋时代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就是有安贫乐道的思想;战国时代的颜斶,“安步当车,晚食当肉”,他也是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晋朝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过的就是安贫乐道的生活;近代的弘一大师说“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他也是实践安贫乐道的修行者。

“贫!贫!贫!去年贫,还有立锥之地;今年贫,连立锥之地也没有。”禅师们对于安贫乐道,所谓“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发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他们对于世间的一切,享有但不一定要拥有。例如有的禅师,明天的午餐还不知道在哪里,他却说:“没有关系,我有清风明月。”有的禅师,皇帝请他下山他不肯,他以山间的松果为食,与大自然同在。所谓“昨日相约今日期,临行之时又思维;为僧只宜山中坐,国士宴中不相宜。”不能安贫乐道的人,即使在佛教里也守不住。

有一个富翁到一个小岛上,见到当地的农夫,就问:“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农夫回答:“在种田。”富翁说:“种田有什么意思,多辛苦啊!”农夫反问:“那你来这里做什么?”富翁说:“我来这里欣赏风景,与大自然同在啊!我平时忙于赚钱,就是为了过这样的生活。”农夫说:“几十年来,我们就是没有赚钱,也照样过着这样的日子啊!”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回归田园生活,都是为了实践安贫乐道的生活。多少高官厚爵最后辞官归故乡,也是为了不愿昧着良心争权夺利,回归民间,过着安贫乐道的日子。现在的社会,物质丰盈,人心却越发空虚,甚至过分纵情物欲,“笑贫不笑娼”,导致道德沦丧,人心浮动不安。所以,现在的社会要想重整道德伦理,需要建立清贫思想,才能返璞归真,重拾真心本性。

星云日记

“有”和“无”在我心中都是一样的,而且这许多事业并不是我刻意要去创造,也不是用贪心去获得,我是“以无为有”“以空为乐”“以退为进”。所以有时钱财的拥有,不一定要从有形上去看,我们内心的财富就有很多。例如,我很有信用,人们就放心地委托我做事。当然,信用就是财富。 S9SmLuMqK3KnB2vQPGrOEB/Htt76Iw0O8DYXNG47GFIKxZQyRtClXcL93UrAOF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