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利和同均

德里·卡内基曾经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便从家乡苏格兰来到了美国。他干过各种各样的零工,直到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大王。那时候,曾经有四十三个百万富翁为他做事。要知道,在当时,百万富翁可是非常罕见的。那时候的一百万美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两千万美元。
一位记者问卡内基:“你怎么会雇四十三个百万富翁为你工作?”卡内基回答道:“你应该记得,他们刚开始为我工作的时候,并不是百万富翁。他们成为百万富翁,是为我工作的结果。”
这位记者又接着问道:“那么,你又是如何把这些人培养得对你如此具有价值,以至于你甘愿付给他们百万之巨的报酬呢?”
卡内基回答道:“培养人才和挖掘金矿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当开采金子的时候,每获得一盎司的金子,都要先去除几吨的矿渣和废石,但是,人们进入矿区,并非为了寻找矿渣,而是为了寻找发财的金子。”

一个国家的经济萧条,人民所得偏低,国家太穷了,固然是社会制度不好。过分的贫富不均,也是社会制度有了问题,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都是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这样的社会形态,国家难以长治久安。

贫富不均,其实是古今中外存在已久的问题,根据经济学家米拉诺维奇为世界银行进行的一项“世界贫富分化形势”的研究显示,全球贫富分化情况有急剧恶化的趋势,从1988年到1993年,全球贫富差距又扩大了5%。目前全球人口中最富裕的1%(5000万个家庭)的平均收入是24000美元,他们的总收入要高于收入较低的全球60%的人口总收入。全球贫富差距比人们以前所想的要大得多,当中最大的贫富收入差距出现在五个经济大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另外就是印度、中国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这项调查并指出:84%的全球人口只有全球那16%的富裕人口的收入,全球最富裕的10%的人口收入是最穷的10%的人口收入的114倍,而这些差距可能还会扩大。

贫富不均是国家的隐忧,尤其是城乡的贫富悬殊,一直是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调查完成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显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是“世界最高”。中国除了上海、北京、南京等几个大城市外,一般的乡村都经济落后,尤其是西部地区受先天的自然环境限制,加上人才外流严重,更难有所发展。

英业达集团前副董事温世仁先生曾说,每次他到西部城市,都会听到当地人民抱怨说,西部的人才都跑到沿海地区去了。而到农村一看,农村好不容易培养的少数人才大多也离开了农村。在整个社会由农业转型到工业时代的过程中,西部农村一开始就没有来得及搭上“工业化的列车”,尤其现在举世已经进入信息网络化时代,更令农民们望尘莫及。农民没有机会、能力获得各种信息,与城市相比,在知识、信息和机会上的不对称,都是造成他们继续贫困的原因。

对此,温先生想出了走信息技术培训的道路,着手培育当地的“知识工人”,发展网络经济,让“农业社会”转型为“网络社会”。于是他投资五千万美元在中国西部开展“千乡万才”计划。首先他以甘肃河西走廊最东端的山村黄羊川作为这个计划的第一个基地,赞助他们计算机,教他们如何利用计算机销售产品,因为因特网是与全世界联网的,只要一上网,即可打通销路,很快把产品卖完,慢慢就能改善经济,达到城乡均衡发展的目的。这项计划从2000年7月开始实施,三年来,黄羊川靠着电子商务已成功卖出三万美元的农产品,成效斐然。这在千百年来贫穷而静止的小山村,可谓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羊川地区因为网络而走出贫穷,成为知识经济下乡成功的实例。这项成果被温先生于2002年秋在墨西哥举办的APEC会议上公之于世,随即引来泰国政府表示,希望有二十所泰国学校加入“千乡万才”计划。

温先生一手发展的“千乡万才”计划,旨在把信息网络科技引入农业社会的乡镇,促进当地发展知识型的经济,达到“就地创造财富,就地改善生活,就地发展文化”的目的。他认为硬件设施的改善,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落后、偏僻地区所遇到的问题。唯有把最新的观念和信息带给他们,辅导他们掌握、适应信息社会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另外,他觉得开发和建设落后地区的重点应该放在道路与网络两方面,因为道路可以把有形的资源送到落后的地区,而网络则可以把无形的信息快速传到落后地区,让村民的学习能力更加快速地得到提高。温先生的见解与做法,值得参考。

在佛教里,有所谓的“利和同均”,也就是僧团中如果有施主财施供养,不可私自独享,要交由常住集中处理,大众共有,通过经济上的均衡分配,大众才能过着“利和同均”的经济生活,所以在佛光山,个人不要有钱,点滴归公,让团体有钱,才能有所发展。

这种利益共享的观念,现在的企业界也普遍有此共识,不少企业主也懂得把利益分享给员工,例如依公司盈余发放年终奖金,甚至有些公司会让员工持股,员工自然以公司为家,发愤工作,努力经营,自能提高效率,创造利润,彼此共享。

“利和同均”的思想运用在社会上,让有钱的人帮助穷困的人,有力量的人扶助弱小的人,如此在没有经济的垄断、劳资的对立、贫富的悬殊等社会问题下,人人得其所应得,自然可以建立一个民有、民享,而且平均、富足的社会。

星云日记

常有人说,执台湾工商界牛耳的王永庆先生是最富有的人,但我却认为我们比王永庆更富有。因为王永庆拥有的是几家塑料厂及几千亿的财富,而我们学佛的人则拥有三千大千世界,世界都是我们的。更何况外在的财富是有限的,内心的宝藏才是珍贵的,从“无”上去体会,实际上得到的会更多。 2BsIKkOro4UTElRKEW82YqP+6G2+o9e/AwerQEBU0ITCW9c7yJWD+3eKDBFy3NI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