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Edisonwong7:
毅力是一把利剑

你的作品融合了平面和3D,很有个人风格,是如何开始这种设计形式的?你学习设计的方式是怎么样的?

这种新锐的设计启蒙是来自早期看到的国外设计作品。我没有接受过传统学院派的美术培训教育,也不大清楚里面教的是什么东西。在早期有限的条件下,我是通过书籍和杂志,还有少量的网络资源来琢磨这种设计形式,慢慢培养自己的触觉的。也算是自己走出来的一条路吧,10多个年头一直坚持着这样的学习方式。

1. 按照自己的审美去鉴赏设计作品的优劣,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驱动我不断去寻找和学习。

2. 尽可能尝试自己喜欢但又不会的技法、创意、风格,不断去练习,直到征服。这个过程可用一句话概括:痛并快乐着。因为这些练习都不是纯粹的只是做某个画面那么简单。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别人做过的,我不想做。但我首先得先学会别人做过的,在尝试了别人的东西之后,知道怎么回事了,灵感才会喷发。对这些技法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巧妙地把它们切入到商业性或者艺术性的创意里,去尝试,去演变,再推盘,再重组,一次又一次,这个过程是很累的,但我知道,最后一定会做出让自己感动的作品。

3D跟平面混合的设计,要做得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精力跟时间。毅力是一把利剑。

对你的设计道路影响最大的人或事是什么?

影响最大的那个人是我哥哥,他是个注册会计师。每个伟大的梦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2002年左右,初中毕业出来工作两三年我在专卖店站街卖衣服,当时的工作很辛苦,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或者下午2点到半夜3点。虽然已经做了店长,但应该是危机感吧,我总觉得这是青春饭,如果这几年我不给自己选择一个走得远的方向,去慢慢落实它,那将来我就惨了。我当时问过问自己会什么,可以去干点什么,前途在哪里。创业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木有Money。我会画漫画,会弹吉他,做歌手?想想还是算了吧。所以,我选择了跟画画有关系的设计方向。但学设计,做设计师,对于那时候的我遥不可及,太过奢侈。买电脑的钱也没有,跟爸妈说他们也觉得我做白日梦。

哥哥知道我画得不错,一直在支持我,给我钱买自学光盘教材(我甚至还扣下一点钱来买东西给小女朋友,当初是多么不容易),还给我买了一个电脑。包括我第一份设计工作,也是他介绍我过去的。没有我哥当年对我的支持,也不会有今天的我。这么多年我一直心存感激。这句话只要给他看。读者请无视- -

你的站酷简介里有一句话“十年如一日·自成一格”,这应该是你设计之路的写照。这十年如一日,是如何度过的?

“十年如一日·自成一格”这句话是我最近2年对自己的总结。确实是十年如一日,对设计的兴趣根本停不下来。早年出现过一个英国人,是我的同事、老板,一直共事了近3年,我的职业设计的启蒙很多来源于他的教导。我的设计在我呆过的任何一家公司里都备受肯定,上级也愿意跟我交流更多设计之外的东西。这样经历,让我觉得很幸福。十年如一日,我也一直在反思。我们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什么驱动设计?是我们的美术基础,还是用户需求?设计在生活中最终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这也许是设计师一辈子都要去回答的问题。答案会跟着你的人生观不断变化,跟着你对事物的认知层面变化,跟着你的格局在变化。

坚持超过10年是不容易的,这个过程里需要付出很多,一路不断重复着思考,尝试,推翻,重组,失望或感动,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已经提及这些。

“十年如一日·自成一格”里的“格”,对我而言,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格调,风格。这是艺术层面的东西。另一个是品格,人格。我觉得10年下来,依然能够对一样事情保持高度的狂热,最起码我的内心是富有的,不菲的。

“7”这个数字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柒艺是一个怎样的团队?

“7”跟我的关系是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差没有像做标志一样对这个7赋予各种含义了。哈哈,那是忽悠客户的,这里就不忽悠读者了。我叫黄智广,当我把这个“广”字写得很快的时候,就成了一个“7”字。我也是小贝的粉丝(贝克汉姆穿7号球衣),只是这么简单。

柒艺,目前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是我跟“阁楼妖怪”一起命名的设计机构名称。我们有自己的目标,但柒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公司,我还不能完全去定义它。因为我跟妖怪还有其他志同道合的哥们聚在一起,在设计界能干的领域太多了。当然,我自己最渴望它将来能成为一家培养设计人的机构。我对教导新人,比较感兴趣。

你的作品用到的软件非常多,制作一个类似的作品,大概需要多久?如果客户需要修改,是不是非常麻烦?

其实,实际操作执行完稿的时间很快。现在做一个东西,只要感觉到位,创作欲望爆灯的话,一般2小时或者一天半天内都可以完成的。

至于客户层面的,像我们这种有明显特点的设计人,客户针对性是很强的,很多客户或者设计公司来找你的时候,他已经了解你的大致风格水平了。基本是希望他的某个项目能呈现我的某个特效效果。多数客户会让我自己去把握,只要出来的东西够震撼就ok。万一有修改的地方,实际上修改起来也不是太麻烦。首先,是搞明白客户的具体诉求,大致说清楚这个执行的难度在哪里,修改起来的难度在哪里,大家去合理评估。确保最终的设计能更快落实。还有一些客户做的东西很简单,他是看了我的作品觉得比较可靠才找我做的。这种占绝大多数吧。

读者们看我的作品,会感觉很多是难以商用,或者根本不是商业性质的。其实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我认为一个设计人,在跟同行交流的时候,没必要把商业性质太浓厚的东西弄出来,何况商业性质的东西受客户牵引或者市场迎合太严重,最终很可能跟你实际设计能力匹配不上,除非这个项目很具创意性,或者非常有意义。因为设计师再怎么注重策略,他还是设计师,以艺术、美学为基础,跟同行交流,要展示自己的灵魂,让人去更好地记住你。现在那种让你看了说不出为什么好,但你却一直盯住不放的作品,那种除了共鸣,还能让你尝试着去了解它的作品,那种纯粹的激情,越来越少了……

在各种软件配合使用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其实也没有特别要注意的关键点,不同的软件、插件都有他们本身的优势,比如做流体的、建模的、渲染的、后期的。我只是把每个环节需要做的都用我认为最专业的软件去实现。毕竟一个带有强烈视觉的平面作品,如果只是在Photoshop里去完成它的视觉,是很难达到的,你需要三维软件不断去测试它的材质、角度、光影,找出最具观赏性的一面来呈现,最终再到PS里去完善后期工作。

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创意壁纸,这些是商业委托还是工作室的自有作品?你对待商业作品和自己的创作会有何不同?

恩,我的作品里有很多科幻CG类型或者是新锐平面设计的风格,这里面有商业的,也有作为招牌形象的。商业上的领域比较广泛,比如有3D字体设计的,有些被客户开发成玩具,有很多是用在娱乐场所的灯箱、电视、投影灯等,还有一些是设计公司直接买下来放在工作室里展示的,相关的领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吧。商业的作品,有的是客户只要你做艺术性创作,这种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走,有的客户做策略稿,这种谈诉求,执行就好了。

自己的创作,这个看心情而定了,工作比较饱和的时候,真的腾不出时间去享受这个过程了。我的创作很依赖音乐,比如摇滚、混音,或是很经典的歌曲。它们给了我很多想象的空间,我也能抓住歌曲反馈给我的感觉。具体这种感觉是什么?我描述不来,我的许多作品在开头都有首歌曲,可以尝试去听听,然后看看这些作品,你可能会感受到一种说不上来的不谋而合。

作品中的一些科幻感造型,炫酷效果,是做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吗?是如何构思?

恩,这些画面感,在制作前,基本有70%已经出现在脑海了。如何去构思这个问题,好难说清楚。可以尝试带上耳机,听上几首混音,闭上眼睛,让自己跟音乐融为一体,这个过程会让你得到很多很多,多得你不知道选择去执行哪个好。其实,我依赖感觉,很依赖。

在创作时,创意和效果,哪个更重要些?如何衡量的?

效果算是我的强项,但也不是什么设计都需要这些效果的。其实当你的执行力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效果也就是创意了,我是这么去理解的。对我而言,任何设计作品都有2个极端,能达到这2个极的都是最棒的作品,一个是简约到极致,该出现的东西出现在最合理的地方,不该出现的,全部规避掉。另一个是效果细腻到极致,用强大的视觉魅力让用户为你的画面逗留。除去这2种,其他作品相对是比较平庸的。创意和效果对我来说,没有哪个重要。设计的策略和形式有很多种,具体到了项目本身才能去决定选择用什么方法解决了。

如果想学习类似的设计形式,需要如何开始?

我建议想学习这些三维结合平面的设计形式的读者,好好整理学习的思路。在我的作品里,虽然看着有许多炫酷的效果,但支撑我做出这些作品的始终是平面设计,点线面基本构成本身。先把平面设计最基本的学好,比如排版、色彩、合成……这些都有一定基础了,就可以尝试切入进来加强自己了。做这些作品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有。

1. 超常的毅力。因为涉及到的软件、插件、技术层面的细节比较多。

2. 得有一个敢于推敲自己,推敲别人的心,善于思考。练习或创作时,最好是保持高度的激情。

3. 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去看全球优秀的新锐构成作品,把自己的眼界保持在最前沿,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这个过程自然会帮助你得到你应该得到的。

如何将一种软件学得更深入?

我是这么去理解深入的,学得全不等于深。比如PS,很多功能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都可以完成同一个效果。但这不等于深入。深入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你对它有没有彻底地研究过,它真的只能做这几种东西吗?其实很多基本的工具都被大家忽略了。很多人问我,这个或者那个是怎么做出来的,其实我用的工具还是那么几个简单的。只是我对这些简单的工具推敲过无数次,组合过无数次,运用地合理一些而已。说到三维也是这样的。

我觉得自己不是靠技术吃饭的人。比起很多专业用三维软件吃饭的设计师,我算是业余的,但我遇到过很多来问我的三维领域的朋友。他们问这个效果是怎么想到的,怎么实现的。最后,我总结出来,差异在于学习的主动性跟依赖性。很多我们自认为已经掌握的技能,其实真的透彻了吗?它们真的没有值得我们再去思考的余地了吗?答案就在这里。

对你来说,设计的苦和乐分别是什么?

设计让我失去很多,也让我得到很多……设计就像一个女人,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了,为了她,我放弃过许多,彼此不离不弃,曾经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她,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迷茫过,但最后还是不忘初心吧,我们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个合理的结果,没有不劳而获,天底下也没有一餐就能吃胖的胖子。你爱她,为她付出,她也会同样的反馈给你些什么。在设计里,我是幸福的,我们是幸福的。

对于设计这件事,你有什么样的理想和目标?

说真的,在年轻一些的时候,我对设计抱有很大很大的理想,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太大的理想了,这不是说我不热爱设计啦,还是很爱的。我觉得我跟设计之间已经融为一体,细水长流了。

也许是阅历的增长,我并不喜欢一直站在设计里去看待这个世界。在做设计的时候,只在设计里头看待事物,格局很小,能看到多少?什么都用设计的出发点来衡量设计本身,这样的思维太局限了,很难有出彩的东西出现。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站在设计外面,去吸收其他事物,再回来跟她分享,或许她会告诉你:“干得不错,方案可行,我为你骄傲。”这样的角度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精彩的东西,看到更多我们不曾看到过的东西,看到更多你生活上所忽略的细节,你会从毫无关联的事物中看到他们驾接到一起的可能性。当然,能否站在设计之外观察设计需要一些阅历,还有就是时刻对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保持感性的思索。

现在的我,做艺术稿、策略稿都无所谓了,我只想多赚一些钱,然后去一趟没有终点的旅行。我热爱生活,更渴望感受不同国度的人文情怀。谈不上理想或者目标,这是我现在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你是如何看待站酷的,对站酷的小伙伴有什么想说的话?

我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但在空下来的时候,第一个上的网站就是站酷网,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个非常优秀的设计师专业交流平台,也逐渐扩大到社交领域了,很好。这里汇聚了许多天才艺术家、广告人才、设计师还有学生,彼此交流,探讨,为中国设计出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站酷网给了我们很多,包括我也在这里获得了很多,我的朋友、社交、工作、生活都跟这里有着奇妙的关系。

很多小伙伴问过我,你的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天分是不是很重要?没有美术基础怎么办?我已经苦练很久了,为什么没有进步?这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很多朋友通过短期的练习(2年内),发现自己没有太大的进步,或者是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就把所有的问题都归根到“天分不够”。我觉得没有天分不够,设计是一个傻子都可以通过努力能学得不错的职业,只是大家的兴趣太多了,毅力不足。就像我在上面把设计比喻成女人,如果你能在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保持激情,足够地专注下去,成为天才是早晚的事情。把有限的精力变成一束光,才有穿透力。王澍说过一句话:“读书能帮助你看清楚自己,找到自己所喜欢的事。这时代,人最不容易看清的是自己。”这些话,值得我们深深反思。

最后,感谢左佐大神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提问。祝事业一帆风顺。 KYvnRhsPHNgiclKBDTeBG6KqEOoCMtmvZn7DUpsJw810njXGo/3Nrxyfc2cBkR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