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第2章
物理学

物理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这种研究,换句话来说就是研究宇宙如何运转。它包括控制运动、声音、光、热、电力、磁力以及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各种作用力,从最小的亚原子颗粒到整个太阳系。它是很多著名定理——万有引力定理、让人眼前一亮的量子力学理论和相对论的基础。

这是严肃的、常常让科学界以外的人望而却步的领域。它在投资者的格栅思维模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吗?我认为有作用。

肯定有很多人认为物理对普罗大众来说太难理解了,或者太抽象而无法在当代金融领域里有所应用。如果你也这样认为,就想一想上次你去古董店的时候吧。如果古董店里有很多某一类古董,它们就可以讨价还价。另一方面,如果你看上了一个珍品,你很有可能会因为希望拥有它而花很多钱买它。古董店里的这一幕就是供求原理,这也是均衡理论的一个纯粹而经典的例子。而均衡理论又是物理学领域里的一个基本概念。

这些理论如何被发现,以及它们现在如何通过不同的形式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中被运用,是这一章要讨论的话题。

让我们从最重要的艾萨克·牛顿爵士开始,他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1642年的圣诞节,他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一个农场中。当时从这个家庭的环境,完全看不出来这个早产、多病的婴儿,会有日后的伟大成就。他的父亲是文盲,在艾萨克出生之前的几个月就过世了。因为贫穷,母亲迫不得已离开了牛顿,让奶奶照料了牛顿9年。牛顿在年轻的时候沉迷于制作精巧的风车、滴漏和老鼠拖动的玉米研磨器。这段经历在后来他设计自己的科学实验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没有正规的数学或科学背景的情况下,19岁的牛顿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这是个充满新思想的奇幻世界。

在牛顿开始在剑桥大学学习的1661 年,几乎所有人(学界的和非学界的人)都认为上帝通过无法预知的超能力统治着宇宙。但现在称为科学革命的运动在那时已经开始酝酿了。在课堂之外,剑桥的学生探讨17 世纪那些伟大科学家的新颖而矛盾的思想:开普勒、伽利略和勒内·笛卡尔。他们的思想让学生们兴奋不已。牛顿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所学到的知识,最终让他形成了对宇宙运行的新见解,尤其是均衡理论。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最早是作为设计和建造研究行星运行象限仪的丹麦贵族科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的助手,开始他的研究生涯。那时候,天文学家分为两个派系。一派坚持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并在提出400年后为托勒密补充的地心说,即太阳、星星和行星围绕着地球旋转的理论。另一派则支持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并被17世纪的人们认为是异端学说的日心说,即太阳是静止的,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都围绕着太阳旋转。

在布拉赫之前,两个学派的科学家都只能通过肉眼观测天体运动;天文望远镜还没有发明出来。而布拉赫的天文象限仪,类似于物体的瞄准器,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记录行星的位置,一方面从水平的角度测量行星上升的高度,一方面从正北方观测行星的环绕轨道。

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布拉赫一丝不苟地记录了行星的位置。他于1601年去世,这一年他将所有的观察结果交给了年轻的助理。作为一个极为出色的数学家,开普勒首先分析了布拉赫的详细记录,然后给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总结,也就是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开始威胁到主流天文学家地心说的地位,并建立了日心说的牢固地位。

而牛顿在开普勒身上学到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在解释人类存在这一类最基本的问题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测量工具和科学家分析数据的数学能力。

第二个对牛顿的思维体系有影响的是伽利略,他恰好在牛顿出生的那一年去世。伽利略是意大利的哲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和物理学家,他被认为是开创现代实验科学的科学家。他发明了温度计、钟摆、绘图时使用的比例尺以及本书中提到的最重要的发明——天文望远镜。因此伽利略成为观测到早期天文学家描述的真实行星的第一人,包括开普勒、哥白尼、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所提及的行星。借助于光学仪器的放大技术,伽利略再一次证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提倡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科学。他认为万物都蕴含着数字的逻辑,但认为数学的存在与宗教教义并不相悖。他认为应该分清“上帝的指示”和“上帝的设计”。按伽利略的说法,上帝的设计很重要,也是科学家的目标,是依靠基本的逻辑去发现自然界的规律。现在伽利略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实验技术。

第三个对牛顿有重要影响的人是被称为现代哲学之父的勒内·笛卡尔,他是法国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是最早反对亚里士多德地心说、坚持经验性方法和力学方法的科学家之一。笛卡尔于1650年去世,那时牛顿8岁。在牛顿读大学的时候,他的思想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为人接受。

笛卡尔提倡从力学的角度观察世界。他强调在理解事物如何运作时要建立一个力学模型,即使这种模型只是根据我们的想象建立起来的。笛卡尔说,人体、滚石、生长的树木,甚至是风雨之夜都证明了力学原理的存在。这种力学的角度为17世纪的科学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研究方法。因为按这种说法,不管观察的现象多么复杂或难以辨别,科学家都有可能找到力学原理用来解释这种现象。

刚进大学的时候,牛顿对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和理论并不是非常清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细致的钻研,牛顿很快理解了他们的基本思想。而他对这些思想的研究则是我们本书中的关键。

尽管只是一个学生,牛顿已经开始将开普勒关于行星运行的天体法则和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的地表法则联系在一起,同时再融合笛卡尔关于宇宙万物必须与力学法则相符合的观点。这让牛顿形成了物理学的宇宙法则的概念。

1665年,牛顿的生活出现了不曾预料的变故。因为瘟疫蔓延到了伦敦,剑桥大学被迫暂时关闭,牛顿也不得不回到他家的农场。因为孤寂,牛顿的天才的智慧开始激发。在后来被他称为“奇迹之年”的那段时间里,牛顿迅速提出了四种新思想。他的第一个主要发现是提出流速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微积分。接着他提出了光学理论。之前的理论认为颜色是由光和黑暗混合而成,通过暗室中的棱镜实验,牛顿发现光是由一系列的光谱混合而成。不过,这一年里最重要的发现,还是万有引力法则。

传说牛顿看到苹果从一棵树上掉下来,然后灵光一现,想到了万有引力法则。开普勒已经证明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伽利略也早就发现自由落体有固定的加速度,而牛顿则用他天才的智慧,将开普勒的定律和伽利略的观察结果结合起来。牛顿推断出让苹果落地的作用力,与使得月球围绕地球运转和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作用力相同。这个推断是主观意识上的巨大飞跃。

让人吃惊的是,牛顿在接下来20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发表他的关于万有引力的发现。由于无法用数学精确地证明他的发现,牛顿直到发表那篇著名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简称《原理》)之后,才提出了他的运动定律。用这三大运动定律,牛顿证明了万有引力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他证明了行星之所以在固定的轨道上旋转,是因为它们在固定轨道上的向心作用力与太阳对其的万有引力相平衡。因此,这两个相等的作用力产生了一种均衡。

均衡的定义是两种相对的作用力、力量或影响之间产生平衡的状态。一个均衡模型通常形容一个体系处在静态的,即静态的平衡(static equilibrium)。当两个相向的作用力大小相同时,这个体系达到动态的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天平就是两端的物体质量上的平衡。在浴缸中注满水后关上水龙头,你看到的水处于静态平衡中。当你拔出水塞,打开水龙头,让浴缸中的水位保持一致,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另一个例子就是人体。人体遇冷时所散发的热量,与消耗糖分而产生的热量之间,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

牛顿的《原理》出版后,科学家很快接受了这一理论,认为整个自然界是由宇宙的规则控制的,而不是由超自然的上帝控制着。这种专业上的转变的意义无法估量。它意味着人类生存的基本概念的完全改变,也意味着科学家不在依赖于上帝的启示进行思考。如果人们可以领悟宇宙的规律,他们就有能力根据当前的数据预测未来的走向。用科学的方法观测自然法则,是牛顿爵士留给我们的遗产。

信仰牛顿学说的人将科学看成一种对有序的宇宙的研究,这种研究如同时钟一样可以预测。牛顿学说的追随者常常用到“钟表宇宙”这个比喻。如同因为明白时钟每个步骤的原理从而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我们通过分析宇宙的每个结构而了解宇宙的规律。其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是物理学的定义:将一个现象分解成一些基本的部分,然后再分析作用在这些基本部分的作用力。300多年来,这种分解的方法称为科学的基本方法。

物理学在所有科学中占有无可匹敌的地位。它拥有基于数学的精确性和不可动摇的理论,它的确定性让我们沉迷,给出的绝对答案让我们安心。所以,当我们知道其他科学在寻找答案或隐藏在纷杂表象之下的规律会先从物理学出发时,也不会吃惊了。比如说在19世纪,某些学者想知道牛顿学说是否可以应用于人类社会。比利时的统计学家阿道夫·奎特雷(Adolphe Quetelet)因为将概率学用来解释社会现象,提出“社会物理学”而闻名。而我们在第4章会提到的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Comte),提出一个解释社会组织和规划社会的科学,也就是他说的社会学(sociology)。经济学家也在关注牛顿学说的规范和物理学定律。

牛顿之后,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将注意力放在证明均衡系统上(静态或动态的平衡),认为均衡是自然的终极走向。如果均衡系统中出现分力,假设说这分力很小,是暂时的——那么这个系统将会回到均衡。本书的重点是如何将均衡的概念从天体运动规则扩展到其他领域,尤其是经济学领域。

在200多年的时间里,经济学家通过均衡理论解释经济行为。英国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经济学动态均衡概念的主要发起人。他发表于1890年的著作《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被认为是经济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在第5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有描写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马歇尔用三个独立的章节描述均衡理论,从个人、公司和市场三个角度。

关于个人均衡,马歇尔写道:

个人的欲望和结果之间的平衡和均衡最简单的例子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想要的结果。一个男孩在想吃蓝莓的时候,就会兴高采烈地去摘蓝莓;在没吃饱时,吃蓝莓的乐趣高于摘蓝莓的辛苦。但当他吃饱了之后,想吃蓝莓的愿望随之消失;摘蓝莓变成一个单调乏味的工作。

这个时候小男孩想去玩耍的愿望和他摘果子以满足食物的需求达到了一种均衡。

在分析均衡如何影响公司时,马歇尔写道:“一家公司经过成长走向巅峰时期,之后可能进入停滞期或衰退期;处在转折点的时候公司的发展活力和衰退处在一个平衡或均衡的状态。”

在市场上,供需之间的作用力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状态,从而确定商品的价格。马歇尔描述道:“当需求者给出的价格与供给者期望的价格一致时,商品的数量既不需要增加,也不需要减少;这就是一种均衡。”

按照马歇尔的观点,当经济体达到均衡时,就达到了一种稳定的状态。实际上,马歇尔认为均衡是经济体的自然状态;如果价格、需求或供给有差别时,经济体将会运转,并回到其自然的均衡状态。他用有说服力的文字写道:

在供需均衡的时候,如果有外力将供给的规模从原有的平衡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时,就会有另外一个力将供给拉回到原来的位置;就像一个悬在绳子上的石头左右摇摆时,重力会将它拉回平衡点。供给的均衡和这多少有些相似。

在保罗·萨缪尔森在1948年发表《经济学》(Economics)之前,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是20世纪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尽管大家很快接受了萨缪尔森的新版教科书,教科书中对均衡的描述依然如故。萨缪尔森写道,成千上万的价格和产出通过相互影响的网络系统连接在一起。在这个系统中,家庭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与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的公司交相呼应。而这些公司则追求最大化的利益,将了解到的家庭需求转化成商品再销售给家庭。萨缪尔森将这种交换的逻辑称为典型的均衡系统。

保罗·萨缪尔森拥有非凡的智慧,他获得了197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对股市非常感兴趣,又对所有宣称可以预测股价走势从而打败股市的专家持怀疑态度。他曾经写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很赞同大部分投资决策者应该离开股市的想法——去修修管道、教教希腊文或者去企业工作,为GNP的增加做出一些贡献。”

本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追随萨缪尔森的脚步,了解他如何用尊重事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建立起市场如何确立价格的理论。另外,作为人类知识积累行为的力证,我们了解到萨缪尔森对市场的态度,主要受到路易·巴舍利耶(Louis Bachelier)、莫理斯·肯德尔(Maurice Kendall)和阿尔弗雷德·考尔斯(Alfred Cowles)等人的研究的影响。

1932年,阿尔弗雷德·考尔斯成立了考尔斯研究与经济委员会。考尔斯曾订阅了主要的投资杂志,但没有一本杂志预测了1929年的股灾,这让他开始思考股市的预言者是否真的可以预测股市未来的走向。在一份非常详细的研究报告中,该委员会详细分析了1929~ 1944年的6904份预测;考尔斯在研究报告中写道:“结果显示,人们无法成功地预测股市。”

莫理斯·肯德尔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统计学教授,他没有理会考尔斯委员会关于市场预测的研究,而是自己去分析股价走势。在1953年发表的文章“经济的时间周期分析”中,肯德尔回顾了过去50年的股价表现,却发现没有可以依从的股价走势规律,让投资者做出精确预测。援引因《投资革命》(CapitalIdeas)而建立现代金融理论的彼得·伯恩斯坦的话来说,萨缪尔森对股市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肯德尔的文章在皇家统计学学会大受欢迎而激发的。

在思考肯德尔的成就时,萨缪尔森将股价波动和价格-价值的经典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在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后的200年后,经济学家已经认同股票的基本价值,即在市场价格之外的“真实价值”,股票在市场上的价值围绕着其真实价值上下波动。当然,从那以后,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就什么是真实价值吵个不停。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告诉我们:竞争最终会决定均衡的价格。如果价格有波动,就说明市场中的供需之间存在暂时的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最终会被市场纠正。

萨缪尔森自己则认为股价会因其未来价值的不确定预期而波动。即IBM的股票值100美元还是50美元,由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竞争力和对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预期而定。在1965年发表的著名文章“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中,萨缪尔森提出了“影子价格”的概念——股票内在的但不一定可以轻易知道的价值。不过问题在于如何将影子价格直观地在市场中体现出来。接下来萨缪尔森提出了让投资者对股市表现震惊的理念转变。

根据法国数学家路易·巴舍利耶发表于1900年、少有人知的博士论文,萨缪尔森开始思考市场价格的理论。巴舍利耶认为市场中价格的变化无法预测。他的理由很直接:“影响市场变化的不同观点太多了,在同一个时间点,买家认为股价会上升而卖家觉得股价将下跌。”基于这一点,总体上买家和卖家都没有掌握什么伟大的思想,巴舍利耶因此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看上去市场本身和激进的投机者在某一个给定的时间里,既不相信市场会上升,也不相信市场将下降,因为在每一个价位上,买入和卖出的人都非常多。”因此,巴舍利耶说:“投机者的数字预期值几乎为零。”

巴舍利耶的逻辑让萨缪尔森找到了一个让影子价格从市场的内部变得显而易见的方法。在一个跨度较大的观点中,萨缪尔森认为,计算影子价格的最好方法是巴舍利耶的市场价格理论。巴舍利耶通过收集买家和卖家信息来计算影子价格的方法可能不完全精确,但现在没有其他更精确的方法了。

为了充实影子价格理论,萨缪尔森接下来提出了“理性预期假设”。他写道:“我们应该假设市场上的投资人因为贪婪和个人兴趣,会考虑那些在未来可能会影响影子价格的各种因素。” 换句话说,萨缪尔森认为投资者会做与自身喜好一致的理性决定。并且,股价在任何时间都反映了这些理性的决定;因此,股票的影子价格和市场价格是同一个价格。

萨缪尔森借用的另一个思路是经济体的均衡理论,他将均衡理论嫁接到股市,认为股价的波动与经典的价格-价值均衡理论相关。他认为投资者基于理性预测的市场行为,是维持股市均衡理论的关键。

将萨缪尔森有关市场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的人是尤金·法玛(EugeneFama)。法玛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毕业论文“股票价格的表现”,迅速吸引了投资界的注意。这篇论文首先全文刊载于《企业》(Journal of Business)杂志,后来又在《金融分析》(Th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和《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上刊印。这是后来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

法玛的理论很明确。股价是无法预测的,因为市场是有效的。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很多非常聪明的人(法玛称为“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的人”)能够同时获得所有与股票相关的信息,他们会迅速地将信息反映到价格上,在任何人获利之前,让市场恢复均衡状态。因此在有效市场里无法预测股价,因为股价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我们要记住,法玛的有效市场理论是在被广泛接受的均衡理论的基础上才为人接受的。而提出均衡理论的人是马歇尔、萨缪尔森和威廉·夏普,夏普是金融教授和经济学思想家。

夏普因为提出“风险之下的资产价格市场均衡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首先在1964年的一篇名为“资本资产价格:风险市场均衡理论”中出现。夏普在文中说“在回报期望值和回报标准偏差(也就是风险)之间,有一种简单的线性均衡关系”。 他说,获得巨额回报的唯一办法是承担更多的风险。想增加预期的回报,投资者只需要在资本市场勇往直前。相反,如果投资者希望减少风险,他们会更加谨慎,因而获得较少的回报。这两种情况都是均衡的。

均衡理论在经济学和股市中的运用如此广泛,以至于我们很难再找到其他理论来解释经济和市场的运作。我们知道,均衡理论不仅仅是经典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质疑有效的均衡理论模型,就是与众多毕生捍卫均衡理论的专家为敌。虽然这种类推不一定恰当,但现在质疑均衡理论无异于当年哥白尼质疑地心说。尽管有风险,还是有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主宰人们对经济和股市看法的均衡理论。

对均衡理论的质疑首先出现在圣达菲研究所,这里有很多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在研究复杂的适应系统——这些系统和各种相互作用是指人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时候其行为的改变。在一个简单的系统中,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很少。复杂的适应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生态系统、蚁群、政治体系、社会结构和经济体系。在这些适应系统之中,我们还要加上另外一个系统:股票市场。

每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其实都是一个网络或者很多独立的个体单元在同一个平台上的互动。一个系统既复杂又具有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是每个个体单元(神经元、蚂蚁或投资者)在与其他个体单元的互动中获得经验,并且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可以从目前的股市中找出复杂的适应性系统的蛛丝马迹。这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按照适应性系统的定义,即使在不断地适应,但当下所有的适应系统,包括股票市场在内,都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均衡。

这对市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经典的经济均衡理论需要被重新探讨。 标准的均衡理论是理性的、机械式的和高效的。它假设个人投资者对股价有理性的期望,并且高效地将已知的信息反应在市场上。它还假设不存在因价格还没有在市场表现出来而获利的策略。

而来自圣达菲研究所的意见则正好相反:市场是非理性的,是随机的而非机械的,也并非完全有效。他们认为个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他们甚至会对证券进行错误定价,从而制造出可获利的交易策略。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们会讨论金钱是投资者非理性表现的心理层面的原因。

对这种观点有催化作用的是1987年的股灾。根据经典的均衡市场理论,瞬时的股价变化是因为理性投资者对市场新信息的反应。然而,很多针对1987年股灾的研究,没有找到与股市大崩溃有关联的市场信息。如果严格地遵守均衡市场理论,市场就不会有牛市或股灾,也不会有大交易量或高换手率。但众所周知,随着交易量和换手率不断攀升,剧烈的波动成为常态。我们自觉接受的均衡市场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

公平起见,我要指出经典经济学家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支持者意识到他们的体系并非完美的均衡。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去世前还发表了他对均衡理论的质疑。保罗·萨缪尔森认为投资者在开始投资的时候不是完全理性的,但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得理性,而善于思考的投资者会超过非理性的和贪婪的投资者。类似地,法玛认为高效的市场既不需要完全的理性,也不需要完整的信息;不过他说,因为市场是有效的,个人投资者无法击败市场。

我的看法是,假设市场和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的理想状态,由理性的、能够完美地反应新信息的投资者组成,他们应该承认这种理想的系统中存在着固有的缺陷。路易·巴舍利耶有关相同数量的如萨缪尔森所说的理性的买家和卖家,在执行法玛的完美的信息处理的想法,与现实的投资世界正好相反。那些支持理想体系而非真实投资世界的专业投资者,可能会引导人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不过我们还是相信均衡法则是绝对存在的。我们坚信这一点是因为它是完整的牛顿思想体系的一部分,而牛顿思想体系又是300年来我们认识世界的模型。放弃这种有用的思想不太可能。不过根据牛顿、伽利略和哥伦布的精神,我们应该乐于接受真实的世界,放开胸怀接受新的思想。

我想说的是,我不是让你放弃均衡理论,也不是说供需法则是错误的。世界不能简单地区分为白色或黑色——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简单的法则无法解释整个系统。

均衡理论可能依然是宇宙的状态,保持均衡的状态可能是自然的目标,但它不是牛顿学说唯一的结论。在任何时间里,均衡和不均衡都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市场中。就像那些可以呈现出两种不同景象的照片;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酒杯,换一个角度来看则是一个古装的女人。我们看到的两种景象都是正确的,并且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注意到的那个景象,只反映了个人的喜好。类似地,市场供需、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平衡,也都能在市场日常运转中找到,但这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

就像科学家证明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后,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出现转变,当我们明白牛顿运动法则并非严格地控制着所有的事物时,你对市场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现在我们想知道的是,如果牛顿学说本身并不完整,我们需要加入哪些思维模型?而我们在下一章里给出的答案,将会吓你一跳。 iHsAPyEG/wh8UU6gvUB1n5SjItTZl36otdE/l1SnyAP98TKQg2gtBdpHqV7D+0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