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修辞的性质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讲求修辞,效果是大不一样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杨子荣的唱词,原来是:

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人间!

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春天”仅仅表示时令、季节;而“春色”为春天的景色之意,会使人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而且“春色”既指自然界,又指人类社会,语意双关,大大丰富了词语的蕴含,真是一字之改,全篇增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著名的音乐家曹火星于1943年10月创作的,当时的歌词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1950年的一天,毛泽东在听了机要秘书叶子龙的小女儿唱了之后,微笑着对她说,中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成立才几十年,怎么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呢?我帮你加上一个“新”字,这首歌就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看好不好?

这个修改得到了曹火星的认可。增加一个“新”字,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对祖国的热爱、中国人民站起来后中国大地的新面貌,唱出来了。

二、修辞与语言三要素

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内容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的效果。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例如语言的声音美和语音有关,词语的锤炼和词汇有关,句式的恰当运用和语法有关。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甚至会同时涉及以上几个方面。所以,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世代相传、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就是一个范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整首民歌都很美,这里重点分析一下最后一句。这一句是由三个分句构成的。“天苍苍”,是一个主谓句,它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高远深邃的苍穹,那里一片湛蓝;“野茫茫”,也是一个主谓句,它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平坦空旷的草原,那里无边无际。上一个分句描写色彩,这一个分句描写空间。第三个分句“风吹草低见(xiàn,同‘现’)牛羊”,是一个紧缩句,包含三点意思:“风吹”、“草低”、“见牛羊”。要是说前两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画面是远景、全景,是静态景物;那这里则是近景、特写,是动态情状,显示了勃勃生机。前两个分句的“苍苍”和“茫茫”都是富于音乐性的叠音词,韵母均为“-ang”,第三个分句的末字“羊”拼音为“yang”,三句押韵。顺便要指出的是,第三个分句中的“风吹”、“草低”都是主谓结构,按说最后的一点意思也应该说成“牛羊见”,但为了押韵,灵活地改成了述宾结构“见牛羊”。前两个分句三字一顿,第三个分句前两字之后也可稍作顿歇,末三字之后则为较长顿歇,成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即成为“3+3+2+2+3”的音节停顿,具有整齐而又有变化的节奏美。整个句子匀称和谐,悦耳动听。正是这样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表现了大草原景色优美、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无限风光。

不只诗歌的修辞手段同时和语音、词汇、语法有关,非韵文文字也是如此。例如: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

这是五年以后“我”回到鲁镇时所见到的祥林嫂,是她生命最后时刻的一段肖像描写。“(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述语和宾语的搭配很不寻常,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淡忘”了先前的“悲哀”,可联系下文“仿佛是木刻似的”,人们才发现,作品讲的原来是人物已经“消尽”了正常人所具有的情感反应,变得呆滞麻木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比说眼珠“一动不动”更使人感到可怖。“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还”,有勉强意,表示和“死亡”临近了;不说“活人”,而说“活物”,表明人物已经失去了“人”所具有的生命活力。“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这样的意思人们很容易用一个句子来表述:“内中一个空(的)破碗”,即将“空的”当做句子的一个成分;然而鲁迅独具匠心,将这一意思写作两个分句:“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此为这一分句的谓语,主语为“破碗”,承上省略)。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它的分量。有如一个特写镜头,把“破碗”放大让人看,表明人物不仅已沦落行乞,而且连乞讨也很困难了,给人以震撼。“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拄着”,表明人物已经虚弱不堪,举步艰难,需要依赖外物支撑身体的重量。“比她更长的竹竿”,则更进一步地表明她的肉体和精神已经被损毁到既无力也无心去选择竹竿的地步。“下端开了裂”,用法奇突。“开裂”,一般视为联合型复合词,“开”和“裂”为同义语素。这里的意思人们常常会写成“下端开裂了”。作品与众不同,写成“下端开了裂”,“开”,述语;“裂”,宾语,表示缺口、缝隙。“开了裂”朗读时前二字可有拖音,成为“开了——裂”。这样单音词“裂”便比较突出,构成对人们的听觉冲击力,表明人物行乞时日已久了。整个这一段文字由于运用了词汇、语法、语音等各种手段,因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一名勤劳、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虽然这仅仅是有限的文字,但读者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那血泪的控诉。

三、修辞与逻辑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而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二者属不同学科。但语言为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为语言的思想内容,修辞与逻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语言表达应该遵循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逻辑的各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自相矛盾的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它出自《韩非子·难一》: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先夸自己的盾最坚固,什么武器也戳不破(吾盾之坚,莫能陷也);接着又夸自己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有人问他,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这个人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这是一则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寓言故事,这个为了夸耀自己的矛和盾而说出的自相矛盾的话语,也成了最典型的不合逻辑。但是,有时出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人们也突破逻辑的制约,构成超越常规的用法,从而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例如:

为了忘却的记念(题目 鲁迅)

1931年2月7日,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鲁迅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学界的现状》等文章,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1933年2月7—8日,即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这是文章的题目。

“记念(纪念)”是怀念的意思,与“忘却”意义相反。根据思维不矛盾律的要求,概念与相关成分之间的联系不能造成本身涵义上的自相矛盾。题目“记念”与“忘却”似乎是矛盾的,然而正是这一“矛盾”才表现了鲁迅深沉的悲哀。他在文章的开头说: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鲁迅对柔石等五位青年怀有真挚的爱,他们的被杀害,使鲁迅难以承受这感情的重负,因此,说要“将他们忘却”,实乃愤激之词。不仅仅如此,鲁迅在文章的最后还说: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可见,鲁迅说要“忘却”“记念”,正是对反动的血腥统治、对漫长黑夜“不能呼吸”的愤怒控诉。再例如:

我们不是美国人,我们是外国人。

这是一个外国小男孩的话。

那是1994年春三月我亲历的一件事。当时我带着学生去实习,在参加社会实践之余,拜谒了久已仰慕的中山陵。从中山陵下来的路旁,有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售货亭,一个约八九岁的小男孩,正在跟摊主讨价还价。孩子皮肤白皙,高鼻深目蓝眼,却长着一头浓密而略带卷曲的黑发,他欲买一只九连环玩具,摊主要10元钱,而小男孩的母亲只给了他5元钱。小男孩恳求那个摊主:你就卖给我吧,我只有5元钱。摊主不卖。小男孩又恳求那摊主:你就卖给我吧,我只有5元钱。情急之下,他又大声地加了一句:我们不是美国人,我们是外国人。 (1)

听到这里,我的心为之一震:可爱的孩子啊,美国人也是外国人,这才是正确的逻辑呀。再说,此情此景中,和哪个国家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男孩最终被她妈妈带走了,没买成那心爱的九连环玩具。但孩子正确地使用着汉语的肯定否定句时那无奈、求助的语气,那稚嫩的童音,情急之下,那天真的不合逻辑的辨语,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为了表达的需要,人们有时突破逻辑的约束以取得某种修辞效果,但这不是说修辞可以不讲逻辑,人们说话、写文章常常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下面的例子有毛病:

① *我讨厌暑假的第二个原因是,一到假期,家里就会突然“冒出”几个孩子,而且近年还呈增长趋势。那几个孩子真跟三元牛奶似的,“天不亮就出发”,满屋叫唤,到处乱窜……

“三元牛奶”是一种牛乳饮料,或一种牛乳品牌的名称,它怎么“天不亮就出发”呢?这两个相关的概念不能配合到一起。作者所说的“三元牛奶”可能是指“三元牛奶”广告词。“出发”,也不准确,应为“下床”。这一句可考虑改成:“那几个孩子真像‘三元牛奶’广告词所说的,‘天不亮就出发’,不过他们是‘天不亮就下床’”。

② *探洞,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科学考察活动。不少的洞穴,内有河流、瀑布,无法攀援的洞壁和陡坎,深不可测的竖井,充水的洞穴通道,探洞人员稍不留神,就会难逃厄运。

“难逃厄运”,难以逃脱不幸的命运之意:既然如此,“留神”又有什么用呢?上下文有矛盾。后一分句可以改成:“就会遭遇厄运”。

③ 祝新的一年里,岁岁平安。

新年前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祝贺语,但这样说,是有问题的,而一般人已经浑然不觉了:

岁岁,是年年、每年的意思,而前边说的可是“一年里”。

除以上所讲的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逻辑学以外,修辞学和文艺学、心理学、美学、语义学、语用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等等也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学习、增长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 a/Ik/koNeCIk7kVpE/SUD3Z3KiOsTHl7xHKb2LMvebd4aYIz8QuPTmZrIfQbBj7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