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该教程是在北京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基础上写成的。2003年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通选课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2004年纳入暑期学校课程。从2004年起,每年讲授两轮。春季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元培计划”的学生;暑期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其他院系一年级的本科生。2000年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始对“普通逻辑”课程进行改革,逐渐向“批判性思维”过渡,到2003年秋与北京大学同步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

该教程是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逻辑学教材系列项目中的子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除了教学实践和理论研讨之外,在教程的设计和写作中,试图满足“趣、味、劲”这三个字的要求。

有趣,就是使人品尝到学习和训练的乐趣。无论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深思熟虑、审慎的思考态度,还是理解为自主的、自我校正的反思性思考方式;无论理解为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技能,还是理解为审验“什么是对的”的思维艺术,理解为建立良性商议交往的工具性艺术;无论理解为具有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好的思维品质的批判性思考者,还是理解为积极运用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都认同批判性思维能够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提高。理智的训练,尤其是思维基本功的训练通常是枯燥乏味的。要想使人在理智的训练中尝到乐趣,在讲解基本理论和训练方法方面要清楚准确、简洁明快和通俗易懂,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选择有吸引力的训练材料,选择能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技术和方法的训练项目并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最重要的是将理论和方法落实到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到成就感,并因此而品尝到学习和训练的乐趣。

有味,就是有地道的批判性思维的风味。在国外尤其是在北美,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很大的菜系,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基于不同的理念形成了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同看法,编写出大量的具有不同风格的批判性思维教材。仅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批判性思维至少有三种不同风格的课程设计:以理解和评估论辩的论证为核心,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具有逻辑风格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强化了亚里士多德把对论证的研究用于“智力训练”的传统;以理解和评估说服性论证为核心,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具有修辞风格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强化了亚里士多德把对论证的研究用于说服和演说的传统;以理解和评估合作式论证为核心,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话哲学中的辩证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具有交际风格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强化了亚里士多德把对论证的研究用于“交际会谈”的传统。在我国,批判性思维是一道进口菜,不大可能把不同风格的课程设计熔为一炉,编写出一部“高、大、全”却是“不辣、不酸、不甜”的教材。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希望写出一部有“辣”味的教材,也就是具有逻辑风格的批判性思维教程。

有劲,就是有逻辑的筋骨和理性的精神。从逻辑探究的角度发展出一套理解和评估论证的技术和方法,这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筋骨;选择好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材料,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这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血肉。筋骨与血肉的有机结合蕴涵着批判的理性精神。作为知识传播对象的逻辑科学,要想变成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筋骨,必须修剪那些对日常思维来说过于复杂的技术化的枝叶,吸收诸如对谬误、统计论证和因果论证等进行经验性研究的成果,逻辑是以科学研究与经验研究结合而成的工具这样一种身份,成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筋骨的。选择与日常思维密切相关而又方便易行的训练项目,贴近思维实际而又便于掌握批判性思维技术的训练材料,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这是使逻辑的观念和批判的理性精神在普通人心中扎根的途径。与无知相比,无理显得更加糟糕。大学生是职业的学习者,对于职业的学习者来说,多少具备一点理智的怀疑与反思精神,深思熟虑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追求清晰性、一致性、正当性和可靠性的思维习惯,以及独立自主和自我校正的思维技能,要比储备知识更有劲。

在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建设和教程设计中,北京大学的周北海教授、陈波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陈慕泽教授积极参加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北京大学的宋文坚先生和周北海教授对书稿进行了审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特别感谢张红樱老师对全书的文字所做的校正和加工,责任编辑田炜在出版过程中所做的辛勤工作,以及北京大学对该项目研究与教程出版的资助和支持。 2P6OJ1Qe0vJYQqRlFKRHUa+kz8Xc/wMh9mZTN1XL1fq9B2u+2CMfIP0ONfbqPX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