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松脂”崩盘

所有人都在损失金钱,但每个人都希望其他人损失得更多,相应地也就会更快崩溃。

美国时不时地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行业很明显地在进行着自杀式的偏执行为。

股票操盘手需要的是天赋而非后天培训。操纵股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具备大智慧才可以胜任——操纵股票,但是不能让其他人有丝毫察觉。

在开始之初,松脂提炼厂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相互争吵。可随后这些争吵不见了,而这却是最可怕的,说明人们已经不愿意浪费口舌进行争吵了。所有人都在损失金钱,但每个人都希望其他人损失得更多,相应地也就会更快崩溃。市场幸存者认为自己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因为一份口粮十二个人来分的话,大家都要挨饿;可如果只有四个人来分,那么大家都能吃得很饱。

美国时不时地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行业很明显地在进行着自杀式的偏执行为。不可理解、无法解释但却可以波澜不惊地道出:“生产过剩!”然后人们得意地晃着脑袋,为自己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而自豪。曾经生意兴隆而且利润丰厚的松脂行业现在一败涂地,以往这个行业能够为成千上万人提供舒适的小康生活,而现在却是越来越少的人领着不断缩减的薪水。

居住在著名的松脂地区的一位银行家阿尔佛雷德·纽斯塔特先生首先提醒自己的内弟,注意观察萧条的市场状况。雅各布·格林巴姆先生在纽斯塔特的阐述过程中亢奋不已。他看到了黄金机遇,这让他无比振奋,他决定成立“松脂信托公司”。

首先,他以低价买入了所有破产的提炼厂,一共七家。然后,根据创业计划,再将这些厂家以较高的价格转手给被格林巴姆称赞为“大企业家”的内弟。随后,他又搞定了另外九家濒临破产的工厂。这样一来,他就能够通过性价比绝高的投入来控制“强大的生产能力”。而这一切都是以他内弟的名义进行。接着,格林巴姆、拉扎鲁斯及公司银行参与进来,吸引其他合作伙伴,诱使或迫使他们抛售足够多的提炼厂商以确保成功。哄骗那些较为棘手的家伙,蒙骗那些轻信他人的家伙全部加人到这个投资项目之中。于是“美国松脂公司”正式成立,股本为3000万美元,或30万股价格为100美元的股票。由格林巴姆—拉扎鲁斯、I.&SWechsler、MorrisSteinfelder’sSons、Reis&Stern、Kohn、Fischel&Co.Silbeman&Lindheim、RosenthalSh/fran&Co.及Zem—anBros.组成的财团向格林巴姆、纽斯塔特及其他出售工厂的商人提供2500万美元的6S债券,作为他们“出资、人股”的补偿。

这些出资人都不是“投机商”,他们有时会“从事一些金融活动”。他们的收获都是劳动所得,他们从来不干坑蒙拐骗的勾当。

“信托公司”的章程是对一些本身就缺乏准确性的统计数据进行令人信服却又模棱两可的解释,同时还罗列了一些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收益情况。没过多久,绝大部分2500万美元的大众债券,还有债券以及股票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这也就是说,债券与股票全部进入市场,而股民们则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买卖。

该财团的业务运作列表如下:

(graphic1:)

支付给41家提炼厂商,他们的产品占美国松脂产品的90%,及消费品的121%。

(graphic2:)

这些数据并未公布于众,它们真实地反映了财团的现状。

除了公司宣传资料中为数不多的预估数据之外,人们根本不知道公司的盈利状况。在格林巴姆看来,这些数据就是金融界的制胜秘籍,但投资者们似乎不太买账。与吉普林的命运不同的是,公司的股票没能有所作为。这些股票的成色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也没有经过市场的调节,没人知道它们的可靠性。因此,银行不会将它们作为发放贷款的抵押担保品,而“投机分子们”(报纸就是这么称呼股民的)也不愿意跟它们扯上关系,因为在紧要关头的时候,也许根本无法抛售这些股票。于是,财团必须承担起“推销”这些股票的重任,其目标是能够实现这样一种情况: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无需太多麻烦,在不会对市场造成很大影响的情况下,能够顺利抛售“美国松脂公司”的股票。财团必须要赚取佣金才能获得收益。

格林巴姆对所有以部分付款方式获得公司股票的制造商进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规劝:千万不要以低于75美元每股的价格抛售股票。这些制造商对格林巴姆先生不甚了解,因此大家都欣然同意并郑重承诺,绝对会听从他的建议。经过与格林巴姆的一番谈话之后,他们甚至开始幻想,自己手中的股票有一天会涨到每股+0美元的价格。这样一来,不担任财团职务但持有“松脂”股票的人们,绝对不会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进行“抛售”。

格林巴姆先生负责“松脂”的市场运作,这是行情带上美国松脂公司的简称。刚开始的时候,财团通过“对盘”命令这种预先安排而非实际交易的方法来推升股票价格。格林巴姆先生让自己的一个经纪人将1000股“松脂”股票销售给另一个经纪人,然后购买股票的这个经纪人迅速将刚刚买来的1000股股票再转售给另一个经纪人。通过这种对盘流程的预先安排,行情带上该集团的股票交易就是2000股。在“对盘”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关注股市行情的人们就会认为这只股票绝对具备活力而且非常强劲,进而刺激他们大量买进。这有悖于股票交易的“对盘”规则,可是要如何保证人们一直对这只股票的价值充满信心呢?

“松脂”股票以25美元的价格进人市场,由于财团掌控着市场中所有与自己相关的股票,所以这只股票的价格毫不费力地就冲到了35美元。根据股票交易所的官方记录,每天都有数千份股票“转手”一从格林巴姆的左手转到右手,然后再转回来一而股票价格则是稳步提升。但这其中似乎少了什么,这种股票操作没有说服力,未能吸引大众股民的参与。买卖股票的人都是“交易所交易人员”就职于交易所的专业人员,这些股市赌徒为获取自身利益进行投机倒把;还有被称为“行情带情痴”的证券经纪公司客户,他们生命的全部就是每天进行投机倒把,以及孜孜不倦地研究股市行情。只要行情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预测股价即将上升,这些进出交易所的绅士们就会立刻购买任何金融产品,从资本化的虚有股票到政府债券。诸如BackBayGas,该公司的实际资产为零,但是其股本却达到1亿美元。这就是资本化虚有股票的典型代表。

现在,这些交易所交易人员及行情带情痴想当然地认为,“格林巴姆一伙”掌握着所有的股票,因此他们必须寻找一个相应的市场。而寻找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一个合适的“多头”或炒作活动。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不断提升,那么报纸就会大肆报道该股票的各种利好消息。于是,那些缺乏判断力的股民们看到这些消息后就会开始购买股票。他们的假设是这样的:既然股票已经升了10个点,那么它必然会再升值10个点,一辈子都在华尔街奋斗的家伙们就是依靠这一招赚取巨额盈利的。

格林巴姆与他的合作伙伴们是一群极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通晓华尔街的一切并且深谙其运作之道,他们即细心又大胆、他们拥有远见卓识却又懂得如何把握眼前一切良机。他们是务实派金融家。他们将“松脂”的股价提高了10个点,但尚未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从而刺激股民购买财团的股票。实际上,三周时间过去了,虽然该股票价格一路走高,而且“华尔街”到处都有人宣传购买这只股票的好处,新闻中也充斥着“善意的”规劝,可整个财团收获的却是来自提炼厂商5/D.Keep的6000股股票。因为缺钱,他以38美元的价格卖出了自己的股份。财团还被迫以35美元、36美元及更高的价格买回了自己以30美元、31美元、32美元及34美元卖给“交易所交易人员”的那些股票。而这些操盘手又必须“支持”股票达到更高层次,保证股价不会下跌,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购买自己的股票。这样一来,大众股民就会认为这只需求量巨大的股票一定藏有巨大利润。因为该股票以前就有过大幅的价格提升,但很多聪明人直到现在才选择买人。既然有人看上了“松脂”的股票,那么大众股民为何不去购买呢?人们通常都会问自己这种问题。这是小本生意人士的本性,而金融投机分子也会因此欢呼跳跃。

所有销售“松脂”股票的尝试都未能成功。最后,财团决定让股价跌落到“诱人的低价”。股价果然大跌。然而,目标大众依旧没有买人财团的股票。他们还尝试通过卖空盈率来实现大范围的“可逼仓”股票,同样还是没能取得成功。在华尔街中,没有人希望对一只被人牢牢掌控的股票进行“卖空”操作。卖空的概念非常简单:孤注一掷,确定股价一定会下跌。“卖空”操作的人抛售的不是自己真正持有的股票,他们只是希望日后再以较低的价格重新买人。不过,他必须提供充分的保证,然后从其他人那里借人这些股票,从而交付给买家。“平仓”或“买人”就是购买之前销售的股票。很明显,对于被少数人掌控的股票来说,尝试卖空操作并不明智,因为很难能够介人股票。“逼仓”卖空就是提高价格迫使人们“平仓”。当卖空额足够大时,人们就会采取这种办法,在一定时期内保证股票价值。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经过了一系列让“松脂”背负恶名的不利波动之后,即便公司拥有曾经辉煌的业绩,华尔街的名声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公司的股票对外只售出了35000股,被人们普遍称为“松脂臭皮囊财团”的成员们悲哀地认识到,虽然他们精妙地组建了信托公司,也颇为成功地进行了债券操作,但是作为股票操盘手,他们的确没能取得太多成功。在接下来的八个月中,财团销售了更多股票,鳏寡及孩童都成了他们的销售对象,甚至还将自己的亲密朋友“卷人其中”。他们以零成本对外进行销售,自然也就希望可以销售更多。

现在看起来,股票操盘手需要的是天赋而非后天培训。操纵股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具备大智慧才可以胜任一操纵股票,但是不能让其他人有丝毫察觉。任何人都可以购买或卖出股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卖出股票的同时掩盖自己在购进这些股票的事实,同时还不能让人知道,这只股票的价格一定会增长。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巨大的勇气、无可挑剔的判断力、对股市技术条件的了解、无限的智慧及敏捷的思维、对人类本性的透彻理解、对于赌博这种奇怪心理现象的仔细研究,以及应对华尔街大众与美国人民神奇想象力的丰富经验。完全了解自己将要雇用的各类经纪人,熟悉他们的能力、缺陷及个人性格,还要了解他们的价格,但这一切又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另外,要想掌握充分的操纵股票技巧,那就只能通过磨炼、耐心与金钱才能实现。专业的华尔街人士只会说:“行情带就是故事的全部。”因此,这些小小的纸带让公众了解的故事必须是操盘手认为公众应该了解的故事,操盘手必须能够制造这样一种效果:让人感觉这一切都是完全自发的,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合法且真诚。操盘手还必须是一个谎言大师,同时还要非常确信自己绝对是个老实人。

财团的几位成员都拥有这些能力中的很多项,但没有一个人具备上述所有条件。大家决定将“松脂”股票交给塞缪尔·温布托·希尔普来管理,他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操盘手。“杰克”格林巴姆说他去与这名伟大的投资者进行商谈。

希尔普是一位金融界自由业者、自由的斗士、自由的思想家。他从亚利桑那的矿厂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但他觉得这个领域过于狭窄。于是,他来到了纽约,在这里,他可以尽情投入到各种豪赌之中。他具备一个操盘手应该具备的一切特质,他还拥有更多非凡之处。他刚来的时候就对纽约不肩一顾,并且准备凭借自己的金融才学在这里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其他一些“操盘巨头”在他面前只能自愧不如。希尔普告诉他们说:“我在股市上就是高调赚钱,为所欲为;而你们却只能偷偷摸摸,投机倒把。何必费尽心思装出一副诚恳老实的样子呢。跟你们不一样的是,我从来不回避任何挑战与困难。”这种勇于面对一切的态度造就了他永远旺盛的斗志。希尔普没有任何负担,不用转嫁给他人;也不必像那些对他充满敌意的操盘手一样,经常通过精巧的谎言来夸大财产并销售给一群没有判断能力的大众股民。如果他认为某只股票达到了不应该达到的高价,那么希尔普就会在众人的惊叹中自信满满且积极大胆地进行抛售。如果他认为一只股票价格过低,那么他就会大胆买人,准备吃进任何可以购买的股票,并以高价收购其他人手中的股份。在不断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希尔普偶尔也会遇到暂时性的困难,在不利的情况下被迫停止交易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但他总会成功。让人不得不敬佩的成功!

在股市方面,他是最优秀的操盘手。每逢牛市,他会稳定、大胆且聪明地抬高目标股票的价格,最重要的是,他不会让人们感觉到这只股票是受人操纵的。于是,一些小额资本炒股者竭尽全力想从他手中以难以置信的高价购买股票。而熊市操盘则是希尔普的拿手好戏之一,他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市场进行“重击”,股市的价值就像着了魔一样逐渐消失。在那些可怜的普通股民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所有的股票都“不对劲”,而且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整个股市传言四起,大家都说事情会越来越糟糕,各种流言似真似假、令人不安,隐约透露着一丝灾难的味道。整个华尔街都弥漫着忧惧的气氛,而股票交易所则笼罩上了一层恐惧的阴影。小打小闹的股民们整日提心吊胆,他们从股市中获得的盈利全部被一扫而空。即便是资金雄厚、小心谨慎的银行主席们,也开始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满怀不安的情绪,认真地研究股市行情。

有人迅速将格林巴姆引荐至希尔普的私人办公室。这是一间带有金属格网的半昏暗房间,无论冬夏,这个房间始终如一。这种格局就是为了防止对面有人窥探他的访客及身份隐秘的经纪人,这些人的身份最好还是不要让华尔街的大众知道为妙。他正在办公室踱来踱去,时不时地停下来看一下行情带。这位股市领袖能够了解市场状况的唯一工具就是行情接收器,他能够知晓自己的下属干得怎么样,以及敌对势力对他的攻击做出了怎样的应对。每一寸行情带都是一片激烈的战场,每一个行情表背后都有无数次冲击。

希尔普如同鬼魅般的灵猫一样:他那不为人察觉且无声的步伐、他那几缕胡须、他那由宽广的额头及三角形下巴组成的面容。而他的眼神则透露着万兽之王的威严,摄人心魄的冷酷,还有看到雅各布·格林巴姆先生时那一丝冷漠的好奇。此时这位信托公司创始人心无他念,只是不由自主地问着自己,希尔普的心跳是不是就是行情记录器,毫无感情地记录着股市的一点一滴。

“你好,格林巴姆。”

“你好吗,希尔普先生?”这位格林巴姆一拉扎鲁斯公司的资深合作人、百万富翁说道。“我希望,你一切都还好吧?”他把头转向另一侧,仔细审视着希尔普,眼中充满关切之情,似乎要确定一下对方的健康状况。“不用问,你肯定过得很好。好久没见你的气色如此红润了。”

“你来找我肯定不是为了告诉我这个吧,格林巴姆,你说呢?你的松脂公司怎么样了?且慢!”希尔普吹了一声长长的口哨,然后说道,“我知道了。你是想让我参与其中,没错吧?”然后他开始发出笑声——一半是轻笑,一半是咆哮。

格林巴姆一脸敬佩地看着他,然后面带一丝迟疑不决的微笑说道:“这都被你识破了!”

幽默,几乎是所有美国人的共同特色。在关系重大的商业事务上开开玩笑更是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特色。另外,如果希尔普拒绝的话,格林巴姆就可以将整个事件一请求与回绝一全部视为一场玩笑。

“到底什么事情?”希尔普问道,言语中丝毫没有幽默的意味。

“集合基金应该怎么操作?”

“多大规模的集合基金?”希尔普冷冷地问道。

“大到近乎极限的集合基金。”这位信托公司创始人又一次迟疑不决地微笑道。

“你不会掌握着所有的股本吧,希望不是。”

“这个嘛,我们手头有10万股。”格林巴姆说道,这会他更加没有底气,而且多了一丝沉重。

“除了你,还有谁参与其中?”

“你知道的,还是那些人。”

“嗯,我知道的。”希尔普重复了一遍,言语中透露着不肩,“还是那些人,你早就应该来找我了。要想赢得声誉,那肯定是需要花一番工夫了。每个人的份额怎么计算?”

“我们很乐意交给你接手。”格林巴姆边笑边回答,“我们持有10万股,我们很乐意让其他人也持有部分股票。我们可没那么贪心。哈哈!”

“可是,那些提炼商、”

“他们都参与到基金中了。他们的大多数股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没有我的命令,这些股票都不会流入市场。”

两个人都停顿了一会,没有说话。希尔普眉头紧锁。最后,他说:“让你的那些朋友都到这里来,今天下午。再见,格林巴姆。还有,我要说一下,格林巴姆。”

“什么事?”

“任何时候都不要耍花招。”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希尔普先生?”他试探性地表示了一下不满。

“我的意思是让你们不要耍花招。下午四点过来。”然后希尔普先生开始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格林巴姆犹豫着,依旧面带迟疑不决的抱怨。不过他什么都没说,离开了这个办公室。

希尔普看了看行情带。“松脂”股价为29美元。

他继续不停地踱来踱去。只有在市场“不如意”的时候,希尔普才会停止这种机械的、如同动物园动物一样的走路方式,四处张望,但什么都没看到。如果市场发生了某些出乎意料的状况,那么希尔普就会呆呆地僵立在行情带旁边,因为他那负荷过重的神经处于紧绷状态一就像一只老虎发现自己笼子中进来了一个奇怪但可以当做美食的动物。

四点整,格林巴姆—拉扎鲁斯公司资深合作人、I.&SWechsler、MorrisSteinfelde6sSons、Reis&Stem、Kohn、Fischel&Co.、Sil1berman&Lindheim、Rosenthal、Shaffran&Co.及UmanBros.前来拜访希尔普先生。

他们并未被引荐到希尔普的私人办公室,而是被带到了一个装饰奢华的房间,四周墙壁挂满了浮华的马匹与赛马油画。这些访客坐在一个橡木桌子旁边。

希尔普先生出现在了门口。

“大家都好吗,先生们?不用起身,各位都不用起身。”他似乎根本没有打算跟哪个人握手,不过格林巴姆一边迎向他一边果断地伸出自己肥胖的右手,希尔普跟他握了一下手。然后,格林巴姆坐了下来,说道:“我们都到齐了。”接着,又殷勤地笑了笑。

希尔普站在那张精致且光亮的桌子最前端,慢慢审视着那一幅幅诚恐不安的面容,他与每个人都对视一分钟左右,犀利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份不肩,几乎给人一种威慑感。这让在座的各位好不郁闷,年长的感觉相当不爽,而年少的则怒火中生。

“格林巴姆告诉我说你们想把手中的松脂股票集合在一起,然后委托我来替你们进行营销。”

大家都点头,一些人回答说“是的”。而27岁的林德汉姆则轻浮地说了一句:“是这么回事。”

“很好。那么每个人的股份比例是多少?”

“我这有份清单,希尔普。”格林巴姆插嘴说了一句。他故意省略了“先生”二字,就是想在大家面前证明一下,自己跟希尔普的地位是平起平坐的。希尔普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也不介意。

希尔普大声读道:

格林巴姆—拉扎鲁斯公司38000股

艾西多·维切斯勒及斯.维切斯勒14000股

莫里斯.斯坦菲尔德家族14000股

瑞斯&斯特恩11000股

克恩—菲斯切尔公司10000股

希伯曼&林德汉姆9000股

罗森戴尔—沙夫兰公司9800股

泽曼兄弟8600股

总计114400股

“是这样吗,先生们?”希尔普问道。

格林巴姆点了点头并且殷勤地笑了笑,他为自己这个最大股东的身份而开心不已。有人说“是的”,还有人说“没错”。小林德汉姆说:“是这么回事。”公司创始人,他的叔叔与他的父亲都死了,因此整个公司就遗留给了小林德汉姆,但他的这种轻浮肯定跟遗传无关。

“我明白了。”希尔普慢条斯理地说道,“我全权负责这个股票基金,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进行决策。任何人都不得有异议,也不得有任何质疑。如果需要任何要求的话,那么由我负责。如果你们不认同我的做法,那咱们就不用合作了,因为我就是这么做事的。我熟悉自己的生意,如果你们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话,那么在这间办公室里就全部都听我的,走出这间办公室还是要把嘴闭上,什么都别说。”

大家都没说话,连林德汉姆都保持了沉默。

“每个人都将继续持有他在基金中的股票份额。这些股票在你们手上已滞销一年了,现在你们还是要继续持有这些股票,直到我通知你们进行抛售。我让你们抛售的时候,你们必须立刻行动。我了解了一下公司的经营情况,我认为这只股票能轻而易举地达到75或80美元的价格。”

在座的八位投机商都目瞪口呆,发出了惊叹的声音。而格林巴姆则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似乎这一切都是他计划好的,希尔普只不过是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而已。

“还有,”希尔普继续说道,声音非常平静,“你们每一个人能够销售的股票就是你们在这个基金中所占的股份,而这些股份也只有在获得我的许可之后才能够进行销售。”大家都没说话,希尔普接着说:

“以29美元的股价作为基准,基金盈利的25%归我所有,作为报酬。其余利润你们平均分配,而所有必要的花费则由大家均摊。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还有,先生们,任何人都不可以偷偷抛售股票,哪怕连一股都不行。”

“我希望你能明白,希尔普先生,我们可不是那种人。”格林巴姆装模作样地摆出了一副很有尊严的样子。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在同僚面前表现出这一点。

“行,就这样吧,格林巴姆。我了解你,这就是我的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可不是初来乍到的新手。我就是简单的提醒一下,‘不要耍花样’。听着,格林巴姆,”他的眼神透露着严谨、冷漠与威严,然后一字一句地补充道,“我很认真地告诉你们,千万不要耍花样。我要知道你们手中所有的证券数量。对不起,先生们。我很忙,再见。”

从此,就有了著名的松脂多头集团。众人本以为希尔普会和善一点,懂礼貌一点,但毕竟是他们去邀请希尔普而不是希尔普来求他们帮忙的,因此他们不得不忍受性格古怪的希尔普。

“其实山姆不是坏人,”格林巴姆向大家说道,似乎是在为亲爱的朋友身上的某个缺点而道歉。“他想表现出极度的愤世嫉俗,但其实他并不是那样的人。如果你顺应着他,那么他就会为你做任何事情。我总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第二天,松脂股票开始了历史性的疯涨。股价从30美元开始。操盘专家一精通股票交易的操盘手吃进了16000股,将股价推到了32.01美元。之前以高价买入这只股票,因此而受到“打击”并懊恼不已的股民们,现在重新燃起了希望。由于之前市场上从未出现过任何一只受人恶意操控、通过欺诈及预谋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股票,因此希尔普手中的松脂肯定拥有其自身价值并且受到市场调节。行情带讲述的故事绝对真实,因此这些故事个个都与众不同,精彩绝伦。于是,有一天,华尔街上的几家证券经纪公司挤满了准备购买股票的人,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们必然会谈论市场上的“重大进展”;第二天,操盘手们发现几大金融巨头不动声色、意图明显、沉着冷静地吃进了所有的交易。这就说明,那些金融巨头对美国松脂公司的绝大部分股票有着“控制欲望”。又过了几天之后,市场出现了很多少于100股的“零头”交易,而从事这些交易的人都是经常为格林巴姆财团打理生意的操盘手。这也就是说,财团的熟人肯定从“内部”获得了“消息”,然后通过买入实现投资。

这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大家心情一片大好,而整个股市也非常稳定。然而,华尔街上那些时刻保持警惕的职业股民从不断更新的行情带上得到了一个消息一该财团股票出现了“内部抛售”,这个消息千真万确!行情带上的每一寸记录都清楚地表明,最为熟悉该财团资产的那些人都在进行抛售。希尔普故意笨手笨脚地抛售那些自己在进行多头操作时被迫吃进的股票,之所以吃进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价格提升。希尔普也不在乎人们怎么看他,只要能够形成巨大的卖空额,然后通过“逼仓”实现获利。他拥有众多可以支持自己进行多头操作的公司。而且,他也非常确信,那些职业股民一定会说:“看吧!那些家伙早已黔驴技穷,这只股票也不会有什么噱头了!”然后,人们就会自信满满地将“松脂”全部抛售出去,因为以46美元的价格售出一只毫无价值的股票肯定是只赚不赔的事情。第二天,股价开始下降。人们又抛售了更多。可是,等到第三天的时候,一位交易所的董事加人到了“松脂”的股民行列之中,他所在的这个交易所以小心谨慎而著称。这位董事根本没有竞价,他只是不断买进。最后,他一共收购了20000股。这让空头们变得异常恐慌,于是,流言四起,人们都说这只股票很快会进行分红。接着,空头们不惜损失地对自己的卖空进行平仓,转而走向“多头”路线一买入股票,希望日后能够盈利。于是,松脂股价又开始上涨,几乎达到52美元。

接着,希尔普大量消减了自己应该操控的股票总量。到现在为止,他的买进大于卖出。以后,他的卖出就会大于买进。当供不应求时,价格自然会上升;当供大于求时,就会出现降价。但是长线的平均销售价格总会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从而确保运作有利可图。当然了,整个销售过程肯定会出现一些价格回落。

过了一个星期,“松脂”的价格保持不变。然后,它又一次开始升值。股价达到56美元,然后又上升到58美元,它成了最为活跃的一只股票。所有人都在谈论它。报纸开始发布声明,报道松脂公司那卓有成效的收人情况;整个华尔街都开始认为,美国松脂公司与其他的“信托机构”一样,肯定是一家非常有“钱途”的企业。那时,公司的股票每周都会上涨一点。因此,各类报纸都争相报道松脂股票的成功。

当股价涨到60美元时,华尔街的大众都开始认为,这只股票肯定非同一般,因为没有人能够在一个月内操纵一只股票将其价格抬高30个点。这恰恰说明,希尔普的确是名了不起的股票操盘手。于是,人们对“杰克”格林巴姆以及他的同僚们投去了好奇、敬佩、羡慕的眼光,其中还夹杂着很多其他情感。大家还指责他们故意在一年之内压低股价,从而“逼走”那些缺乏经验的持股人,并“消磨”前期买家的耐心与信心,因为格林巴姆这帮人希望将“美妙”的“松脂”全部留给自己。而格林巴姆这帮人则面带一种充满罪恶感的笑容,始终保持沉默。不过,当人们跟杰克讨论起这个事情的时候,他还是会时不时地皱一皱眉。艾希多·威斯勒他老人家则逐渐展露出拿破仑三世那种超凡脱俗的精明神态,“鲍伯”林德汉姆似乎都已经变成了贵族;小个子的近视眼莫里斯·斯坦菲尔德体重增加了15镑,罗森戴尔走到哪里都会停下来拍一拍其他人的肩膀并渴望对方也能够这样对他。

然后,希尔普在两天之内,连续安排“杰克”与“艾迪”小拉扎鲁斯在众人的注视下打赌,10000美元对5000美元:“松脂”股票将会在今年通告分红。于是,跟他们站在一个阵线上的各类报纸就开始猜测,分红的份额到底有多大以及何时能够落实分红。而交易所的操盘手们则对自己的一干听众说出了自己“绝对准确,来自公司内部”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不尽相同。两天之后,希尔普手下那些表面上正直善良的操盘手开价,为100000股分红支付134%的费用,他们还说应该在六日之内通告分红,否则钱款无效。接着,股价涨到了66.34美元,人们都渴望买入这只股票。于是,一个规模巨大、范围广阔的市场就此建立了起来。任何人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大规模的股票交易。这114400股股票开始的价格仅仅是微不足道的30美元,而其理论总价则为3432000美元;但是现在,该股的价格涨到了65美元,其理论总价高达7422000美元。对于一只刚刚进入市场才几个星期的股票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算是不错了。

希尔普,这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似乎根本没有抛售股票的意思。然而,这个股票基金的其他股东则开始有了其他想法,他们希望希尔普能见好就收。他们说,赚这么多钱可以收手了。而这些人在办公室中看到的股票态势则让他们感到愤怒。这些人很清楚生活的变化莫测以及政策与股市的不确定性。假设某一个疯狂的无政府主义者把美国总统给干掉了,或者德国君主跟他的奶奶打了起来,那么股市肯定会崩盘。这样一来,公司账面上那400万美元的盈利也将化为乌有。他们分别去找雅各布·格林巴姆先生,然后又一起向他请愿,希望他能够去拜访希尔普。这其中也有反对的声音,但反对的力度似乎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于是,格林巴姆走进了希尔普的办公室。两分钟之后,他又走了出来,满脸通红。他告诉自己的每位同僚,希尔普心中有数,希尔普很了解自己手中的业务,还有希尔普那天脾气很大。不过,格林巴姆带着原谅的口吻补充了一句,每当希尔普输掉跑马比赛的时候,他总是会发脾气。

股价在60~65美元之间波动,似乎是中了魔咒,始终无法突破这个价格区间。不过,在股票的涨价过程中,也出现过几次这样停滞不前的情况,40、4+及56美元。当股价跌落到60或59美元的时候,人们都会更加迫切地买人,因为整个华尔街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传言:“松脂”将会按照股票面值进行兑现。这就是大众的投机心态,而希尔普先生一系列漂亮的市场操作使得所有人都愿意买进松脂股票,而不是在那里傻傻地观望。人们都确信,这只股票最终一定会超过90美元这个价位。希尔普先生依旧在进行买人和卖出,但他卖出的数量是买人数量的两倍之多;而他负责操纵的大量股份则有所减少。第二天,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出售股票基金中的份额。

也就是在这一天,当格林巴姆先生用完午餐,走向自己的办公室时,他感到非常高兴:午饭很好、自己的状况很好、所有的一切都很好。他瞄了一眼行情带,然后笑了一下。毫无疑问,“松脂”绝对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而且形势一片大好。

格林巴姆先生想,“在现在这种市场状况下,如果我抛售股票而希尔普买入的话,他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买入的就是我抛售的股票。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我应该让他多持有一些股票。这样一来,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情况,那我也能够掌握先机。埃克!”他叫来一名职员。

“什么事,先生。”

“卖出2000股,等一等,3000股,不,还是算了。给我把埃德·拉扎鲁斯找来。”他自言自语地说道,心中窃喜:“我同样可以不用抛出5000股。”

“艾迪,”他对合作伙伴的儿子说,“告诉交易所的那些操盘手,告诉维力·斯切夫,卖出5000股,还是6000股,告诉他,卖出7000股松脂股票,并借入股票。我自己可是没有出售任何股票啊,不是吗?”他眨了眨眼睛。“这是他自己的卖空行为,你明白吗?”

“我明不明白?当然明白,我会搞定这件事情。”小拉扎鲁斯洋洋得意地说道。他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替格林巴姆打掩护,而且不会被任何人察觉,包括那个非常令人厌恶的塞缪尔·温布托·希尔普。这位年轻人自信满满,兴高采烈,因为他能够给自己的朋友兼合作伙伴下达命令了,他命令维力·斯切夫卖出10000股。格林巴姆背信弃义,本来只是准备卖出微不足道的2000股,可最终的抛售总额却达到了五倍之多。在所有人看来,这只是一次卖空行为,而且真正的卖家是维力·斯切夫。而且,人们最好不要多想,就应该这么认为。刚开始,财团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提供他持有的股票数量,因为希尔普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股份情况来追查任何卖出活动。还有,买空存在一定问题,而卖空则没有。卖空时,卖家迟早会将这些股票重新买人,这一点毫无疑问。也就是说,这些股票绝对存在市场需求,至少会有一个买家。但出现买空时,股票就是很现实地掌握在某个人手中。

艾西多·维切斯勒持有14000股,那一天,他的心情糟透了;而格林巴姆却没有什么操心的事情,一点都没有。一批著名的艺术收藏品将在那一周的拍卖会上售出,他很确信自己那位粗俗的朋友“艾比”沃尔夫一定会买下几幅特鲁瓦翁的精美画作以及一幅柯罗的传世名品。目的很简单,让自己的名字能够登上报纸。

“‘松脂’,62.78美元,”他的侄子就站在行情带旁边,他报了一下股价。

于是,老维切斯勒计上心头。如果他以62或63美元的价格卖出2000股松脂股票,那么他就有足够的钱来购买这些艺术品中排名前十的名作。他的大名,以及他所花费的金钱一定会令新闻报纸增色不少。希尔普手中的股票市场庞大而广阔,区区3000股,甚至4000股对他来说能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如果真是要卖出的话,我应该卖出5000股。万一这些股票在希尔普手中被套牢,那就惨了。我要在自己的老家维斯塞斯特建一座马棚。”老维切斯勒自言自语,依旧是那番特有的滑稽语调,这一点在华尔街可是出了名的。“为了纪念希尔普,这座马棚就叫松脂马舍。”于是,他的5000股通过层层命令终于被卖出,维切斯勒授命Wertheim&Co.的赫尔佐格,后者再授命E·哈尔福特。当然,这是一次卖空。

15000股,这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

这天晚上,鲍伯·林德汉姆那位美丽非凡的妻子想要一条项链,马上就要,而且项链必须镶嵌着一颗榛子般大小的钻石。她听到自己的丈夫赞扬山姆·希尔普如何手段高明地操纵松脂股票,她也知道自己的丈夫能够“与企业发起人享受同样的利益”。她阅读报纸,孜孜不倦地追踪着股市动态。鲍伯对自己的妻子宠爱有加,年轻而缺乏经验的他经常将自己股票收益的一部分交给妻子。而这位娇妻则学会了如何推算自己的“红利”或理论收益,以免鲍伯起了“逃避债务”的贼心。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她为自己的丈夫准备好了一串统计数据,以充分反映他的股票收入情况。还有,她想要那条项链,几个月来一直如此。这条项链只需要17000美元。她还看中了一个手镯,上面有钻石以及红宝石,还有很多其他精美珍宝。

林德汉姆拒绝了她,但是凭借自己那份恒久不变的诚信,保证道:“亲爱的,耐心等待股票基金的最终抛售吧。我不知道到底会是怎样的价格,希尔普什么都不肯说。不过我可以肯定,大家的收入一定会非常可观,你也不例外。我以30美元的价格给你500股。不错吧!”

“但我现在就想要!”她撅着嘴巴,表示不满。她真的很美丽,当她撅起嘴巴的时候,她那饱满、红艳的嘴唇……

“再等一个星期吧,亲爱的。”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现在就把钱借给我,等你把我通过股票交易赚取的费用给我的时候,我再还你钱。”她给这段对话画上了句号,不容鲍伯有任何反驳。当看到鲍伯脸上露出一丝犹豫的时候,她严肃地补充了一句:“说到做到,我一定会还的,鲍伯。我会一分不差地把钱还给你,这次一定会。”

“我考虑一下,”鲍伯说。每次屈从的时候,他总是这样说。对此,她再清楚不过了。于是,她表示出了自己的宽宏大量,说道:“很好,亲爱的。”

林德汉姆认为卖出1000股之后就足够了,于是他决定第二天就这么做。股市多变,无法预料。而大多数情况下,股市的意外情况对多头来说都是不利的。但是,当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平静下来,不受自己的妻子及她的言行影响,并且专注考虑问题的时候,他猛然发现:卖出1000股松脂股票是错误的,自己应该卖出2500股。于是,他也这么做了。他真的是一个谦恭的人,而且非常年轻。他妻子的表弟帮他卖出了股票,当然也是卖空。

17500股,这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股市一切正常,没有受到波动。希尔普绝对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不幸的是,莫里斯·小斯坦菲尔德也决定卖出1500股“松脂”,他也这样做了。在他卖出之后,股票价格还上升了半个点。因此,他又卖出了1500股,然后又是500股。这些交易都由一个不会引起人们怀疑的操盘手负责。

21000股,这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股市似乎受到了些许影响。

接着,瑞斯及斯特恩公司的路易斯·瑞斯;克恩—菲斯切尔公司的安迪·菲斯切尔;泽曼兄弟的雨果·泽曼以及罗森戴尔—沙夫兰公司的乔·沙夫兰都认为自己可以违背与希尔普立下的誓言,而且不用受到任何惩罚。下面就是出售股票的具体情况:

(graphic3:)

31400股,这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

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认真分析了自己手中所掌控的剩余买卖份额之后,希尔普发现“肯定有人抢先一步卖出了”。

助手们每天都将股市上买家和卖家的详细清单提交给希尔普。因为如果要卖出大份额的股票,即便是最有技巧的操盘手也会露出马脚。现在,他仔细地检查着这份清单,两两对照,提出了一些问题之后,他又进行四四对照:将四个名字与其他四个名字进行对照。他早就识破了这套老掉牙的虚假卖空把戏。他知道,如果有人胆敢卖出这么多股票,那一定是他的同僚。还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这些人的背信弃义行为绝对不是大家一起商量好的。因为如果真的是商量好的,那么卖出的股票总额肯定不会这么多。他几乎知道每一份股票的流向。他必须对这些事情了如指掌。

“两个,”他对秘书说,“两个就足够了。”于是,他开始了行动。

他以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势开始了大量收购股票的行动,他似乎是在报复一63美元、64美元、65美元、66美元一几分钟之内,股价就上升了四个点。整个股票交易所沸腾了。股市一没错,松脂就代表着整个股市。大家都在买进,都在琢磨这只股票到底能够涨到多高,格林巴姆与另外七个人也是如此。似乎这只股票正在朝着人们预期的标准高歌猛进。

接着,希尔普收回了自己的操盘手借贷给空头们的所有股票,然后自己开始借入。这些举措再加上巨大空头额的合法需求,引发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远远超过了一夜之间松脂在64美元、32美元、8美元以及最终4美元的溢价供给。也就是说,空头们必须进行平仓或者为借贷的每100股支付25美元的每日利息。对于财团借贷的31400股股票来说,每天的花费就高达8000美元。另外,股票价格还在一直攀升。空头们每一分钟都在损失成千上万美元。人们不知道,股价究竟会上涨到什么程度,但对于市场上那些傀儡空头及其背后的实际空头来说,情况的确不妙。

格林巴姆—拉扎鲁斯公司;艾西多·维切斯勒及斯·维切斯勒;莫里斯·斯坦菲尔德家族;瑞斯及斯特恩;克恩—菲斯切尔公司;希伯曼及林德汉姆;罗森戴尔—沙夫兰公司以及泽曼兄弟都收到了一条来自希尔普先生的消息,内容完全一样,且口气强硬!

“立刻将手中的松脂股票给我!”

畏惧、恐慌、崇拜及自满,这些人有着不同的思绪。他们必须在公开市场上买回前几天售出的股票。这就意味着,之前那些背叛性质的股票交易将造成二十几万美元的损失。然而,如果希尔普先生尽职尽责的话,那么这个基金肯定能够“赢取”相当的利润。

大量股票处于66美元的待售价格,但希尔普的操盘手们果断、迅速、兴高采烈地吃进了这些股票。真正的卖空额数量巨大,令人恐慌。于是,人们开始买人,买人总额为夸张的31400股:格林巴姆、维切斯勒、林德汉姆、斯坦菲尔德、瑞斯、菲斯切尔、沙夫兰及泽曼纷纷命人买人股票。在他们买人的时候,股价也在不断攀高:以66美元买人4000股;以66.38美元买入2200股;以67.58美元买入700股;以68美元买入1200股;以69.21美元买入3200股;以70美元买入2000股;以70.21美元买入5700股;以72美元买入1200股。“财团”一共买人的股份为31400股。而这恰恰是希尔普从松脂股票基金中销售给自己同僚的股票数量。他发现,那天的买家一共购人了41700股。但是,其中21100股是当天早些时候惊吓的空头们采取的收购行为。此外,通过自己的多头操纵,他获取了17800股。而当他发现自己的同僚们在背后捣鬼时,这些股票还没有处理掉。因此,在当天股市结束之前,他已经将所有手头操作的股票全部卖出,而且私人账户上还“卖空”了2800股。

报纸刊登了“松脂重大历史时刻”取得的巨大交易总额。他们说,一个强大的小团体掌握着很大份额的松脂股票,从而能够形成“垄断”,然后随心所欲地将股价抬高到自己理想的价位。这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逼仓”。报纸还提醒说,希尔普先生这次没能正确把握市场行情。有份报纸还特意用黑体字标识出了很多详情与统计数据,从而证明这位精明的空头领袖遭受了75000股的空仓,而平仓的损失则高达150万美元。一位跟希尔普关系甚密的新闻记者非常直接地问他说:“到底是什么导致松脂股价持续走高呢?”希尔普则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不是很确定,但这应该是内部购买行为!”

第二天,松脂的巨额交易还在延续。收到基金股份中的114400股之后,希尔普先生将其分为三份:40000股、50000股及24400股。市场依旧没有太大波动,但那些精打细算的交易所操盘手们并未能注意到“松脂”获得的日常“支持”,他们开始卖出自己的股票,以确定具体情况。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量很大,而姗姗来迟的补空则保证了股票交易量的平稳。接着,交易所的操盘手们加大了操作力度,他们以超过购买指令的数量卖出股票,还以低于股票正当需求的价格进行卖出。希望凭借这些方法来压制松脂股票。这是一种惯用的伎俩,以低于人们心理价位的价格大量抛售股票,从而吓退那些胆小的持股人,逼迫他们卖出自己的所有股票。接着,会由更多的人跟着抛售。最后,当大家都在抛售这只股票的时候,它的价位也就会急剧下降。

慢慢地,股票价格开始走低。万事倶备,只欠东风。现在,需要有人站出来迈出这第一步。这时,希尔普先生拿出了数量为40000股的基金股份,将其完全投放到市场当中。此举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整个股市一片风声鹤唳。价位曾经高达72.34美元的松脂股票在前一天还是以71.78美元收盘,但现在立刻跌落到了54美元。报纸说囤积股票的做法已经“完蛋了”,“逼仓”也已经走向末路。数以千计的股民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夜晚,还有几十个人干脆彻夜未眠。

第二天,他继续着自己的攻势,又将50000股投向了市场。股价跌落到41.14美元,如此巨大的跌幅几乎创造了股市记录。整个华尔街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以巨大市场波动而闻名的这个股票交易区是不是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格林巴姆冲到了希尔普的办公室之中。面对如此剧烈的价格震荡,格林巴姆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害怕。当股市不利的时候,华尔街的一只小虫也会变得凶悍无比。

“怎么回事?”他大声叱问,“你到底在对松脂搞什么鬼?”

希尔普打量了一下格林巴姆,然后面无表情,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有人出卖了我们,我不知道是谁,我希望自己能够搞清楚。恐怕我还要再拿出100000股,我必须尽全力抛售股票。我已经安排好了绝大部分基金股票。如果股市没有太大波动的话,那么松脂的价位原本会停留在60~62美元之间,而今天就能够以85~90美元的价格进行卖出。下周再来找我,格林巴姆,别激动。你什么时候听说过我会失败?再见,格林巴姆。还有,跟我说话的时候不要大声嚷嚷。”

“这太离谱了,”格林巴姆情绪激动地说道,“你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的话,我……”

“格林巴姆,”希尔普爱理不理地说道,“别激动。再见,格林巴姆。积德行善,这样你就会快乐。”然后,他又继续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中的猛兽。这时,希尔普先生那位身材魁梧的私人秘书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说道:“请这边走,格林巴姆先生。”头昏眼花的信托公私创始人就这样离开了希尔普的办公室。等到秘书转身回来的时候,希尔普跟他说:“没必要去指责这群家伙背信弃义,他们不会承认的。”

第二天,希尔普先生就把基金股票余下的25000股全部投入到了市场之中,就像将一大盆水整个浇到了一个小杯子中。空头们则使出浑身解数。叽叽喳喳的行情带似乎在陈述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完全就是松脂公司的内部清算,现在的股价这么低而且抛售行为这么匆忙,这次清算绝对凶险无比。只有上帝知道这只股票会如何收场,但我们是没办法联系到上帝的。”

每个人都在抛售,因为有传言说,由于松脂公司公然违背反垄断法,法院已经下令将其解散,而且还指定了接手人。在卖出基金股票中的最后一股之后,希尔普先生以22美元的股价吃进的2800股最终以72美元卖出,他这次小动作一共收获的总利润为14万美元。

松脂股票在15个工作小时之内跌落了50点。也就是说公司股本的市场价值缩水了1500万美元。但对于基金中有些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来说,这次缩水带来的经济损失却高达数十亿美元。

希尔普通知他的助理,整个基金股票已经完全“变卖”,就是说已经卖空,而他本人则愿意于周一时跟各位股东在自己的办公室碰头—十一点整。当天是周四,到时他会为大家准备好支票与账目明细。格林巴姆、维切斯勒、泽曼、沙夫兰及其他人都赶来拜访希尔普,渴望向他求教,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名誉不受松脂崩盘的影响,但希尔普谁都没有搭理。他那位健壮的私人秘书告诉大家说,希尔普先生不在本市。秘书是一位非常有礼貌的人,而且还是一名技艺高超的业余拳击手。

这帮人找不到希尔普,出于自保的目的,只好匆匆忙忙地组织了一个新的基金,并递送了“支持”命令。那天,他们不得不买进大量股票;第二天亦是如此,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更为惨重的跌价,拯救自己不要陷入更大的麻烦。他们发现,自己手中持有50000多股松脂股票,但价格却只有26至28美元。而且,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哪怕就是表露出抛售股票的意图,都会引发一场新的松脂恐慌。

周一,他们见到了希尔普。他的话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些。在会面之前,他向每个人都发放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支票与一份声明。现在,希尔普用客观冷静的语调向大家说:

“先生们,格林巴姆,你们都知道我为松脂股票费尽心思。当股价在62美元的时候,我受到了一些来路不明股票的冲击。我了解,你们都不会抛售股票,肯定不会那样做,因为你们向我郑重承诺过,不经过我的手绝不抛售股票。但这些股票就是不断涌人市场,有些卖家甚至进行借贷,就好像这是一只卖空股票。然后,我开始担心自己将遭遇一场无止境的抛售。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立刻做出应对。于是,在推进真正的卖空之后,我就把咱们的股票全部卖了出去。平均销售价格为40美元。如果市场上没有出现那次诡异的抛售,松脂股票本来是可以涨到80美元的。扣除佣金与其他基金的正常费用之后,咱们的净收人为9个点,或者说是1029600美元。根据协议规定,其中的25),也就是250000美元归我所有。真的非常遗憾,有些人就是不知道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股票,等到价格涨到90美元的时候再卖出。但是,我发现华尔街的确是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这里发生的蠢事真的是不胜枚举。我相信你们应该还算满意。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我自己是知足了,真的。再见,先生们。还有你,格林巴姆,再见。”

希尔普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暴虐的脾气。他和蔼可亲,优雅谦逊。大家看得出,他对股票的微薄利润似乎很满意。希尔普朝众人点了点头,然后走进了里面的办公室。

剩下的这些人暴躁而不安,充满怨恨,他们鼓足勇气想推门走进希尔普的办公室,但门是锁着的。他们使劲敲门,这时那位无处不在的私人秘书走了出来,告诉大家,希尔普先生有要事在身,不能受到任何打扰。但是,他可以全权代表希尔普,与众人讨论声明中的任何问题,而且他能够以代理人报告或其他形式出具任何证明。于是,众人以比较委婉的语气表示了自己对这位秘书及希尔普的看法,然后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出来之后,他们互相比较了一下自己收到的支票。于是,大家秉着诚实的精神,坦白了自己抛售股票的行为。结果,他们却莫名其妙地开始诅咒起了希尔普。他们的基金股票还真算不上“处于有利地位”,手中的股票数量众多,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实际上,他们就是损失惨重的失败者!

另外,他们不得不持续买入更多的“松脂”股票,一波接一波。他们自以为可以模仿希尔普,随心所欲地抬高股价,将其炒作到50点。他们宣布,该股票的分红为2)。但结果却是无功而返,根本无法打动股市。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伴随每次失败而来的却是更加糟糕的境况,因为他们不得不买进更多股票。

交易。实际上,这只股票根本无法交易。这时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松脂提炼商,而整个行业则是一片阴霾。在“美国松脂公司”30万股不可交易的股票中,其主要股东就握有14万股以上。这就是著名的“格林巴姆财团”。 3SKBIvqstRIXm+dakPmgRSbkKd96YXSR3dfXTbF0e4R5vvXjPZxD5k8JJSi5ra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