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研究的是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是一个随着当代社会文化的转型而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最初来自于对我自己孩子的观察。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在青少年阶段着迷于各种视觉花样,从电视节目到电子游戏,从卡通书到各种画片。一方面是当代社会为孩子们提供了极多的视觉消费样式,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们对这种种视觉消费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空前热情。当我对此产生兴趣后,便开始检索一些学术著述,这时我注意到,自1980年代以来,视觉文化是国际学术界热闹非凡的一个话题,涌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学派,在跨学科边界上已凝聚成一个极具包容性的研究领域。视觉文化研究乃是集媒体研究、文化研究、艺术史、电影研究、美学、社会学、符号学、性别研究等多个学科或研究于一体的整合性研究。只要在网络上稍加检索,键入“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这个词,便会发现研究著述文献浩如烟海。

最初,我以为视觉文化研究不过是运用现有的文化研究方法进入视觉问题而已,其实不然!当我进入这个领域才发现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它需要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需要从学理到实践的关联性思考,需要有别于传统的文化研究和视觉艺术研究的理路和方法。尽管研究有难度,但此一问题的挑战性的确激发了我的兴趣。1999年,我以“视觉文化与美学转型”的课题设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得批准,此后正式开始了这个项目的研究。后又经陶东风教授热情相邀,加盟了教育部百所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项目。掐指算来,本书的写作前后经历了八年时间,现在的内容已经和当初的设计大相径庭。本书一些部分作为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化研究》、《学术研究》、《文史哲》、《问题》等学术刊物上。这八年时间,我还穿插了文化现代性问题的研究,说实话,这两个问题虽有距离但也关系密切,相互对照比较则引发出不少新的想法。换言之,在现代性的语境中考量视觉文化问题,我确有不少心得,因为离开了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对视觉文化的思索显然失之浮泛。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视觉文化问题的兴趣日渐浓厚,视觉文化研究俨然已是一门显学。在我看来,这一发展不但是理论研究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日益发展的视觉文化本身对理论的挑战并要求理论作出回应的需要。诚然,视觉文化研究在目前的学术界尚无一致之定论,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可谓众说纷纭。在进行本课题研究之前,我广泛考察了国外学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向,然后根据我的理解对视觉文化研究做了相应的设定。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视觉文化研究本身是跨学科的,其边界是开放的,其研究对象也在不断地扩大。在本书中,研究大约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视觉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历史的考察,主要是前三章的内容,其中包括何为视觉文化、其问题史以及视线文化意义的分析。将这些基本理论和历史的分析作为总体性的思考,是进一步深入考察具体问题的必要理论准备和方法论。第二个层次涉及的是视觉文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从第四章到第六章,我依次探讨了视觉消费、虚拟现实、读图时代三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中显得十分迫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把握视觉文化的脉络。第三个层次是对视觉文化若干具体个案的解析,它们包括时尚(设计)、电影、摄影、旅游、身体等层面。

本书贯穿始终的基本理路是对视觉文化的批判性分析,焦点集中于揭橥视觉文化的当代实践对人们社会经验和认同建构的作用。作为当代文化不可避免的文化发展趋向,视觉文化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历史的根源,我们无法回避。然而,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新出现的文化现象进行反思,从而揭示出隐含在现象背后复杂的文化意义。今天,我们一方面深切感受到视觉文化的转向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另一方面,我们又不难发现视觉文化膨胀所带来的一些值得深省的负面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视觉文化研究需要实践一种批判性的话语,需要展开一种参与性而非拒斥性的研究,需要坚持一种批评性建设而非简单破坏的立场。本书不妨看做是这些需要的某种尝试。

我要对那些给予本研究以各种帮助的机构和个人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国家社科基金哲学评审组的专家和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所给予的立项支持,感谢这八年间和我反复讨论并提出意见的那些学者和研究生们。我想,作为一个文本,这本书是八年间一个纷繁复杂的视觉文化语境的见证,它是在吸纳了这一语境的丰富养料而逐渐长成的,离开这一语境,这一文本将会毫无意义。最后,我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提供机会,作为一个离开北大二十年的校友,研究成果能在母校出版社出版实在是一件使我深感荣幸的事! 9nt3+PMFFb+6mnFtr69gAScggMbmS+dF3gSRm6i81c72BMOcsIWthxH6CCupxC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