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秀莹先生的话
——你肯定喜欢这本书

我和袁传宽先生相识于60年前。我们是住在一个大门里前后院的邻居,他是我小弟弟的发小,他的妻子又是我在原北京师大女附中任教时的学生。光阴似箭,当年那个聪明的小男孩,转瞬间成了满头白发的袁教授。但我们仍像从前一样,情同姐弟。

袁先生的这本集子未读之前,我以为数学家写的一定是很专业的东西,我怕是看不懂了。孰料书中讲述的都是大师级学者专家的故事,有作者的亲历,有别人的回忆,有作者对一些资料的加工整理。每位大师都被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给人印象深刻清晰。一个数学家写的书,能让“门外汉”感到震撼,受到感动,实不多见!大师们骄人的成就令人肃然起敬,或许会感到望尘莫及,但大师们的精神魅力,却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心向大师靠拢。

书中的大师们多是天才、奇才,个个禀赋不凡。然而天赋高只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一个因素,一种可能。这些大师们的共同特点是刻苦勤奋,因为只有勤奋,天赋才能转换成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没有勤奋,天赋便会夭折。书中所述仍健在的大师中,最年轻的是斯戈特。当年这个穷学生,忍受着刻苦研究和艰难生活的双重巨大压力,9年的废寝忘食,9年的锲而不舍,才收获了惊人的成果。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缪尔,深入巨石滚落野兽出没的高山峡谷,历尽非常人可想象能忍受的磨难,完成了他探索大自然奥妙的伟业。华罗庚先生的勤奋,更是我国尽人皆知的。我本人当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读书时,就不只一次听到前辈数学家们对华先生勤奋用功的赞叹:每天清晨5点之前,华先生就已坐在科学馆的阅览室里读书了。当然,勤奋又有天才,那就更容易产生联想和顿悟,有所发现和创造。但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的智商没有达到天才的指标,也没影响他成为大师啊!所以在天才的大师们面前,普通的读者不必自惭形秽,更不要怨天尤人,只需反省一下,自己勤奋刻苦的程度是否达到了大师级的水平。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还有一个机遇问题。有才华的青年,被教师或同行发现,被提携相助,这也是天才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樊 先生得到了冯祖荀教授的引导点拨;华罗庚先生得到了熊庆来教授的破格聘用;欧拉受到了伯努利教授的赏识与栽培,成名后又提携推举年轻的拉格朗日;斯戈特得到了哈尔默斯教授的鼎力相助;冯·诺伊曼教授对图灵由衷的赞赏,使世界认识了由图灵引入的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肖克利求学时得到摩尔斯教授的教诲,工作时又受到凯利博士的重用……大师们甘当人梯的光辉品质、奖掖后进的博大胸怀,大师培养的学生又成为大师的良性循环,薪火相传,世代因袭,实在是渴望成才的人所向往的沃土。

三句话不离本行。我是一个中学教育战线上的老兵,遇到的中学生成千上万。几十年来,那么多的高考状元、天才少年和“奥数”、“奥物”等等国际竞赛的金牌得主被各名牌大学争相录取,如今他们都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创造了多少光辉的业绩?他们当中很多人,早已达到或超过当年大师们取得惊人成果的年龄,我们却没能听到他们发出的足以震撼世界的声音,享受到他们为全人类作出的贡献。中国不缺乏聪明的、天才的青少年,却缺乏拔尖的人才,缺乏知名的科学家和教授,缺乏大师级的人物。对这个老生们不得不常谈的难题,袁传宽先生的这本集子会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我希望大学和中学的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来读读这本书,品味那些大师自己成才的艰辛,学习他们培育别人成才的热忱,寻找我们造就不出大师的症结所在。

我相信,不管你是大名鼎鼎的教授,还是默默无闻的中学生,都会从这本书里各取所需,都会喜欢这本书。

(原北京四中校长) 01v9PfXifdFvF/GLDPUr1iCeXKU2orhIRYMsjAcd/kies/dBtxNXes0XHov/M4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