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地图是根据数学法则,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投影方法,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用各种符号、颜色和文字,综合缩绘于平面上的图形。它概括地反映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地球仪
把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后,用各种颜色和符号将地球表面上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流、湖泊、城市等地理事物表示出来的一种模型。
平面图
是地图的一种。当测区面积不大,半径小于 10 千米 ( 甚至 25 千米 ) 的面积时,可以水平面代替地表的曲面,因在极小范围内,地面实形和图上实形间的误差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在这个前提下,将测区内的地面景物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平面上,按规定的符号和比例缩小而构成的相似图形,称为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各种图形和面积都应保持与实物完全相似,各个方向的比例尺统一。并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地图上的方向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三种:通常地图是按北方定向的,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此外,地图上还有一种按磁子午线方向的磁北定向的,画有指向标的箭头指北,箭尾指南,在指向标垂直的方向表示东、西方向;另外,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可以根据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指向标
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一种标记。由于有的地图要求不同,在地图上并不一定以上方为北,下方为南……这就需要在图的一角画出指向标,以表示本图的方向。指向标通常用一个箭头表示,箭头所指方向为北,箭尾所指方向为南;有的指向标箭头的中部还画一条垂直短线,以表示东、西方向;其余方向类推。
地图符号
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地面各要素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征的不同字母、文字或不同颜色的点、线、面的各种图形。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点状符点、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地物符号、地貌符号、象形符号、透视符号等。按其与实地要素的比例关系分为: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
地图图例
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各种符号、注记、颜色等。查看和绘制地图时,首先要熟悉图例。
地图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注记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它用来对图例做进一步的说明和补充。
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线段式
也叫线段比例尺或直线比例尺。在图上画一线段,用一单位长度 ( 通常用 1 厘米 ) 代表实地距离 ( 米或千米 ) 。例如比例尺是 1 厘米代表 2 5 千米,可表示为: 02 5 千米。
数字式
可以写成比例式。例如比例尺为 1 ∶ 15000000 ,读作一比一千五百万。也可写成分数式 115000000 ,读作一千五百万分之一。分子和分母的单位要相同,都用厘米,即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5000000 厘米,即 150 千米。
文字式
用文字说明图上 1 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例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800 千米。
大比例尺
一般将比例尺大于 20 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
中比例尺
一般将比例尺为 20 万分之一至 100 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
小比例尺
一般将比例尺小于 100 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海拔
也叫绝对高度。地面某一点高出平均海平面 ( 又称大地水准面 ) 的垂直距离叫海拔。在地图上表示的高度都是绝对高度。我国各地的海拔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 ( 即黄海平均海水面 ) 为起算点。
相对高度
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例如山脉的山峰高出邻近的盆地的高度。相对高度是地势起伏大小的指标。
大地水准面
在计算地表各点海拔高度时假想的一个理想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假设海水处在静止状态下,此时形成一个包围整个地球陆地的连续水面,这个连续水面就是大地水准面。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程,称为海拔或绝对高度。
等高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把这种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性有:①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上的点,海拔高度相同。②在同一幅图内,除悬崖外,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不能相交。③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地面坡度成反比。等高线愈密集,地面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疏,地面坡度愈缓。故等高线可反映出地表起伏的趋势和地表形态特征。
等深线
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结成封闭曲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垂直投影到一水平面上,所形成的曲线,称为等深线。同一条等深线上的点深度相同。在地形图上,等深线用来表示海洋或湖泊的深度,以及海底和湖底地形的起伏状况。
示坡线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示坡线通常画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
分层设色法
分层设色法是地形图上主要的一种地貌有色整饰法,通常用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尤其是以表示地势为主的小比例尺地形图为主。
分层设色法是建立在等高线法基础上的一种制图方法。依据地图用途、地图比例尺的特点,选择若干条能反映该地区地势特征的等高线和等深线,组成高程带,然后在高程带的每两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组成“色层高度表”。借助于一定的颜色变化次序和色调浓度来显示地表的高低起伏,构成一幅完整和连续的地貌变化图形。一般陆地部分以绿、黄、橙等色分别表示平原、高地、高山;海洋部分以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深度。
等温线
地面上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等温线。它是地图上表示降水量分布状况的一种等值线。
等温线是依照等高线的基本原理,根据分布在各地的气象台站的气温观测记录加以整理,将各地气温数值按台站的所在位置标在底图上,并将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
等温线的弯曲状况表示不同的气温分布特点,如等温线稀疏,反映各地温差小,反之,表示各地温差大。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或闭合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多。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表示气温主要随纬度而变化,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反映气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距海洋远近。
等压线
在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它是在地图上表示气压分布状况的一种等值线。等压线可以清楚地反映某地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状况。
由于各地的气压差异和时刻变化,因而等压线是弯曲或闭合的。如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是低气压,反之则为高气压;低气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一方突出的部分,叫低压槽,反之则为高压脊;两个高压与两个低压之间的区域称鞍。上述几种气压分布形式,统称为气压系统。在不同的气压系统中,天气状况不同。
等降水量线
地面上降水量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它是在地图上表示气温分布状况的一种等值线。
在地理学上使用较多的是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在等降水量线图上,等降水量线的不同排列,表示不同的降水分布特点,其规律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相同。
等高距
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其大小依地图比例尺大小而定。一般大比例尺地图,等高距很小,反之则较大。另一方面,等高距又可因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和地形起伏状况而定不同的标准。
普通地图
综合反映地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要素 ( 如居民点、行政区划、交通网等 ) 。各要素在地图上以同等详细程度来表示。
专题地图
也称“专门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地图。一般依内容分为三大类:自然地图 ( 如:气候图、水文图、地质图、土壤图、自然带地图等 ) 、社会经济图 ( 如经济地图、政区地图、人口分布图等 ) 和其他专题地图。专题地图不仅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而且能表示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变化,它在建设上和科研上有广泛的用途。
政区地图
专题地图之一。也叫“行政区划图”。它着重反映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行政区划状况、行政中心所在地及交通线等。行政区划常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根据范围不同,有世界政区图、各洲政区图、中国政区图、国内各级行政单位的政区图等。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原理,应用各种传感器在远距离和不接触物体本身的情况下,通过接收、记录物体的电磁波辐射信息,并经数据处理,而制成的图像,从而对地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在地理上一般应用航空和人造卫星来工作,遥感技术必须要有以下四个条件:①电磁波的发射源;②飞行器或工作台;③高分辨率的多种传感器;④遥感信息的记录和传输设备。
人造卫星从 1000 千米高空拍摄的地面范围有海南岛那么大,它可分辨地面大约 70 米~ 100 米见方的地物。
陆地卫星影像
是指美国陆地卫星上装载的多种仪器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而得到的多谱段影像。利用其多谱段的特点,人们可以得到各种增强处理的假彩色图像,为进行各种专题内容的提取,提供了条件。
由于陆地卫星成像的范围大,比例尺小,大多数影像表现的是群体中占优势的地物光谱特征。为人们探索地表的宏观大规律提供了可能性。
陆地卫星已广泛用于农林、地质、地理、水利、气象等部门的资源考察、环境监测、专题地图的编制等领域。
地形剖面图
沿着地表某一方向的垂直断面图形。它可显示沿着剖面线方向的地面起伏与坡度陡缓状况。
一般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绘制的。剖面线确定之后再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通常较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放大倍数一般取决于原图比例尺和地势起伏状况。然后在图纸上绘一条水平线,按水平比例尺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转绘到水平线上;并从这些点作垂线,按规定的垂直比例尺,在相应于各点高程的平行线上,得出高程点,并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这样沿着地形图上选定的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就画好了。最后在图上注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