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山大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回顾

黄国文

1.引言

由常晨光、丁建新、周红云主编的《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文集即将出版,编者希望我说几句话。我想借这个机会回顾过去10年来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一些情况,以此向多年来提携、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老师、朋友、同事做一个简单汇报。同时,对M. A. K. Halliday教授等国外学者和胡壮麟教授等国内学者给予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队伍的厚爱表示我们深深的谢意;也感谢中山大学和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适合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学术环境。

2.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队伍

在中山大学英语学科的教师队伍中,已有11位“功能语言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其中教授三人,副教授四人,讲师四人。他们研究的范围涉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诸方面:语义、词汇(常晨光),句法(黄国文、曾蕾、齐曦),音系、语音(朱珊),批评语言学(丁建新),功能文体学(戴凡),社会语言学(廖益清),翻译(王鹏、黄国文),医学语篇分析(吴克蓉),体裁(多模态)分析(曾蕾),会话分析(廖海青),功能语篇分析(黄国文)。此外,中山大学英语学科的教师队伍中还有四人在职攻读功能语言学博士学位,研究的课题分别是功能句法、以体裁为导向的语言教学、写作教学等。

3.中山大学开设的“功能语言学”课程

中山大学从1996年开始开设“系统功能语言学”课程,由黄国文教授最早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讲授“功能语言学入门”和“功能句法学”两门课程,并从1996年起给“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即河南大学张今教授挂靠在中山大学的博士生)开设、讲授“功能语法”(共两届)。1998年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招收了第一届“功能语言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共3名)。

目前,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开设有“功能语言学入门”(黄国文教授、博士主讲)、“篇章语义学”(常晨光教授、博士主讲)、“功能文体学”(戴凡教授、博士主讲)、“批评话语分析”(丁建新副教授、博士主讲)、“语篇与翻译”(曾蕾副教授、博士主讲)等课程;博士课程则开设有“功能语言学”、“(功能)语篇分析”、“语言学与批评理论”(由黄国文教授主讲,其他教师辅助)。

此外,从2005年起,“中山大学语言论坛”(SYSU Language Seminar)活动不定期展开,至此已经举办了14期,主讲人包括教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到中山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的学者。具体主讲人和题目如下(按时间先后排列):(1)黄国文:Seminar as Genre;(2)陈晓燕:会话结构:电子会话语篇的功能语言学解读;(3)陈瑜敏:当代汉语教科书语篇的主位结构;(4)李琼:从功能角度再谈使役结构;(5)张美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6)李小英:不定式与形容词搭配的功能语法分析;(7)吴卓丹:语码转换在科技论文中的功能分析;(8)黄国文: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9)丁建新:隐性对话的批评语言学分析;(10)常晨光:English Idioms and Appraisal;(11)李琼:运用纯理功能对《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功能语篇分析;(12)梁莹莹:A Stylistic Analysis of a Poem by e. e. cummings;(13)黄金英: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SARS News Reports;(14)黄林芬: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Methods Applied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nglish Teaching。中山大学语言论坛为功能语言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机会和场所。

4.中山大学培养学生情况

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的第一篇“功能语言学”硕士论文完成于1998年(李艳:《两种语篇类型的功能分析》,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wo Discourse Types);有两位博士生于2001年获得了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功能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于晖:Discourse as Genre: Arresting Semiotics in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曾蕾:A Systemic-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 of“Projection”)。有关1998—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的情况(作者、摘要等)可参见黄国文、常晨光、戴凡合编的《功能语言学与适用语言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中的“Synopses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PhD Theses Completed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博士论文摘要”)。

到2007年为止,已有137人(含高校在职硕士和同等学力硕士)在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获得“功能语言学”(包括“(功能)语篇分析”)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23人在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获得“功能语言学”方向的博士学位。目前中山大学两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在读“功能语言学”(包括“(功能)语篇分析”)方向硕士生共有53人(全部为全日制学生,不包括高校在职硕士和同等学力硕士),两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读的“功能语言学”方向博士生有11人。

从已经完成和正在撰写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看,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学者的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功能语言学的方方面面:从文体、语篇分析到多模态分析;从语义、词汇语法、句法研究到音系、语音研究;从书面语研究到口头语研究;从描述、叙述分析到会话、对话分析;从语言教学到翻译研究;从理论本体研究到理论应用研究;从主流的“悉尼语法”到“加的夫语法(‘方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本体研究到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等等。

近几年来,每年都有约1/3的硕士研究生选择功能语言学或(和)功能语篇分析作为研究方向,其中2005年有36.7%;2006年40%;2007年51.7%的全日制英语专业硕士生选择功能语言学和功能语篇分析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研究不仅壮大了本校的语言研究队伍,其影响还辐射到广东省和其他地区。例如,广东省的多所高校都有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的博士毕业生或在读博士生:暨南大学李国庆博士(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何恒幸博士(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邓仁华博士、深圳大学尚媛媛博士(副教授)、深圳大学王瑾博士(副教授),深圳大学刘毅教授(在读博士生)、华南农业大学肖好章教授(在读博士生)、佛山科技学院陈旸副教授(在读博士生)。

中山大学培养的“功能语言学”博士(生)有些已经成为其所在大学英语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其中一位是外国语学院院长(江西财经大学司显柱教授),四位是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李发根教授、北京科技大学何伟副教授、深圳大学刘毅教授);绝大多数都是所在院校“英语语言文学”和/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位点的硕士生导师,或者是“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杨炳钧教授)。

为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研究领域的扩展,已经从中山大学毕业的功能语言学博士有四位从事博士后研究:西南大学的杨炳钧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的何伟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勇副教授、解放军外语学院的于晖副教授毕业后先后进入了博士后流动站。杨炳钧教授2003年10月起师从西南大学“心理学”学科的黄希庭教授,主要研究题目是“叙事时间表征的特点研究”,其子课题“叙事时间表征的语言心理研究”获得200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资助。何伟副教授2004年7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指导教师是田贵森教授,主要研究题目是“语篇与时态”,她已于2007年5月顺利出站。王勇副教授2006年9月起师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徐杰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题目是“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英存在句研究”。于晖副教授2007年9月起师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林允清教授,主要研究题目是“从功能体裁分析的角度考察学术类语篇中隐含的人际意义”。

5.中山大学的有关研究机构

目前,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者主要分布在三个行政单位(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中心、中山医学院外语教研培训中心),他们同时又是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和/或中山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主要成员。两个研究机构的所长/主任分别由黄国文教授和常晨光教授担任。常晨光教授和丁建新博士担(兼)任功能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建新博士还担(兼)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副主任。

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6月,担任该研究所学术顾问的有:M. A. K. Halliday教授,Robin P. Fawcett教授,James R. Martin教授,Paul Thibault教授;此外,研究所还聘请了多位客座教授:李国庆(暨南大学教授)、杨炳钧(西南大学教授)、何恒幸(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发根(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司显柱(江西财经大学教授)。这些学者为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支持、帮助和鼓励。

6.中山大学主办的学术会议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山大学组织、举办了多次不同类别的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例如,1999年8月10—13日中山大学召开了“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urse and Language Functions)暨第六届全国话语(语篇)分析研讨会。来自国外的功能语言学学者包括M. A. K. Halliday教授(澳大利亚)、Ruqaiya Hasan教授(澳大利亚)、Robin P. Fawcett教授(英国)、C. M. I. M. Matthiessen教授(澳大利亚)、Peter Fries教授(美国)、William Greaves博士(加拿大)等。国内参加会议的学者有胡壮麟教授(北京大学)、方琰教授(清华大学)、杨信彰教授(厦门大学)等。会后出版了两本论文集:(1)黄国文、王宗炎主编的Discourse and Language Function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黄国文主编、杨炳钧副主编的《语言·语言功能·语言教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自2000年以来,中山大学的学者在功能语言学和功能语篇分析与翻译研究的结合研究方面就开始了努力,逐步地做出了一些成绩。2002年7月24—26日中山大学主办了“语篇与翻译”国际会议。应邀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包括:Basil Hatim教授(阿联酋)、Mona Baker:教授(英国)、Christina Schäffner教授(英国)、Kirsten Malmkjaer教授(英国)、杨自俭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张佩瑶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谭载喜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朱纯深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罗选民教授(清华大学)、曾利沙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议的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这次学术会议与同行切磋功能语言学(功能语篇分析)与翻译研究问题,以提高研究范围和研究层次。这些年中山大学有多位博士生在功能语言学框架中探讨翻译问题;已经毕业的23名博士中,有四位是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尚媛媛:Translation Shifts in Political Text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2003;王鹏:Harry Potter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An Examination of Modality System in Systemic Functional Approach, 2004;李发根:人际意义与等效翻译——《蜀道难》及英译文的功能语言学分析,2005;司显柱: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文本质量评估模式研究,2006)。

2006年12月1—3日,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翻译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召开了“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邀请了德国Julia House教授等国际学者和澳门大学的张美芳教授、中山大学黄国文教授等学者作大会发言;这次国际会议出版的论文集是《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王东风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除了上面提到的国际会议外,2001年中山大学发起并先后举办了三届“系统功能语言学活动周”(Systemics Week);活动周的性质与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前的“功能语法讲习班”(Institute)相似。

第一届系统功能语言学活动周于2001年12月10—14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主讲专家、学者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James R. Martin教授、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Mohsen Ghadessy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的张德禄教授、中山大学的张美芳教授和黄国文教授;第二届于2002年9月23—27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主讲专家、学者是: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的Paul John Thibault教授、在中山大学任教的Mohsen Ghadessy博士、中山大学的张美芳教授和黄国文教授;第三届由中山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和语言学系)联合主办,中山大学承办,于2003年4月7—11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主讲专家、学者是:M. A. K. Halliday教授、Ruqaiya Hasan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Graham Lock博士、厦门大学的杨信彰教授和中山大学的黄国文教授;第四届于2004年由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主办,厦门大学承办,主讲专家、学者是:M. A. K. Halliday教授、Ruqaiya Hasan教授、杨信彰教授和黄国文教授。

“系统功能语言学活动周”由中山大学发起、组织、主办,从第四届开始走向全国;由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主办,第五届由河南大学承办(2005),第六届由北京师范大学承办(2006),第七届由江西师范大学承办(2007),第八届将由北京科技大学承办(2008)。

在中山大学举办的三届“系统功能语言学活动周”,每次都有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十几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主要为在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有关第一届“系统功能语言学活动周”的情况,参见戴凡、王振华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和应用”(见黄国文主编的《语言·语言功能·语言教学》,2002,第256—262页),有关第四届“系统功能语言学活动周”的情况,参见李力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前景——第四届‘系统功能语言学活动周’纪要”(见黄国文、常晨光、丁建新主编的《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26—30页)的报道,第五届、第六届的情况分别见杨朝军的“第五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报告概述”和彭宣维的“第六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报告内容综述”(见张克定、王振华、杨朝军主编的《系统·功能·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496—513页)报道。

2006年,中山大学主办了第一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Symposium on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这届高层论坛由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于2006年12月10—1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s Appliable Linguistics)。研讨会的特邀主讲学者包括:C. M. I. M. Matthiessen教授、Canzhong Wu(吴灿中博士,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杨信彰教授(厦门大学)、林允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炳钧教授(西南大学)、常晨光教授(中山大学)、李国庆教授(暨南大学)、王勇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黄国文教授(中山大学)。Matthiessen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适用性:研究领域”(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appliability: areas of research)的主题发言。参加研讨会的学者来自全国21所高等院校,共40多人。研讨会的参加者就系统功能语言学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的重点之一是Matthiessen所列举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适用性的领域,包括教育研究、语言发展、语言演变、理论与元理论以及语言的模式化、多语研究、语言描述、语料研究、话语与语篇分析、计算语言、法律语言、临床语言等。

2007年4月5—6日,中山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研讨会,主办单位为外国语学院、功能语言学研究所和澳大利亚研究所;这届研讨会的主题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科学”(Linguistic Sign and the Science of Linguistics);特邀主讲人包括Ruqaiya Hasan教授、James R. Martin教授和黄国文教授。他们演讲的题目分别是:Ruqaiya Hasan: Linguistic Sign and the Science of Linguistics; James R. Martin: Intermodal Reconciliation: Mates in Arms;黄国文教授:From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General Linguistics。

第三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0—1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主办单位是外国语学院、功能语言学研究所和澳大利亚研究所,这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s General Linguistics)。研讨会的11位特邀主讲人来自4个国家9所大学,演讲题目等情况如下(按发言顺序):

(1) C. M. I. M. Matthiessen教授(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in investigations of institutions;

(2) Adriana Pagano教授(UFMG, Brazil): Towards modeling translated text production through keylogging: insights from experimental research drawing on SFL;

(3)张德禄教授(中国海洋大学):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English meta-semiotic text forming devices;

(4)Ruqaiya Hasan教授(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 General linguistics and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5)方琰教授(清华大学):A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n discourse analysis;

(6)Wu Canzhong博士(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 Using computational tools to enhance systemic functional research;

(7)M. A. K. Halliday教授(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The Gloosy Ganderm: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8)胡壮麟教授(北京大学):Multidisciplinary orientation in linguistic scholarship;

(9)Kazuhiro Teruya博士(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SFL empowering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10)Pattama Patpong博士(Mahidol University, Thailand):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minority language studies in Thailand;

(11)黄国文教授(中山大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tudies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通过这些高层研讨会,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最新现状,同时也有机会与国际功能语言学研究者对话,并向他们介绍中国的功能语言学研究情况。

7.中山大学的有关对外交流

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学者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关的学术活动,与澳大利亚、英国、香港等地的功能语言学学者保持密切的联系。M. A. K. Halliday和Ruqaiya Hasan教授先后7次到中山大学讲学,其中一次(2003年3—4月)逗留了一个月;C. M. I. M. Matthiessen教授、James R. Martin教授也多次来中山大学讲学。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是香港城市大学韩礼德语言研究智能应用中心(The Halliday Centre for 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of Language Studies)的全球合作伙伴(global partner),所以一直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

最近两年来,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研究与国外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2007年,James R. Martin和David Rose先后两次(4月和6月)到中山大学对教师和研究生进行“学术英语培训”(EAP Research Training Seminars),时间各一周。除此之外,James R. Martin 2007年11月份来中山大学作了题为“温情:波茨瓦拿城故事中的体现、示例和个性化”(“Tenderness: realisation, instantiation and individuation in a Botswanan town”)的学术讲座。

从2007年开始,中山大学和The University of Sydney、Macquarie University等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计划;近期内将有一位功能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习,导师为James R. Martin教授,还有一位功能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将到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学习,导师为C. M. I. M. Matthiessen教授;这些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最终将有机会获得中山大学和国外的大学分别授予的博士学位。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还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语言学家到“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论坛”作学术报告,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功能语言学家(例如,除了M. A. K. Halliday、Ruqaiya Hasan、Robin P. Fawcett、James R. Martin、C. M. I. M. Matthiessen、胡壮麟教授等著名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外,还有美国University of Oregon的Russell Tomlin,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的屈承熹教授,北京大学的申丹等著名学者)。

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到中山大学访问、讲学期间,多数人会安排时间与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者和在读博士生单独交谈,解答他们在研究中碰到的或正在思考的问题。所以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人都有与M. A. K. Halliday、Ruqaiya Hasan等专家当面请教问题的机会。由于中山大学与国际著名功能语言学家联系紧密,所以每一届的硕士研究生都有机会听到著名专家所作的学术报告。

8.中山大学的有关出版物

近年来,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学者撰写了一些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主编了多部功能语言学论文集。1998年至2007年这十年间,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学者在国外(境外)学术杂志(如Language Sciences、Social Semiotics、World Englishes、Translation Quarterly)和CSSCI期刊(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等核心刊物)共发表了54篇学术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情况如下:

常晨光《英语习语与人际意义》,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戴凡《〈喜福会〉的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丁建新《预制性语言在广告语域中的话语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丁建新《叙事的批评话语分析:社会符号学模式》,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丁建新、廖益清《批评视野中的语言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黄国文(主编)《语篇·语言功能·语言教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黄国文Enhanced Theme in English: Its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黄国文、常晨光、丁建新(主编)《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黄国文、常晨光、戴凡(主编)Functional Linguistics as Appliable Linguistics,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黄国文、葛达西《功能语篇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黄国文、王宗炎(主编)Discourse and Language Function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王鹏《〈哈利·波特〉与其汉语翻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曾蕾《投射语言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在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学者主编的论文集中,多次收辑了M. A. K. Halliday等国际功能语言学大师的论文。例如,在黄国文、常晨光、戴凡三人合编(2006)的论文集中就收辑了M. A. K. Halliday (Some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level English teaching in 21st century China)、Robin P. Fawcett (Establishing the grammar of 'typicity' in English: an exercise in scientific inquiry)和James R. Martin (Grammar meets Genre-reflections on the 'Sydney School')这些学者的论文。此外,M. A. K. Halliday的论文“On computing meaning”被收辑在黄国文、王宗炎主编(2002)的Discourse and Language Functions论文集中,该文的中译文则被收辑在黄国文主编的《语言·语言功能·语言教学》(2002)中。M. A. K. Halliday的另一篇文章(“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underly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China”)被收辑在黄国文主编的“语篇分析专辑”(《英语研究》2006年第4期)中。

在过去的三年里,黄国文先后应邀作为特邀主编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外语艺术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了三期专号:(1)“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2)“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研究”(《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3)“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此外,2006年他还为《英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主编2006年第4期的“语篇分析研究”专辑。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方健壮教授(《外语艺术教育研究》主编)、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周红云副教授(《外语艺术教育研究》副主编)和四川外语学院的熊沐清教授(《英语研究》主编)对功能语言学研究的支持。

2007年黄国文先后应邀为黑龙江大学的《外语学刊》(2007年第3期)、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外语教学》(2007年第5期)和四川外语学院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组织了三个“功能语言学研究”专栏。

9.关于《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

由常晨光、丁建新、周红云主编的这本论文集收辑了国内功能语言学专家和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学者的论文;就中山大学的作者而言,其中既有毕业多年的博士,在读博士生,还有硕士研究生。虽然有些论文还可以提高、改进,但总的说来,这些论文都达到了一定的学术水准,代表着我们近年来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

我在《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国外语》,2007年第5期)一文中说到,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普通语言学理论。Halliday最近几年多次强调,他的语言学是“适用语言学”(appliable linguistics)。这里所说的“普通语言学”与“适用语言学”是什么关系呢?按照我的理解,“普通语言学”是与“个别语言学”相对而言的;“适用语言学”是与“理论语言学”相对而言的。Halliday认为,语言学应该是“适用的”(Linguistics should be appliable.),他的语言学是“适用语言学”。对Halliday来说,创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目的之一是为解决(潜在的)语言消费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一个理论。正因为有这样的背景,这本论文集共由6个栏目组成:(1)功能语言学作为普通语言学;(2)功能语言学作为适用语言学;(3)批评语言学与评价理论;(4)语篇分析与体裁分析;(5)句法的功能视角;(6)功能语言学的前沿研究。我认为,这个论文集的文章大致是围绕着“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普通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适用语言学”这两条主线展开的;这些论文反映了目前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和语篇分析的动向和热点。

10.结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篇“代前言”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篇名,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源自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管子·上篇·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虽然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一支学术队伍,我们必须更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和研究方向,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国本土化方面进行认真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这样才能认认真真做好学问。

从另外的角度看,把树木和树人相提并论,反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这样一种治国安邦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在目前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下,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们的学术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三届党政领导班子(尤其是现任院长王宾教授),是他们对学科建设的明智策略和对功能语言学研究所给予的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这支学术队伍生机勃勃、茁壮成长,在中山大学成功申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2005年)、“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和“英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最后,我想对中山大学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者说两句话:作为中山大学的学人,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中山先生的教诲,立志做大事,不是做大官;什么是大事?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事就是大事;做“大事”就是要为国家效力,为国家“转弱为强,化贫为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与和平尽心尽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和从事科学研究;要先学好做人,同时学好做学问。不要因为有了一点儿成果就自我满足、沾沾自喜,我们要走的路程还很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谨以此与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学人共勉!

致谢:本文初稿写成后,我的30多位博士/博士生对该文的内容和文字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谨此表示感谢。 AfBVuVKk46uthhUKZXwGLOYkbwlEP7bwY7q8M2+9S1aLdgF3+Co7mwoJ5ynoES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