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清代统治者常说“满汉一家”、“不分满汉”,并利用汉化政策缘饰,似乎看不到满汉的区别。实际上,清代统治旗人与汉人是不同的。近年来我阅读满汉家谱,发现汉人致力于科举考试,旗人则有各种方式晋升仕途,本书主要探讨清代皇权对满汉世家的影响。

明清家族的论著相当多,早期中国学者如吕思勉著《中国宗法制度小史》、陶希圣著《婚姻与家族》、高达观著《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 瞿同祖的《中国的法律与社会》为讨论家庭与法律的经典著作。 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用血系分图、血缘网络图、世泽流衍图表讨论嘉兴望族。孟森《海宁陈家》考证乾隆皇帝出生于海宁陈家传说的真伪。

近二十年来叶显恩研究徽州家族、陈支平研究福建家族。刘翠溶利用人口统计方法研究家族人口与社会变迁,冯尔康则针对家族制度作一般讨论。 何龄修、郭松义等《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分析孔府租佃关系等。 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讨论清代宗族法的内容、制订与执行,亦论述家族法与国家法律关系。 冯尔康、常建华等编著的《中国宗族社会》讨论中国宗族的五个发展阶段,明清为第四阶段,论述这时期的家族制度,包括婚姻、姓氏、墓葬、祠堂、族谱、族田等,分析宗族的形态特征、等级结构、社会功能诸问题。

徐扬杰著《明清家族制度史论》讨论家族结构、家族规模、家族生产、家族财产、家族伦理、家族观念、家族法律、家族祭祀、家族教育、家族谱牒、家族械斗、家族防卫、家训族规等。 郑振满研究福建家族《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讨论家族婚姻、血缘、收养、过继,而形成继嗣关系。 他将宗族组织分为三种类型:以血缘为联结纽带的继承式宗族;以地缘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依附式宗族;以利益关系为联结纽带的合同式宗族。郭松义《伦理与生活》一书讨论清代的旌表制度,鼓励寡妇守节,士绅家庭可以借着家族的财力养活孀妇。下层的寡妇再嫁有其实际生活上的需要,譬如转房婚或称收继婚。 郭松义、定宜庄合著《清代民间婚书研究》,认为官府在婚姻跨进司法门槛才会介入,国家始终将婚姻划在“礼”的范畴之内。 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利用满洲家谱,讨论北京旗人社会生活。

日本学者清水盛光、多賀秋五郎、仁井田陞、千種達夫、滋賀秀三等人对明清家族的研究亦举世闻名。 1967年两位日本学者出版了家庭与法律的重要著作,即仁井田陞的《中國社會の法と倫理:中國法の原理》和滋賀秀三的《中國家族法の原理》,二书是讨论家庭法的日文经典著作。由于日本学者曾于1940年代参与华北习俗调查,他们引用地方习惯法探讨家庭的婚姻、继承、分产等问题,较少触及国家法律对家庭的影响。

西方学者如人类学家Maurice Freedman研究中国华南家族组织、Arthur P. Wolf研究家族过继与婚姻。 这些论著清楚地描述明清汉人家族的组织的内涵与形态。Pamala K. Crossley(柯娇燕)的著作Orphan Warriors:Three Manchu Generations and The end of the Qing World 讨论杭州驻防的三代满洲人金梁家族。

目前,家族史研究成果丰硕,本书探讨的角度和资料是有些不同的,以下分述之。

一 研究资料来源

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往往建立在亲属、姻亲和门生故旧的基础上。要了解政治圈的人际网络,必得借助族谱中有关仕宦和婚姻记录,所以族谱的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其他史料像年谱、墓志铭、士人诗文集等,亦为研究政治人物相当有用的资料。浙江地区人文荟萃,著作繁多,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有许多清人文集和地方志,有助于了解家族的分布和人物生平等。故宫博物院藏有许多起居注册、军机录副奏折、宫中档。后来到近史所工作,张玉法所长要我协助《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编辑,顺便介绍本所搜藏的档案。当时,陈永发教授担任图书馆馆长,购买许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行的微卷,如《内阁会试题名录》、《内阁进士登科录》、《内阁八旗世袭谱档》、《内务府堂人事类》、《玉牒》、《内务府各司人丁家谱》等,我阅读微卷后,开始利用旗人的家谱和户口册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钮祜禄氏家谱》和《吉林他塔喇氏家谱》做研究,也利用《内务府堂人事类》讨论内务府人丁编审制度的社会流动、继承等问题。

我利用《内务府堂人事类》档案作量化分析,但很多制度问题不能光靠数字解决。1993年以来,我常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看档案,阅读《宗人府呈稿》、《宗人府来文》及《内务府刑罚类》、《内务府慎刑司呈稿》、《内务府财务类俸米册》 ,这些档案记载旗人的俸饷、分家或是争讼问题,让我对北京旗人的生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曾出版两本书。 从汉人家族研究到满人家族研究过程,让我了解到清朝统治政策表面上说是“不分满汉”,其实对满汉人的福祉政策有许多差异。

二 研究角度

第一,从政治看世家的兴衰。

孟森教授考证海宁陈家,证明乾隆皇帝出身于海宁陈家为子虚乌有之事,阅读是书以及何炳棣教授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1368-1911后,我好奇这些家族经过科举考试之后,在政治仕途上的发展,因此阅读《明实录》、《清实录》以及文集等,看这些家族在明清政坛上的兴衰。清初禁止结社,这些家族为了自保,透过婚姻关系巩固势力;康熙年间发生皇位继承问题,各拥其主;雍正时又因结交皇子等事,遭文字狱。

第二,经济史的角度。

《孟子·梁惠王篇》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明代的皇帝开皇店,清朝的皇帝尤其到乾隆时代,欧洲与亚洲的贸易频繁,乾隆皇帝感觉到中外贸易带来的利润,他营利的方式是派遣许多的内务府包衣(奴仆)到各税关当差,在明订税额之外的盈余算是皇帝私人收入。再把皇帝的资金在北京开三十几家当铺,后来发现当铺的利润不过百分之八,便把这项生意结束改将资金借给商人,赚取百分之十二的利息。 许多家族上行下效,从事商业活动。像海宁陈家、查家经营盐业、当铺生意等,高朴则公然打着进贡的旗号,千里迢迢把新疆的玉石运到苏州贩卖。其次又如学者对明清的大地主所有制及地租形态的讨论,由孔府的庄田为例探讨土地规模和定额地租的问题。

第三,人口史、家庭史的研究方法。

就读博士班时,刘翠溶教授开“历史人口学”的课程,她很详细地教导人口学统计方法,课后还要求我们做习题。我到《联合报》的国学文献馆抄录海宁陈家和查家的家谱,每张卡片记录男性的姓名、生卒年、功名、婚姻、生子女的资料,共抄录一万四千多张卡片。然后,利用电脑程式编列生命表(life table)、计算各年龄别存活率(survival rate)、预期寿命(expection of life)等。利用这些家谱资料写博士论文,都是刘老师认真指导的结果。

1988年我到近史所工作,继续做家族史。当时阅读《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孔府档案选编》,写了孔府的论文。1991年,近史所与U.C. Davis 大学合办的“近世家族与政治比较会议”,我阅读《宫中档朱批奏折》,把鄂尔泰的奏折都输入电脑,原本想写鄂尔泰的传记,但写了《乾隆朝的满党与汉党》一文之后,把鄂尔泰传记写作计划丢在一边,打了几十万字的资料也随着电脑不断更新,资料就不见了。

从对鄂尔泰的研究,我发现满人晋升之道也不是科举,从笔帖式一路也可以到公卿,所以选择皇帝的姻亲——钮祜禄氏作研究。为了做城乡对比,也选择吉林的他塔喇氏分析人口行为,包括生育率、结婚率、死亡率以及人口成长诸项目。1992年参加李中清教授主持的“清代皇族人口行为及其环境”计划。学习John Hajnal、Peter Laslett、R. S. Schofield、E. A. Wrigley等学者们分析英国家庭规模的方法。 利用内务府的户口册讨论家庭规模,在北京城的以内管领人丁——辛者库为例,而乡村则以庄头和壮丁的户口册作分析。

章节安排,第一章讨论明末清初世家的形成与兴衰。选取家族有江浙地区长洲申氏,太仓王氏,海宁陈氏、查氏,以及山东新城王氏。明代万历皇帝数十年不理朝政,首辅申时行、王锡爵等结党营私。明清更迭之际,有世族选择降清,亦有集体殉难。康熙建储及雍正颁布禁止结党,使这些家族在政局中逐渐衰弱。第二章讨论明清浙西世家的婚姻——以海宁陈氏为例,由于《海宁渤海陈氏宗谱》详细记载了儿女婚嫁的对象,所以我在此章分析了陈氏家族所建立的婚姻网络。第三章讨论明清海宁查、陈两家族的人口行为,主要讨论家族的经济基础和科举人数。从经济和社会地位两个层次讨论族人在生育率、结婚率、死亡率上的差异。第四章讨论清代山东孔府的庄田。孔府也是海宁陈家的姻亲之一,利用《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孔府档案选编》讨论孔府的经济生活和租佃关系。第五章关注乾隆朝的西林觉罗与桐城张氏家族,从鄂尔泰和张廷玉的年谱、文集和档案,讨论这两家族在乾隆初年的际遇。第六章讨论清代的钮祜禄氏与吉林他塔喇氏。钮祜禄氏为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家族,累世与皇室结亲,成为清代的“八大家”之一。居处偏远地区的吉林他塔喇氏社会地位低,两家族的人口行为呈现明显差异。第七章探讨乾隆朝的高佳氏。高斌为皇室姻亲,其子高恒、侄高晋及孙高朴等皆因此得官,本章主要讨论乾隆皇帝利用高朴案的契机实施玉石专卖。第八章讨论内务府辛者库人的家户与生计,辛者库人是内务府的食家口人丁,地位不高。但通过当差与捐纳,地位逐渐上升。 IxGIPIWMVGyS98QVP3M4DlAyjE7ef3ghLSUCWOpO5qX9OXBsY7ZsDa1IND7h0g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