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成大事者,都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一个人不管是才高八斗,还是学富五车,都不应该自恃才高而忽视德行,否则只会让人敬而远之。但在现实中,很多人未必能做到不怒、不争、不抢。有些人恰恰就是忘了这些,失了德行而遭人唾弃。
有句话叫“无德必无财,尔虞我诈难长久”。人不能重利忘义,为得财而丧失自己的德行,损害他人的利益。只有那些有德行的人,才能在生意的道路上走得长久。
小董和小谢在城东和城西各开了一家修车店,他们的价格都很公道,服务态度也非常好,于是两家店的生意都很红火。不久,小董发现人们来修车时,常常要花很长时间等待。他便在修车店旁边开了一家餐馆,专卖快餐和小吃,不久就声名鹊起。即使不修车,也经常有人光顾他们的餐馆。
城西的小谢见了,便也学着小董开了一家餐馆,为了招揽顾客,小谢按照对面餐厅的价目表打了9折。有了这样的竞争,两家店的关系有些紧张,但大家的日子都还过得去。过了一阵,小董见城东的人越来越多,便召集几个朋友,一起开起了超市。渐渐地,旁边建起了住宅、学校,城东慢慢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住宅街,房地产也开始增值不少。
而在城西的小谢见状很是妒忌,便偷偷在修车的客人面前诋毁小董等其他同行。为了控制成本,小谢还不惜克扣修车师傅的工资,甚至在修车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最后,店里的技师都流失到了城东的修车店,小谢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冷清。最后,小董的生意越做越大,赚得盆满钵满。而小谢虽然辛勤工作,却只混了个温饱。
小谢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论聪明和点子,他并没有输给小董。论勤奋,他活儿干得比小董还多。小谢之所以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主要在于他做人的德行。
一个有德行的商人,我们称之为“儒商”。儒商,是“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那怎样才能做个儒商呢?
首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平常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这时不要横加指责,而是要做到宽以待人,多看看别人好的一面。
大千世界,要想成功就需要人与人之间互协互助。平常要多责己,发现自己有错误就加以修正;要多恕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多考虑别人的想法,多给别人一个机会。
其次,要有容人之量。生意场上鱼龙混杂,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彼此之间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只要一方宽容大度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之人,为人做事总是持着“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态度,对事斤斤计较,哪怕是一丁点儿矛盾都会闹得不可开交,最终酿成祸患。
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表现出推心置腹的真诚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如果缺乏真诚,就等于是缺少了纽带,便难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架起真诚的桥梁,多一点真诚,从而才能做到互助互利。
东汉时期,有两个人,一个叫严阔,一个叫常威。二人来往密切,交情深厚。
有一天,严阔来到常威家中,说:“常兄,小弟奉命调京城供职,因路途遥远且行程匆促,携带钱物很不方便,我想把这100万贯钱先寄放在兄长这里,以后再来取。”常威道:“你放心,我一定代你妥善保管。”临别时,严阔还道说:“如果常兄急需用钱,那钱尽管用就是了。”
不久,京城瘟疫四起,严阔一家不幸染病去世,只留下一个小孙子。严阔在临终前对他的孙子说:“我有10万贯钱,寄放在家乡你常威爷爷家中,你日后可取来维持生计。”
严阔的孙子心想,这么多年过去了,常威爷爷还会记得吗?但是他决定前去一试,结果当面一提,常威便说:“你爷爷有100万贯钱寄放在我这里,你随时可以拿去用。”
严阔的孙子着实吃了一惊,认为常威弄错了。常威回答:“没有错,兴许是你爷爷在重病之际,头脑不清醒,说错了而已。”严阔孙子拿着钱,挥泪而去。
人与人之间正是因为有了真诚,才有了互相信任的沃土,也才有了关系的和谐。我们不仅要对朋友真诚,对待异己更需要加倍地付出真诚,这样才能化敌为友。
正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正直者心地坦然,可以轻易化解事业上的挫折。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正直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准则。正直就像一块纯净的玻璃,你不管放在哪里,它都无比洁净、无比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