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财富

过去,有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路边的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
路人见了,欷歔不已,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个摔破罐子的人,却像没这么回事一样,头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罐子一眼,照旧赶他的路。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甚至有人还怀疑此人的神经是否正常。
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这个人说:“已经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

钱财是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一般人莫不希求安乐富有。在经典中,佛陀固然以毒蛇比喻黄金,但也不反对以正当的方法赚取净财,所谓“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钱财只要用于正途,都是累积福德的资粮。因此,佛教主张在赚取正当的财富之外,更应进一步过合理的经济生活。

“合理的经济生活”包括拥有正当的职业、财富运用得当,以及懂得开源节流等。在《般泥洹经》《杂阿含经》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都提到,智者居家应“恭俭节用”,合理消费,一分作为日常家用,一分储存以备急需,一分帮助亲戚朋友,一分布施培德。如果“懒惰懈怠、赌博嬉戏、喝酒放逸、饮食无度、亲近恶人、邪淫浪荡”,钱财便会很快地耗用殆尽。

此外,佛经也告诉我们,财富为“五家共有”,终有散坏的时候,能够布施结缘,拥有“信、戒、惭、愧、闻、施、慧”,以及“六度”“四摄”等法财,才是究竟的财富。

也就是说,学佛不一定要以穷苦为清高,佛教鼓励在家信众可以荣华富贵,可以营生聚财。如《大宝积经》说:“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非不如法。”只要平直正求,而且有了财富以后要“给施父母妻子,给施亲友、眷属、知识,然后施法”。

有了金钱财富,还要懂得怎样处理自己的财富,这才是重要的课题。在《杂阿含经》里面有一首偈语说:“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抚于贫乏。”意思是说:假如你每个月有十万元的收入,应该拿出四万元来经营事业,两万元做家庭生活所需,两万元储蓄以应不时之需,剩余之两万元用以布施,回馈社会,救济贫乏。

此外,在《大宝积经》中,佛陀以波斯匿王为例,告诉我们处理财富的方法。由于波斯匿王已经不需要为生活计算,因此分作三分: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宗教,三分之一用来救济贫穷,三分之一用来奉献给国家作为资源。

《涅槃经》中讲到的对财富的处理方法则是,除了生活所需之外,分为四份:一份供养父母妻子,一份补助仆佣属下,一份施给亲属朋友,一份奉事国家沙门。

以上是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至于我个人的理财哲学是:把钱全部花在必要的开销上,没有钱了再努力赚回来,否则钱太多就会怠惰。我从小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但我很会用钱,我经常把一个钱当作十个钱来用,甚至我把明年的钱,今年就用了。我们在“日日难过日日过”的生活下,将每一分净财都用在培养人才、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上。因此佛光山并不矫情地视金钱为罪恶,也不滥用金钱、积聚金钱,使金钱成为罪恶的渊源,我们的信念是要借着佛教的力量,把苦难的娑婆世界建设成富乐的人间净土。所以钱财的处理运用,不在有无多少,而在观念的正不正确,以及会不会用钱。有钱而不会用钱,和贫穷一样匮乏,因此我常说“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

当初我创建佛光山的时候,一开始就先确立佛教处理钱财的方法。我告诉佛光山的徒众,佛教振兴之道,在于佛教有人才、有净财、有道业、有事业,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净财,无法成事。此外,我手拟佛光人守则,明定佛光人不能私自化缘、私建道场、私置产业、私蓄钱财,而且申令管钱的人不可掌权,掌权的人不能管钱;大职事有权,小职事管钱;有钱,要为佛教和社会用掉,不可以储存。

很多人看到,佛光山一栋栋金碧辉煌的建筑,但很少有人知道佛光山经常无隔宿之粮,甚至一直举债度日。三十多年来,我最高兴的倒不是将十方信施净财用于建设道场,我最欢喜的事是用钱财培养了人才。一千多个僧众,他们弘教说法,长于解除信徒疑难;他们住持道场,善于行政法务;他们在世界各地参学,通晓各国语言;他们把佛教带向人间化、现代化、生活化、国际化,这是对信徒布施净财的最大回馈。

我也经常告诉信徒,应该追求另类的财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金钱。如果拥有了智慧、人缘、勤劳、信念、健康及平安,这也是财富。相反,富裕的人如果烦恼很多、夫妻经常吵架,有钱又有什么用呢?

多年前,我曾应邀在日本的朝日新闻纪念馆举行了一场以“人心、命运、金钱”为主题的佛学讲座。当时我说,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人们普遍关心前途、命运、金钱,较少重视心灵净化。其实这三者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心好,命就好;命好,钱就多。真正的财富在身体的健康、内心的满足、正确的信仰、包容的心胸、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眷属的和谐、灵巧的智慧及发掘自我本性的能源,只要心灵能够净化,这些内财自然具备。

这些观念通过慈惠法师的日文翻译,许多日本大众同表大梦初醒,内心感到无比欢喜。其中,日中问题研究会矢野会长更表示:“过去时常自问,人生所为何来?不觉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如今听大师一席开示后,知道命运操之在我,命运由自己创造……无形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能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总之,佛教认为真正的财富,不一定要看银行里的存款,也不一定指土地、房屋、黄金、白银,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个人无法独得。唯有佛法、信仰、慈悲、发心、满足、欢喜、惭愧、人缘、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财富。

星云日记

在拉斯维加斯的人,大都以赌场工作为生,就是自己不赌,耳濡目染的也都离不开金钱。在这金钱窟里,佛家弟子要如何安身立命?提供大家“佛教对财富的看法”,施与受实是贫穷与富贵的最佳写照——

毋争利而伤兄弟手足之天伦。

毋争利而令亲朋情谊而乖绝。

毋因人借贷押典而取过之息。

毋因交易斗斛权衡入重出轻。

毋悭吝太过而令诸礼尽废弛。 Hp/pWilugIw5Ibj+wiZNPkIwXkEBG70Q+4e4DYN7uj4XaTLx8R3wV/UpxSq2kD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